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中毒的肺部CT表现与病理基础
发表时间:2014-05-06T15:23:30.8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5期供稿 作者: 王炜 冯涛聚 李肇兴[导读] 为了更好地认识百草枯中毒的肺部CT表现,笔者对我院收治的23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部CT图像。
王炜 冯涛聚 李肇兴
(南阳市张仲景国医院放射科 473008)
【摘要】目的 探讨其不同时期百草枯中毒患者肺部CT表现特征及病理基础。方法 对23例资料完整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部CT图像进行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3例患者,无论服用剂量的多少以及就诊时间的早晚,绝大部患者肺部有损害,但损害程度不同。常见的CT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及伴随支气管轨道征,肺磨玻璃样变,马赛克征、树芽征、肺实变、胸膜下线及肺纤维化和胸腔积液等,少见表现为纵膈及胸部皮下积气。结论 胸部CT对于百草枯肺的疾病过程恶化和转归的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肺 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172-02
百草枯是一种对人、畜有很强毒性的接触性除草剂(商品名克芜踪),若使用不当,误服或想自杀性服用,均可造成中毒。根据服用剂量的不同,中毒症状和程度以及预后均不同。近年来,有关百草枯中毒的肺损伤的基础研究和治疗临床报道较多,而相关的肺部CT表现特别是分期报道较少。为了更好地认识百草枯中毒的肺部CT表现,笔者对我院收治的23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部CT图像,根据服用剂量的多少以及就诊时间的早晚,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不同时期CT表现特征及病理基础。 1、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4年7月—2012年10月间就诊于我院中毒救治中心的23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18-53岁,平均29.6岁。服用剂量≤20mg/kg(约7.5ml)者6例,20-40mg/kg(即7.5ml-15ml)者13例,≥40mg/kg(约>15ml)者4例。就诊时间为2h-5d。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全身麻木感、胃部烧灼感、上腹痛、呼吸困难、胸闷、紫绀、咽喉肿痛、口腔糜烂等。根据文献,按患者服药时间将病程分为中毒早期(1-7d)、中期(8-14d)、后期(>14d)[1]。所有病例临床病史明确。其肺部损伤是最突出和最严重的改变,是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紫绀,最终导致呼吸衰竭死亡。 方法:
采用西门子Spirit双排螺旋CT机,患者仰卧位作胸部常规扫描,层厚层距均为5mm,定期复查。 2、结果
本组23例患者,无论服用剂量的多少以及就诊时间的早晚,就诊后均作胸部CT扫描,随后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复查。绝大部患者肺部有损害,但损害程度不同。常见的CT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及伴随支气管轨道征,肺磨玻璃样变,马赛克征、树芽征、肺实变、胸膜下线及肺纤维化和胸腔积液等,少见表现为纵膈及胸部皮下积气。 3、讨论
3.1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机制及病理基础
百草枯中毒可导致多个器官损害,但肺损害重于其它器官。这主要是由于肺内氧含量高,而抗氧化剂浓度低,所以肺为有特异性损害器官,有研究表明肺内百草枯浓度达血药浓度的10-90倍,易转成氧自由基破坏细胞膜造成严重的肺瘀血、肺水肿、肺内弥漫性血管凝血和肺透明膜形成等一系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改变[2]。
两肺基本病理改变为增值性支气管炎和弥漫性肺泡炎。有关文献认为百草枯所致肺损伤的演变过程包括早期损伤阶段,即中毒后1-7d的弥漫性炎症反应,肺血管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受损,表现为肺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水肿消退后进入后期增生阶段,逐渐出现修复机化改变(7-14d)及明显纤维疤痕形成(21-45d),最终导致肺泡腔部分或完全融合,出现肺间质纤维化[3],甚至形成蜂窝状肺及细支气管扩张。百草枯中毒还可引起肾小管坏死,肺小叶细胞损害、坏死,心肌炎、肺动脉中层增厚,肾上腺皮层坏死等。 3.2 百草枯中毒肺损伤CT表现
百草枯口服后吸收快,主要蓄积于肺和肌肉中,排泄缓慢,因此毒性作用可持续存在。由于病变主要发生于肺,称为百草枯肺。根据患者口服量的多少及就诊时间的早晚和中毒后生存期的长短的及年龄段是有一定的相关性,分期特征较明显。
本组病例中,轻型中毒者(摄入百草枯量<20mg/kg,即<7.5ml)6例,早、中、晚期CT检查,1例右肺外围见少许斑片状磨玻璃密度灶及胸腔少量积液,1例见双侧胸腔少量积液,治后肺内病灶及胸腔积液完全吸收。
中重型者(摄入量为20mg/kg-40mg/kg,即约为7.5ml-15ml)13例,早期CT表现为肺外围磨玻璃密度灶,中期时病灶范围扩大进展,密度增高,并见局部肺纤维化灶、胸膜下线、胸腔少量积液。其中1例见纵隔内积气。晚期病变开始吸收,其中2例CT上见树芽征及马赛克表现,多数出现肺间质纤维化,胸腔积液吸收。
暴发型(摄入量40mg/kg,即>15ml)4例,早期于肺外围均见大片状磨玻璃灶,其中1例见胸腔少量积液,1例见纵隔及胸部皮下广泛性积气。中期病灶范围进一步扩大,密度增高,其中2例双肺后部形成实质,与体及坠积效应有关。后期除肺实变外,可见肺间质纤维化。其中1例治疗效果相当好,两肺广泛性高密度灶及胸腔积液完全吸收,仅残留少许纤维化灶。半年后复查,纤维化灶无进展,肺内未见其它病灶存在。
文献资料和本组病例表明,百草枯中毒的肺损伤在肺间质,间质性肺水肿和间质纤维化在CT上鉴别点是肺泡形态的变化。本组病例CT上早期表现为磨玻璃实变灶,沿肺外围分布,以仰卧位时表现为著。有文献报道侧卧位能减少肺损害的范围,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利于肺代偿功能的恢复,提高生存率[4]。及时复查胸部CT,对于疾病过程恶化和转归的观察具有重要意义。该类患者病史明确,诊断容易,关键在于早发现和早治疗。 参考文献
[1][2] 王宏伟等.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的CT表现.生物选学工程与临床,2008,3:119-121.
[3] 曹钰等.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急性肺损伤机制研究.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5,4(4):303-305. [4] 王胜武等.侧卧位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肺的影响.中国急救医学,2009,29(10):91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