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健康管理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健康管理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来源:爱玩科技网
健康教育

中国健康管理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吴伟铭1 廖维勇2

1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543002 2桂林医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541004

【摘 要】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当今中国民众最关心的社会话题,而仅仅依靠加大医疗卫生投入、降低医疗成本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推进以疾病预防为目的的国民健康管理。文章通过借鉴分析发达国家健康管理的成功经验,立足于中国国情,从健康管理的发展、支持、运行模式、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对中国健康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相应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建立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健康管理体系,充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降低医疗成本。

【关键词】健康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意识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最先提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但直到2001年,健康管理才首次作为专用名词进入中国。2003年“非典”的爆发则真正唤起了全民的健康意识,各级开始重视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及投入,随即出现的健康管理服务行业也成为我国一个具有重大发展潜能的新兴行业。2005年,“健康管理师”正式被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列为11个新职业之一。2008年,“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从层面正式提出“健康中国”这一重大战略,将“健康强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保障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而刚刚结束的十九大再次明确了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号召,提出大健康观,即“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同时强调健康的完善,力图为健康管理提供宏观上的支持。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已经逐步开始重视全民健康,健康管理行业在中国也必将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国人每年享受一次免费体检,以期通过疾病的有效预防达到节省医疗费用的目的。同时注重各种健康法规的修订,通过立法形式确立健康管理的体系。但在德国健康管理体系中,各种利益冲突使得医疗服务机构、疾病基金协会和法律监管部门间缺乏紧密合作,导致医疗保险系统难以有效运转,出现高投入低回报的问题。此外,日本也是一个较早开展健康管理的国家,健康管理的内容涉及健康调查、健康体检、心理咨询、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与美国、德国不同的是,日本更注重以社区为单位实施具体的健康管理活动,专门成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保健所、保健中心、(老人)家庭护理站、老年人保健中间设施以及老人院和残疾病人福利中心,可提供包括社区医疗、保健、社区护理三个方面的内容[2]。并且日本确定了专门社区医疗保健计划,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除提供高质量的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外,还兼具健康信息收集与网络建设功能,这有利于医疗机构、保险行业和监管部门间良好沟通,保障了健康管理体系的有序运行。在本国居民享受健康管理权利的同时,日本鼓励其积极履行健康管理的义务,追求一种身心的良好状态。根据2016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男性的平均寿命达到80.98岁,而女性为87.14岁,位居世界第一。并且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日本全国医疗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低很多。日本成功的健康管理模式说明,完善的法规、配套的健康管理制度以及健康意识的培养均是实现健康管理的有效保障,值得其他国家进行借鉴。

健康指导与康复等多方面服务。据统计,2013年全国范围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非医学服务机构就已到6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3]。但该种经营模式主要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其次才会注重健康管理的成效,对于全民健康医疗体系的建立作用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大力发展建设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专业体检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针对社区居民提供包括常见病诊治、康复、健康知识宣讲、计划生育等服务。一方面可以起到病患分流的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健康生活理念和模式的建立,预防疾病发生。专业体检中心包括民营企业和公立医院开办的体检中心、体检科或疗养院。均以健康体检为主导,检后就医或咨询指导为辅助,同时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4]。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体检中心开展了健康风险评估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真正实现了“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转变[5]。

3 中国健康管理中的问题与建议

国外健康管理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科学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而我国的健康管理事业发展只有十几年,虽然在理论体系和产业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作为一个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产业,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老龄化快速发展、经济整体水平较低的国情,导致国内健康管理产业在运行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培养等方面均存在问题[6]。

首先,我国医疗长期存在“重医疗、轻预防”的问题,除少数经济收入较高的群体外,绝大多数人还保存着有病治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预防重视程度不足,对健康管理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远远不够,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人人参与的健康管理氛围;其次,我国健康管理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难以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造成健康市场的秩序混乱;此外,目前国内健康

1 健康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健康管理的概念由美国保险业于20世纪50年代末最先提出,最初仅是简单地将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相结合,由医生负责对病人进行健康评价和健康管理,实现医疗保险风险成本最小化,为健康管理事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健康管理在美国覆盖已经极为广泛,几乎所有的人都积极参与到健康管理活动中,健康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健康意识大大增强,从根本上有效控制了医疗成本。健康管理理念则演变成旨在全面调动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积极性,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人或群体进行系统的健康检测和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健康咨询和指导,变被动就医为主动预防,达到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卫生资源消耗,提高个人生活质量,改善人群健康水平的目的[1]。

在德国,通过高投入的医疗保险,从费用上解决没钱看病的问题,并实施国民“一年一检”,保证95%以上的德

2 中国健康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自从10年前健康管理的理念进入我国后,人们开始明白相较于简单的疾病治疗,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的转变才是拥有健康人生的有效保障,健康意识逐渐加强,健康管理行业开始繁荣发展。目前,我国的健康管理主要是市场主导健康管理公司主体的运行模式,经营内容涉及体检、保健、

