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⑴教材的性质及功能
篮球传接球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只有学好传接球技术,才能把篮球与其他技术很好的连接在一起。学习本技术不仅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以及挑战自我、不畏困难、竞争进取的良好品质。 ⑵教材的技术环节
双手胸前接球:迎引缓冲。
双手胸前传球:蹬(地)、伸(臂)、屈(腕)、拨(指)。 ⑶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蹬地、伸臂、翻腕、拨指的传球要点和迎球、触球、引球的接球要点。 难点:上下肢协调用力、迎引缓冲。
⑷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选自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中的篮球单元,本教材共六课时,本次课为第一次课。 ⑸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要点及动作方法,知悉篮球比赛基本规则。 2、技能目标: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正确技术动作,上下肢协调用力,能够完成不同方向、不同距离的双手胸前传接球。
3、情感目标:培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及协作、有序的品质。 课教学内容与重点 教学目标 教法措施 次 内容:初步学习原地1、初步了解双手胸前传1、由抛接球导入接传球。 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接球的技术要点及动作2、教师讲解示范原地双手术。 方法。 胸前传接球的技术要点。 1 重点:蹬(地)、伸2、能够上下肢协调用力3、徒手模仿练习。 (臂)、屈(腕)、拨完成正前方的原地双手4、两人一球练习。 胸前传接球技术。 5、四人一球练习。 (指);迎引缓冲。 6、纠正错误动作。 7、小组合作拓展练习。 内容:进一步完善双1、进一步了解双手胸前1、一人一球,球性练习。 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传接球的技术要点及动2、集体纠正错误动作。 作方法。 3、两人一球练习。 2 2、能够上下肢协调用力4、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重点:蹬(地)、伸完成不同方向的双手胸5、四人一球练习。 (臂)、屈(腕)、拨前传接球技术。 6、小组合作拓展练习。 (指);迎引缓冲。 内容:远距离双手胸1、理解双手胸前传接球1、一人一球,球性练习。 前传接球。 的技术要点及动作方2、引导学生回顾动作要点,法。 强调上下肢协调用力。 3 2、能够上下肢协调用力3、分组练习。 重点:上下肢体协调完成远距离的双手胸前4、纠正错误动作。 用力。 传接球技术。 5、请优秀小组示范。 内容:将双手胸前传1、了解篮球比赛的基本1、复习运球急行急停。 接球技术与急行急规则。 2、教师讲解示范急行急停停技术结合,分组进2、能够进行比较流畅的与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行半场比赛。 半场篮球比赛。 结合。 4 3、分层提高合作练习。 4、教学效果展示。 重点:技术运用合5、分组进行半场比赛。 理,比赛流畅。 内容:组织全场比1、进一步了解篮球比赛1、回顾篮球比赛基本规则。 赛。 的基本规则。 2、分组进行全场比赛。 2、能够进行比较流畅的3、及时纠正犯规动作,并5 全场篮球比赛。 给予技术指导。 重点:技术运用合4、进行个人展示。 理,比赛流畅。 5、比赛小结及个人评价。 内容:复习、考核 每人完成十次不同方1、讲解考核要求,统一进向、不同距离的双手胸行复习提高。 前传接球,成功六次为2、布置考核的组织程序和6 重点:考核 及格,七次八次为良好,安全措施。 九次以上为优秀。 3、进行考核和观摩。 4、宣布考核结果,进行单
元总结。
2、学情分析
⑴学生应有的学习基础分析
按照《课标》要求及教材计划,学生在小学时应当学习过篮球,且篮球是一项较为普及的项目,学生应该对篮球技术及比赛规则有基本的了解。 ⑵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分析
但是,大部分女生对篮球的兴趣不浓厚,除去在篮球课上进行练习外,平时接触篮球较少,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分层对待。另外,考虑到学生相互配合的能力较差,在教学中应加强合作教育。 ⑶学生的学习起点分析
鉴于女生的篮球基础参差不齐,在篮球单元中需要贯穿球性的练习,以增强篮球基础。并融入拓展练习及比赛,以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及合作意识。 ⑷学生认知水平及心理、生理特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附中朝阳学校的初一女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数体能较好、且活泼好动,有较高的求知欲望,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球类项目的学习上有一定的基础。 ⑸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①接球手型不正确:讲清楚错误原因,练习时语言提示;徒手模仿练习。 ②接球生硬无缓冲:讲清楚错误原因,练习时语言提示;两人一球手接手传球练习。
