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曾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1、让学生走向生活。学生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来源于自然、社会,学生感兴趣的首先是自然和社会,然后才是语文。我希望学生把视野扩大到社会和自然中。
如今年在教学环保主题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就先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地球的、环保的知识,再去观察、了解本地区环境的情况,为增加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奠定了真实的生活基础,使学生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多给学生设计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辩论会、报告会、小电影演出等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让学生用语文知识丰富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同时,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语文。
3、让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在语文课堂上,我经常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这时就会发现,学生对文章时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些是老师都没有想到的。
比如今天让学生学习小学阶段不多的文言文之一《伯牙绝弦》,在我提问“乃破琴绝弦”中“乃”的意思,很多同学都说出他们的理解“于是、就”,只有一个叫程秀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从此”。我一比较,“从此”这个词不但达到要求,而且把伯牙的决心展现出来了。
4、满足学生的心理。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经常有这样的发言:
“不错。------”或“看谁能再3分钟内完成,先完成的先举手”;“下面是抢答题,请注意,第一题------”等等,学生回答后根据实际的情况充分的肯定,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学生的兴趣更高了。
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