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盗窃行为的法律定性

盗窃行为的法律定性

来源:爱玩科技网

盗窃是一种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可以构成刑事或行政治安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的立案标准是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刑罚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到无期徒刑不等。

法律分析

一、盗窃算什么类型犯罪

1.盗窃属于刑法中侵犯财产类别的犯罪。

2.盗窃行为既可以构成刑事案件,也可以构成行政治安案件。一个盗窃行为出现后,如果达到盗窃罪的立案标准,就是刑事案件。如果达不到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就是行政治安案件。

3.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盗窃罪的立案标准

偷窃1000元至3000元以上的可以立案。构成盗窃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盗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拓展延伸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和刑事责任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和刑事责任是指在法律上对盗窃行为的界定以及对犯罪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盗窃罪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行为和结果等要素。主体是指能够犯罪的人,通常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客体是指被盗窃的财物,可以是动产或不动产。行为是指实施盗窃的具体行动,如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结果是指盗窃行为导致的财产损失。刑事责任是指对盗窃犯罪者的法律制裁,包括刑罚和刑事处罚等。根据盗窃的情节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刑事责任也会有所不同。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和刑事责任的明确规定,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的财产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结语

盗窃是一种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受到刑事制裁。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行为和结果等要素。刑事责任的明确规定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的财产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最高人民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三条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足以伪造可进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义进行交易,涉及信用卡一张以上不满五张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以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定罪处罚;涉及信用卡五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最高人民、最高人民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 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最高人民、最高人民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六条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对于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综合持卡人信用记录、还款能力和意愿、申领和透支信用卡的状况、透支资金的用途、透支后的表现、未按规定还款的原因等情节作出判断。不得单纯依据持卡人未按规定还款的事实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有证据证明持卡人确实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除外: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使用虚假资信证明申领信用卡后透支,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通过逃匿、改变联系方式等手段,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情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