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6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48期)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6 2006 Genera]No.48 关于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 黄玉杰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高校教师的师德出现了种种偏差。一些教师不能为人师表,敬业意识淡l薄。本文 提出了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师德内化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加强激励措施等方法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 中圈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898(2006)06—-0l07—02 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还是青年大学生思想的引导者、择业的指导者和心理的疏导者。教师的 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千万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的实践,更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 族的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的质量,而在教师的综合素质中,师德素质是核心。它是教师职业的灵 魂,是教师从教做人的基础。正如教育部副李卫红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中对高校教师师德 所作的论述,“培养和造就合格的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成长的引路 人,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人,其师德和学术道德水平至关重要。在高校人才工作中,要始终把培养 教师的高尚师德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这是保证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头等大事。”可见,从教德为首,为师必守德。 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效益、社会生活的多样化,高校教师队伍出现了不稳定现象,教师的思想道德 一、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目前,高校的教师总体水平是好的,教师的学历层次逐年提高,知识视野更加广阔,思维也更加活跃, 多数人能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高科技人才 但还有部分教师职业意识淡薄,思想行为偏离了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不能为人师表,主要问题如下: (一)敬业意识淡薄,难以为人师表。身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有责任感,应有 “校兴我兴,校衰我耻”、“学校兴亡,我有责任”的主人翁意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忘记了自己的职业道德,不能爱 岗敬业;有的教师为人师表意识不强,言谈举止粗俗,满身世俗气;还有的教师沾染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忘记了自己大学教 师的身份和责任。 (二)对学生缺少爱心,工作不能精益求精。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重要体现是热爱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 的尊敬,才会有尊师爱生的融洽关系,否则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有的教师缺少爱心,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以严谨的治学 态度和模范的行为教育和影响学生。工作中缺少热情,仅凭过去的经验教学,教学改革意识差,缺乏创新,极大地影响了高等 教育的发展。 (三)治学不够严谨,团结合作意识差。有的教师在科学研究中,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没有严谨的科研作风。 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他人文章,剽窃或变相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还有的教师工作中缺乏团结合作意识,喜好独来 独往,沽名钓誉,不能顾全大局。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这样才能从多方面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师德建设长期以来一直是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而面对经济大潮,高校教师的恩德建设应成为重中之重,要有长远意识,树立“师德兴则教育 兴,教育兴族兴”的观念,不断加强师德建设。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积极组织高校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 明确教师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认真履行教师的工作职责。 1、搞好新教师职前及职后培训,开展教师职业理想教育。这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可使新教师具有强 烈的职业荣耀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树立为 教育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高校应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在职培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学历档次和业务水平;组织青年教 师开展各种竞赛,如“青年教师教学大讲赛”、“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演讲比赛”、“学生最喜欢的青年教师”等具有凝聚力、能发 挥青年教师潜力、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活动,使其能安心从教、乐于从教,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而感到自豪。 2、着重对中年教师进行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的教育。中年教师年富力强,思想先进,工作经验较多,大多是教学中的骨干, 在学校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中年教师队伍思想稳定,师德高尚,那么教师队伍就会稳定地向前发展。组织中年教师多 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在中年教师队伍中树立师德标兵,让他们做青年教师的楷模,用典范带路,大力宣传师德模范人物。 3、老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要将老教师的师德工作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关心他们的身体、家庭等各方面情况..对工作 在教学第一线,德才双馨的老教师要给予精神奖励并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让他们有学校不会忘记他们,学生不会忘记教师 的感觉。同时老教师要“老骥伏历,志在千里”,教授、名师要走上课堂,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 (二)加强师德内化制度建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二是教师 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品质和 (下转第109页) 10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创新能力。