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旨: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责任、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实施。
法律分析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构成要件有: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徇私舞弊,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行为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主观要件,本罪主观为故意。
拓展延伸
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是什么?
伪劣商品犯罪行为是指以非法手段制售、传销、伪造等方式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从事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个人或单位,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受到处罚。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方面,根据犯罪性质和情节的严重程度,可能面临拘役、有期徒刑、罚金等刑罚。民事责任方面,被侵权人可以向犯罪者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此外,相关法律还规定了监管部门对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查封、没收违法所得等。通过这些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的实施,旨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打击伪劣商品犯罪行为。
结语
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具体表现为徇私舞弊、不履行追究责任的严重行为。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主观要件为故意。伪劣商品犯罪行为是以非法手段制售、传销、伪造等方式从事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从事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个人或单位,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受到处罚,包括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监管部门将采取罚款、吊销营业执照、查封、没收违法所得等措施,以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四条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询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