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音乐欣赏的作用和价值

音乐欣赏的作用和价值

来源:爱玩科技网
乐欣赏的作用和价值 音 ◇胥艳云 随着音乐审美教育观念的深入,音 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乐欣赏活动日益引起理论界和各级学校 1.音乐欣赏的教育作用。一般而 的关注,音乐欣赏也正从以往的边缘地 言,感受音乐的能力远远超过创造和再 位向遵循音乐听觉艺术感知规律的中心 现音乐的能力。没有专门学习过作曲的 地位迈进。 一人,创作不出声部众多、布局严谨、优 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美动听的乐曲;没有接受过演奏演唱训 音乐欣赏是通过听觉感受音乐,从 练的人,难以演奏、演唱出技巧性很强 、中获得美的享受,并体验精神的愉悦与 的乐曲。但是只要稍加指点,这些人就 满足的一种艺术活动。正如美国音乐家 能对音乐有不同层次的领悟。因此,音 默赛尔所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 乐欣赏是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拥有音乐、 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 参与音乐的主要方式。同时,音乐欣赏 的多元世界”,它体现了文章学、逻辑 学、美学等多种科学(艺术)的内涵和规 律。就微观而言,字、词、句、语法、 一选准整体阅读理解的“突破口”, 般要考虑如下因素:(1)文章因素。例 如,在文章的“起、承、转、合”中, 修辞、逻辑等,它们有个性地、有规律 某些关键词、句的含义常常对阅读理解 地构建了读物。因此,在阅读教学实践 起至关重要的作用。(2J文体因素。仍以 中,不可能有孤立意义上的个性训练。 在操作中,必然涉及字、词、句、语 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细节操作。同 时,这些操作也自然地体现为整体清除 障碍的目的。 关键词、句的突破为例,不同文体的文 章,关键词句的位置、表述均因打上某 种表达方式的烙印而有别于他类。(3)单 元因素。同是散文,由于单元组合不 同,教学中的训练重点必然有所变化。 训练中让学生掌握相应文体的共性和个 (作者单位:河南省修武县实验中学) 编辑/牛萌 在问读教学中实现整体操作的关键 这种变化绝不是“猎奇”,而是在有限的 是选准突破口。就理解读物的内容而言, 学生打开了理解读物的“质”的“窗 这个突破口直接间接地、或大或小地给 性,从而真正理解其阅读规律。 口”;就培养学生理解读物的能力而言, 这个突破口又常是读物必须涉及的疑 点、难点、重点等“聚焦点”。 E—mail:jdjx_lO()@126.com 也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可 以使受教育者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 二、音乐欣赏的价值体现 1.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实现其审美 品,扩大音乐眼界,提高音乐审美能 教育的目的。音乐欣赏是人们对音乐作 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品进行审美再创造,并从中获得艺术审 我国老一辈音乐教育家、儿童教育 美愉悦的过程。音乐欣赏是一种个体创 专家陈鹤琴,就很重视对儿童音乐欣赏 造性活动,因此它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 能力的培养。他说:“技术的陶冶不能达 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和 到音乐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们进而谈 想象能力等。 到欣赏的指导,这使得儿童的情感通过 音乐的洗练而得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以 很多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音乐教 师都很注重音乐欣赏教学。音乐特级教 至于引导儿童以音乐的精神来创造自主 师孙宝清在谈到音乐欣赏教学时指出: 的生活。”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也认 “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认识是对音乐音 为:“音乐教育的终极结果在于培养儿童 响这个客体的欣赏中进行和实现的。欣 唱歌及审美情感,不达到这一目标的音 赏既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点,又是学生 乐教育不是理想的教育。” 2.音乐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主体性创 学习音乐的动力和重要手段。欣赏在音 乐课各种课程形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造活动。音乐欣赏活动看似是一种被动 也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 地接受行为,其实是一种积极的主体性 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 创造活动。如果将谱曲看做是第一度创 2.放眼看世界,与世界同发展。重 作,演奏演唱看做是第二度创作的话,那 视音乐欣赏课,也将促进我国音乐教育 么音乐欣赏就可以看做是第三度创作。 从上世纪6O年代兴起的接受美学认 与世界音乐教育的接轨。众所周知,德 国、美国等音乐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一 为,任何艺术作品的文本都具有不确定 直把音乐欣赏课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性。音乐作品尤其如此,它特别把研究 如德国音乐课的基本准则之一就是培养 的重点转向作品的接受环节,即从过去 学生从广播、电视、录像、激光唱片等 以作品本身为中心转到以读者的接受为 动,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不可 媒体中挑选音乐,把音乐融进个人的生 重视音乐欣赏已不仅是学科发展的 中心。音乐欣赏是欣赏者主体意识的活 活,使音乐成为个性的表达方法。 避免地要把自己的主体意识渗入到欣赏 形式所迫,更是大众的呼声、时代的需 对象中,不断地将自身的情感与想象投 入到所欣赏的客体——音乐作品中,用 幻化的意象去充实音乐的内涵。美国哲 学家、音乐教育家雷默认为:“听音乐是 要。我们要遵循教学规律,积极发挥主 观能动性,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 分利用资源,吸收国外先进教学模式, 为本土音乐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创作音乐、创造音乐。提供给听者的音 响所具有的音乐潜在意义永远是一种人 (作者单位:河南葛市第一初中) 编辑/牛萌 E—mail:jdjx_l00@126.com 类的诠释,一种由听者完成的诠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