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A{1,0,1},BN,则AIB( ) A.{1,0,1} 【答案】C
【解析】直接利用交集的定义求解. 【详解】
因为集合A{1,0,1},BN, 所以AIB{0,1}.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属于基础题. 2.函数yA.(1,2] 【答案】B
【解析】解不等式组【详解】
B.{1,1}
C.{0,1}
D.{1}
1的定义域为( )
log0.5(x1)B.(1,2)
C.(1,)
D.(2,)
x10即得解.
log(x1)00.5x10由题得,解之得1x2.
log(x1)00.5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1,2).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考查对数不等式的解法,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3.函数f(x)loga(x2)1(a0,且a1)的图象恒过定点P,则点P的坐标是( )
第 1 页 共 19 页
A.(0,1) 【答案】D
B.(1,3) C.(3,0) D.(3,1)
【解析】先求出定点的横坐标,再求出纵坐标得解. 【详解】 令x-2=1,所以x=3.
当x=3时,f(3)loga(32)11. 所以函数的图象过定点(3,1).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图象的定点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4.以下利用斜二测画法得到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相等的角在直观图中仍相等 C.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C
【解析】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分别判断每个图象的变化情况即可得解. 【详解】
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可知,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平行性不变,平行x轴的线段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长度减半;
对于A,平面图形中的直角,在直观图中变为45或135角,不再相等,所以A错误;对于B,根据斜二测画法知,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不一定相等,所以B错误; 对于C,根据平行性不变原则,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仍然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正确;对于D,菱形的直观图中高的长度减半,对应的直观图不再是菱形,所以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斜二测画法的理解与应用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是基础题.
5.下列函数中,是奇函数且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的是( ) A.yx 【答案】D
【解析】对每一个选项的函数逐一分析判断得解. 【详解】
第 2 页 共 19 页
3B.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相等 D.菱形的直观图是菱形
B.y1 2xC.y1 x1D.yx1 xA. yx3是奇函数且在区间(0,1)上单调递增,所以该选项不符合已知;
1是偶函数,所以该选项不符合已知; 2x1C. y是一个非奇非偶的函数,所以该选项不符合已知;
x11D. yx是奇函数且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所以该选项符合已知.
xB. y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6.已知直线l1:xay60,l2:(a2)x3y2a0,若l1//l2,则l1与l2间的距离为( ) A.
2 3B.22 3C.22 D.
82 3【答案】D
【解析】解方程3a(a2)0求出a的值,再求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得解. 【详解】
由题得3a(a2)0,a3或a1.
当a=3时,两直线重合,所以a=3舍去,所以a=-1.
2|6|382. 当a=-1时,两直线间的距离为12+(1)23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和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求法,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7.下列条件中,能判断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是( ) A.内有无穷多条直线都与平行 C.与同时要直于同一条直线 【答案】C
【解析】利用空间几何元素的位置关系对每一个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得解.
第 3 页 共 19 页
B.与同时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D.与同时垂直于同一个平面
【详解】
A. 内有无穷多条直线都与平行,则还可能和相交,所以该选项错误; B. 与同时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则还可能和相交,所以该选项错误; C. 与同时要直于同一条直线,则和平行,所以该选项正确; D. 与同时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还可能和相交,所以该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元素位置关系的证明,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8.已知函数f(x)1xlnx(x0),则f(x)( ) 32A.在区间(1,e),e,e内均有零点
B.在区间(1,e),e,e22内均无零点
C.在区间(1,e)内无零点,在区间e,e区间e,e内有零点
D.在区间(1,e)内有零点,在
2内无零点
2【答案】A
【解析】证明f(1)f(e)0,f(e)f(e)0,即得解. 【详解】 由题得f(1)110,f(e)e10,f(1)f(e)0, 33所以函数区间(1,e)内有零点; 由题得f(e)2121e20,f(e)e10,f(e2)f(e)0, 332所以函数区间(e,e)内有零点.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零点定理,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属于基础题. 9.《九章算术》中将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称之为“堑堵”.一块“堑堵”形石材表示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将该石材切削、打磨,加工成若干个相同的球,并使每个球的体积最大,则所剩余料的体积为( )
第 4 页 共 19 页
A.364 【答案】A
B.244 C.368 D.246
【解析】首先把三视图转换为几何体,进一步利用体积公式的应用求出结果. 【详解】
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转换为几何体为三棱柱. 如图所示:
所以该几何体的与三个侧面都相切的球的最大半径为r由于侧棱长为6,故可以截得3个半径为1的球体.
