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上海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报告

关于上海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报告

来源:爱玩科技网


上海教育信息调查队1号公告

关于上海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报告

(2005年1月)

2004年7月,市召开了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沪府办[2004]45号,以下简称《减负若干意见》),对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此为依据,上海市教育信息调查队于2004年11月8日至19日,在本市进行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抽样调查,调查人员通过对校长、教师、学生的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与实地查看,了解有关部门在落实“减负”工作方面的具体措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学生课业负担的实际状况。本次调查共收回学生问卷2106份,另一批学生家长问卷2084份,教师问卷7份。调查对象涉及79所学校。

调查结果表明,本学期以来,市《减负若干意见》的主要精神已初步得到贯彻。表现为:区、县主要领导是“减负”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开始得以履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制订了针对本区县现状的“减负”措施;不少学校能把落实“减负”与改进管理、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教研组建设、改善师生关系、实施“二期课改”、活跃校园文化活动等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初中、小学学生平时完成学校布置的课外作业时间总量,开始得到控制;多数小学、初中

- 1 -

学生,平时能有比较充足的睡眠时间;《减负若干意见》对学校及教师的各项具体规定,包括不得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等,在相当一批中小学中能得到比较好的执行。较多学生反映,教师能热情帮助自己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有的学校仍存在教师为学生订购习题集、练习册等应试材料的问题;二是有的学校存在同一门课程使用两套以上教材的问题;三是部分小学、初中招生时违规进行入学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情况比较严重;四是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减负若干意见》规定以外组织考查的情况还存在。

现将调查结果公告如下:

一、关于学生课外作业时间及睡眠时间的情况

《减负若干意见》对学生每天课外作业总量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含初中预备年级)以中等水平学生为准,控制在1小时之内;初一、二年级在1.5小时之内。此次调查显示,本学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回家作业时间,小学已经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初中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之内。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完成学校布置的课外作业,所需时间仍较长,而且睡眠时间不太充足。

1、关于学生完成学校布置的课外作业所需时间的情况 调查显示,每天完成学校布置的课外作业时间,被调查学生有50%左右回答在一小时之内,30%左右在一个半小时之内,20%左右在二个小时及更多时间。

分年级看,小学一年级超过30%、五年级超过35%的学生完成- 2 -

学校布置的课外作业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初二超过30%的学生在一个半小时以上;初三12%以上的学生在三个小时左右。

表1:学生卷关于平日完成教师布置作业所需时间 每天完成作业时间 一小时以内 将近一个半小时 将近二个小时 将近三个小时 三个小时及以上 总计 人数 1010 576 320 113 33 2052 百分率 49.22 28.07 15.59 5.51 1.61 100 表2:学生卷部分年级平日完成学校布置课外作业所需时间

年 级 一 五 八 九 一小时 以内 人数 145 145 94 % 68.40 .44 41.41 27.00 近一个半小时 人数 46 52 61 90 % 21.70 23.11 26.87 37.97 近二个 小时 人数 16 24 46 54 % 7.55 10.67 20.26 22.78 近三个 小时 人数 3 3 18 23 % 1.42 1.33 7.93 9.70 三个小时 及以上 人数 2 1 8 6 % 人数

0.94 212 0.44 225 3.52 227 2.53 237

2、关于学生平时睡眠时间的情况

在学生问卷中,超过30%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在8个小时左右,其中,近10%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到8个小时。35.08%的学生反映每天能有10小时的睡眠。

在家长问卷中,近20%的家长反映,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不到8小时; 21.66%的家长认为孩子有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13.88%的家长反映孩子每天能有10小时的睡眠时间(详见下表)。

- 3 -

表3:学生卷关于学生睡眠时间

睡眠时间 6小时左右 7小时左右 8小时左右 9小时左右 10小时左右 总计 人数 57 139 450 694 729 2069

表4:家长卷关于孩子睡眠时间 睡眠时间 6小时左右 7小时左右 8小时左右 9小时左右 10小时左右 总计 人数 75 315 731 633 286 2061 百分率 3. 15.28 35.47 30.71 13.88 100 百分率 2.74 6.69 21.66 33.40 35.08 100

3、关于学生课后自由活动场所、时间的情况

在学生问卷中,认为课后自由活动场所“很多”和“比较多”的学生有.39%;认为课后自由活动时间在一个小时以内的有62.24%,一个半小时以内的是23.%(详见下表)。

表5:学生卷关于课后自由活动场所的情况 活动场所 很多 比较多 不多 很少 几乎没有 人数 611 727 404 199 137 百分率 29.40 34.99 19.44 9.58 6.59 - 4 -

