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瓣莲花”富了农民

“八瓣莲花”富了农民

来源:爱玩科技网
“八瓣莲花”成为湟中农民致富新途径

导视:湟中县“八瓣莲花”带动三万农民参与其中,为农民带来3.5亿元的收入 。

同期声:湟中县副 祁敬婷

2010年从事文化产业的湟中县的农民达到了3万人 产值预计能够达到3.5亿元

《夏都视点》“八瓣莲花”成为湟中农民致富新途径。

图像:在继承传统和发展地方民族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以藏传佛教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八瓣莲花”旅游文化品牌,在湟中县委县的倾力打造下,经过三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湟中县的一张文化名片,成为湟中县迈进文化产业大县金钥匙,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新的增长点,

画外音:湟中县拦隆口镇图巴营村32岁的汪宝山,由于一次意外事故使他丧失了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2008年在“雨露工程”培训中他掌握了镶丝技艺,两年的潜心学习使他成为湟中县“八瓣莲花”研发中心的镶丝工艺师,腼腆的汪宝山告诉我们,镶丝技艺给他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也使他重拾生活的勇气。

同期声:湟中县“八瓣莲花”研发中心的镶丝工艺师 汪宝山 没残疾之前在家里搞建筑 后来通过阳光工程培训以后到这里来做这个镶丝工艺 如果没有这门技艺的话 我还可能在家里坐着呢

1

记者:你在这里收入怎么样?

还可以 一千多元左右 通过这门艺术维持自己的生活 减轻了家庭负担

画外音:据了解,像汪宝山这样在八瓣莲花研发中心从事民间工艺加工的农民在湟中县已经达到三万多人。

同期声:湟中县副 祁敬婷

2009年湟中县有2万多的农民已经加入到了文化产业的队伍当中 产值达到了3亿元 今年通过阳光培训 雨露计划 还有其他文化技艺方面的培训 人数有所增加 2010年从事文化产业的湟中县的农民达到了3万人 产值预计能够达到3.5亿元

画外音:湟中县以塔尔寺而闻名于世,很多人是先知道塔尔寺再了解湟中县的。正是塔尔寺这一极富盛名的佛教圣地,孕育了莲花山下的繁华,孕育了河湟文化的奇异神秘,孕育了民族民间艺术的独具特色。铜银器、堆绣、壁画、藏毯、镶丝、雕刻、泥塑、农民画等八种汇集了河湟民间工艺精萃的技艺,在“八瓣莲花”品牌打造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经过三年的发展,这一品牌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能工巧匠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使得民间技艺在数字时代以传统的面貌赢得人们的喜爱。

同期声:湟中县副 祁敬婷

湟中的八瓣莲花 主要是指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手工技艺 这些手工技艺都完整的保存在农村 由我们的农民艺人来创作来延伸 我们把农民艺人集中在“八瓣莲花” 以”八瓣

2

莲花”为品牌做手工技艺以及工艺品的销售展示 在整个文化产业中 “八瓣莲花”这个品牌下的产值占到整个文化产业的90%以上。

画外音:乔英菊是湟中县堆绣协会的会长。她从事堆绣加工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以前从事剪纸、堆绣制作只是想增加收入、补贴家用,善于学习的巧姐在“八瓣莲花”研发中心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在这一平台上,她见识了外面的精彩,也使她迅速成长,成长为湟中县堆绣协会的会长,使她感到自豪的是依托八瓣莲花研发中心,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了来自莲花山下的堆绣,同时也带动了更多的农家姐妹掌握堆绣制作技艺,使她们通过自己的劳动给家庭带来经济收入 。

同期声:湟中县堆绣协会会长 乔英菊

农村妇女以前没有创收的概念 通过培训班有了这个意识 这个是一种艺术 村子里有一个会的 可以带动一批 画外音:现在这个协会吸引了徐全熙、严作鸿等一大批造诣颇深的代表性人物,他们通过办班传授技艺,带动了四五百名农村劳动力放下锄头加入到文化产业行列中来,也使堆绣这一充满宗教色彩的奇葩走出殿堂,走向市场。

同期声:湟中县壁画泥塑协会会长 徐全熙

、朝鲜这些地方都有我们的作品出去 今年 在展览了一次 在北京展览了几次 在山东还展览了 通过这些展览和展销会 收入是相当可观的

画外音:据了解,在八瓣莲花研发中心工作的民间艺人,每人每年可获得收入2万元左右 ,技术熟练的艺人收入可达到3万元。

3

同期声:银铜器加工艺人

记者:在这个地方你能有多少收入?

