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的⼉童⼩故事及寓意_寓⾔⼤全故事
寓⾔故事是蕴含深刻道理的⼩故事,那么中国有哪些寓意深刻的的寓⾔故事呢?⼀起来读读吧!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短⼩的⼉童⼩故事及寓意,供⼤家参考。
⼉童⼩故事1不材之⽊
有位⼯匠名叫匠⽯,他前往齐国,来到曲辕的地⽅,看见⼀株⼤树⽣长在⼟神庙旁。这株树的树阴可以遮盖⼏千头⽜;树⾝有百尺粗,树⼲⾼过⼭头80尺后才有枝叶,可⽤来造船的旁枝就有⼗⼏枝。围观这株巨树的⼈多得像到市场赶集。奇怪的是,匠⽯竟视⽽不见,不屑⼀顾。他不住脚地往前赶路。徒弟们⼤开眼界,却不明⽩师傅的态度,追上匠⽯问个究竟:“⾃从我们跟随师傅⾛南闯北学⼿艺,从来没有碰见这样好的⽊材,您为什么⼀点也不看重它?”
匠⽯回答:“不要夸这棵树了,它是脆⽽不坚的树⽊,造船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制成柱⼦会被⾍蛀,打成器具会毁掉,造门会流出污浆……”匠⽯把它说得⼀⽆是处,认定它是不能做材料的树⽊,正因为没有⽤,所以才长得这么⼤,有这么长的寿命!
貌似强⼤的事物往往华⽽不实。看问题、观察事物不能被表⾯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否则,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童⼩故事2坚瓠⽆⽤
齐国有⼀个名叫⽥仲的⼈,⾃命清⾼,不愿与达官贵⼈为伍⽽隐居乡间,认为⾃⼰这样做是⼗分明智的。宋国有个叫屈⾕的⼈到⽥仲那⾥去见他,对他说:
“我听说过先⽣的⼤义,您是不愿仰⼈⿐息的⼈。我没有什么别的本事,只会种庄稼蔬菜,特别是种葫芦很有⽅法。现在,我有⼀个⼤葫芦。它不仅坚硬得像⽯头⼀般,⽽且⽪⾮常厚,以致于葫芦⾥⾯没有空窍。这是我特意留下来的⼀只⼤葫芦,我想把它送给您。”
⽥仲听后,对屈⾕说:
“葫芦嫩的时候可以吃,⽼了不能吃的时候,它最⼤的⽤途就是盛放东西。现在你的这个葫芦虽然很⼤,然⽽它不仅⽪厚,没有空窍,⽽且坚硬得不能剖开,像这样的葫芦既不能装物,也不能盛酒,我要它有什么⽤处呢?”
屈⾕说:“先⽣说的对极了,我马上把它扔掉。不过先⽣是否考虑过这样⼀个问题,您虽然是不仰仗别⼈⽽活着,但是您隐居在此,空有满脑⼦的学问和浑⾝的本领,却对国家没有⼀点⽤处,您同我刚才说的那个⼤葫芦不是⼀样的吗?”
这则寓⾔告诉我们,如果⼀个⼈不将⾃⼰的本领贡献给国家、社会,仅仅只是在那⾥笑傲⼭林,就算他有⾼洁的名声,实质上这种处世之道并不明智。到头来,他的智慧与贡献还远不及那位种⽥的农夫屈⾕。
⼉童⼩故事3识别踢⼈的马
伯乐是我国古代最善于识别马的⼈,他擅长相马的名声家喻户晓。
有两个⼈慕名从很远的地⽅来到伯乐⾝边,拜伯乐为师,专门学习相马的本领。伯乐将⾃⼰识别马的诀窍讲给他们听,同时⼜带他们四处实践,观察、识别各种各样的马。
这⼀天,伯乐带着这两个⼈⼀起到赵简⼦的马厩⾥去看马,要他们说出其中爱踢⼈的马来。其中⼀个⼈仔细观察了⼀会⼉,指着⼀匹马说:
“这就是⼀匹爱踢⼈的马。”
另⼀个⼈则⽤⼿去摸马的屁股。他连续摸了三遍,这马依然站在那⾥,不仅没有踢⼈,甚⾄连⼀点焦躁不安的反应也没有。
那个⼈见马很驯服,觉得很难为情,他以为⾃⼰看错了。摸马的⼈见他对⾃⼰正确的看法产⽣了动摇,便对他解释
说:“其实你并没有看错。这匹马的确是⼀匹踢⼈的马。我摸它的时候,它没有踢我,是因为这马受了伤。它的肩部疲塌,是筋⾻劳损的表现;前腿膝关节肿胀说明这马失过前蹄。⽽马在踢⼈的时候,通常要举起后腿,这时,马全⾝的重量全部落在前腿上。⼀匹肩部和前腿膝关节受了伤的马难以承受⾃⼰⾝体的重量,所以后腿抬不起来,它也就难以踢⼈了。你善于识别踢⼈
的马,可是却不善于发现马⾝上的伤痛。”
这篇寓⾔告诉我们,⽆论是相马、看⼈,还是判断其他事物,都要全⾯地了解情况,注意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否则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童⼩故事4淳于髡荐贤
齐宣王求贤时,号召天下⼈推荐有才⼲、品德好的⼈。有个叫淳于髡(kun)的⼈在⼀天内就向齐宣王推荐了7名贤⼠。齐宣王当然很⾼兴。可是,他对顷刻间出现的这么多贤⼠感到有点怀疑。
于是齐宣王把淳于髡叫到跟前,对他说:“先⽣,我有⼀个疑点想问问你。我听说,能在⽅圆千⾥的范围内找到⼀位贤⼈,那么天下的贤⼈就多得可以肩并肩地排成⾏站在你⾯前。在古今上下近百代的范围内能出现⼀个圣⼈,那么世上的圣⼈就多得可以脚跟挨着脚跟地向你⾛来。今天,先⽣您在⼀天的时间⾥就给我推荐了7位贤⼈,如此看来,贤⼈岂不遍地皆是,有点太多了吗?”
