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城镇贫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城镇贫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来源:爱玩科技网
城镇贫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摘 要:经过对城镇贫困居民家庭基本事情的调查分析,说明了当前城镇贫困产生的根源,结合实际分析了以社会最低保障制度为主的社会救助制度的利弊,并结合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贫困;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地区收入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个人收入总量迅速增加,人均收入和日子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与这一要紧进展趋势别协调的是城镇贫困群体的别断增加,都市贫困现象差不多成为我国别可忽视的社会咨询题。尽管我国在社会救助方面差不多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仍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必须尽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兼顾效率和公平,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异,保障公民基本日子,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1 都市贫困居民现状及其特点

1.1 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抽样调查显示,1996年全国都市贫困率为4.2%,近几年的都市贫困发生率基本为6%-8%,而2006年我国都市贫困率为5.3%。都市贫困发生率有下落趋势,但仍大大高于十年前水平。 分析2006年几个省市城镇居民的基本日子状况的咨询卷调查能够看出其以下特点:

1.别同类型区域与都市的贫困程度差异较大 2.城镇贫困咨询题有适当程度的缓解 近几年的城镇贫困发生率基本在6%-8%,而2006年的这一数字下落到5.3%,贫困咨询题有适当程度的缓解,这得益与我国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打算的多年累积效应。近几年来,我国别但致力于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咨询题,而且也更加关注都市贫困群体,相继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打算。

2 致贫原因分析

我国都市居民致贫原因要紧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因素,即由于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企业破产,致使职工下岗与失业,家庭实际收入减少;二是个人因素,如个人健康咨询题、素养咨询题、择业观念等原因,导致别能从事或只能从事低收入工作;三是家庭因素,如赡养系数大或其他负担过重等等。本调查咨询卷设计了五个具体原因和一项其他原因。 从调查结果看,首要原因是无固定职业;其次是下岗;并列第三的是子女上学和其他;第五是意外事故;第六是天灾。

其中,无固定职业的比例最大,为40%, 所占比例将近一半。其次是下岗,所占比例为16%。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我国这些年来的都市经济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是分别开的。一些受旧束缚的行业和企业,人浮于事,冗员膨胀,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差,无法习惯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企业陷入极大的困境。国家实行经济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使下岗、失业人员大量增加,造成其收入下落,陷入经济困难。这一宏观经济因素差不多成为当前城镇致贫的要紧因素,应当予以重视。 依照调查结果,子女上学已成为都市居民贫困第三大原因。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物价指数的提高,教育费用也水涨船高,在居民消费开支中,教育开支占有很大的比例, 这对本来日子上就难以维继的贫困居民来造成很大的压力,对子女教育费用的支出可能导致其更加贫困。调查结果显示,其他致贫原因要紧来自贫困居民家庭因素,如子女患病、要紧劳动者躯体状况差失去劳动能力、家庭突遭变故等。

3 建议

关于低保户最须解决的咨询题,本次调查列出了六个项目,即“提高最低保障水平”、“建立医疗保险机制”、“建立助学机制”、“给介绍一份合适的工作”和“建立养老机制”。依照调查结果,列为解决的咨询题首位的是工作咨询题,其次是提高最低日子保障,接下来依次是建立医疗保险机制、助学机制和建立养老机制。

我国现时期要紧经过社会救助制度解决都市贫困咨询题。其要紧是由牵头,经过法律保障,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我国针对都市贫困的社会救助制度要紧包括最低日子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灾难救助制度。其中,最低日子保障制度是都市救助制度的核心,在解决当前贫困咨询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解决了我国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日子咨询题。正如调查结果所示,最低日子保障水平是城镇居民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低保制度的优越性借以解决当前城镇贫困咨询题。但是这项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一些咨询题,必须加以重视,如:低保制度覆盖范围过窄、低保制度的治理咨询题、低保标准别够合理、低保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咨询题等。

值得注意的是,依照调查结果,尽管要求提高最低保障水平的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是有更多的人希翼得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应该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多方面扩大就业渠道。具体建议如下:

(1)实施再就业培训打算,提高贫困劳动者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为再就业提供保障。 (2)经过进展劳动力市场,积极转换就业机制,从以行政安置为主向以市场配置为主转变。

(3)鼓舞各地、各部门依照自身事情,增大就业安置量。组织失业职工参与以服务街道为主的便民利民活动、公益劳动、家庭手工业等进行生产自救。

(4)联合社会力量,建立生产自救基地,鼓舞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 从上扶持再就业工程,鼓舞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