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
(一)供水工程 1、现状概况
德阳市城区现有净水厂4 座,北郊水厂2.0 万m3/d、东郊水厂0.7 万m3/d、南郊水厂1.0 万m3/d、孝感水厂10 万m3/d,自来水公司总供水能力为13.7 万m3/d,水源主要采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用水构成中,居民及公建用水占69.1%;工业生产用水占12.7%;商业用水占12.9%,特种用水5.3%。管网漏失率26.9%,供水普及率为92%。本规划区南侧为孝感水厂,以人民渠引水作为供水水源。
德阳城市干管布局未形成环状,缺少向河东片区的主要输水干管,造成城区北部、中部压力偏低,南部压力偏高的现象。尤其是黄河片区,压力偏低,不能满足基本的市政供水压力及居民的用水需求。本规划区无主要输水干管。
2、用水量预测
根据《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及《德阳市中心城区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1),均确定德阳市中心城区的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50升/人.日,管网漏损及未预见用水量按上述水量10%考虑,则规划最高日用水量2.28万立方米/日,变化系数Kz=1.3,平均日用水量1.76万立方米/日。
3、供水水源与水厂
为保证供水管网经济安全的运行,确定德阳市供水采用统一给水系统,由区域水厂集中向加压城市供水。根据德阳供水可研报告,保留北郊水厂和南郊水厂现有规模,关闭东郊水厂作为应急水源,扩建孝感水厂至40 万m3/d,因此规划区供水拟依靠孝感水厂供水。
4、管网及供水设施规划
(1)本规划区地势较平,采用统一压力的供水管网,控制点服务水头28m,区域内高层供水压力自行解决。
(2)在主要道路上敷设DN600~DN300的供水干管,其余部分道路上敷设DN150~DN200的供水支管,形成环状的供水系统,保证供水的安全性。
(3)结合德阳市实际情况,综合来源可靠、维护维修简单、施工方便、工程综合造价低等因素,规划的<DN300 管道选用PE 管,≥DN300 管道选用球墨铸铁管,≥DN1000 管道选用PCCP 管,局部过河和过铁路段管道均采用钢管。
5、消防供水设施
(1)规划区消防供水由市政供水管网统一供给,按同时发生2次火灾,每次用水量40L/s校核消防用水量。
(2)按消防规范,在路幅大于16m以上的城市道路上布置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米。
6、给水节水措施
制定节约用水的相关,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充分利用市政给水水压供水,引入压力遥感测压系统,合理选用高效节能的变频给水装置,提高城市给水工程生产管理与控制的自动化水平,降低管网漏损率,提高水的利用率。
了解管网运行情况,进行平衡调度,以保证安全供水,节省运行电耗。对供水管网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最大可能降低管网漏失率。
鼓励和要求工业企业加大对生产用水的循序利用;鼓励和支持采用节水产品,选用节水管材新建建筑和住宅小区应推广节能供水设计,鼓励使用节水卫生洁具。宾馆、酒店的热水供应系统节能是建筑给排水节能的重点;利用新热源。
(二)排水工程 1、现状概况
规划区位于现状德阳建成区以北,宝成铁路以西。目前规划区以南,绵远河以西为旧城区,多数道路都已铺设了污水管道。但是管道敷设随城市建设进行,排水管道未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局部管道仍是雨污混流。本规划区内无排水系统。
在旧城区以南,绵远河以西已建成柳沙堰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10万吨/日,已建截污干管服务范围为河西老城区、河东新城区(不包括黄河片区)两个已形成的片区。目前柳沙堰污水厂已经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行状况。
2009年2月,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德阳市中心城区道路竖向和排水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对德阳中心城区的排水系统进行了调整和重新规划。
