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及护理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依从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2020年1月至10月期间9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心脏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分析影响冠心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性别、文化程度、主观认知、社会支持、治疗方式,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饮食、用药、运动、情绪控制依从性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6MW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提升其护理依从性,改善其心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效果理想。
关键词:冠心病;依从性;健康教育护理
前言:冠心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受其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较低、生活习惯改变难度大、缺乏康复信心等特点影响,患者康复依从性相对较低,影响康复质量。健康教育干预护理,指从影响患者心功能的多种康复因素共同出发,通过主动性改变以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护理办法。为此,本次研究选我院2020年1月至10月期间9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探究健康教育护理方法的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我院2020年1月至10月期间9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49~72岁,平均(61.01±3.37)岁;冠心病病程:3个月~12年,平均
(3.52±0.54)年;合并症:高血压24例、糖尿病12例;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51~75岁,平均(62.00±4.18)岁;冠心病病程:6个月~14年,平均(3.62±0.45)年;合并症:高血压27例、糖尿病15例;组间资料相近(P>0.05);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①心电监护:持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护,了解患者心功能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治疗;②饮食指导:叮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③运动指导: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室内、室外适当锻炼,若在运动期间发生心悸、心前区疼痛等情况立即停止锻炼;④情绪控制:叮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诱发心绞痛。
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①心理康复: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目前情绪状态及日常情绪控制能力,了解其负性情绪来源,并实施针对性心理康复干预,若担心预后,则强调保持良好情绪状态及护理依从性对心血管状态影响;若担心治疗费用,则结合患者理解能力,讲解药物治疗价值,并在患者承受范围内与医师商量使用价格偏低药物等,以缓解其应激情绪,提升其情绪自控意识;心理康复时间安排:入院当天20min/次;后续时间5~10min/次;均在护理查房时开展;②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理解能力,利用动画、图片、心脏模型等展开健康教育,包括冠心病发病原因、心绞痛等症状诱发原因,以及控制情绪状态、纠正饮食习惯、适当锻炼等对心脏功能改善机制,以提升其对医疗护理内容及自我护理重视程度;健康教育时间安排:入院当天不开展,入院后第2d开始,每日10~15min,具体时间以患者理解能力而定;③饮食康复指导:结合患者喜好,与其共同制定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一周饮食计划,将饮食计划细化至具体食物种类,如早餐,食用1个鸡蛋、1杯牛奶、1个馒头,午餐食用一条清蒸海鱼、100g杂粮饭、1盘清炒西蓝花,晚餐青菜中增加木耳、芹菜、香菇等高膳食纤维食物摄入量,并在上午10:30分及下午15:30分摄入含糖量较低水果,如苹果、橙子等,补充每日所需膳食纤维及维生素;每餐7~8分饱;④运动康复指导:住院治疗期间,展开基础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包括病房内行走、走廊行走,每次训练时间5~15min,结合患者心率、耐受程度逐渐延长
训练时间;对患者进行出院后运动指导,包括打太极拳、瑜伽、骑自行车,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40min,每周2~3次。两组均持续随访3个月进行护理效果评价。
1.4观察指标
(1)分析影响冠心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性别、文化程度、主观认知、社会支持、治疗方式;(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包括饮食、用药、运动、情绪控制,每项分值范围0~10分,分数高表示护理依从性好;该量表为我院自制,Cronbach'sα为0.81,信度良好;(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状态,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min步行距离(6MWT)。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软件为SPSS24.0,(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分析影响冠心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结果显示,在对心脏病患者实施康复的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主观认知、社会支持以及治疗方式等都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见表1。
表1影响冠心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单因素分析(n=46)
因素类型
对照组依从性
观察组依从性
X值 P值
男
患者性别
女
16(34.78)
9(19.56)
0.333
<0.05
1411
(30.43) (23.91)
高中以
文化程度
高中及以上 下
21(45.65)
6(13.04)
7.730
<0.05
9(19.56)
14(30.43)
较差
主观认知
良好
23(50.00)
7(15.21)
8.681
<0.05
7(15.21)
13(28.26)
较差
社会支持
良好
17(36.95)
5(10.86)
4.884
<0.05
13(28.26)
15(32.60)
介入或手术
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
22(47.82)
6(13.04)
9.145
<0.05
8(17.39)
14(30.43)
2.1护理依从性
观察组饮食、用药、运动、情绪控制依从性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护理依从性(x±s,分)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T值
P值
例数 46例 46例
饮食
79
8.77±0.
41
9.24±0.3.581 0.001
用药
77
8.±0.
68
9.18±0.3.565 0.001
运动
12
8.57±1.
47
9.04±0.2.624 0.010
情绪控制
88
8.77±0.
75
9.23±0.2.698 0.008
2.2护理前后心功能
护理前两组LVEF、6MWT水平相近(P>0.05);护理后观察组LVEF、6MW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护理前后心功能(x±s)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T值
P值
例数 46例 46例
LVEF护理46.22±3.45.81±4.0.500.61
(%)
前 35 38 4 5
护理后
75
52.43±4.
42
54.92±5.
4
3.28
1
0.00
护理前
6MWT(m)
护理后
318.47±10.24
316.95±12.17
8
0.
9
0.51
468.12±65.96
520.84±76.53
9
3.53
1
0.00
3讨论
控糖、调脂、控血压为冠心病患者康复期间主要基础,其控制能力与患者用药、饮食、情绪控制、运动等行为密切相关。而冠心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存在日常生活习惯改变困难、认知记忆能力下降等特点,并受其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影响,可加重其应激情绪,影响其护理依从性。
健康教育护理,指针对患者康复影响因素实施的全面性康复教育指导,可满足患者在院期间、出院后康复护理需求,并在护理中强调个性化干预,可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达到改善预后之效。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发现,观察组护理依从性评分较对照组高,究其原因为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实施干预后,能帮助患者建立初步认知及积极情绪基础,降低其在后续康复指导中应激情绪,提升其对护理内容客观接受、理解能力,达到提升其护理依从性之效。
结束语:
综上,对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护理,可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改善其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与常规护理相比,效果显著,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翔缨,钟美容,唐淼燕,等.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现状及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9):1514-1518.
[2]葛团.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健康教育[J].临床研究,2019,23(12):128.
[3]王俊红,张振香,杨巧芳,等.心脏康复依从性相关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9,26(13):1627-1631.
[4]周凯章.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20):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