<<下转162页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GXNSFAA139197)。

2018.08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6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王素芳

河北省安平第二人民医院 河北省安平县 053600

【摘 要】目的:探讨针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对其施以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表现出来的临床影响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临床探析护理模式期间,对照组(50例):运用常规式的高血压护理举措;观察组(50例):运用健康教育的护理举措;最终就两组患有高血压的患者相应指标施以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患有高血压的所有患者当前状态对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P<0.05),其中包含针对患者当前收缩压以及患者舒张压等指标对比。结论:针对患有高血压并且接受临床护理的患者而言,对其如果能够施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则可以显著增强护理实效性,此项举措具备优良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护理;具体应用

从疾病特征来讲,高血压本身属于代谢性的慢性综合征,此类病情最为突显的特征在于持续性的机体血压升高。由于受到高血压给患者本身带来的显著影响,患者通常来讲都会承受相对较重的心态压力以及其他负担。因此可见,对于患有高血压的特殊患者有必要施以健康教育,确保将健康教育举措全面融入整个高血压护理,进而显著优化了高血压护理能够达到的综合实效性。

收治的100例高血压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在这其中,对照组(50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9岁~63岁,平均年龄为(47.66±1.42)岁;观察组(50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2岁~57岁,平均年龄为(47.54±1.96)岁。针对上述被纳入此次观察的高血压患者来讲,应当确保其符合知情同意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针对表现为精神障碍的高血压患者予以排除。对两组上述患者年龄展开对比,结果表现为无显著性差异(P>0.05)。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有高血压的所有患者,对其施以常规性的高血压护理。具体而言,护理人员针对入院后的上述患者有必要关

注实时性的各项指标波动,以便于给出针对性较强的护理举措。每隔特定的时间段,护理人员在面对高血压患者时,对其交谈有必要运用和蔼并且富于亲和力的言语来开展日常沟通,针对现阶段的患者体征予以详尽了解。通过运用定时输液的方式,确保可以随时观测所配药物与药物单之间的匹配状态,在此前提下把握用药浓度与药量指标。患者一旦表现为突发性的异常,那么对其立即着眼于加以处理,确保妥善应对呈现头晕现象或者呕吐现象的高血压患者。

针对观察组现有的患者来讲,对其应当施以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具体涉及到如下的举措: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

<<上接161页

管理实施机构主要为健康管理非医疗公司和医院体检中心,形式单一、普及程度较低、管理不规范,远远满足不了我国不同消费层次人群的需求;同时,我国医疗保健机构层次划分不明确,公众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信心,无论大病小病都要进医院,造成医疗资源的相对缺乏与严重浪费;另外,我国还没有建立系统科学的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而从业人员大多为临床专业或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缺乏健康管理的相应知识和能力,专业化程度不高,无法提供规范的服务及专业指导,反而会给公众带来投资误导;最后,我国健康管理系统处于区域运作,信息数据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得医院、健康管理公司和医疗保险公司间相互,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

面对上述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丰富的健康管理经验,我们建议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健康管理的推广需要的支持,一方面为行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加紧健康管理法规的制度、执行和完善,监督保障行业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从层面增加健康财政投入,并将健康管理纳入医疗保险范畴。

(2)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使其成为健康管理的实施主体。作为卫生服务的终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服务于基层,可通过具体活动安排与目标实施,真正组织全民参与健康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患分流也可大大缓解医院看病难的问题。同时社区机构在辖区居民健康信息的收集方面存在便利,这样也能较大限度地规范数据模式、保证数据安全,便于与健康管理公司和医疗保险公司间的信息共享。

(3)在大学开辟健康管理相关专业,或由国家、企业成立专门的健康管理机构,从而建立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更高专业素养的健康管理人才,同时鼓励长期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人员转岗从事健康管理相关工作。

(4)实现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机构、保险机构间的信息资源互享,形成一个系统的服务体系,全方位进行健康管理。

(5)加强健康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健康意识,鼓励人人参与健康管理,注重疾病预防保健意识。

(通讯作者:廖维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健

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03):141-147.

[2]王振,王玉梅.健康经济与上海的转

型发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5.

[3]郭清.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报告[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1

[4]周光清,夏瑶,崔华欠等.我国城市

社区健康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健康管理,2018,21(07):852-855.

[5]李江,陶沙,李明等.健康管理的

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工程科学,2017,19(02):8-15.

[6]王培玉.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现状、

问题和展望[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5,9(01):2-6.

作者简介

吴伟铭(1977-),男,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健康管理。

162

2018.08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