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振动和波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第4页/共9页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ndash;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ndash;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prime;也可以是m1v1+m2v2=m1v1&prime;+m2v2&prime;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prime;=(m1-m2)v1/(m1+m2) v2&prime;=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第5页/共9页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asymp;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第6页/共9页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一、知识框架认可
学习物理时,大多物理生采用的是大海捞针式的学习方法,他们往往做了大量的习题,但对其需要的掌握的基础知识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会考查哪些知识点,他们只求知道要考哪些题型。要是题目稍加变化,他们就束手无策,不知所措。所以,很多学生虽然做了大量的习题,考试却并不理想。
第7页/共9页
鉴于此,学生应该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做题时,做到有的放矢,透彻理解大纲所要求的考查的范围和重要的知识考点。这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盲目地去做那么多的习题,让人苦不堪言。
要重视并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节,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
二、用规律、性质解题
大多物理生解题时,习惯层层展开,不知道如何去整体处理一类问题。只有找准解题所需要的规律和性质,找对切入点,这样才能一蹴而就,使问题简单化,轻而易举地解答习题。应该站在高处看问题,高屋建瓴。平时多进行专项训练,找准重要规律和常用考查手段。
三、避深难,重基础
很多学生大量地练习高难习题,花费大量心血,其结果是往往考一道很简单很基础的习题,却不知道如何回答,甚至认为题目不可能有这么简单。很多教师也是给学生铺天盖地地布置大量习题,拼命加码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承受,其结果往往是使学生产生畏难厌学情绪。特别是物理这门学科,很多学生还没接触就觉得可怕。
四、强化横向联系,拓宽知识面
物理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而很多学生却缺乏常识,往往读不懂题目所要展示的情境意义。所以,学生应该大量阅读有关自然科学的书籍,特别是与物理有关联的内容。
第8页/共9页
看了“高中物理必背公式总结”的人还看了:
1.高考物理必背公式总结
2.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3.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完整)
4.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归纳
5.高一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6.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总结
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