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11、赶海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激趣导入,设疑解题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课件相应显示大海的动画画面。
师:这首歌听过吗?这里面唱的就是大海,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的大海] 2、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 2、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3、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一支歌 暑假 舅舅 东逃西窜 夹住 痒痒的 大虾 一捏 俘虏 似的 螃蟹 努努嘴儿 嘿哩 束手就擒 哎哟 大螯 长须
(2)你觉得哪几个生字特别难写,能想个办法记住它吗?
(3)哪些词的意思你理解了,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呢?
4、同学们已经读准了生字,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5、交流。
6、把你最喜欢的段落练着读一读,待会儿老师帮你们配上音乐。一边读,一边还要想想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7、配乐朗读,再说说每小节的大意。
8、配乐齐读。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从读中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有的同学说:从没见过大海,多想去看看啊。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 2 播放大海图片,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学生欣赏。
3 生谈感受。(大海真美.真壮观等)
过渡:是啊,大海真美啊。今天我们就到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听,海浪声在深情地召唤,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
二 初步感受赶海的“趣”
1 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 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趣
3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记得:“我”在海边遇到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4 指名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过渡: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 5 学生读、想、说。教师巡视。 三 精读感悟
1 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 指名交流汇报。(按学生汇报的顺序来讲) A 追浪花
“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怎样才能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 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B 摸海星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1)师: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不好摸,摸得认真,摸得仔细) (2)指名读好
(3)问:抓住一只小海星心情怎样?你从那里看出作者高兴的心情?(嘿、“!”感叹号)
(4)读书连标点都不放过,真细心!怎么读呢?指名读,相机评价,男女生赛读。 C、抓螃蟹
“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呢。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的大螯抓住了他的手。” (1)、指名几位读
师:谁愿意当个小演员,给这段文字配上动作?老师告诉你呀,要想演好,先得把课文读好。意思读明白了,才能演得更出色。大家先自己把这一段读一读,揣摩揣摩该这样来演。待会儿我要找三个小演员,一个小作者,一个小伙伴,还有一只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3)、指名上台表演,师生纠正。
(4)、老师扮演记者采访三个小演员,相机指导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师:你这是在干什么呢?为什么你只努努嘴儿,不做声?(等会儿我们要读得轻一些)你觉得抓螃蟹有趣吗? 螃蟹夹住你的手应该挺疼的吧?(怎么读好“哎哟”?响一点)。
那以后你还抓吗?为什么? 下次可要小心呀!
过渡:同学们,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哟”一声痛 年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