3451. 21413364. 所以余料的体积为V346323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三视图和几何体之间的转换、几何体的体积公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转换能力及思维能力,属于基础题型.
2x,x…0,110.已知函数f(x)1若fx0…,则x0的取值范围是( )
2,x0,xA.(,1] 【答案】B
B.[2,1]
C.[1,2]
D.[2,)
第 5 页 共 19 页
x011…12…【解析】由分段函数得到2或x02,由指数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x00x0…0求出不等式组的解,最后求并集. 【详解】
2x,x…01Q函数f(x)1,且f(x0)…,
2,x0xx011…12…2或x02,
x00x0…0即x0„12„x00或, x…0x0000剟x01或2„x00, x01. 即2剟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分段函数及应用,考查不等式的解法,考查指数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属于基础题.
11.函数yx2lnx的图象大致为( )
A.
第 6 页 共 19 页
B.
C.
第 7 页 共 19 页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解:令yx2lnx故排除B;当时,yx2lnx【考点】函数的图象.
12.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E,F,G分别为BC,CC1,BB1的中点.有下①直线D1D与直线AF垂直;②直线A1G与平面AEF平行;③平面AEF述四个结论:
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面积为
时,
,
,
,解得
,当,
该函数有三个零点,
,排除C、D.故选A.
19;④直线A1G与直线EF所成角的正切值为;其中所
38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
第 8 页 共 19 页
A.②③ 【答案】A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①利用线线平行,将D1D与AF的位置关系转换为判断C1C与AF的位置关系;②作出辅助线:取B1C1的中点Q,连接A1Q、GQ,然后利用面面平行判断;③作出截面,再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求需要的线段长;④利用平移的思想,将两条异面直线平移在同一个平面内,然后结合余弦定理求夹角的余弦值,再转化为正切值. 【详解】
对于①,因为D1D//C1C,若D1DAF,则C1CAF,从图中可以看出,
C1C与AF相交,但不垂直,所以①错误;
对于②,如图所示,取B1C1的中点Q,连接A1Q、GQ,则有GQ//EF,A1Q//AE,因为CQIA1QQ,EFIAEE,所以平面A1GQ//平面AEF.
平面A1GQ,所以AG//平面AEF,即②正确; 又因为AG11第 9 页 共 19 页
对于③,如图所示,连接D1F,D1A,延长D1F,AE交于点S,
因为E,F分别为BC,C1C的中点,所以EF//AD1,所以A、E、F、D1四点共面,所以截面即为梯形AEFD1.
因为CFCE,所以CF2CS2CE2CS2,即FS2ES2,所以FSES 又D1FAE,所以D1FFSAEES即D1SAS22125,AD1所以等腰△AD1S的高h(D1S)2(2,
AD1232h32,梯形AEFD1的高为, )22241h12329所以梯形AEFD1的面积为(EFAD1)(2),所以③正确;
222248对于④,因为A1G//D1F,所以直线D1F与直线EF所成角即为所求. 在三角形D1FE中,D1F523,EF,D1E,由余弦定理得,22251942410cosD1FE,
1052222第 10 页 共 19 页
因为直线的夹角范围为[0,④错误. 故选:A. 【点睛】
2],所以直线D1F与直线EF所成角的正切值为3.所以
本题属于立体几何大综合,考查了线线、线面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的夹角,平面截几何体所得的截面等,作出正确的辅助线是解题的突破口,考查了对学生的空间感,以及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掌握的熟练程度.属于难题.
二、填空题
13.已知直线l的倾斜角为45°,且经过点P(1,3),Q(m,1),则m的值为______. 【答案】3 【解析】解方程【详解】 由题得tan45故答案为: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14.若f(x)a【答案】
o131即得解. m1131,m3. m12为奇函数,则f(1)_______. x211 3【解析】先根据函数是奇函数求出a的值,再求解. 【详解】
由题得函数的定义域为R,
因为函数是奇函数,所以f(0)a所以f(x)1所以f(1)120,a1. 0212, 2x12211. 12133故答案为:【点睛】
1 3本题主要考查奇函数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属于基础题.
第 11 页 共 19 页
15.在梯形ABCD中,ABAC,AD//BC,BC2AD2AB2.将梯形ABCD绕AD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
5π 3【解析】画出几何体的直观图,利用已知条件,求解几何体的体积即可. 【详解】
由题意可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旋转体是底面半径为1,高为2的圆柱,挖去一个相同底面高为1的倒圆锥,
几何体的体积为:1211故答案为:
5π. 321325. 3
【点睛】
本题考查几何体的体积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画出几何体的直观图是解题的关键.
