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

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

来源:爱玩科技网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第27卷第12期

SUNYATSENUNIVERSITYFORUM,Vol127 No112 2007

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

钟一彪,陈 烯

1

2

3

(1.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2.中山大学团委,广东广州510275)

摘 要: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系在组织资源、人力资源、技术支撑等方面具有优势,在发展

定位方面应注意政治导向与社会化发展相结合、规范化发展与专业化发展互动、普及式发展与纵深式发展并行。在此基础上,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应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与科学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社会建设中图分类号:D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792(2007)1220126203

志愿服务(VolunteerService)是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的人,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社会建设

的任务,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服务的一部分,应该置于社会建设的基座之上加以考察。新时期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也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勇担责任的精神状态建构起以发展为中心的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系。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建设是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应有之意和行动取向。

一、当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面临的动力与挑战

随着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目标的提出,青年志愿者行动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具有丰富人力资源的高校应该考虑自己在志愿行动中的独特作用,积极推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同时,高校还应注意把青年志愿行动作为推动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创新的有效途径,使得大学生深入社会实际,面向社会发展,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促进自身成长、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就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而言,其发展的动力主要源于高校具有强大的智力支持,高校青年大学生具有较为丰富的科技文化知识,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实现的追求和愿望。此外,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不断发展的动力。

在面临机遇充满发展动力的同时,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挑战,这主要表现为:(1)如何在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间保持适度张力。当代大学生大多追求自强、自立,无论是的思考能力还是个人自主精神都得到极大张扬,他们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工作和生活,不愿受到太多约束。而作为青年志愿者行动,这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服务项目,必然会有一定的规程。因而,如何在个人与组织之间保持适度张力,即是一个管理的艺

3

收稿日期:2007-11-15基金项目:中山大学团委《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性研究》

作者简介:钟一彪(1977-),男,福建武平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讲师;

陈 烯(1980-),男,广东揭阳人,中山大学东校区团工委副、助教。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术,更是一个组织的难题。(2)如何处理好服务提供的业余性与服务要求的专业化之间的冲突。相对于社会上一般的志愿者服务,受助者对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大多具有较高的期望,希望大学生能为自己提供更专业、更高水平的帮助。但是,多数大学生并不具有专业化的服务水准,当下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时并没有太多服务他人的经历,绝大多数还是抱着锻炼自我的目的去参与志愿者行动的。因此,受服务者对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专业服务方面的期望与大学生业余锻炼的想法会产生一定的冲突。(3)如何解决资源提供的单一性与支持网络较为松散的难题。高校青年志愿者群体除了由共青团直接领导下青年志愿者组织外,还有一些自发的社会服务团体,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经济支持和社会支持网络,导致“有组织无行动”的境地。这些自发的社会服务团体往往是由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他们甚至还具有一定的专长。在一定意义上,这些学生更符合“自愿”服务的原则,有必要采取措施提供更为多样化的资源支持,凝集成更为紧密的行动体系,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

二、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的资源体系分析广义上的资源可分为既相互又相互联系的六个子系统,分别是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政治资源和制度资源。后五种资源是人类社会劳动的成果,又统称社会

[2]

性资源。根据资源的分类体系,结合青年志愿者行动,可以将与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相关的资源概括为五种类型,即制度保证、组织资源、人力资源、技术支撑和经济资源。

在制度保证方面,青年志愿者行动已经作为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的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被正式写入了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此外,1999年8月,广东省通过了国内第一部省级青年志愿服务条例,随后,山东省于也通过了《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规定》,南京市通过了《关于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决定》。这些工作推动了全国志愿服务立法进程,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在组织资源方面,中国目前主要有五类志愿服务队伍,即青年志愿者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民间组织的志愿者群体、境外社团与机构支持扶助的志愿队伍、群众自发的志愿者队伍。这些志愿者队伍尽管归属管理的领导机构不一样,但是其社会服务的目标和志愿服务精神都是一致的,因此具有相互合作和沟通的基础,可以成为互相补充、互相支持的力量,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应该注意发掘其他志愿组织力量,提升自己的服务品质,拓展自己的服务空间。此外,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有力支持,是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有力的组织保证。在人力资源方面,高校具有高素质的青年学生群体,这是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不可多得的优势所在。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是技术支撑,即各类型的服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在这方面,高校存在的各种类型的专家学者群体也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在资金资源方面,我国捐赠传统的缺乏以及高校共青团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可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如何通过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来募集资金是一个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上述状况表明,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尽管在资金方面是弱项,但其他几个方面都具有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空间是巨大的。

[3]

三、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定位

(一)政治导向与社会化发展相结合

青年志愿者行动首先是一项具有很强政治性的青年行动项目,但是仅止于此就不一定能得

12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到广大青年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支持。因此,在经历了初创阶段的摸索以后,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定位越来越清晰,不仅在参与对象的组成方面公开向社会招募,在资金的筹集方面注意吸纳社会资源,在服务内容上积极成为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社会化的发展战略注意到了青年群体奉献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诉求,使得共青团工作不至于陷入闭门造车的困境。

(二)规范化发展与专业化发展互动2002年3月,共青团印发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这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规范化提供了重要依据。该条例对志愿者的内涵进行了定义,规定了参与青年志愿者需要符合的条件及其权利义务,对青年志愿者的注册机构、注册程序、注册号、志愿服务证、管理培训、志愿服务、奖励表彰、权益保障、组织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这使得各地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有了依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一项富含人文关怀的社会行动,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面向社会、融实践教育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长期事业。为了使青年志愿者行动真正成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同向并轨的社会事业,应该坚持青年志愿者行动社会化的发展目标,在规范化运作的基础上搞好机制建设,使得青年志愿者组织在具有实体性的依托,真正成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融入到社区建设和社会扶贫济困的各项事业中。

(三)普及式发展与纵深式发展并行从整体情况来看,志愿活动越来越具有普遍性。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最大贡献是志愿精神的普及和守望相助精神的传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青年志愿者行动为社会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气,引领青年深入社会、直面问题,采取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志愿精神、守望相助的精神永远都是人类的感动所在,也是人类的希望所在。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形式和内容已经由单一走向丰富,由表面走向深入。此外,在服务提供来看,应更注重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在提供一些基本的辅助活动外,注意专业服务的提供,如法律援助、医疗照顾、心理咨询、文化科技等。

总之,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系在组织资源、人力资源、技术支撑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为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作出贡献。在大学生青年志愿行动的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以专业化培训促进发展,以灵活的组织方式推动发展。同时,要通过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引进资金,发展地区特色,提倡创新。惟有如此,中国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才能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成为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参考文献:

[1]竹等.志愿精神在中国[Z].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

[2]韦正球,覃明兴.从小资源到大资源:一种新的资源观[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2).

[3]中青网http://www.cycnet.com/

[4]共青团.关于印发《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Z].2002-03-14.

[4]

(责任编辑 赵洪艳)

128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