③两肘外翻:讲清楚错误原因,练习时语言提示;贴墙练习或借助两杆之间的窄距离做沉肩降肘传球练习。
④脚步僵硬,原地等球:讲清楚错误原因,练习时语言提示;步伐练习。 ⑤传接球高度不合适,造成失误:讲清楚错误原因,练习时语言提示;感受力量的控制及出手角度的控制。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要点及动作方法。
2、能够完成正前方向3-4米距离的30秒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不失误。 3、培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及协作、有序的品质。 三、教学效果预计
预计整堂课的练习密度约为32%-35%,强度中等,平均心率100-105次/分。 四、场地器材
篮球场(1块)、篮球(40个)、球车(1个)、标志杆(6个)。 五、安全预案
1、见习生的安排:对身体不适、甚至是有严重疾病而不能参加剧烈活动的学生安排随堂听课,确保其不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
2、课前确保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课上强调器械练习的安全;课后及时收器材,确保器材不遗失。
3、一旦发生伤害事故,教师及时察看学生的伤害情况,视其伤害程度迅速通知学校卫生保健教师进行初步检查和治疗,同时报告德育处及当日值班领导。然后视情况由学校派车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并通知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
课时教学计划
年级 初一 第 13 周 第 1 次课 上课时间: 2011 年 11 月 22 日 教材内容 教 学 目 标 部分 1、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1/6 2、拓展练习 1、初步了解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要点及动作方法。 2、能够完成正前方向3-4米距离的30秒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不失误。 3、培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及协作、有序的品质。 教 学 内 容 次 数 时 间 组 织 教 法 与 要 求 开 始 部 分 2 分 一、体委整队,报告出勤情况。 二、师生问好。 三、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提1 出教学目标和安全要求。 四、安排见习生。 1-2 2-3 2-准 备 部 分 8 分 一、慢跑热身 1、侧身跑练习; 2、注意力集中练习:随教师的口哨声击掌。 二、球操: 1、头部运动; 2、振臂运动; 3、体转运动; 4、俯背运动; 5、弓步压腿。 3 6 4*8*5 『组织队形』:全班成四列横队集合。 ×××××× ×××××× ×××××× ×××××× ★ 『要求』: 1、认真听讲,明确目标。 2、整队时快、静、齐。 3、见习生随堂听课。 一、一路纵队绕场慢跑热身: 『组织队形』: □ 球车 。。。。。。。。。。。篮球 『要求』:注意力集中,保持前后间隔,防止故。 二、准备活动: 『组织队形』: × × × × × × × × × × × × □ 球车× × × × × ×
3 × × × × × × ★ 『教法』:教师讲明练习内容及要求并用激励语言提醒学生练习。 『要求』:活动充分,防止受伤,尽量控制不丢球。 一、专项准备活动: 球性练习:除了基本的准备活动外,针对篮球的球感,安排了专项准备活动,即增强篮球与身体的协调性和手接触球的感觉。 基 本 部 分 33 分 8 8 10 6-8 15 一、专项准备活动: 『组织队形』: × × × × × × × × × × × × □ 球车 ★ × × × × × × × × × × × × 【球性练习】: 1、手指拨球; 要求:手指的第一个关节接触球。 2、跨下“8”字交接球; 要求:球不要掉地。 3、双手抛接球; 要求:伸臂迎球,在最高点触球。 二、初步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组织队形』: × × × × × × × × × × × × □ 球车 ★ × × × × × × × × × × × × 1、由抛接球练习导入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要点的讲解与示范; 『要求』:积极思考,根据篮球运动轨迹总结相同点。 2、手型练习; 『要求』:手型正确。 3、重心移动练习; 『要求』:前后重心移动幅度大。 4、两人一球手接手传球练习; 『要求』:手型正确,重心移动。 5、两人一球3-4米练习; 『要求』:迎引缓冲,协调用力。 6、30秒计时,比比哪组传接配合次数最二、初步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 接球 2 1、双手胸前接球的动作方法: 接球时两眼注视来球,两臂迎 球伸出,双手自然张开,两拇8 指成八字形,其他手指向前上 方伸出,两手成一个半圆形。8 当手指触球时,双手将球握住, 两臂顺势屈肘后引缓冲来球的8 力量,两手持球于胸腹之间。