2、排水
规划区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的排水。 3、污水量预测
根据总用水量,结合《专项规划》,规划区城市污水排放系数取0.85,管网渗入量取5%,污水收集率90%计算,则规划区污水量为1.41万m3/ d。
4、污水厂
根据德阳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本规划区属于德阳市主城区4个污水排水分区之一的天元污水分区。本分区内设一座污水处理厂,厂址位于石亭江北侧,宝成铁路以西,处理规模为10万m3/d。
5、雨水量计算
雨水管渠流量计算采用公式为Qs=qF
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 hm2);-径流系数,取0.65;F-汇水面积(hm2)。
德阳市位于成都市东北部,距离约40公里,其降雨规律与成都类似。根据德阳市规划和建设局《关于〈德阳市中心城区道路及排水专项规划〉初步方案的意见》,本规划采用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
q=2806×(1+0.803LgP)/ (t+12.8P0.231)0.768
式中:P-为设计重现期,根据道路重要程度不同,取1~1.5年; t为降雨历时(min): t=t1+ mt2; m-延缓系数,取2.0;
t1-集水时间:根据距离远近,取10min; t2-管渠内雨水过流时间(min)。 6、污水管网系统
1) 孝感片区东侧沿宝成铁路绿化带敷设管径900截流污水干管,排入天元污水处理厂。 2)属于工业用地的区域,在部分市政主干道下敷设污水污水二级干管,并预留三级干管的接口。地块内工业企业污水管道自行敷设,并按要求接入预留的接口检查井。
3)属于居住用地的区域,市政道路下均敷设污水二级干管,当道路宽度大于50米时,道路两侧均设置污水管。
污水管网设计参数:
设计充满度 0.5~0.75, 设计流速 塑胶管v≤10m/s,
排水坡度 水力坡度与道路坡度基本一致,最小坡度0.003,大坡度变小坡度处设
置跌水井
污水管材 管材建议采用大管径UPVC管等化学管材,在城市道路下的最小管径
为DN400。
7、雨水管网系统 (1)规划原则
-形成的雨水排水系统,与灌溉体系分家。近远期结合,解决排水和灌溉矛盾的问题。 -以最短的线路按重力流直接排入河道。
-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加以改造和扩充,提高排水能力。
-改造已形成主干排水功能的灌溉沟,形成完善的截、导、排系统。
-考虑充分利用规划区周边已建成的雨水管道和片区内的沟渠。
-对于规划区内无水源保证和不承担雨水排放的沟渠,一般不考虑保留。 (2)排水区域划分
规划区南侧为菠萝堰,自然形成一个排水分区,以菠萝堰作为主要排放通道。 (3)雨水管道布置
规划区雨水走向主要为由北向南排入菠萝堰,部分地块的雨水也直接排入渠堰。 在竖向布置上,为避免与其它地下管线发生碰撞,管道最小埋深为2.0m,并高于污水干管,便于初期雨水接入。
(4)排洪
根据总规,德阳市城区为重要防洪地区,城市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绵远河防洪等级也为100年一遇。其余城区内主要排洪河道采用50年一遇的标准。
8、排水节能措施
推行清洁生产和“废水零排放”,提高工业水循环利用率。鼓励和推广建立中水回用处理系统,提高水的回收利用率;在新建小区宜鼓励进行雨水收集和利用的试点。合理设计和布置排水管道,尽量采用重力排放,减少提升;污水处理中应选用高效率,低能耗的处理设备。在满足环境要求的情况下,积极采用低能耗的污水处理技术。
(三)供电工程 1、现状分析
德阳市中心城区内无大、中型电厂,500kV谭家湾站为中心城区的主要电源点。 截止到2007年,德阳市中心城区共有220kV变电站2座,主变4台,总容量480MVA,220kV变电站供电负荷361MW,容载比为1.33,低于《城市电力规划导则》要求。德阳市中心城区共有220kV线路11条,总长度183.92公里。
中心城区220kV变电站运行情况表
变电站名称 电压等级(kV) 容量(MW) 最大负荷(MW) 容载比 孟家变 220 120 75 1.6 五里堆变 220 360 286 1.26 合计 480 361 1.33 截止到2007年,中心城区共有110kV变电站6座,主变10台,总容量391.5MVA,110kV公用变供电负荷207.58MW,容载比为1.,为《城市电力规划导则》中规定的最低要求。中心城区共有110kV线路20条,总长度144.88公里。