总计 2078 100

- 5 -

表6:学生卷关于课后自由活动时间的情况 活动时间 一小时以内 一个半小时 二个小时 三个小时 三小时以上 总计

人数 1243 477 183 50 44 1997 百分率 62.24 23. 9.16 2.50 2.20 100 二、关于学校执行《减负若干意见》的情况

1、关于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的情况

《减负若干意见》规定,不得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统计显示,83.57%的学生、.34%的家长反映,本学期学校已经不再组织集体补课了。但是,定时的、经常的或偶然的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的情况仍有一定比例(详见下表)。

表7:学生卷关于占用休息时间集体补课情况 集体补课 定时有 经常有 偶然有 从来没有 总计 人数 140 30 170 1735 2075

表8:家长卷关于占用学生休息时间集体补课情况 集体补课 经常有 偶然有 从来没有 总计 人数 58 238 1763 2059 百分率 2.82 11.56 85.62 100 百分率 6.74 1.45 8.19 83.57 100 对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问题,学校领导态度如何, 有84.41%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会“坚决反对”;6.97%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支持肯定”;8.62%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不支持不反对”。- 6 -

教师对这个问题的反映,与学生、家长的反映基本一致。

调查中,一部分教师反映,新教材容易但作业难,考试更难。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还会到校外寻求“补充”。教师们反映比较强烈的是,目前社会上各类文化补习班还有一定市场。如有的区教育学院举办的各年级收费补习班,由于执教的是教研员,因此对学生具有吸引力。除此之外,区少科站、少年宫、区文化馆内都有“写作技巧”之类的文化补习班,有的社会力量办学单位仍然在举办诸如 “数学奥赛班”、“思维训练班”、“趣味物理”等类型的学科班,有些大学聘用名牌中学教师办班,广告送进家门、校门,在学生中还有较大的影响。

2、关于随意增加课时的情况

《减负若干意见》规定不得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调查显示,25%的学生反映,学校经常加课或偶然加课。20%的教师反映,本学期以来的加课问题还存在(详见下表)。

表9:学生卷关于加课的情况

加课 经常加课 偶尔加课 从不加课 总计 人数 86 433 1559 2078 表10:教师卷关于加课的情况 加课 肯定没有 个别教师有 有些教师有 人数 628 99 40 百分率 80.00 12.61 5.10 百分率 4.17 20.83 74.99 100 - 7 -

较多教师有 比较普遍 总计

16 2 785 2.04 0.25 100 3、关于执行周课时总量规定的情况

2004年6月,市教委颁发了关于初中、小学周课时总量的规定。规定的周课时总量,小学最多33节,初中最多34节。问卷调查放宽到36节。调查显示,有17.62%的学生反映周课时总量为37—40节;有1.59%的学生反映周课时总量40节以上。学生上述两项相加,近五分之一。

关于学校执行周课时总量规定,调查显示,70.74%的教师认为执行得“很好”(详见下表)。

表11:学生卷关于学校周课时总量 周课时总量 30节及以下 31-36节 37-40节 41节以上 总计 人数 237 1439 366 33 2075 百分率 11.41 69.28 17.62 1.59 100

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中学居多)在执行市课程计划方面,往往以“毕业班教学任务重”、“生源差”、“课时数不够”等为由,擅自变更课时。有的增加主课,压缩体育课、体锻课、选修课等课时,有的以“拓展课”名义增加考试学科课时,导致超课时总量。有的则在晚托班时间组织学科教学,变相增加了课时量。有的小学本学期仍在举行低年级学生期中考试或变相考试。 - 8 -

4、关于学校为学生订购习题集、练习册的情况

《减负若干意见》规定,学校不得组织、推荐学生购买习题集、练习册等应试材料。统计显示,44.70%的学生反映,学校不再为他们订购习题集、练习册等材料;另有28.98%的学生反映,学校为他们订购了1-3册;18.67%的学生反映,学校为他们订购了4-6册。最多的在12册以上。

这个问题,不排斥有学生和家长把市教委纳入课程教材计划应订的练习册等作为反映数据。但是,毕竟有接近半数的学生反映,学校为他们订购的习题集、练习册等为“0册”,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问卷题目理解是清楚的。

教师卷在这个问题上,反映比较谨慎。87.20%的教师认为“肯定没有”,与学生、家长卷的反映,出入较大,但可作参考。正因如此,这个问题还需进一步给予重视(详见下表)。

表12:学生卷关于学校订购习题集、练习册的情况 订购册数 0册 1-3册 4-6册 7-9册 10-12册 12册以上 总计 人数 924 599 386 91 48 19 2067 百分率 44.70 28.98 18.67 4.40 2.32 0.92 100

