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二轮复习中的
应用
摘要:
在高中政治课程二轮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更有利于学生全面把控知识体系,通过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有利于帮助学生转变传统“被动”学习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活动的热情,同时,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刺激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鉴于此,本文围绕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展开分析,阐述在二轮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的使用策略,以期帮助高中学生针对政治学科形成更完整逻辑思维体系,提高考试成绩,促进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促进自主学习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思维导图;高中政治;二轮复习;应用策略 引言:
思维导图是一种符合人类思维发展特点的新型思维工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层级图的模式对内容进行具象化表达,让人对庞杂的信息构建起完整的架构,思路更清晰,脉络更清楚,能够促进相关知识得到有效的同化与顺应,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学科复习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课程教学与学习效率的提升,进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促进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巩固复习效果,提高解题效率。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政治二轮复习的重要价值
在高中政治(尤其是高三)的二轮复习中,学生将面对更严峻的挑战,需要涉及到大量知识点的记忆、联系、理解和应用。而随着高考时间的不断临近,复
习要求会越高,庞杂的知识点容易造成知识混淆、记忆不牢等问题。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政治学科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则,要提高学习成效,则应当引导学生对每一个部分板块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认识。例如复习某个章节,就可以对该章节的知识建立系统性的梳理,在大脑中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形,确定知识要点以及知识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在此基础上,抓出重点、难点、易考点、易错点等具有代表性的知识要点。而随着知识学习的逐渐增多,知识框架图也会越来越丰富,并形成更多的分支结构,增强复杂知识点之间的理解、记忆和应用。长此以往,则可在学生的大脑中构建起完整的学科知识框架,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将思维导图的模式应用于政治学科的二轮复习,能够帮助学生对所有知识点进行系统性归纳,尤其是能够解决好知识点多、知识量大、知识内容复杂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其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等,对知识进行二次加工、三次加工、四次加工,甚至更多,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激发主动学习政治课程的积极性。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政治二轮复习的应用策略
高三政治课程的二轮复习,不同的复习主体会采用不同的复习策略,但核心原理相同,从学科基础知识开始,从基本概念的复习着手,在复习完相应基础知识的前提上,将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进行专题性训练,由此进入专题性复习,并结合笔记、习题等复习方式,将记忆、理解、应用等复习模式反复应用于整个学科的复习全过程。在此过程中,会针对重点、难点、易考点、易错点等重点内容,以点带面,完成二轮复习。
(一)整合基础知识点,理清零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在高三政治学科的二轮复习中,将面临时间紧、任务重、容量大、逻辑性强的复习压力,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可以对基础知识点进行整合,能够将基础知识构建成完整的体系,并利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思路构建,进而使学生头脑中掌握关键知识点,进一步强化对零散知识点的整理、再现、理解和思考,并逐步体会到看似无关的知识点之间存在强烈的内在逻辑联系,通过这一思维层面的“特殊联结”,提高对知识点本身的掌握与应用。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可选定某个章节的复习内容作为基础,带领
学生绘制该章节内容的思维导图,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在学会知识整理与导图绘制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想象,确定自己的思维导图风格,并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架构,明确不同知识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操作,构建知识架构体系。然后,再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模式进行修正和完善,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最后形成完整的基础知识框架。该模式可应用到一个课时、一个单元、一本书、一个学期的梳理中,不断促进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二轮复习的巩固起到统领作用,加强对知识的反复理解,为后期的深入分析和灵活应用奠定基础。
(二)优化复习课笔记资料,促进知识点的高效记忆与应用
在传统的政治学科复习课中,学生经常会认为笔记无意义或者由于复习内容过多感觉笔记无从下笔,但笔记的缺乏会导致内容复习不全面、不深入、不成体系,在后期的多轮复习中难以形成更好的复习效果,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会导致学习效果极差。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变换一种形式做复习课的专项笔记,以学生“动起来”的教学形式优化传统复习课的模式,这一创新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主动笔记意识。同时,在导图的制作过程,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提炼、总结,进而将复杂的、繁杂的知识进行高效总结,抓出要点和关键点。同时,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减轻压力,且有助于知识要点、难点的消化和吸收。另外,在导图的绘制中,将通过不同的层级关系、色彩等进行知识组织关系的梳理,为后期的复习形成完整的脉络,提升复习内容的完整性,形成完整的知识逻辑结构,进一步提高笔记的有效性,能够为后期的多轮复习和考试解题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例如在《公民参与政治》的章节中就可以将整章知识点化分为“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参与”三个方面进行,每一个方面再抓出关键词、要点则完成了导图的基本绘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符合脑科学的理论,能够促进学生左脑、右脑并用,将具有一定顺序的关键词通过逻辑关系进行有效的组织,并通过右脑想象、联想等方式,使整个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的空间感,更有利于高效记忆。
(三)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快速审题并高效作答
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政治课程不仅强调知识点本身的掌握,同时更强调学以致用,考题也相比传统题目更具灵活。因此,在课程复习的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生成性过程,并通过习题课的专项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知识自动生成的能力。传统的复习方法强调知识点的记忆,相对零散在题目答题中也容易出现片面答题的问题,还有部分学生对材料作答类型的题目总是感觉无从下手,回答的过程中思路混乱。这个过程不是没有记住知识点,而是由于机械记忆难以实现灵活应变,不能通过相应的知识和方法识别材料中所包含的具体问题,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难以形成新的知识和新的观点。通过思维导图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在传统复习课中的习题缺陷,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不断提升材料的提炼、分析能力。例如,在复杂的选择题中,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思考模式进行快速身体,抓取材料中的关键点和主题,与相关知识进行联结并快速发散,有效提高作答的正确率。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学科二轮复习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在知识要点掌握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均有较大帮助,教师应当加强思维导图的应用,指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提高知识掌握的牢固度,进而对政治学科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架构,促进记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李悦悦. 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2.
张飞斌. 概念图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3.
史强.用思维导图模式优化高中政治二轮复习效率的策略实践[J].新课程(下),2017(10):12.
4.
赵东梅.思维导图训练在政治学科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下),201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