中心城区110kV变电站运行情况表
变电站名称 电压等级(kV) 容量(MW) 最大负荷(MW) 负载率(%) 2
德阳变 110 80 67.03 88.20 八角变 110 80 49.7 65.39 天元变 110 31.5+40 36 53.00 风光变 110 40 13.63 35.87 旌湖变 110 80 42.47 55.88 城南变 110 40 15.56 40.95 合计 110 391.5 207.58 53.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城南变和风光变为单主变运行,而德阳变和八角变负载率过高,导致德阳110kV电网总体安全性不高。
本规划区内现状无110KV变电站。 2、用电负荷预测
依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并结合德阳市现状用电情况,住宅用户采用户均用电负荷指标法,其余用户则采用单位用地负荷指标法进行负荷预测,选取规划区各类用地的负荷指标如下:
居住: 4—6KW/户(需要系数Kx=0.4) 工业用地: 700W/ha(需要系数Kx=0.7) 中小学用地: 300W/ha(需要系数Kx=0.7)
办公、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用地: 700W/ha(需要系数Kx=0.8) 商贸金融用地: 800W/ha(需要系数Kx=0.85) 体育设施用地: 400W/ha(需要系数Kx=0.7)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300W/ha(需要系数Kx=0.9) 道路广场、公园绿化用地: 50W/ha(需要系数Kx=0.9)
各类负荷同期系数取0.7,经计算,规划区内总用电负荷约5.16万kw。 3、规划设想
本规划区10KV电源取自位于规划区南侧现状110KV天元变电站和规划区地块A-01-02内规划的110KV孝北变电站。规划110KV孝北变电站主变容量为3×50MVA,占地面积为0.55ha。进出110KV变电站的110KV电力线均采用架空敷设电力线路。
规划区视负荷具体情况设置6座公用10千伏电力开闭所,分别位于地块A-01-04、B-01-07、C-04-02、D-07-01、D-01-02、A-08-02。每座10千伏开闭所均按二进十出考虑,每座10千伏电力开闭所的建筑面积按300平方米控制,其具体位置实施时可视建筑布局具体情况在本地块
内作适当调整,宜附设于建筑物内。
规划区沿规划道路新建电力电缆沟,室外10千伏及以下电力线路(含路灯线路)全部沿电力电缆沟敷设。
保护、控制现状及规划高压线走廊(含防护隔离带),规划架空电力线及杆塔位按规划预留走廊进行控制。110KV架空电力线走廊宽度按25米控制,220KV架空电力线走廊宽度按40米控制。
(四)通信工程 1、现状 (1)固定电话
德阳中心市区电信服务以中国电信为主。现有电信中心局1处,位于珠江东路、庐山路口,另有固话汇接局/端局2处,交换机容量合计29.1568万门,其中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8.2144万门,无线市话系统交换机容量10.9424万门。至2007年,城区电话用户13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33部/百人。
中心城区电信管线已基本完成入地改造,市话主干线路、长途线路和中继传输线路基本以光纤为主,老城区部分线路则以管道电缆为主。本规划区内无电信局所设施。
(2)有线电视
中心城区现有有线电视中心局1处,有线电视基站2处。中心局位于泰山北路、石刻路口,主要经营基本业务,现转播有线模拟电视36套。截止到2007年,中心城区共有有线电视用户8万户,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95%。
有线电视管线以光纤为主,由市政统一建设,目前除老城区部分路段外,其它路段基本已完成架空入地改造。本规划区内无有线电视设施。
(3)邮政
中心城区现有邮政枢纽1处,位于庐山北路、亭江街口,占地5•125.3平方米,主要功能为全市域的邮件分捡处理;
中心城区有邮政支局9处,邮政所3处。服务范围东起双拥路,西至德什路立交,南起八角井镇高速路高架,北至风光村,服务面积3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48万人,邮路总长度511公里。
