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九上科学第一章易错题

九上科学第一章易错题

来源:爱玩科技网
九上科学第一章易错题

1.下列物质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氯离子的是 A.液态HCl B.氯酸钾溶液 C.盐酸 D.氯气

2.下类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基本保持不变的是(不考虑水的蒸发)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稀盐酸 D.浓

3.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露置在空气中的浓硫酸质量增加了 B.加热铜与浓硫酸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伸入浓硫酸中的木炭变黑了 D.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NH3气体

4.检验某溶液是否显酸性,取少量该溶液进行实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B.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C.滴加NaCO3溶液 D.加入铁粉

5. 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Cl-)。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6. 为了中和某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一定量的盐酸,如改用与盐酸质量分数相同的等质量的,则反应后的溶液的pH( ) 请说明原因,

A.等于7 B.大于7 C.小于7 D.等于0

7. 你认为下列实验的操作或处理正确的是() A.用水冲洗泄露在地面上的大量浓硫酸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常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再用玻璃棒蘸取试液,滴在pH试纸上

C.铜器上的一层绿色物质铜锈有毒,可以用稀盐酸除去,再用水冲洗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地注入盛水的量筒中,再用玻璃棒搅拌

8. 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 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 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C. 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D. 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9. 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过量稀盐酸中,下列能正确表示反应过程中变化关系的是( )

10. 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C6H5COOH),张华同学查资料得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可用作食品防腐剂。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 苯甲酸溶液的小于7

B: 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比醋酸的PH大 C: 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 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11. 下列各组内物质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 KOH、Na2CO3、HCl B. HCl、NaCl、KOH C. Ca(OH)2、HCl、Na2CO3 D. BaCl2、NaCl、H2SO4

12. 在某无色水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时,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在酸溶液中也不溶解,则原溶液中( )

A. 一定有SO42-离子

B. 既无SO42-离子,也无Ag+离子 C. 一定有Ag+离子

D. 至少含有SO42-离子或Ag+离子中的一种 13. 下列能量转化过程,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是 A.地热发电 B.核反应发电 C.火力发电 D.风能发电

14. 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例如:

,进行循环。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A: ①为物理变化,②为化学变化B: 均为化学变化 C: ①为化学变化,②为物理变化D: 均为物理变化

15. 测得某溶液中仅含Cu2+、K+、Cl-、SO42-四种离子,且离子的数量比为Cu2+:K+:Cl-=3:4:6,则SO42-: Cl-的比值是( )

A. 3:2 B.1:3 C. 1:8 D.2:5

16. 实验室有两瓶标签脱落的溶液,只知道是盐酸溶液和硫酸溶液.请选择下列试剂:

(1)氧化铁(2)氢氧化钠溶液(3)碳酸钠溶液(4)氢氧化钡溶液(5)银溶液(6)氯化钡溶液,用两种方法,每次只用一种试剂把它们鉴别出来.请填写下表:

17. 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某化学探究小组打算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加以区别.请回答:

(1)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按表中方法一(示例)填写.所选试剂须属于不同物质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

(2) 物理方法同学小王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

无色溶液区分开了.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

操作方法: 判断方法:

18.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酸的性质”实验,使用过的试剂有:①铁屑②氧化铁③盐酸④氢氧化钠溶液⑤碳酸钠溶液⑥铜片

(1)实验结束,他们将废液全部倒入废液缸.为了使废液无害排放,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发现溶液变红,说明废液里含有____.

(2)以上提供的6种试剂在废液中不可能有的是____(填序号),你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选两种,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废液中的溶质最多可能有____种.

19. 某样品为Cu和CuO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CuO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学生用同一种样品分别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图.

(1)方案Ⅱ的实验结论如果正确,步骤(1)中滴加的物质是. (2)方案Ⅰ和Ⅲ中,结论不成立的方案是,理由是. (3)方案Ⅲ的滤渣中,滴加稀是为了排除的干扰.

22. 程明和不小心将纯碱洒到白醋(其有效成分为醋酸,可用HAc表示)里,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这使他们对醋酸产生了新认识:醋酸像盐酸一样,能与纯碱反应;此外,他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还检索到以下信息:①醋酸与盐酸都具有较强挥发性;②醋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且其钠盐(NaAc)受热不易分解;③盐酸与纯碱的反应分以下两步进行:

Na2CO3+HCl=NaHCO3+NaClⅡ.NaHCO3+HCl=NaCl+H2O+CO2↑

试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醋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

(2)根据信息①可知醋酸应置于阴凉处保存;

(3)试写出醋酸与纯碱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他们向纯碱溶液中滴加醋酸到不再产生气泡后,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获得了少量白色固体.认为这就是纯净的NaAc,而程明则认为里面含有HAc.你认为的观点正确,理由是:.

23. 科学实验方案是根据待定实验目的而设计的。学习了“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到“盐酸能电离产生和,氯化钠能电离产生和”。为深入研究某一问题,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回答:

(1)往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滴紫色石蕊试液后,乙试管中的溶液将变为_____色;

(2)小科设计的实验方案研究的主要问题是_____ 。 24. 现有下列四组溶液:

①KNO3、NaOH、NaCl、H2SO4; ②Na2CO3、HCl、石蕊试液、KOH; ③NaOH、NaCl、H2SO4、酚酞试液; ④K2CO3、H2SO4、BaCl2、Cu(NO3)2。

(1)上述四组溶液中都含有,实验室鉴定用_____(填试剂名称或化学式);

(2)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把组内四种溶液区分开来的是哪几组?_____(用序号表示)。

25.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曲

线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6.某校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同学们一起参与此次探究之旅.

(1)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设计】小亮、小丽、小林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评价】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三个方案中,____________同学的方案是正确的.

【方案反思】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亮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 小丽猜想:溶质只有NaCl 小林猜想:溶质有NaCl、HCl

你的猜想:溶质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小丽认为小亮的猜想是错误的,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27.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3分)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_____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3分)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Ⅱ.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小柯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_____ (填操作),试纸变红。(3分)

得出结论:。

2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

29.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MgCl2反应生成沉淀

30.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装入某溶液,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变浑浊。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31.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

C: 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D: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32.在实验复习课上,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溶液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进行实验】

上述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将三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然后过滤得到滤液①。为确定滤液①的成分,同学们进一步做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4)同学们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滤液①含有_____种溶质;

【实验反思】(5)向滤液①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_____。

33.同学们发现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1)实验准备 ①查阅资料:═

②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表中的现象Ⅰ为,现象Ⅱ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

【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同学们选用上表实验中的药品,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先在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 .有同学提出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有生成,其理由是;为了证明有生成,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

【实验2】证明反应后不存在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实验方案是 .

(3)实验反思

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

34.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同时将针筒内全部液体迅速注入容器中,实验内容如下表所示.

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容器Ⅰ、Ⅱ体积相同,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a中,容器Ⅰ内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红墨水液面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b中,针筒Ⅰ、Ⅱ内盐酸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产生气泡更剧烈的容器是_________(填Ⅰ或Ⅱ),红墨水的位置变化情况是_________.

35.在学习酸的性质时,同学们发现实验室的工业盐酸呈黄色,老师解释说是因为里面含有氯化铁。为测定这瓶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含量(假设不含其他杂质),小霞做了如下实验:取20g工业盐酸加入到小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电子PH计不断读取反应时的PH,得出如右图所示的关系。求该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