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休假期间的工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职工因工伤或职业病需要停工留薪接受医疗,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2个月。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工伤休假期间的工资问题,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是属于停工留薪期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是对于特殊情形的,是可以适当延长的,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拓展延伸
工伤休假期间的工资支付规定
根据《劳动法》和相关规定,工伤休假期间的工资支付规定如下:雇主应按照劳动者工资的100%支付工伤休假期间的工资。具体计算方法为,将劳动者在工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作为基数,按照工伤期间实际休假天数计算工资。若工伤期间休假不满一个月的,按照当月工资支付;若休假超过一个月的,则按照每月工资支付。工资支付期限为工伤休假期间,即劳动者因工伤造成的伤残、治疗或康复期间。雇主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中断工资支付。若雇主未按规定支付工资,劳动者有权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结语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工伤休假期间的工资支付应按照劳动者工资的100%进行。具体计算方法是以劳动者工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基数,根据实际休假天数计算工资。工资支付期限为工伤休假期间,雇主不得拖延或中断工资支付。如雇主未按规定支付工资,劳动者有权维护自身权益。根据《劳动法》和相关规定,工伤休假期间的工资问题得到了明确规定和保障。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