动作要点:迎引缓冲。 15 1 -17 10-12 结 束 部 分 2 分 2 2、双手胸前传球的动作方法:传球时双手持球于胸腹之间,两肘自然弯曲于体侧,眼睛平视传球目标。传球时后脚蹬地10 发力,身体重心前移,两臂前 伸,两手腕随之旋内,拇指用 力下压,食、中指用力拨球并 将球传出,球出手后,两手向下略向外翻。 动作要点:蹬(地)、伸(臂)、屈(腕)、拨(指)。 重点:正确的持球手型。 难点:上下肢协调用力。 多; 『要求』:迎引缓冲,传接配合得当。 7、纠正错误动作并请优秀学生示范; 『要求』:积极思考,自我评价。 8、四人两球练习。 『要求』:注意力集中,传接配合得当。 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有学生丢球时,问题一:为什么接不住球?得出结论:力量适中、胸口位置有利于接球。 问题二:同伴传球不到位怎么办?如何才能接到球? 得出结论:观察移动、伸臂接球。 问题三:传接球时双脚前后站还是平行站? 得出结论:前后站与平行站是根据传球距离的远近来决定的。 比比30秒内哪一组传接球的次数多, 问题四:传球次数多的原因是什么? 得出结论:抱与接的区别,抱球能接住球,但不能马上把球传出,明白了接球的重要性。 四人二球对角传接球练习时,问题五:有什么办法使球不相撞? 得出结论:变化传球线路和错时传球的方法。 『组织队形』: 三、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注 意力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方法:学生围成一个大圈,由3 老师依次发球,迅速传接球,直到完成N人同时传接N-1球。 1、整理放松。 2、评估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表扬优秀学生。 3、安排学生回收器材。 4、师生再见。 1 2 『要求』:协调连贯、团结合作、有序不放弃。 『组织队形』: ××××××× ××××××× ××××××× ××××××× ★ 『要求』:调整呼吸,积极放松。
预计 生理场地器材 篮球场(1块) 篮球(40个) 标志杆(6个) 安全措施 1、课前检查场地器材是否有安全隐患。 负2、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加强组织管理,荷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3、对突发事件做好紧急处理。 练习密度:35% 平均心率:105次/分钟 1、教学效果 本次课有90%的学生完成正前方向3-4米距离的30秒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不失误,但仍有部分学生动作僵硬无缓冲,需要在下次课重点关注。拓展练习时,八人七球能够不失误,更多人更多球时会出现失误的状况。 2、存在问题 (1)仍有部分学生不能做到令行禁止,球随意出声影响课堂。 (2)由于练习从人手一球到两人一球、四人一球、多人多球,收球取球过程仍略显凌乱。 课 后 小 结 3、本课特点 (1)慢跑热身加入侧身跑练习,提高学生注意力。 (2)球操:持篮球活动身体的各个部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3)专项准备活动:除了基本的准备活动外,针对篮球的球感,安排了专项准备活动,即增强篮球与身体的协调性和手接触球的感觉。 (4)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时,由抛接球练习导入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点。其中,持球练习帮助学生感受正确的手型;重心移动练习帮助学生感受缓冲的过程;借助两杆之间的窄距离做沉肩降肘传球的辅助练习。 (5)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时,设计一连串问题,引导学生层层剖析,理解传接球的技术要点,并适时提出“用力顺序”、“传球高度”、“迎引缓冲”、“错时传球”、“接传连贯”等概念。 (6)通过拓展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揭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感受篮球这一集体项目的精髓。 (7)采用讲解、示范、启发、模仿、竞赛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层层剖析、层层深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技术要点,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