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圈 敏 cc 20。8 (中旬刊) j{《:谟 何实旋隐叶.{弓’层放学 口孙凤 (胶州市第十中学 山东・青岛266300) 摘要针对学生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分层教学”,是国外和我国教育界近年都颇为关注的热点之一。针对分 层教学的评论也是褒贬不一,在具体的操作中,如何发挥“分层教学”的正面影响,尽量避免其负面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 课题。文章在阐述分层教学概念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隐性分层教学,尽量避免分层教学带来的 负面效应,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分层教学 自我实现差异性隐性分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08)11—096—02 一、什么是隐性分层教学 实行差异教学首要的问题就是了解和掌握学生差异。首先,新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分 学期一开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座谈、询问及问卷调查等方法与途 层施教、分层练习、分层辅导的一种教学方法。然而分层教学同时 径,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学习兴趣、认知风格以及实践经历 也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包括: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 等方面的差异,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一基础层、B一提高层、C一发 自尊心等。为克服传统分层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本文我们提出 展层。 “隐性分层教学”的概念。隐性分层的教学主体仍然是以班组教学 其次,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设计分层学生模型,主要采用分组 为主,层次教学为辅。层次教学中层次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层次教 的形式。分组有同质分组(同层次水平的同学分成同组)和异质分 学能否成功,分层教学中的分层要尊重学生,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 组(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分成同组)两种。实践经验使我们认识到, 理需求,又要符合每位学生的发展需要,不能简单的分成好班和差 异质分组更有利于协作互助,可以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学的一 班进行教学;而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学习潜力分成基础 种可利用资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 层、提高层、发展层三个部分。分层结果不向学生公布,只由老师掌 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握。 最后,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把合适数量的学生作为一个小组,其 另外,所谓的分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教学的进 中A、B、C三个层次各取合适的人数。各小组在学习中形成组内互 程,作适时的调整。学生的成绩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教学的目 助、组间竞争。当然,学生分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以后的教学过 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每一个学生提 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动态地进行调整,从而激励不同层 高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让不同的学生最大限度的 次的学生向更高层次努力。 发挥他们的潜力,从而达到班组的整体进步。 2.分层授课 二、为什么要分层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各自的任务, 1.分层教学是时代的需求。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科技突飞 同时达到预期的目标,可以采用隐性同步分层教学,即在教学过程 猛进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培养富有个性和善于学习创造的 中,实行形式上的同步学习、实质上的分层教学。这种教学,主要是 人才,差异教育便应运而生。其中分层教学就是基于教育过程中学 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并不明显表现出对不同 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整体 层次学生的不同态度。在进行隐性分层教学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设计,在学生相互协作的基础上,使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策略。 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 2.分层教学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程度地 层次 l演示型 2导向型 3自主型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条件,保证每个受教育者全 针对基础性层次的学 适合于提高性层次 适合于有一定基础的、有 面、主动的发展,有利于受教育者个性和人格的养成,并最终使受 生所采用的一种教学 的学生。根据教师 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方法。学生通过模仿 已经预先设定的完 的发展性层次的学生。教 教育群体中每一个个体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和发展。 分析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 成某一项任务的路 师只指出探究方向。并不 演示操作,掌握基础 径。通过教师的引 明确特别具体的任务,学 3.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实现”。新教育主张以人的个 性的知识及技能.从 导来完成对设定任 生根据这一方向开展探究 而巩固提高 务的探究 活动、自主学习,形成风格 体生命为主体,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 分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3.分层练习 4.分层教学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教学 对于基础层的学生只要求完成课本后的试一试练一练的内容, 班级多数为5O人以上的班级,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 但是对于发展层的学生要求他们进行一些拓展性的、创新性的练 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掌握新事物的过 习,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教学,在 针对“最近发展区”(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的区域),确定 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学生提 符合教学要求的差异目标体系,包括集体目标和具有层次的个人目 出不同的要求。 标。集体目标是大纲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全体学生都应达到。个 三、如何实施隐性分层 人目标,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确定的层次目标,我们也把它分 1.学生分层 成三个层次: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以下是我们 敏又it. 200811 .(中旬刊) 可以给学生设定的总体弹性目标体系,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 选择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要求,也可根据掌握情况适时调整: 层次 类型 知识目标 基础性目标 了解水平 提高性目标 理解水平 发展性目标 迁移应用水平 5.