(4)存在问题
各通信运营商长远规划不完善,导致无序竞争、重复建设情况严重,不能适应城市信息化的要求。
广电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中心城区有线电视服务还只是局限在传统的模拟信号有线电视服务,缺乏现代化的数字有线电视服务。
3
邮政网点布局不合理,分布不均衡,邮政基础建设没有列入城市规划建设统筹安排,现有的邮政基础设施已经无法适应城市规划建设发展要求。
2、规划原则与目标
统一规划,结合德阳实际,推进信息网络产业化改造和资源优化整合,实行公共资源的集约化建设和管理,提倡协调下有序竞争,减少和避免重复建设。
远期随着数据业务量主导地位的形成,电路交换逐步过渡到ATM/IP为基础的分组化数据网络,宽带分组交换模式的IP网、骨干网将成为核心网络,用户通过固定接入,蜂窝移动接入、无线本地环路不同接入设备接到核心网。
电信管道应“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节约使用地下管道的有效线位,克服各类电信云营商的重复建设,解决道路地下乱开挖的无序竞争局面。
促进“三网融合”建设灵活、可靠、便捷的宽带多媒体信息平台,形成交互式网络社会构架。
3、市话用户及有线电视用户预测
住宅: 1.5线对/户
商贸金融、文化娱乐用地: 1.0线对/50m2(用地面积) 行政办公用地: 1.5线对/100m2
(用地面积) 医疗卫生用地: 1.0线对/100m2(用地面积) 中小学、市政设施用地: 1.0线对/200m2(用地面积) 道路广场、体育、绿化用地: 1.0线对/500m2(用地面积) 经计算,整个规划区预计市话总需求量约3.25万对。
有线电视普及率按100%进行计算预测,并考虑20%左右的预留发展量,则有线电视用户需求量约1.43万户。
4、规划设想
在规划区地块B-02-07内新建一电信支局,该电信支局占地面积为0.3ha,主交换机容量为5万门。
区内所有弱电线路均下地敷设。区内沿规划道路新建通信管道,并与现有的通信管道接口。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有线电视和交通监控等弱电线路均纳入统一规划,共用走廊。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保护国家一、二级光缆和军用通信线路,保证通信线路的安全畅通。 在规划区地块B-02-09内新设1座邮政支局,该邮政支局占地为0.25ha。 (五)燃气工程
1、现状
(1)输配系统现状
中心城区天然气气源主要来自新场气田。现已铺设了6条德新气田~中心城区的高压管线,分别为:德天线(新德镇~天元镇)管径为Ф180,长为13.4km,设计输送能力为30万立方米/日的长输管线;三条德新镇至段家坝站的长输管线,长均为14km,其中两条管径为Ф159,设计输送能力为25万立方米/日,另外一条管径为Ф219,设计输送能力为25万立方米/日;黄许首站~德阳配气站的中石化高压管线,设计输送能力10万立方米/日;新场集输站~美丰配气站直供管线,设计输送能力40万立方米/日。6条高压管线日供气能力总计155万立方米/日。另有黄金线、中青线两条长输管线从中心城区东侧穿过。
中心城区现有天然气门站1座,德阳天然气门站,位于汉江路、华山路口,占地0.2公顷;天然气高中压配气13座,其中段家坝配气站、旌能1号配气站和德阳配气站接受上游来气,日供气能力总计130万立方米/日。另有天然气储配站1座,储气规模6万立方米/日。
德阳市中心城区主要燃气设施统计表
供气规模 用地 序号 名称 备注 (万立方米/日) (公顷) 1 德阳天然气门站 30 0.2 门站 2 段家坝站 80 0.3 接收上游来气 3 化工厂站 3 0.1 4 八角站 3 0.1 5 八角钢厂站 3 0.1 6 2号站 5 0.1 市天然气公司高压配气站 7 4号站 3 0.1 8 旌湖站 3 0.1 9 城东站 3 0.1 11 旌能1号站 / 旌能公司高压配气站 12 旌能2号站 40 / 接收上游来气 13 旌能3号站 / 14 旌能4号站 10 15 德阳站 10 中石化西南分公司配气站 接收上游来气 16 伏凤储配站 6 / 储气站 中心城区天然气输配系统压力级制为高、中、低压三级,高压为0.4-1.6MPa,中压为0.2
4
-0.4MPa。市区主管网成环状和树枝状布置。
(2)供应及消费现状
截止到2007年,中心城区天然气总用气量为32594.4万立方米/年。其中,居民用气量约为2360万立方米/年;公建用气量约为1050万立方米/年;CNG加气站用气量为13万立方米/年;工业用气量为27291.4万立方米/年。