1500元 种两亩地 也不耽误工作 像我们二月份种庄稼 八月份收 一年可以干十个月

同期声:堆绣工作室艺人:

如果能够按工期完成的话,一个月2千元左右 同期声:农民画协会会长 韩复兰 全部一年能收入将近2万元 同期声:木雕工作室艺人 2万多 差不多三万吧

画外音:在湟中县八瓣莲花研发中心,带动性最强的当属银铜器加工工作室,这一历史悠久的工艺具有浓郁的藏文化特色,湟中银铜器因做工精美、品种繁多而受到民间和寺院的欢迎。湟中县银铜器加工协会会长何满告诉我们,这个行业不仅是八瓣莲花中从业人员最多的一瓣,也是经济效益最为明显的一瓣,银铜器加工撑起了湟中文化产业的大半江山。

同期声:湟中县银铜器协会会长 何满

包括会员、加工的个人 有九千多一万人 规模以上的 有企业、开铺子的有70多家 把农村的都算上就多了 有300多家 产值按全县的文化产值来说 占到60%以上 是创造产值最多的产业 也是从业人员最多的

画外音:银铜器加工的带动性源自于成熟的市场运作,这一方式

4

也培养了大批人才,使产生于莲花山下的银铜器走出省门,走向了全国。四川、内蒙、甘肃、等地的寺院都有来自宗喀巴故乡的艺人们制作的供器、法器。而银器以日用品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一行业在八瓣莲花品牌的带动下,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的一条龙生产的规模经营。

同期声:湟中天源民族工艺铸造厂负责人 郭琳

我们现在是铜器加工还有木雕 佛龛都在做 因为这是配套的 和我们的铜器是配套的 寺院里放佛像的桌子板凳是配套的 这个项目上去以后得到了很多僧人的好评 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画外音:产品的多元,也吸引了更多的农民手艺人加入到这一行业中来,而八瓣莲花在“一瓣一技能”的发展思路下,通过行业协会的牵头,培养和带动了农民的参与热情,随着技术队伍的扩大,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期声:镶丝工作室负责人

主要是农村的劳动力为主 以前是临时作画挣点钱 现在是专门从事这个工作天天做 拿的是比较稳定的工资 收入也比较好 我们这个项目通过文化局 多次参加展会 把镶丝画也推介出去了 每年收入比较好 现在主要销到北京上海 还销到国外了 日本 新加坡 英国等国家 还有港澳 去的也多

画外音:各个协会的负责人在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对于八瓣莲花这一品牌提供的平台给予更多的希望。

同期声:农民画协会会长 韩复兰

5

我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把农民画更好地发展下去 别丢掉 千万别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头上丢掉

同期声:湟中县银铜器协会会长 何满

我想在搭建的八瓣莲花最终在这个平台上 给一定的资金扶持 大的企业在资金上给予扶持 吸纳更多的人员创收

同期声:湟中县壁画泥塑协会会长 徐全熙

通过人才把塔尔寺的艺术三绝发扬光大 我想每个青年 失学的 社会青年没有工作的 都发展到我们工作室里来 到这里来有事干了 自己也有了收入了 家庭里也和睦 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图像:“八瓣莲花”,瓣瓣馨香。经过三年的努力,湟中县已经建成了“八瓣莲花”制作展示中心和21个生产制作基地,扶持发展“八瓣莲花”文化产业龙头企业8家,建成加工点300个,在省内外设立销售点400余家,带动和培养了3万多农民艺人,文化产值占湟中县文化总产值的90%,八瓣莲花已经成为湟中县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据有关人员介绍,今后随着湟中县八瓣莲花文化旅游园区的建设,将会有更多的龙头企业参与到这一产业链中,带动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八瓣莲花文化产业的生产发展中,我们期待着“八瓣莲花”致富更多的农民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