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判缓期间再犯罪不构成累犯,不符合累犯认定时间条件。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累犯的条件之一是时间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才算累犯。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累犯的期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法律分析
不会。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认定累犯的条件之一是时间条件,而在假释、判处缓刑期间再犯罪的,是不符合累犯认定时间条件的,不会构成累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拓展延伸
累犯是否适用于缓刑与假释制度?
缓刑与假释制度是刑罚执行中的一种特殊方式,旨在对犯罪分子进行社会再适应和教育改造。累犯指的是多次犯罪的个体。针对累犯是否适用于缓刑与假释制度,有一些争议存在。一方面,缓刑与假释可以为累犯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考虑到累犯的犯罪行为已经多次发生,可能存在再次犯罪的风险,因此有人认为不应将缓刑与假释适用于累犯。综合考虑,对于累犯是否适用缓刑与假释制度,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保社会安全和犯罪防控的效果。
结语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缓刑与假释制度对于累犯的适用存在争议。一方面,这些制度可以为累犯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考虑到累犯的再次犯罪风险,有人认为不应适用于累犯。因此,对于累犯是否适用缓刑与假释制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社会安全和犯罪防控效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6条
危害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