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例谈点面距离的求法

例谈点面距离的求法

来源:爱玩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露 解题研究 例谈点面距离的求法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 734300) 张彩霞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是高考中的一类常考题 型,也是立体几何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内容之一.现 定义知:正三棱锥的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 的中心等等,利用这些结论,准确地定位垂足,从 而找到平面的垂线. 例l 如图l,在三棱锥P—ABC中,PA= , 举例说明求点面距离的一些常用方法: l 定义法 由定义点到平面的距离是指点到平面的垂线 PB=PC= 二 c£,AC—n,AB= ,Bc一2n, 段的长,因此找或作平面的垂线就成了关键. 1.1 记住特殊图形里特殊点的射影位置找平面 的垂线 求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 解:因为AC—c£,AB一√3 c£,BC=2a,即 AC +AB =PC, ,所以△BAC是直角三角形,过 P作PO上平面ABC,垂足为O,由PA—PB— PC知:垂足O是Rt△BAC的外心也是斜边的中 厂 ———一 四面体P—ABC中,若PA—PB—PC,则 点P在△ABC内的射影为△ABC的外心;若侧棱 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则点P在△舳C内的射影 为△ABC的外心;若P到△ABC的三边的距离相 等,则点P在△ABC内的射影为△ABC的内心或 点.则Po一 3 一√( n)。一n。= V 旁心;若每个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则点 P在△ABC内的射影为△ABC的内心;若对棱 相互垂直,则点P在△ABC内的射影为AABC的 垂心;若三条侧棱两两互相垂直,则点P在 △ABC内的射影为△ABC的垂心;由正三棱锥的 评注:准确应用结论(1)PA—PB—PC,则 点P在△ABC内的’射影为△ABC的外心; (2)Rt△BAC的外心是斜边的中点,是顺利解答 本题的关键. 师一.√专 干T+ 可≤ 干T≤2 dS. 例7 已知c£ b,c∈I ,且c£+b+c一1,求 证: + 而+ 而<'5 -. √ ・2  2 一√一21 一 2+6、 3… ),② 一 又①+②得: 例6 已知c£,b,c∈R+,且c£+b+c一2,求 证明思路:活用单位“l”,合理的分项,拆项, 技巧性较强. 了: 可而≤ ≤ :3__a+1E。, 证: + + ≤瓶 巧性较强.因为 ‘ 证明思路:做“1”的代换,然后用均值定理,技 : 丽: : +1, _ 干 ≤ 害 :3_c+1 . 一 . ≤ .莩,① ,② .③ 当且仅当l一 干T时,n一0时等号取得, 又因为n∈R+,故等号不成立,②③式同理等号 不成立. :、  . ≤ . 故1・ 一 丽< : . ≤ ・ -卜警 一警+1,同理②③.-j- ̄ 所以 ̄/五 _r+ ̄/ _二F_r+ T<姜. 所以由=个同向不等式得:√ +√ + ≤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解题研究 霎 P SC两两互相垂直,/SBA=45 ̄,/SBC=60。,M 为AB的中点,SB=口,求S到平面ABC的距离. B 解:由题意△S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M 为AB的中点,所以AB上MS,又AB上CS, MS n cs=S,所以AB_l-平面SMC,又AB c 平面ABC,所以平面ABC上平面sMc,且交线 图1 图2 是CM,过S作SE上CM,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得: SE上平面ABC,所以SE的长即为S到平面ABC 的距离.  ’SB:口。,例2 如图2,棱锥的底面是等腰三角形,底 边长AB一12 cm,腰长i0 cm,棱锥的侧面与底面 所成的二面角都是45。,求棱锥的高. 解:棱锥的高即为V到平面ABC的距离,作 VO_l-平面ABC,垂足为0,由于棱锥的侧面与底 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所以易证得:0是/XABC 的内心. 则BC一2a,SC一 ,sM一 , cM:F-- ̄91 4a,由等面积法得: SC・SM—MC・ ,解得.sE一 口, 作OE_l-AB于E,连VE,则由三垂线定理得 VE_l-AB,故/VEO一45是棱锥的侧面与底面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即S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口. 评注:取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得到线与线 : 的垂直,是发现垂直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 1.3 用三垂线定理找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从而 找到平面的垂线 因为AABC内切圆的半径∞: 2 X÷X 12× ̄/lo。