16.把物体放在冷空气中冷却,如果物体原来的温度是1℃,空气的温度是0℃,经过t分钟后物体的温度℃可由公式010ekt求得,其中k是一个随着物体
与空气的接触状况而定的正常数.现有60℃的物体,放在20℃的空气中冷却,1分钟以后物体的温度是50℃,则k______.(精确到0.01)(参考数据:
ln20.693,ln31.099)
【答案】0.29
【解析】60C的物体,放在20C的空气中冷却,1分钟以后物体的温度是50C,则
5020(6020)ek,从而ek【详解】
3,由此能求出k的值. 4把物体放在冷空气中冷却,如果物体原来的温度是1C,空气的温度是0C,
kt经过t分钟后物体的温度C可由公式0(10)e求得,
第 12 页 共 19 页
60C的物体,放在20C的空气中冷却,1分钟以后物体的温度是50C,
则5020(6020)ek, ek3,kln4ln320.6931.0990.2870.29. 4故答案为:0.29. 【点睛】
本题考查实数值的求法,考查函数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
17.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DD1的中点.
(1)求证:BD1//平面EAC;
(2)求证:平面BDD1平面EAC.(只需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给出的如下结论的序号:..①AC平面BDD1,②BD1平面EAC,③DD1AC,④BDAC,⑤EO//BD1)
证明:(1)设ACIBDO,连接EO.因为底面ABCD是正方形,所以O为DB的中点,又E是DD1的中点,所以_________.因为EO平面EAC,____________,所以BD1//平面EAC.
(2)因为DD1平面ABCD,ACÌ平面ABCD,所以___________,因为底面ABCD是正方形,所以_______,又因为DD1BDD,DD1平面BDD1,BD平面
BDD1,所以_________.又AC平面EAC,所以平面BDD1平面EAC.
【答案】(1)⑤,②(2)③,④,①
【解析】(1)由中位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第一空的答案,进而利用线面平行判定的条件得到第二空的答案;(2)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以及面面垂直的判定条件得解.
第 13 页 共 19 页
【详解】
(1)因为底面ABCD是正方形,
所以O为DB的中点,又E是DD1的中点, 所以EO//BD1;
因为EO平面EAC,BD1平面EAC, 所以BD1//平面EAC. 故答案为:⑤②;
(2)因为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 所以DD1AC,
因为底面ABCD是正方形, 所以BDAC,
又因为DD1IBDD,DD1平面BDD1,BD平面BDD1, 所以AC平面BDD1,
又AC平面EAC,所以平面BDD1平面EAC. 故答案为:③④①.
故答案为:(1)⑤,②(2)③,④,① 【点睛】
本题考查线面平面及面面垂直的判定,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
三、解答题
18.求下列各式的值. (1)4log22a(aa)a(a0);
1213223(2)21g21g4lg5lg25. 【答案】(1)0;(2)2
【解析】直接利用指数和对数的运算法则化简求值即得解. 【详解】
log(1)42a12521loga333a2aa22aa3aa0 2第 14 页 共 19 页
(2)2lg22lg4lg5lg252lg2(lg2lg5)2lg52(lg2lg5)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指数和对数的运算法则,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19.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是A(3,2),B(2,0),C(0,3). (1)求BC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2)求BC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
【答案】(1)x4y50;(2)2x3y0
3【解析】(1)先求出BC的中点为1,,再利用两点式求出直线的方程;(2)先求出BC2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斜率为【详解】
2,再利用点斜式求出直线的方程. 33(1)BC的中点为1,,
2y2x3由两点式可得3,
2132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x4y50. (2)BC边所在直线斜率为kBC由点斜式可得y2【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的求法,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属于基础题. 20.某镇在“精准扶贫”的指引下,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大力发展养殖业,以增加收入.计划共投入72万元,全部用于甲、乙两个合作社,每个合作社至少要投入15万元,其中甲合作社养鱼,乙合作社养鸡,在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养鱼的收益
32,BC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322(x3),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2x3y0. 3M、养鸡的收益N与投入a(单位:万元)满足
a36,14a25,15剟MNa20.设甲合作社的投入为x(单位:万元),两
249,36a„57,个合作社的总收益为f(x)(单位:万元). (1)若两个合作社的投入相等,求总收益;
(2)试问如何安排甲、乙两个合作社的投入,才能使总收益最大? 【答案】(1)87万元;(2)甲合作社投入16万元,乙合作社投入56万元
第 15 页 共 19 页
【解析】(1)先求出x36,再求总收益;(2)(2)设甲合作社投入x万元(15x57),乙合作社投入72x万元,再对x分类讨论利用函数求出如何安排甲、乙两个合作社的投入,才能使总收益最大. 【详解】
(1)两个合作社的投入相等,则x36,
1f(36)43625362087(万元)
2(2)设甲合作社投入x万元(15x57),乙合作社投入72x万元.