分层评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A层次的学生 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 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层次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 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次学生采用竞争性评 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四、总结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模仿水平 操作水平 熟练操作水平 经历(感受)水平 反应(认同)水平 领悟(内化)水平 4.分层辅导 为了使全体学生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在分层教学的同时,进 行适当的分层辅导,辅导分层是教学分层的补充形式和辅助手段, 在具体实施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或层次。 一根据以上措施,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也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1.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并进行适 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 当的评价增强了每位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向上、提高层次的愿 望;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通过小组分层协作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解决了教师指导 类辅导以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 次的辅导。具体地说,对基础层学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 容从最低点开始,提倡“三超”,即旧知超前铺垫,新知超前预授,差 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 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提高层的学生采用分组讨论、 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 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对发展层的学生除给予较多的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 成立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 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不受大纲约束。 上的困难,同时也锻炼了同学问协作互助的精神和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隐性分层教学的方式,需要教师具有更扎 实的基本功、更强的课堂组织、能力 因此,无论采用怎样的教 学方式,教师的功底和能力都是最重要的。 4.在进行隐性分层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 况都做到“心中有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在 无形之中,实现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对待。 参考文献: [1】邵贵荣l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科学教育.2008(3). 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 良品德和创造才能。对A、B层的学生主要让他们动眼、动口、动手, 培养其观察、理解、表达、实验的能力;而C层学生主要培养其思 [2ffL庆邮.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中学数学教 学.2002(1). 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上接第91页) 记录,作为案例课堂的成果。 以学过这门课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为例,在教师指导一F,50% 以上的学生分别参加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乡村治理中的农村民间 组织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和失地农民市民化登调研;在核 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篇;课外科技作品有2项获四川省“挑战 杯”学生课外学术作品三等奖;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 书2人。 在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简单的评价和总 结,指明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富有创造性的,哪些观点是不正确或 有失偏颇的;对讨论中学生遗漏和模糊不清的问题,给学生讲解透 彻,使其对案例或理论的认识更全面或形成正确的认识。 2.案例教学的归纳总结和考核 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组内讨论、课堂辩论等可能会使同学们 感到条理不清,而案例分析报告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并 四、结论与讨论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增强“土地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 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素 质。在应用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1)注意理论内容与 案例教学灵活多样的形式相结合。案例教学法有多种形式,如:课 就案例主要分析问题作较为全面的总结。案例教学课后教师布置 作业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报告,教师进行批改。同时改革传统的 考试方式,把案例分析作为“土地经济学”传统考试题中的一部分, 以激发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效果分析 (一)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 堂讨论、介绍国际国内相关要闻和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等。根据具 体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形式。(2)注意正确处理案例教学同理论 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是基础,案例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方式。不 能舍本逐末,忽视理论教学。(3)案例教学需要循序渐进。教师根 据学生素质和课程特点安排教学,确定案例和教学方式,达到优化 教学效果的目的。 “土地经济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后,学生上课积极陡提高,兴 奋度和注意力集中程度大幅度上升,参与意识增强,课堂气氛活 跃。除学生病事假外,学生到课率几乎达到100%。同样--i ̄]课程, 笔者尝试用一堂课完全讲解理论时,学生被动地听,教室很安静, 参考文献: 【l】刘志迎,程瑶.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IJ]. 当代教育论坛.2007(3):82_84. 黄玲.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运用研究『J1_重庆三峡学院学 报 2005 :99—101. 但教师无法确定学生是否在听,很难把握学生知识领会和接受的 程度。 (二)学生综合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表现在:一是提高了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检 索、查阅、概括文献资料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写作水平。 [3】雍新琴,黄朝明,尧得明.《土地经济学》教学与考核方法改革及效果分 析『J1l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0【9】:79—81,93.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