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药外敷操作规程

中药外敷操作规程

来源:爱玩科技网
中药外敷操作规程

【目的】

1、 缓解因各种疮疡、跌打损伤等病证所引起的局部肿胀、 红、热、疼痛,以及慢性咳喘、腹泻等病症。

2、 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目的。 【操作前准备】

1、 遵照医嘱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 过敏史。

2、 评估患者体质及外敷部位皮肤情况。 3、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 心理状况。

5、 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物、0.9%生理盐水、

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面纸、

胶布或绷带。调制新鲜中草药需准备切刀、切板、如调制中

药末根据需要备好清水、茶 水、醋、蜜、麻油、饴糖等辅形剂。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外敷部位,注意保暖。 3、 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4、 新鲜中草药须切碎、捣烂,平摊于棉垫上。药末经清水

或醋、蜜等调制成糊状,平摊于

棉垫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5、 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护理及注意事项】

1、 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根据药物作用,决 定敷药厚薄,如消散药膏宜厚,创面生肌药膏宜薄,一般以 0. 2〜0. 3cm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 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2、 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干燥时可取下敷料加 水或醋湿润后再敷,亦可将药物刮下,加水或醋重新调制再 敷,一般2〜3天后更换一次,亦有敷数小时即取下,如哮 喘膏。

3、 饴糖调制的药物,夏天易发酵,可每日更换药物或加适 量防腐剂。

4、 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 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及时 对症处理。

5、 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6、 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消毒。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 物撒溢别处。

7、 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8、 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 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9、 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 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10、 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11、 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 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 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 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