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具有“导”的能力是手段,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宽厚的知识面是基础,具 有创新能力是核心。《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这既体现了高等 教育应具备的特征,也反映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首先要具有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创造型教师总有一种有所发现、有 所创新、有所前进的强烈创造意识,总有一种打破常规、克服保守、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具备启迪智慧、培 养创新精神、合作j鼓识和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创新型音乐教师。而创造需要越强越能促进创造意识和 创新精神的发展,浓厚的创造兴趣也能促进创新型音乐教师积极探索并通过不断地创造获得成功的快乐。此外教师还应有 创造激情,这样才会有学生的接受创造热情,才会有音乐课堂中师生双方如痴如醉、物我两忘、共同创造的和谐愉悦的教学气 氛。教师的创新,应该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创新,主要是体现于教 案中、课堂里。为此,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知,强化创新精神。 (二)渊博的学识 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具备音乐学科本体性知识,如声乐、器乐、键盘、视唱练耳、指挥、欣赏、创作及音乐理论修养等,这是从 事音乐教学的“基本保证”,但不是“唯一保证”,因为只有音乐学科知识并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教师。音乐教师还要有广博的 文化知识,特别是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掌握创造力的原理方法,并有意识地迁移到音乐教学活动中,让鲜活的教育理论 植根于肥沃的音乐教育实践土壤之中。课堂上面对学生,音乐教师只有具备“博”与“专”高度统一的合理均衡的知识结构,才 能将学生引向宽广的未来之路。 (三)高尚的品德 ‘ 教师不能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要毫无私. 地投身其中,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 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教师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善等每一 个学生,不要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和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 心朋友。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正如马克思 所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身。 上述是音乐教师美的两个方面,它们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音乐教师的仪表风度、健康的心理品格都会影响学 生的成长。所有音乐教师都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充实自身业务及综合知识,增强自身美的修养,优化自己的素质结构。将 自己培养成内在美与外在美兼备的新一代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高利明著:现代教育技术[M],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 2、杨启亮著:现代教师素质研究系列1一lO。 3、陈青编著:教师礼仪。 4、戚建庄、金法:<素质教育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5、尹俊华著:教育技术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铁岭师专讲师 (上接第107页) 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是对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基本要求 和概括。这里所说的道德素质并不是规范、准则本身,而是将道德规范、准则内化成一种行为,将外在的约束转化为自身道德 修养的过程。教师的师德内化后,一切的师德行为都是自觉进行的,即在没有外在法律、制度约束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及个 人修养都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对学生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挂牌上岗、学生自主聘教师等办法来促进教师师德 行为的内化。 (三)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建设和谐的大学文化校园。良好的校园环境能传承文化品味,引领时代气息。校园人文环境包括高校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校训、校风,又包括历代学人积累下来的深厚的人文积淀。高校应利用当地资源提升教师的人文索质,如当 地发展史、学校发展史、校园环境建设等,人文素质提升能促进师德发展,师德发展又能提升人的素质,两者相互促进。良好的人文环 境能启迪人的心灵,使高校教师勋Ⅱ团结合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这对全校师生素质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四)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教学能力和学科竞争力是教师专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岗位要求,教师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科研究能力,把握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在学科研究方面,高校教师要坚持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 学术尊严和学者的声誉,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淡泊名利,讲究学术道德。反对学术。树立法制观念,不做任何违反学 术道德的事。 (五)建立适当的激励制度。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学校可以定期召开表彰先进事迹大会,对先进个人及在教学活动 中评选出的师德标兵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的评选。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全校教职工及学生都有选 举权。对师德先进个人在岗位津贴、职称晋升等方面应加大倾斜力度,形成人人学先进、争先进的良性氛围。 (六)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师德评价公平合理、持之以恒。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增强师德评价的可操作性。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评估活动,以评促建、评建结合,不断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建立校内职 务评聘制度,把教师的师德考评纳入到教师职务评聘中。制定教师职务晋升管理办法,将师德列为重要一项内容,对于工作 中有损师德形象者,不予晋升或延缓晋升职务。建立学生反馈评价机制,让学生对教师的师德行为进行评价。考核结果记入 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职务晋升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中国高等教育,2005,第l5、16期。 2、张玉兰:浅谈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职业教育研究,2004,4。 3、张忠海: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建设的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4,7。 作者铁岭师专 助理研究员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