调查表明,学校对规定外的练习册和习题集等应试材料,大多能做到不组织、不代购,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的原则。但还存有教师向学生“推荐”练习册和习题集等应试材料的情况。这些教师认为,

- 9 -

之所以“推荐”,除了家长和学生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外,还因为现在中考内容和题型都较新,教师怕沿用市编练习册会影响将来学生升学考试的质量。

5、关于同一门学科课程使用两套以上教材的情况

同一门学科课程使用两套以上教材,属《减负若干意见》规定“不得”的范畴。统计显示,总体上有17.25%的学生反映,依然有一门或二门、三门学科课程,在使用两套(本)教材。教师卷反映同一门学科课程使用两套(本)教材的比例,低于学生卷比例(详见下表)。

表13:学生卷关于同一门学科课程使用两套以上教材的情况 两套教材 没有 一门课程 二门课程 三门及以上 总计 人数 1717 234 74 50 2075 表14:教师卷关于同一门学科课程使用两套以上教材的情况 两套教材 肯定没有 个别教师有 有些教师有 较多教师有 比较普遍 总计 人数 682 44 24 35 1 786 百分率 86.77 5.60 3.05 4.45 0.13 100 百分率 82.75 11.28 3.57 2.40 100

三、关于学生课业负担若干相关问题的情况

与学生课业负担相关的因素与问题较多。统计显示,相关问题的情况比较复杂,需继续关注和研究。

1、关于本学期以来学校测验、考试对学生压力的情况 - 10 -

调查发现,本学期作为学年第一学期,有15.63%的学生觉得压力“很大”和“比较大”,有48.43%的学生觉得“基本没有”压力。统计还显示,总体上,压力“很大”、“比较大”的比率,小学随年级升高而下降,初中随年级升高而升高(详见下表)。

表15:学生卷关于本学期以来测验、考试压力感受的情况

压力 很大 比较大 不太大 基本没有 总计 人数 83 241 745 1004 2073 表16:学生卷小学初中毕业年级本学期以来测验、考试压力感受的情况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总计 项目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很大 13 6.10 13 5.37 9 3.90 5 2.12 3 1.28 3 1.36 6 2.59 13 5.73 18 7.56 83 4.00 比较大 19 8.92 13 5.37 15 6.49 14 5.93 12 5.13 24 10.91 40 17.24 45 19.82 59 24.79 241 11.63 不太大 38 17.84 68 28.10 65 28.14 65 27.54 69 29.49 108 49.09 121 52.16 103 45.37 108 45.38 745 35.94 基本 没有 143 67.14 148 61.16 142 61.47 152 .41 150 .10 85 38. 65 28.02 66 29.07 53 22.27 1004 48.43 总计 213 100.00 242 100.00 231 100.00 236 100.00 234 100.00 220 100.00 232 100.00 227 100.00 238 100.00 2073 100.00 百分率 4.00 11.63 35.94 48.43 100 - 11 -

2、关于对学生学科学习成绩进行排队、编班的情况

按学生成绩编班是明令禁止的。调查显示,对学生成绩进行排队并公布,以及按成绩编班的情况,依然存在。32.63%的家长反映,学校对学生成绩排队依然“经常有”、“有时有”。学校按学生成绩排队、编班,15.09%的教师反映,校长“态度暧昧”或“说不清”,(详见下表)。

表17:家长卷关于学生成绩排队的情况 情况 经常有 有时有 从来没有 总计 表18:教师卷关于按学生成绩排队、编班学校领导态度 学校领导态度 坚决制止 态度暧昧 明里反对暗里支持 说不清 总计 人数 670 23 10 86 7 百分率 84.91 2.92 1.27 10.90 100 人数 186 482 1391 2061 百分率 9.024 23.39 67.49 100 调查显示,目前,按考分对学生进行排队公布的情况,在中小学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从被调查的学校来看,基本未发现有名次“上墙”的情况。但在学生访谈中了解到,个别学校仍然存在按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分类编班的情况,有的学校教师,在公布学生考试成绩的时候,会按高分到低分的次序在班内进行宣读。学生都能解读这样的“宣读”就是名次,而校长和教师对此种做法却感到无奈。

3、关于学生小学、初中入学测试的情况 - 12 -

初中、小学新生免试就近入学,明文规定并实施了多年。统计显示,47.61%的学生反映,入学时,参加过入学考试或面试,其中,六年级(初中预备班)的比率高达70.91%(详见下表)。