淳于髡笑了笑,对齐宣王说:“⼤王您听我说,⼈以群分、物以类聚。同类的鸟,它们总是栖息、聚集在⼀起;同类的野兽,它们也总是⾏⾛、⽣活在⼀起。如果我们到低洼潮湿的地⽅去寻找柴胡、桔梗这些植物,别说是短短的⼏天,就是⼏辈⼦也不会找到⼀棵;但是如果到⼭上去找,那就多得可以⽤车去装了。万物都是以同类相聚的。我淳于髡向来与贤⼠为伍,我的朋友个个都是德性⾼尚、才智⾮凡的⼈,⼤王您找我寻求贤⼠,这就像在河⾥舀⽔,在⽕⽯上取⽕⼀样,轻⽽易得,取之不竭,您怎么能嫌我⼀天之内给您举荐的贤⼠太多了呢?我周围的贤⼠多得很,岂⽌这7个⼈!今后,我还要继续向⼤王推荐呢。”
淳于髡⼀番话,使齐宣王茅塞顿开,⼼服⼝服。看起来,世上的⼈才不是少了,⽽是我们没有找到识别⼈才的⽅法和途径啊!
⼉童⼩故事5买椟还珠
⼀个楚国⼈,他有⼀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下,他觉得有了⾼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份”就⾃然会⾼起来。
这个楚国⼈找来名贵的⽊兰,⼜请来⼿艺⾼超的匠⼈,为珍珠做了⼀个盒⼦(即椟),⽤桂椒⾹料把盒⼦熏得⾹⽓扑⿐。然后,在盒⼦的外⾯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件精致美观的⼯艺品。这样,楚⼈将珍珠⼩⼼翼翼地放进盒⼦⾥,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都围上来欣赏楚⼈的盒⼦。⼀个郑国⼈将盒⼦拿在⼿⾥看了半天,爱不释⼿,终于出⾼价将楚⼈的盒⼦买了下来。郑⼈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往回⾛。可是没⾛⼏步他⼜回来了。楚⼈以为郑⼈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想完,郑⼈已⾛到楚⼈跟前。只见郑⼈将打开的盒⼦⾥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说:“先⽣,您将⼀颗珍珠忘放在盒⼦⾥了,我特意回来还珠⼦的。”于是郑⼈将珍珠交给了楚⼈,然后低着头⼀边欣赏着⽊盒⼦,⼀边往回⾛去。
楚⼈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分尴尬地站在那⾥。他原本以为别⼈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哭笑不得。
郑⼈只重外表⽽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楚⼈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童⼩故事6九⽅皋相马
伯乐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名的相马能⼿,他的相马技能是天下有名的。
在伯乐暮年之时,有⼀回秦国国君秦穆公召见他时间他说:“您的年纪也很⼤了啊!在您的后辈⼈中有谁能够继承您寻找千⾥马呢?”伯乐回答道:“对于⼀般的良马,它的特征很明显,是可以从其外表上、筋⾻上观察得出来。⽽那天下难得的千⾥马呀,看起来它与⼀般的好马差不多,论其特征,也是很难捉摸,好像是若有若⽆,若隐若现。不过,千⾥马奔跑起来,⼜轻⼜快,刹那间从你眼前⼀闪⽽过,不⼀会⼉远驰得⽆影⽆踪,让⼈看不到飞扬的尘⼟,寻不着它奔跑的⾜蹄印⼉。我的⼉⼦们都是才能低下的⼈,对于好马的特征,我可以告诉他们,对于千⾥马的特征,那只能意会,不可⾔传,仅凭⾃⼰相马的经验来判断,他们是⽆法掌握的。不过,在过去同我⼀起挑过菜、担过柴的⼈当中,有⼀个名叫九⽅皋的⼈,他的相马技术很⾼,的确不⽐我低,请⼤王召见他吧。”秦穆公便召见了九⽅皋,叫他到各地去寻找千⾥马。
九⽅皋到各处寻找了三个⽉后,回来报告说:“我好不容易为⼤王您寻找到了⼀匹千⾥马。不过,那匹千⾥马眼下正在沙丘那个地⽅。”秦穆公问:“那匹马是什么样的马呢?”九⽅皋回答:“那是⼀匹黄⾊的母马。”秦穆公于是派⼈去取,却是⼀匹⿊⾊的公马。这时候秦穆公很不⾼兴,就把伯乐叫来,对他说:“你该怎么说呢?太不中⽤啊!你推荐的⼈连马的⽑⾊与公母都分辨不出来,⼜怎么能认识出千⾥马呢?”
伯乐这时长叹⼀声说道:“想不到他识别马的技术竟然⾼到这种地步了啊!这就是要⾼出我千倍万倍乃⾄⽆法计算的长处
了。像九⽅皋看到的,是马具有的精神和机能,他看马时,眼⾥只看到了马的特征⽽不着马的⽪⽑,注重它的本质,去掉它的现象;他只看那应该看到的东西,不去注意那不该注意的东西;他审察研究时,只注意那应该审察研究的⽅⾯,抛弃了那不必审察的⽅⾯。九⽅皋相马的价值,远远⾼于千⾥马的价值,这正是他超过我的地⽅啊!”等到把那匹马从沙丘那地⽅牵到秦穆公和伯乐⾯前时,⼤家⼀看,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天下少有的千⾥马。
这篇故事启发我们:看问题时要有所舍弃才有所专注,同时要将获得的感性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样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