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来源:爱玩科技网

  内容简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语文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日以继夜的挖掘,最后与儿子劫后相逢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中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表现了浓厚的父子之情。

  学情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以“父爱”为主题的感人文章,对于学生来说,父母的爱并不陌生,所以学生理解和体会父爱比较容易,但对于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未曾体验过,所以要去体会文中父爱的人格力量,还是一件难事。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吟诵体会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力求避免繁琐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读中悟、悟中读”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第一课时主要是解决课文中生字难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用心领会父子俩的了不起,感受父子俩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的品质和父子之间真挚的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认识“塌、昔”等6个生字,会写“昔、漆”等8个字,掌握“昔日、漆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中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质,感受父母之爱,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子俩的了不起。

  教学难点:体会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中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质和父子之间真正的爱和信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典、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地震情景课件,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2.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残酷无情的,它使多少人亲离子散,流离失所。19年,美国洛杉矶就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地震,在地震中,有一对失散的父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最终劫后相逢了,同学们想不想认识这对父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认识并理解生字和新词。

  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③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

  ①抽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找出的生字词,交流记忆方法。

  ②指名选择重点字词讲解。

  ③齐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2)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3)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默读课文,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2.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四、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五、回顾所学知识,教师小结

  1.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都很厉害,不但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词,还会合作解决我们提出的部分问题,希望我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对于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呢?我们下一节课作为重点学习一下。

  六、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2.围绕课后题及父子俩的了不起预习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2.复习: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领悟: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俩?课文里哪个词最能概括?

  2.学生交流,师随机板书(了不起)

  三、赏析词句,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1.师导入: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呢?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的了不起?

  2.默读课文,找出表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3.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4.指名汇报,课件出示有关语句,师相机指导朗读,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谈感受。(比如“冲向”一词体现了这位父亲寻子心切,担心孩子会有危险。)

  ②师指导朗读。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他一边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一边跪在地上大哭起来。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悲痛。

  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3)哭着哭着,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于是,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①学生交流感受: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向废墟走去。

  ②师引导朗读。

  (4)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①指名谈体会。

  ②句子比较:(感悟省略号的作用)

  他挖了三十六小时,没人再来阻止他。

  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

  ③师:课文没有给我们介绍父亲是如何挖的,我们来想象一下,面对着巨大石块,面对着破碎的玻璃,父亲是怎样挖的?学生想象父亲挖掘的过程。

  ④指名汇报。

  ⑤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父亲就是这样忘掉白天黑夜,忘掉疼痛饥饿,坚持不懈地挖着,那么是什么力量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父亲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齐读。

  ⑥引读:是啊!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这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就是这坚定的信念创造了奇迹,到第三十八小时,父亲突然听到儿子的声音,了不起的父亲同样有一个了不起的儿子。

  四、以读导学,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分角色朗读课文的12-22自然段。

  2.品读体现儿子了不起的语句。

  ①通过朗读“我告诉同学们……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这句话,体会儿子在困难面前充满信心、不屈服的品质。

  ②通过朗读“不!……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体会儿子无私的优秀品质。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师: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子俩的坚强和他们之间真诚的爱让我们感动。面对着这样的父子,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你此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学生动笔写自己想对父子俩说的话或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3.学生汇报交流。

  4.师:以后我们也要懂得珍惜回报父母之爱,向阿曼达学习,做一个坚强的儿女。

  六、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