11(72x)20x4x81, 221212令tx,得15t6,则总收益g(t)t4t81(t4),
22当15x36时,f(x)4x25当t4即x16时,总收益取最大值为; 当36x57时,f(x)4911(72x)20x105, 22f(x)在(36,57]上单调递减,所以f(x)f(36)87.
因为87,
所以在甲合作社投入16万元,乙合作社投入56万元时,总收益最大,最大总收益为万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应用和最值的求法,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
21.如图,已知菱形ABCD所在平面与矩形ACEF所在平面相互垂直,且
BD2AF2,M是线段EF的中点,N是线段EF上的动点.
(1)DM与BN所成的角是否为定值,试说明理由; (2)若二面角EBDF为60°,求四面体DBEF的体积. 【答案】(1)为定值,理由见解析;(2)23 9【解析】(1)先证明DM平面BEF,再证明DMBN,即得DM与BN所成角
第 16 页 共 19 页
为定值90°;(2)先分析得到EOF60,再求四面体DBEF的体积得解. 【详解】
解:(1)因为平面ABCD平面ACEF,AFAC, 所以AF平面ABCD,
AD平面ABCD,所以AFAD,
同理可证CECD.
又ABCD为菱形,ADCD,AFCE, 所以AFD≌CED,DEDF. 又M为EF的中点,所以DMEF.
设ACIBDO,连接OM,AFODOBOM,所以DMBM. 又EFBMM,所以DM平面BEF.
. 又BN平面BEF,所以DMBN,故DM与BN所成角为定值90°
(2)DEBE,DFBF,O为BD中点,可得OEBD,OFBD,EOF为二面角EBDF的平面角,所以EOF60, 易知OEOF,AF1,可得EF23, 3又DMBM,BD2,可得DMBM由(1)DM平面BEF, 所以VDBEF【点睛】
2,
11232322. 3239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位置关系的证明,考查空间角和几何体体积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22.对于函数f(x),若存在实数对(a,b),使得等式f(ax)f(ax)b对定义域
第 17 页 共 19 页
中的任意x都成立,则称函数f(x)是“(a,b)型函数”.
(1)若f(x)2x是“(a,b)型函数”,且alog2b3,求满足条件的实数对(a,b); (2)已知函数h(x)|x2|.函数g(x)是“(a,b)型函数”,对应的实数对(a,b)为
(0,6),当x(0,1]时,g(x)x2m(x1)1.若对任意x1[1,1]时,都存在
x2[1,0],使得gx1hx2,求实数m的值.
【答案】(1)(1,4);(2)m2
【解析】(1)解方程22ab,alog2b3,即得解;(2)等价于g(x)在[1,1]上的值域是h(x)在[1,0]上的值域的子集,等价于对任意x[1,1],都有2g(x)3.再利用g(x)是“(a,b)型函数”求解. 【详解】
解:(1)因为f(x)2x是“(a,b)型函数”,
所以存在实数对(a,b)使得等式2ax2axb成立,即22ab, 代入alog2b3,可得alog22所以满条件的实数对为(1,4).
(2)因为对任意x1[1,1]时,都存在x2[1,0],使得gx1hx2, 所以g(x)在[1,1]上的值域是h(x)在[1,0]上的值域的子集. 因为h(x)|x2|,x[1,0]时,h(x)[2,3], 则对任意x[1,1],都有2g(x)3.
因为g(x)是“(a,b)型函数”,且对应的实数对为(0,6),所以g(x)g(x)6. 当x[0,1]时,x[1,0],则只需满足对任意x[0,1], 都有2g(x)3且2g(x)2a3,即a1,b224.
63成立. g(x)即对任意x[0,1],都有2g(x)3即可,
2即不等式2xm(x1)13对任意x(0,1]恒成立且2g(0)3.
①x0时,g(0)g(0)6,g(0)6时满足条件;
第 18 页 共 19 页
②x1时,g(1)2,满足条件;
m③x(0,1)时,该不等式等价于mx21x1. 2x2x1x21x(0,1)时,m即mx1恒成立,m2;
x11x22x(0,1)时,m即mx1恒成立,
x1x1因为yx11在(0,1)上单调递增,所以m2. x1综上可得,m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新定义,考查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
第 19 页 共 1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