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镑国@ 2014年第29期(总第257期) 护痧驴痧 护痧驴 、驴 提升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贡献度的路径探析 丁升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摘武汉430205) 要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和优势。但由于高校在运用第二课堂这个育人平台的过程中存在目标定位不准确、资源整合不到位、育人体系不完善、活动设计不新 颖等原因,第二课堂活动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育人效果。本文将从紧密结合专业特色,整合校内校外资源,营造全员育人氛围,精心设计 活动内容几个方面谈谈提升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贡献度的路径。 关键词第二课堂;人才培养;贡献度 一、第二课堂在育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资、组织等方面都缺乏应有的保障。当前高校更没有把第二课堂 上升到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的地位,将其与第一课堂结合起来, 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现在的第二课堂活动大多缺乏系统的规 划,没有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活动设计。 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之外开展的一切有益 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的总称。它以人 才培养目标为核心,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传授知识、培养 能力、锻造人格的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和发展, 是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 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青的,第一课堂以科学理论、 专业知识为教育内容,强调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 2.资源整合不到位 第二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需要高校各职能部门系统 的合作,还需要整合校内校外各种资源,为第二课堂提供应有的 平台和支撑。但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存在非常 多的问题,在资源的整合利用上也障碍重重,例如资金投入不 足、人员配备不合理、时间空间被压缩等。另一方面,在外部得到 的社会资源也非常有限,除了少数大型活动能够得到企业、商家 的帮助和支持外,大部分第二课堂活动只能在高校内部寻求资 源。高校内部协调合作不够和外部联系不足了第二课堂的 发展。 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专业能力。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提高 和巩固,它以丰富的资源和平台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 目标,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科研立项等活动,实现对学 生潜能的挖掘。它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是对第一课堂的有 效补充和延伸,它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课堂知识转化为 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完成“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认知过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第二课堂所具有的第 一3.育人体系不完善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 越高,因而第二课堂逐渐得到了各界的重视。但由于第二课堂的 育人体系还不成熟,当前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普遍缺乏系统 的管理机制和辅导机制。从而使第二课堂还是游离于教学计划 之外,随意性很强,大多是粗放型、经验型。在大多数高校,第二 课堂依然只是学生管理部门和团委的任务,高校职能部门重视 不够,把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截然分开,而没有形成对第二课堂 的支撑合力。 4.活动设计不新颖 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各 课堂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日益凸显出来。我国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进人人力资源强国行 列,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 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还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要“优化知识结构、丰 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的指示。而“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 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依托第二课堂这个 重要的育人平台。只有有效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 作用,使之与第一课堂完美对接,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才 能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顺利完成预期的人才培养规划目标。 二、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为了完成学校 安排的任务或是盲目追求活动的数量和规模,而不能结合学生 第二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 培养目标来设计活动;另一方面,第二课堂工作思路单一落后, 没有结合时代的新特点新变化,来与时俱进地开展活动。有些原 应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力度,使其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奠定素 质教育的坚实基础。但纵观当今各大高校的育人体系,不难发现 大多数高校还存在着重当前轻长远、重理论轻实践、重智育轻德 育的现象,这使得第二课堂很难实现其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价 值。 1.目标定位不准确 有的品牌活动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 需求,但是仍然有很多高校在重复做那些在学生中间已经失去 吸引力的活动。 三、提升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贡献度的路径探析 1.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当前,在很多高校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忽视第二 课堂的教育作用。第二课堂通常被定位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 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的载体,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因而在资金、师 一在某种意义上,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开展情况,对巩固第 课堂教育成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第二课堂活动要围绕 课堂教学来设计。首先,要围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 N 专业知识和特色来选择活动主题和内容。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设 计活动可以大大提升活动的效果,一方面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活 动内容容易得到专业老师的支持,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参与,将 极大地提升活动的教育效果,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将专业知 识通过活动形式进行包装,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 学生也乐于参加,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商 国国@ 反响良好的精品文化活动,在长期坚持的基础卜,也要不断引入 新媒体、新时尚等元素。 第二课堂活动宜精不宜多,要抛弃“高大全”的传统观念。每 年有必要做一次学生基本情况调研,掌握学生的时代特征,了解 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计 一些精品活动,满 足不同层次的需求。随着电子产品和交流媒介更新换代的速度 越来越快,第二课堂要紧跟时代步伐,通过网络等媒体增强活动 的互动性,才能确保第二课堂活动永葆生机。 其次,第二课堂既要围绕教学来开展,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 学以致用的平台。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必然是多层次、多类型、多 规格的。我们既要培养研究创新型的高层次人才,也要培养大 量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引导学生动脑、动手,提升学生的理论 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对相关理论和方法的运用,深化学生对课堂 参考文献: …1沈千帆.北京地区高等院校第二课堂教育与人才培养研 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18. 知识体系的理解。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在交流 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知识。 2.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第二课堂不是第一课堂的简单延伸,而是一个的育人 平台。第一课堂解决的是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而第二课堂解 决的是人才培养中的个性问题,因此,两者既是相互促进的关 系,又是互相补充的关系,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育人体系。要 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就应该像抓第一课堂 那样抓第二课堂的建设。 [2】张晓明_弄q用第二课堂开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 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3(17). 【3】刘飞.创新能力培养视域下的大学第二课堂建设Ul_学理 论,2011(4). [4】陈兵 二课堂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fJ] 学理论,2011(18). 【5]兰莉芸.第二课堂对高校人才培养3-作支撑的思考【『].集 美大学学报,2013(7). 对内要整合师资、资金、设施、场地等各种资源。从上鼓 励全体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并将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参 照教学课时来设定相应的报酬。在学校每年的预算中拨出专款 用于改进第二课堂建设的软硬件设施,逐步将第二课堂提升到 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学生打造完整的教育平台。 对外要拓展合作平台,通过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和专业实习 基地,邀请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到高校做交流讲座、职业培训 等,来为学生构架通向社会的桥梁。除此之外,还应该主动创造 与其他同类院校之间学习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思想的激荡中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团队的合作中产生集体的智慧,从而在 总体上提升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实际作用。 3.营造全员育人氛围,形成第二课堂支撑合力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一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生管 理部门的重视、教学管理者的参与、职能部门的配合,才能真正 提升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因此,在第二课堂的建设 过程中,不但要广泛动员学生参与其中,更应该把党政管理人 员、思政工作者、教师、后勤保障人员等都纳入进来。从而实现团 委、行政管理部门、学生会、学生事务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就业 指导中心等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形成对第二课堂的支撑合力, 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平台,真正践行全员 育人的理念。 4.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高校在校学生是一个动态的群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学 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也会不尽相同。因此,第二课堂活动要 与时俱进,选取学生喜欢的内容和形式,才能保持对学生的吸引 力和影响力。第二课堂活动不但要规划好内容、组织好过程,更 要重视活动开展之后学生的感受和反应,及时做好反馈工作。针 对学生不太喜欢的活动,要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对于在学生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