2007年中心城区用气量统计表
序号 用气性质 用气量(万立方米/所占比例年) (%) 1 居民用气 2360 7.3 2 公建用气 1050 3.2 3 工业用气 27291.4 83.7 4 CNG用气 13 5.8 5 合计 32594.4 100 (3)存在问题
1)管网建设方面:燃气管网设施逐步老化,且部分区域内发育不完善,一些高压输气
管的安全走廊和高压配气站的安全距离预留不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调峰能力方面:目前,中心城区只有一个天然气储配站:伏凤储配站,储气能力只
有6万立方米,按中心城区近期工业规模并结合工业、民用用气量的比例,储气能力应不低于11.1万立方米,现在只有6万立方米,明显偏低。
3)管理方面:中心城区燃气供应单位较多,且各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建设和调
度,对燃气资源的整合和燃气管网的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2、用气量预测
根据德阳市天然气公司多年运行的实际统计,目前城区居民户均耗气量为1标准立方米/天。因此本规划区居民用户的用气量指标,取1.2标准立方米/天。规划区居民管道天然气气化率取100%。商业用气量按居民住宅用气量的30%计算,本规划区有一个CNG加气站,每个加气站按日供气量1.5万立方米计算,另考虑5%的未预见用气量,则本规划区总用气量约为4.1万立方米/日。
3、规划设想 (1)气源
在规划区地块A-07-02内新建一天然气配气站,占地面积为0.1ha。规划区内中压天然气气源则取自该天然气配气站。
(2)输配系统
规划区市政中压管网管径取DN200、DN160、DN110。管网布置以环状布置为主,适当以枝状管道作补充。管材选用耐腐蚀性的燃气用聚乙烯塑料管。
加强高压输气管道、中压配气管道、配气站的安全防护,与建(构)筑物间的安全防护间距严格按《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执行。
(3)节能措施
规划内所有锅炉采用天然气清洁燃料,加快发展天然气汽车,对于天然气整个输配系统采用放空天然气回收利用技术,以减少天然气的浪费和提高天然气的利用率。
家用及商业用燃气器具则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燃气灶、燃气热水器、燃烧器等燃气器具,实施能效标准和标识,规范节能产品市场。
(六)工程管网综合
(1)本次管线工程规划包括: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电信(含有线电视)等6种管线工程。在管线综合规划中,既要考虑今后各单项管线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方便,同时兼顾各种管线的协调布置,并注意节约用地。
(2)规划区主要道路原则上电力电缆沟、给水管道、污水管设在道路东北侧,电信管道、天然气管及雨水管设在道路的西南侧。规划区内电力电缆沟为带盖板的明沟,覆土最浅,其次为给水管和天然气管,埋深在0.8M左右,电信排管埋深1~1.2M,为便于街坊排水支管接入,市政道路下的雨水干管原则上考虑覆土深度不小于2.0米,污水干管原则上考虑覆土深度不小于2.5米。
(3)各种工程管线在交叉出现矛盾时,应遵循小管让大管,压力流管让重力流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等原则进行调整。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应根据工程管线的性质、埋设深度等确定。分支线少、埋设深、检修周期短和可燃、易燃和损坏时对建筑物基础安全有影响的工程管线应远离建筑物。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向下排列的顺序宜为:电信管线、电力管线、给水管线、燃气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
(4)管线与管线之间、管线与建(构)筑之间的垂直、水平净距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98)的表2.2.9和表2.2.12要求。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