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小学教师资格证:学生权利和保护考试试题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在记忆一篇较长的文章时,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遗忘,这是哪种现象影响的结果? A:同化 B:痕迹消退 C:压抑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2.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教学策略,属于。 A:发现学习 B:情境教学 C:合作学习 D:掌握学习
3.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认可并获得一定的地位,这是人的。 A:生理的需要 B:归属的需要 C:尊重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4.能自我控制”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A:抑郁质 B:黏液质 C:胆汁质 D:多血质
5. 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A:并列结合学习 B:总括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6. 影响小学生生理发育的因素是 A:遗传和环境 B:教育 C:文化 D:政治
7. 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对教育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的动机分类方法是。 A: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B:近景的动机与远景的动机 C:直接性动机和间接性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8. 广义的学习是反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下列现象不属于学习的是。 A:艺术鉴赏 B:幼儿做游戏 C:生理成熟 D:练习游泳
9. 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A:间接性 B:接受性 C:方向性 D:连续性
10.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6±2 B:6±1 C:7±1 D:7±2
11. 认知技能的基本单元是。 A:产生式 B:单词 C:概念 D:条件
1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阶段。
A: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3. 鲜明的印象,以致掩盖了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判断。这种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投射效应 D:刻板效应
14. 比奈一西蒙量表和斯坦福一比奈量表都可以用来测量。 A:意志 B:情绪 C:智力 D:行为
15. 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外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6. 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应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避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教育心理学研究应该遵循的这种原则被称为原则。 A:客观性 B:发展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教育性
17. 狗、鼠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 A:连锁学习 B:规则学习 C:概念学习 D:辨别学习
18.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环境
19. 顿悟说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杜威 B:苛勒 C:西蒙 D:桑代克
20. 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1. 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的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关系转换说 C:共同要素说 D:经验类化说
22. 普遍迁移也叫。 A:顺向迁移 B:负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非特殊迁移
23.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24. 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
25. 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外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26.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27.教育心理学形成为一门具有的理论体系的学科的时期为。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后
28.某生的智力年龄为10岁,实际年龄为8岁。按照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的智商计算公式,该生的智商为。 A:80 B:100 C:125 D:81
29.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格最原始的部分是。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D:理想我
30. 以下属于关系概念的是。 A:皮衣 B:艺术家 C:高低 D:铅笔室
31.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为各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2.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33. 下列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是。 A:背乘法表
B: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 C: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D:科学研究
34. 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 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35.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不包括。 A:发现教学 B:情境教学 C:合作学习 D:程序教学
36.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迁移理论。 A:关系转换说 B:共同要素说 C:形式训练说 D:认知结构说
37.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一般的学习来说,最佳的动机水平是。 A:中等偏低的强度 B:中等强度
C:中等偏高的强度 D:越高越好
4.强、平衡而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8. 知识保持和。 A:知识巩固 B:知识运用 C:知识提取 D:知识迁移
39. 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40. 个体早期在心理发展的某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里,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在某个心理领域内有可能得到最好的发展,通常把这一时期称为。 A:最近发展期 B:生长高峰期 C:关键期
D:心理断乳期
41.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性格差异 B:气质差异 C:能力差异 D:兴趣差异
42. 一个孩子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了五个碗;另一个孩子在柜子上拿糖吃,打破了一个碗。谁犯得错要大一些?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阶段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属于。
A:两难故事法 B:对偶故事法 C:个案分析法 D:文献研究法
43. 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这种行为是。 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模仿
44. 认同和。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
45. 老师上课板书时,用红色粉笔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这运用的原理是。 A:刺激强度大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B:色彩对比鲜明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C:新颖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D:活动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46.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生理和安全 B:社交与自尊 C:求知与审美 D:自我实现
47. 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有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48. 一个学生的实际年龄为8岁,经测试其智力年龄为10岁,那么他的比率智商(IQ)是。 A:80 B:105
C:125 D:135
49. 画线、写标题、列提纲等方式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50. “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