表19:学生卷关于入学时参加考试或面试情况

参加入学考试或面试 没有经过考试或面试 总计 人数 988 1086 2074 百分率 47.61 52.34 100 表20:学生卷小学、初中本学年新生入学时参加考试或面试情况

一年级 人数 参加过 没参加过 总计 53 160 213 百分率 24.88 75.12 100.00 人数 156 220 百分率 70.91 29.09 100.00 六年级 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学校在招收非对口学校的学生时,往往会采用测试或面试办法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为了争取生源,有的初中学校每年都会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公布当年考上市(区)重点中学的学生名单,以扩大学校在家长和社会中的影响。也有的初中学校对口入学的生源流失情况较严重。

4、关于学生小学、初中入学的择校情况

小学、初中新生入学的择校情况,家长卷统计显示,38.60%的

- 13 -

家长曾经为孩子择校,或成功或没成功。家长卷还显示,没有择校而直接就近入学的比率,随家长文化程度提升而下降(详见下表)。

表21:家长卷关于学生小学、初中入学择校的情况

没有择校 曾经择校 择校入学 旁听借读 总计 表22:家长卷关于文化程度与学生入学择校频数的情况

文化程度 初中 以下 高中 大专 大学 本科 本科 以上 错选 总计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没有择校 就近入学 295 71.95 621 69.39 233 51. 111 40.66 7 20.00 0 0.00 1267 61.42 曾经择校 没有成功 25 6.10 60 6.70 30 6.68 12 4.40 1 2.86 1 100.00 129 6.25 择校 入学 50 12.20 170 18.99 175 38.98 142 52.01 27 77.14 0 0.00 5 27.34 旁听 借读 40 9.76 44 4.92 11 2.45 8 2.93 0 0.00 0 0.00 103 4.99 人数 1268 129 565 103 2065 百分率 61.40 6.25 27.36 4.99 100 总计 410 100.00 5 100.00 449 100.00 273 100.00 35 100.00 1 100.00 2063 100.00 5、关于学生学习中有困难,教师帮助的情况

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反映,在学习中有困难,教师都能给

予很热情的帮助。家长卷反映的人数虽少一点,但也有86.59%(详见下表)。

表23:学生卷关于学习中困难教师帮助的情况

人数 百分率 - 14 -

都很热情 有的热情 多数不热情 都不热情 说不清楚 总计 1878 116 14 23 45 2076 90.46 5.59 0.67 1.11 2.17 100 表24:家长卷关于学生学习中困难教师帮助的情况 热情关心帮助 能有所关心帮助 不关心帮助 总计 总体 人数 1788 244 29 2065 百分率 86.59 11.82 1.40 100 6、关于学生参加有偿家教的情况 (1)参加有偿家教的情况

学生参加有偿家教原因各异。调查显示,参加者占被调查学生的42.78%,其中,4.66%是老师希望学生参加的。因老师课上得不好而参加的,比率为3.22%(详见下表)。

表25:学生卷关于参加有偿家教情况

参加有偿家教原因 家长要求参加 自己想参加 老师希望参加 老师课上的不好,想参加 大家都参加,就参加 总计 人数 138 657 42 29 35 901 百分率 15.30 72.84 4.66 3.22 3.88 100

(2)没有参加有偿家教的情况

调查显示,没有参加有偿家教的学生,占全体学生调查对象的57.22%。因“成绩不错”和“现在还不需要”而没有参加有偿家教的学生,分别占没参加的34.69%和40.75%(详见下表)。

- 15 -

表26:学生卷关于没有参加有偿家教的情况

没有参加有偿家教原因 没有什么意思 自己成绩不错 自己成绩太差 现在还不需要 家里比较穷 总计 人数 196 418 41 491 59 1205 百分率 16.27 34.69 3.40 40.75 4.90 100

7、关于目前课程教材是否有利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情况 关于目前的课程教材,是否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调查显示,教师认为“减轻了”、“有所减轻”,分别为30.67%和45.12%。有近25%的教师认为“没什么减轻”甚至“反而加重”。分年级看,小学一年级和初一年级似好一些。调查还显示,关于目前课程教材是否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本市二期课改试点校教师卷的评价好于非试点校(详见下表)。

表27:关于目前课程教材是否有利减轻学生

过重课业负担的情况 减轻了 有所减轻 没什么减轻 反而加重 总计 人数 242 356 150 41 7

表28:关于目前课程教材是否有利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情况

减轻了 一年级 人数 33 百分率 52.38 七年级 人数 14 百分率 30.43 九年级 人数 29 百分率 23.97 百分率 30.67 45.12 19.01 5.20 100 - 1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