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来源:爱玩科技网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通过两名学生平均分月饼的情境,引出分数的认识。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师:把4快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块?

  生:每份是2块。

  师:把2快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块?

  生:每份是1块。

  二、探究新知

  1、引导探索

  师:同学们表现非常好,那么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通过两名学生平均分月饼的情境,引出分数的认识。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生:每份是一半。

  师: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师:出示月饼图,并让同学们说说其他图形一半用分数表示方法。

  生:用分数表示上图红色部分所占的比例。

  师: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

  (设计意图:具体数学的一半同学们能说清楚是多少,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2、拓展

  师:请大家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并涂色表示

  三、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师: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吗?并涂上颜色吗?

  生:动手操作。

  师:出示示范图。

  师: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呢?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生:因为每一份都相同。

  (教学意图: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下面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请说明理由。

  四、比一比

  师:折(画)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画一画),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生:同学们折(画)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知道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画)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填空题。

  1>1

  2 4

  1>1

  4 6

  通过课件演示(意图:平均分的分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于是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五、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含义:将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

  比较大小:一个物体或图形,只有平均分才可以用分数表示,分的份数越多同,每份就越小,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大。

  教学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生活区”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生活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于是课件显示分同样大小月饼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同一长方形的四分之一及六分之一,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干的事情,将知识蕴于动手操作中,在操作、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填空题

  1、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6份是个,就是它的分之,写作。

  2、这个分数中,是分子,是分母,读作:

  3、妈妈买了12个苹果,给哥哥7个,给妹妹5个。哥哥得这些苹果的,妹妹得这些苹果的。

  4、是5个,里面有个,1里面有个,几个

  5、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后再对折,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写作:。

  6、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5块,其中的3块是,写作:,它的分子是,分母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