一6。 —— 一 所以VO=3为所求棱锥的高. 评注:如图3,利用分割思想将△ABC分割为 例4 如图5,正方体边长为口,求A到平面 A BD的距离. 解:由三垂线定理可证得:正方体的体对角线 所以连结AC 与平面A。BD交于H,则AH _l-平面A。BD,由于AD—AB=AA。=口,且A。D =三个三角形,故s△仙c一÷・AB・r+÷・AC・r 与各个面上与其异面的面对角线互相垂直. +专・CB・r= 1・(AB+AC+CB一)・r一 1 ・P・r DB=A。B= ,  ’所以 : ,S△ 表示面积,P表示周 所以点A在平面A。BD内的射影H是 △A。BD的外心也是重心,因为A。0-_ ・- = 长,r表示△ABC内切圆的半径. C ,H0一÷A。0一号. 一 ,AO一 , 所以在Rt△AH0中,AH一 ̄/A0。一OH。= 口,即A N ̄-NA。BD的距离为 口. Cl 图4 1.2 以垂面法定位垂足找平面的垂线: 即先过该点找或做该平面的垂面——再找 交线——再找或做交线的垂线,得结论:垂直于 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从而所做的交线 的垂线即为平面的垂线. 图5 图6 例3 如图4,四面体S—ABC中,SA,、SB、 评注:适当记忆某些结论,可提高思维的起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解题研究 点,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智慧与才华. 2 等体积法 当该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位置不好确定时,可 构造三棱锥,利用“三棱锥可把任一点当顶点与之 相对的面为底面时的体积不变”即“等体积法”计 ’例7 如图8,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E、F分别 为AB、BB。的中点,求D。到平面DEF的距离. 解:因为BF//平面D DE,所以F到平面 D。DE的距离等于B到平面D。DE的距离, 设D。到平面DEF的距离为d,则由等体积法 得: Dl-DEF= F_D1 DE:=: S△雎F・d—S△雎B・DD卜 Dt DE=VD,一雎B,即 算点到平面的距离. 例5 如图6,斜三棱柱衄C—A。B。C。的侧 面AlACCl j_底面ABC,面 ABC一90,BC一 所以d一 "--: .  ̄ADEF J 2,AC一2√3,AA。j_A。C,AA。一A。C,求C到平 面A。ABB。的距离. 评注: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无 时不在、无处不在,在学习中一定要记得灵活用 哦1 4 向量法 解析:C到平面A。ABB。的距离一C到平面 A AB的距离,设C到平面A。AB的距离d,取AC 的中点F、AB的中点E,连结A。F、A。E、EF,因为 侧面A。ACC。j_底面ABC,且AA。j_A。C,AA。 =设平面a的法向量为n,点P是平面a外的一 点,点M是平面a内的任一点,则点P到平面a的 A。C,则A。F j_底面ABC,A。E j_AB,由等体 数l 积法得,V^,一 c—Vc-A1 ,即s△ c・AlF一 距离d等于 一在法向量,l方向上投影的绝对值, I SaA ,413・d,解得d一√3. 学l 所以c到平面A。ABB。的距离为√3.  I1.1 cos( , 一 G C 例8 已知ABCD I 第l趸 I军 b,3注:等体积法仅在构造的三棱锥中适用.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 总l 3 转化法 利用“若一个平面经过一条线段的中点,则线 E、F分别是AB、AC的 中点,CG上 平面 ABCD,且C1G:2,求点 B到平面EFG的距离. 解:建立如图9所示 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一 xyz,则由已知可得G(0,0,2),E(2,4,O),F(4,2, 图9 l冒段的两个端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或“与平面平行 期I圭的直线上的点到平面的距离处处相等”将求一个 1月点到平面的距离的问题转化为另一个点到平面的 —一距离来解决. 例6 如图7,正三棱柱ABC—A B C。的底 面边长为8,对角线BC。一10,D为AC的中点,求 B 到平面C。BD的距离. 解:连结B。C于BC。交于点0,则平面C。BD 商一(2,4,一2), 一(4,2,一2),亩一 (2,0,O) . 设,l一(z,y, )为平面GEF的法向量,则 r f,1.经过线段B C的中点0,因此B1到平面C。BD的 距离一C到平面C。BD的距离,所以本题转化为 求C到平面C BD的距离,设C到平面C。BD的距 1 {商一0 f2z+4y一2z:0 l z一 n. 一。 {4z 2;一2 一0 j : , 离d,等体积法得, cIc,肋=Vc,一o c,即 ,^ 取z一3,则z—Y=1,所以,l=(1,1,3)为平面 . .d—S△舢 . 。,解得d一 GEF的一个法向量, 故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为 d一 一 一 . 注: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a的距离是过平面a 内的任一点与该点所构造的向量在法向量聆方向 上投影的绝对值,而非过该点的任一向量在法向 图7 图8 量,l方向上投影的绝对值. 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