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急诊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分析
作者:张红英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7期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急诊内科工作的31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成员实施常规护理培训,实验组成员在进行常规护理培训的基础上增加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成员在工作中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两组成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不良情况的发生次数为3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次;实验组中,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P 关键词:急诊内科;不安全因素;预防;护理
急诊内科是进行紧急抢救的科室,该科室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死亡率较高,危险因素相对较多,护理风险也就相对较高,又加之人们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导致近些年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持续上升,这给急诊科的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极大的阻碍。因此,如何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成为临床上备受关注的话题。本实验通过对不安全因素进行详尽分析,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急诊内科工作的31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护士2名,女护士29名,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为(32.4±1.4)岁,从业时间为3~20年,平均时长为(5.4±1.7)年,其中主管护师7名,护师11名,护士13名。将以上人员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成员16人,男护士1名,女护士15人,平均年龄为(31.8±2.5)岁,平均从业时长为(5.1±1.9)年,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5名,护士7名;对照组成员男护士1名,女护士14名,平均年龄为(33.1±1.7)岁,平均从业时长为(5.7±1.2)年,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6名,护士6名;以上两组成员在性别、年龄、工作时长、职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成员实施常规护理培训,主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学习。 1.2.2实验组成员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增加不安全因素的预防措施。①对不安全因素进行仔细分析:解决问题必须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护士长应组织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对于发生的过的风险事件如风险案例、医疗纠纷进行详细讨论,查出导致上述事件的因素,让护理人员切实深入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才能制定针对性的方案。②提高护士法律意识。组织护士对护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文件进行学习,如《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护士条例》[2],定期组织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座,强调法律意识在避免医疗纠纷中的重要性,使护理人员自愿主动进行学习,并给护理人员播放利用法律维护医护人员利益的电影,让护士通过实例进行学习。③强化安全教育。主要是从护士执业损伤,操作安全等方面进行强化,组织护士进行学习,严格规范护理操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应对执业损伤的措施[3]。在使用机器进行操作时,应注意音量的调节,减少噪音的影响;使用电器时,注意用电安全;并注意规范日常防护制度,如六步洗手法、佩戴口罩、手套等,环境上尽量采用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患者因环境设计不合理发生不必要的危险,从而引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④健全管理制度。医院护理部应该关注护士的工作负荷和强度,制定合理的排班制度,在不应病区工作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的保证护理人员足够的休息时间。另外,注意优化护士工作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加强护士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护士进行心理健康维护讲座,适时组织科室沟通会谈,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及时沟通,消除护士负面情绪,另外,可组织科室参加娱乐活动,促进其压力的释放,不要让护理人员在压力和负面情绪中工作,这样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容易导致差错事件的发生。⑤加强学习。医学发展迅速,知识理念、药物、医疗设备的更新更是应接不暇,这就对护理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护理人员应该增强学习能力,并注意创新更新观念,不要固步自封,要勇于尝试新方案,新方法,勇于接受新的挑战,随时进行知识的更新,扩宽知识层面[4]。另外,要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新时代的护理人员是必备的医学能力要求,科室也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定期组织科室成员进行学习,组织人员进行进修学习,并请专家领导进行相关知识的讲座和考核,每周组织科室人员进行专科知识讲解等[5]。⑥规范基础护理操作。在护理操作中,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强化规范操作的意识。操作前后,仔细进行三查七对,注意无菌操作,另外科室负责人应该加强规范度的考核,不要只将考核制度应用于定期的考试过程,要在日常护理工作加强监督,让护理人员的的规范化不单单在考试中出现,而是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也做到最优,争取不犯一个错误,仔细对待每一个工作细节,将护理安全工作做到极致[6]。⑦增加护患沟通,和谐护患关系。护患纠纷发生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彼此之间缺乏信任感,不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加之有些关于医院分负面报道,让患者对医护工作更加充满芥蒂之心,这无疑增加了护患和谐的难度[7]。所以,护理人员更应该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化解患者的不信任感。在和其进行沟通时,注意加强沟通技巧,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将耐心、关心、同情心、责任心用于工作中,将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让患者切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另外,给患者每天定时发放费用清单,并给予必要的讲解,让患者清楚每一份花费的去向,让其放心安心的进行治疗[8]。 1.3 实验观察指标
1.3.1 根据两组成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评判。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护理操作不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患沟通不良,发生护士职业损伤。
1.3.2 根据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将患者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其中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参评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将全部实验数据录入数据库.并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用t进行检验。数据比较用x2进行检验。当P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结果
2.1 实验组不良情况的发生次数为3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次,P
2.2 患者满意程度 实验组中,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3.7%,对照组为86.7%。P 3讨论
在急诊科室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护理人员角度来讲,法律知识淡薄、缺少安全意识、专业知识不足、欠缺护患沟通是主要原因;从患者角度来讲,部分患者不积极配合治疗、缺乏信任感,从医药设备方面来讲,新生药品不断问世,医疗设备不断更新,护理人员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使用方法,这些都促进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9]。因此,在本研究中,首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缓急轻重后,制定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了方法的实际性和有效性,这也是本实验取得较好研究效果的原因之一,另外,在就解决方案上,不拘泥于某一个方面,而是从全面进行方案的制定,无论是护士自身,还是护理管理者,都有涉及,这就保证了该研究的全面性。从本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通过进行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而这两点正是护患关系进紧张的根源之一[10]。因此,该举措在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问题上也有一定的意义。
综上,在急诊内科的护理人员进行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可明显减少不安全因素,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任今善,金海燕.普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和干预措施[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1(24):149-150.
[2] 罗洁贞.探讨普外科不安全因素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1,(9):65-66.
[3] 韩晶波,夏小红,周平. 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医药,2008, 12(3):121.
[4] 高琼.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医学信息( 上旬刊),2011,24 (8):5134-5135.
[5]夏索娜.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5): 154-156. [6]朴桂顺 ,董秀英, 陶秀英.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7(7):50-5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7 ]李红梅,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杂志,2012,10(14):102-103.
[8] 彭爱玲, 李淑娟.血液净化中心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干预对策[J].现代护理杂志,2013,11(21):137-138.
[9]侯玲玲.浅谈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杂志,2010,7(3):93-94. [10]宋春华,张丹.医 院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杂志,2010,7(12):103-104.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