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产业
ndustry
科技支撑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
文| 李继凯 李娟 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
在
我国化肥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传统化肥应用增长幅度逐渐减少,而具有各种功能的新型
技术支撑;二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吉林等地。
大批不同行业企业进入新型肥料领域。在前景与丰厚利润吸引下,传统的化学肥料生产企业以及大批不同行业的企业进入新型肥料生产领域。进入新型肥料的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如房地产和建筑钢材资本)、金融资本(企业的融资)和原有化肥企业存量资产向该领域的转移等。
缓/控释肥和水溶性肥料发展较快。近几年,在新型肥料行业中,缓/控释肥和水溶肥发展最快,其次是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等。多功能肥料和其他一些小品种肥,因为针对性较强,目前市场的接受力还比较小,所以市场发展相对缓慢。
创新和行业自律受到企业重视。由于新型肥料市场不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夸大宣传、假冒伪劣现象突出。新型肥料市场面临品牌众多,部分小企业质量不好等问题,结果影响整个行业的口碑。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要加强企业自律,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从科研方面看,我国新型肥料基础技术研究和质量评价受制于整个产业化水平的制约,未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平台。尤其是最近10多年来,我国新型肥料行业发展迅速,很多企业为了寻找卖点积极开发各种新名称的肥料,但在基础技术上却并没有显著地提高。新型肥料市场的产品定位混乱也导致科研浮躁,即兴式、投机性的学术研究泛滥,很多机构的研究课题重复研究、研究经费浪费严重。
从管理方面看,我国对于新型肥料市场的监管比较薄弱。目前关于缓/控释肥料、商品有机肥等新型肥料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经陆续实施,但是从已颁布的标准来看,这些标准往往只代表不同生产工艺的产品。且随着新型肥料的发展,标准问题的制定、修订的问题将会日益凸现。另一方面,监管的缺失导致市场混乱,造假制假企业较多。由于新型肥料科技含量较高,价格相对较贵,这些优势竟然成为了制售假冒肥料企业的“卖点”,极大地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从生产销售方面看,新型肥料市场比较混乱,市场上产品五花八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企业过分夸大宣传,回避新型肥料的缺点、过分夸大新型肥料的功效。有些产品只不过是将原有的2~3种基础产品混配在一起,并没有实质性的创新,仅仅因肥料形态改变而堂而皇之地冠为新型肥料的称谓,或者追求名词以及设
肥料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使用,发展前景广阔。通过近些年的发展,中国新型肥料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主要依靠进口到供需自给有余,发展非常迅速,产业规模逐渐壮大。
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现状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新型肥料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近10年的发展,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建成。在新型肥料产业中,缓释肥、水溶肥和部分生物肥料增长最为迅速。同时,新型肥料企业快速增加。截至2013年底,中国各类新型肥料企业共计约6500家,其中中小企业占95%以上。我国在山东、河北、广东、北京和深圳等地所建立的新型肥料企业最为集中。目前,从事新型肥料研究的科研机构有80 余家,从事产业化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单位有200余家,新型肥料的许多品种已经成功应用到大田作物、经济作物以及果树、花卉、食用菌等领域中,并销售到许多发达国家,我国成为世界重要的新型肥料生产国。当前,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呈现新的特点。
区域性分布特征明显。从目前企业的分布地区来看,一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包括广东、浙江、江苏和福建等地。这些地区环保意识强,优惠、有相对成熟的62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
我国新型肥料产业正处于发展期,我国在大力发展新型肥料产业的同时,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在行业的规范性以及市场准入制度和约束监管机制等方面都尚不完善。
2014年11月总第234期
中国农村科技CHINARURALSCIENCE&TECHNOLOGY
计包装等形式上的翻新,产品在技术、内涵上没有突破,没有改变产品的实际效果。
从使用方面看,新型肥料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优点被过分夸大。目前新型肥料施用仍然占很小一部分,且主要集中在收益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上,尚未走进大田。纵观欧美各国肥料使用现状,当前仍以常规肥料占绝大多数,新型肥料只是在某些特殊作物、特殊土壤上或者在其他具体条件下应用。同时,农民在短时间内接受价位相对较高的新型肥料比较难,另外一些肥料品种的使用还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和专业施肥机械的配合。
施肥料等,虽然其科技含量更高,应用更加方便,但由于价格昂贵、使用需要培训等特点,目前还仅限应用于经济价值高的花卉、蔬菜、草坪等高端作物,新型肥料完全取代常规肥料并不现实,也不可能。相关企业还要认清我国肥料的这一现实,找对自己在肥料“大家庭”中的位置,首先确定自己的优先发展领域,才能更好地发展。
国家应加大对新型肥料研究的指导加强新型肥料领域科研基金管理。建议国家相关科研主管部门或者科研基金管理部门加强新型肥料方面的基金申请工作,重视和加强新型肥料的科研、科普、技术培训及推广应用工作。要对新型肥料的作用机理研究做出精确部署,为科学地确定优良肥料品种和肥效做好技术支持,也为生产优质新型肥料提供理论依据。
重点集中,而非面面俱到。要组织专家认真分析目前我国的真实需求。新型肥料大的种类有七八个,但并不是每一种都是我国肥料的发展方向。根据我国国情和目前发达国家提供的经验,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在水溶性肥料、稳定性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等方面做好重点科研部署,将重点集中在几个领域上,而不是面面俱到。
要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
建立一个跨部门的行业管理机构。针对肥料行业发展涉及部门多、领域广等无序发展问题,迫切需要农业部、工信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起来,建立一个跨部门的行业监管机构,深化部门合作,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寻求行业发展的新突破。
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新型肥料必须接受质量监督和管理,我国除
了建立完善的新型肥料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外,国家也应根据市场的需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提高对新产品、新剂型的监测反应能力。
建立新型肥料产业发展联盟。倡导在新型肥料领域,建立一个由致力于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积极从事新型肥料产业技术进步与产品的研发、生产与服务、注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科研机构与关注新型肥料行业发展的机构和个人构成的新型肥料产业发展联盟,加强新型肥料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
部分类型肥料需要国家在上推进建议给予新型肥料免收的优惠。现在,国家对农业生产资料有相应的免税,其中包括饲料、农膜、部分化学农药与部分化学肥料,对销售种子、种苗、农机、化肥、农药的销售商也有相应的免税,但这些都不包括新型肥料行业与产品,建议国家在税收上给予新型肥料行业及产品一定的倾斜,给予免收的优惠。
对新型肥料的使用给予补贴。2013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启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缓控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通过补贴来减轻农民购肥的负担是我国新型肥料发展的利好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具体的补贴实施方案还没有出台。建议我国对新型肥料的使用补贴要综合平衡农民利益、肥料质量、执行效率、企业技术提升和经销商推广之间的利益,推动新型肥料的发展和应用。
加快推进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的建议
正确认识新型肥料在我国的定位新型肥料不会取代传统化肥。当前,新型肥料在肥料行业中异军突起,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显示出我国的农业肥料市场对于新型肥料确实存在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新型肥料产销量还只占肥料市场总体产销量的很小一部分。我国传统化肥的产能过剩并不代表新型肥料会逐渐取代传统化肥。
新型肥料发展不能急于求成。新型肥料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进传统化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落后产能的淘汰,但无论从市场认知度还是市场占有率看,新型肥料的市场需求比其他传统化肥来说太少,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型肥料的生产只能是适应特定需求来生产,暂时不能大规模应用于土壤,传统化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居主导地位。
企业要找对自己的位置。在新型肥料的某些领域,比如水溶性肥料、缓控
注:本文摘编自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新型肥料行业年度发展分析报告(2013年)》。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