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座号 题号 得分 一 二 卷面分 总分 题号 得分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6页,两大题,22小题,试题45分,卷面5分,满分50分。 2、请同学们答卷时保持字体工整、卷面整洁,书写最美试卷。评卷老师要严格把关,审美评卷,根据考生的字体和卷面书写情况打好卷面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在答题栏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春秋时期最显著地政治特点是 A.征战激烈,加剧趋势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
3.秀美的成都平原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创造了独特的“三星堆”文化,下列文物属于这一文化的是
A.
B.
C.
D.
4.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请你判断下面的搭配正确的是
①孔子——儒家 ②庄子——道家 ③韩非子——法家 ④老子——墨家 A.①②④ B.①③④ 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管仲改革壮大力量
6.历史课上,同学们讲述的“三国故事”中,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说法是
A.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败逃往北方 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C.曹操建立魏国 D.周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7.战国七雄中,在今山东的国家是 A.燕国 C.秦国
B.齐国 D.楚国
C.②③④
D.①②③
5.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8.下列属于华佗的成就的有 ①编著《伤寒杂病论》 ②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 ③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④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②④
9.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不包括
A.建立主义集权制度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D.组建
10.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陈胜、吴广 B.秦朝的 C.修建阿房宫 D.项羽、刘邦 11.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我国出现了大一统的鼎盛局面。下列各项措施与之有关的是 ①实行分封制 ②颁布“推恩令”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组织反击匈奴的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右图是汉武帝开庭议事的场景,其中的一个奏折,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得到了
改变,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作出的重大贡献 A.蔡伦
B.张衡
C.华佗
D.张仲景
13.下图所示器物,在古代能测定地震方向的是
14.右图,1974年,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打井时发现一些陶俑,经过几年的发掘,这是二十世纪最重大,也是最激动人心的考古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该遗址是
A.半坡遗址
B.阿房宫遗址
C.秦始皇陵兵马俑 D.敦煌莫高窟 15.1967年,国际天文合会以我国科学家祖冲之命名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是因为他 A.第一次精确计算出圆周率 B.设计制造出水碓磨
C.制造出日行百里的“千里船” D.为人类科学文化作出了伟大贡献
16.三国两晋南北朝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的客观因素包括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 ③佛教的盛行 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 A.佛教盛行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7.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最能反映南北朝时期
B.生产力水平高
C.南北对峙局面 D.科学文化繁荣 18.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A.王羲之——《兰亭序》 B.顾恺之——《女史箴图》 C.贾思勰——《洛神赋图》 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交战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 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20.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25分)
21.(10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变法。
D.陶渊明——《归田园居》
19.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1)商鞅是在哪一个诸侯国进行变法?(2分)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有人认为他的变法失败了,有人认为他成功了。你认为判定变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商鞅变法?请用史实说明。(5分)
(3)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有怎样的启示?(3分)
22.(15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下图):
(1)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3分)
(2)依据图示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2分)
B、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xǐ)示意图(下图):
(3)依据上图,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xǐ)的两种情形。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6分)
C、读下面的知识结构图
(4)填出上面图示中改革的著名人物。该图示反映出这一改革与民族融合怎样的关系?(4分)
2014-2015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在答题栏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5 DCCDD 6-10 BBDDB 11-15 DABCD 16-20 CACBB
二、非选择题(25分) 21.(10分)(1)秦国(2分)
(2)判定变革成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我认为变法没有失败。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所以说变法没有失败。(5分)
(3)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等等,言之有理即可。(3分)
22.(15分)(1)①吴 ②东晋;南京。(3分) (2)政权分立。(2分)
(3)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内迁和中原汉族南迁。积
极影响:促进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6分)
(4)北魏孝文帝;(1分)互为因果关系。(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