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写作创新作文
孙雪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在接收和输入信息,传递和交流思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大有可为。
所谓“创新”就是施教者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写作的环境和发表习作的园地,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阅读和运用语言的机会,尽可能开辟学生与社会生活接触的渠道,尽可能打破狭窄的命题范围还学生自由思考真实表达的权利,。以最大的宽容允许学生以自己的形式叙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自己的所感所思,抒自己的喜怒哀乐,谈自己的真知实悟,以最大的热情引导和帮助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表述生活、评价生活,以最广泛的课外阅读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锤炼学生的写作语言,为学生能终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负责。
那么,怎样实施“创新作文教学”呢?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创新始于质疑。文贵创新,文章的创新首先应该是立意的创新。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不应该受传统固定模式的,要学会用自己的头脑,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进而形成的判断能力。同时,老师也可以提供一些熟悉题材或事件,鼓励学生提出与传统不同的观点挖掘新意。
为什么有的作文表面看上去很不错,但看了两段就看不下去。主要原因我想就是缺乏血、肉、灵气,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真情实感。如何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我们知道,人只有在激动了、痛苦了、愤怒了、快乐了之后,才会有情感表达的冲动。老师因势利导,精心命题,让作文要求与学生生活经验、思想感受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在活动、事情的进行中作文,在思想、灵魂的撞击下作文。学生一旦脱离陈旧的传统思维,创新意识就会有质的突破。
二、改变观念,让学生相信能写
信心是作文的动力。要让学生增强写作信心,就要打破作文的神秘感,营造轻松、自然的作文环境。告诉学生:谁会说话,谁就会写作文。其实作文就是说话——在纸上说话,作文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天天都在作文,只是你没用纸和笔,没有意识到而已。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作文教学,它不是老师确定一个命题,提出写作要求,学生就去写那么简单。而是要带动学生,激发兴趣,吸引他们写,变“被动”为“主动”,要作到这一点,老师必须改变原有旧观念,要充分考虑学生,相信学生能力。让他们摆脱束缚,开阔视野,充满兴趣的进行作文。同时,老师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喜好,掌握心理。写作文时,尽量带动他们,让他们在作文中尽情发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手来写作文,文章中才能显出真情实感。这样学生才能成为作文的主人。
三、积累是作文的源泉,也是作文创新的基础。
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作文,要有佳词妙句
才有文采,才能吸引人。一篇文章,假如没有佳词妙句,无论这件事情多么精彩,你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平淡无味,怎么能够吸引人,让人去欣赏呢?你写的这篇文章也就等于白写。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乎其少,即使读了也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早起晚归,整天在校,很少与社会接触,阅历不丰,见识不广,语言贫乏,知识面窄,因而,学生作文往往言之无物。写作文,不是在屋子里憋出来的,而是要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将学习语言的视野放宽,在生活中观察、积累;切身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积累真实的、丰富的生活体验。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汲取生活中最新鲜的东西,写作时才能言之有物、下笔如有神。
此外,就是多看课外书。书籍是前人的生活积累,阅读是学生深入生活的另一条途径,广泛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从书本中间接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和语言素材,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多涉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越丰富越完善,形成新思路的可能性就越大。而语言需要在实践中吸收、运用、磨练。因此,要学生善于观察,并在日常的阅读、收看、收听、社会交往中进行有意识的词语积累。学生们写读书笔记、摘抄时,我教他们学会把词语分类,如成语类,幽默风趣类,谚语类,歇后语类等等。再不时地和他们交流,使他们积累了并学会运用。那么写作时便能信手拈来,左右逢源。
三、命题的新突破,诱发学生的写作欲
在写作中从来就没有什么天才,任何一位作家都市“练”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让学生懂得一条规律“文章是练出来的”它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我们关注生活就能在缤纷的大千世界捕捉到丰富的写作材料,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的,我们还应在这些材料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材料、一个合适的角度。它是创新作文的前提。
为了让文章充满个性,这就需要在“新 颖”上下功夫。
“笔未动意先行”要使文章都有一个让读者感动的地方那就是文章的“亮点”。所以首先让学生在文章中确定这个点,然而围绕这一点组织材料用心去打磨,文章有否“亮点”是创新作文取得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学生能够以新时代意识来看待自己的选取的“材料”,就算平常的材料,也能够表达出鲜活的时代气息。写家庭亲情的文章,有的同学认为父母为自己做的就是那么几件事,没有什么可写的。但是如果用深入的的思考来点化,那么就可以收到“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效。
作文是语言的表达,语言与思维是合二为一的,语言的训练与思维的培养是同步的。生动、新鲜的语言使文章出色、升格。学生习作往往不善于变化词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其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只要训练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将鲜活的生活本身展示出来,语言自然会活泼、富于变化。应该多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优秀作家的作品,从中汲取养料。大凡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都是认真下过一番语言锤炼的苦功,都力求语言的创新,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语言魅力。
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要考虑学生的思想认识,知识程度,语言表达等因素,建立在兴趣、信心基础上的科学的方法才会行之有效。否则,不管老师这个导演水平有多高,其“戏”也一定要砸锅。我之所以采取这些措施来进行创新作文教学,完全是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有状况。我们正视现实,认真寻找对策,使用正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