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4期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问题讨论 椭圆双曲线涉及两垂直半径的一组性质 上海市宝山区宝林路宝林六村42号101室姜坤崇201999 设A为椭圆或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则 称线段OA(0为中心)为椭圆或双曲线的 半径.本文给出涉及椭圆、双曲线两垂直半 径的一组性质,这些性质中的一个为定值结 论,其余均为不等式结论.对于这些性质的 证明,虽每一个都可进行,但下面我们 将采取用前面的性质证明后续性质的方法, 以显示它们之问的联系,并能简化证明 过程. 性质1 设OA,OB为椭圆 + : 1(a>b>0)的两条半径,且OA上OB,则 ( +__ 为定值 ; (2) ≤ D l≤ (3)考 ≤一AB-≤ ; c4, 老 ≤-。A一十一。曰-≤。+6; (5) a+ b≤ + ≤ ; ㈦ ≤ + ≤ :± n4 64 ‘ 证明:如图1,设I OA l:p。,l OB I= ・ 1 2・ l02(IDl,P2>0), xOA=0,贝0 xOB= +号,由三角函数的 f 定义可知 A(101 cosO,Pl sinO), 曰(一fD2sinO,fD2cosO). 分别将点A,口的坐 图1 标代入椭圆的方 程得 b2102l cos +a2l0 sin 一a b =0, b2lD;sin +a2J02cos 0一n b =0, 分别解出』0 ,P;得 J01= 2 = ■ a b ① ② (1)由①、②式得 l 1 1 1 +丽 + 2 0sin +b2cos2 a2c ̄s2 +b sin 0 —— 一+ —— 一 一 : 0 6 (定值)、 (2)①X②得 OA I .1 OB I 0 6 ‘ ; 口4 64 0 b (si +cos ̄0)+(a4+b4)sin2 co 2013年第4期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问题讨论 a 6 a2 b2(1_2siZOeos20)+(a4+b4)sinZOeo ̄O 口4 64 一o b +(0 一6 ) sin20cos 0 404 64 —4a 6。+(a 一b ) sinz20’ 所以当且仪当sin20=0, A在椭圆 的顶点处时,I DA l ・l OB l 取得最大值 a 6 ;当且仅当sin20:±1时,即点A在直 线Y= 或y=一 上时,l DA l ・I D I 取得最小值 . 综上即得 ≤I OA D I≤ab. a +D (3)由勾股定理及(1)的结论得 I AB I :I OA l +l l :旦 善I OA l・l OB I .又由(2)的结论得 ≤ a +D I OA 1.I DB l≤ 所以粤 a +D ≤ ・AB i 2≤a2 .即考 ≤-AB・≤ =『 ‘ =1 0AI+1 OB I, ̄UtOA I +I 0B Ih + 2 OA 1l. ・I… 0B l:l. B: AB 得 ≤・OA OB・≤。6,且以上两 个不等式左边、右边取等号的条件均一致,故 丽8a2 b2 +6) 删 ≤ I OA I+I OB l≤a+b. (5)iS,t = __+ ,则由(1)的结 论知t。 1 +丽1 + T 百 2 0 +6 ^ —+ a D r 广 ・又由(2)的结 论得 ≤ 面面≤ ≤ : , I以 所以 (a+6) 口 62 ≤ ≤——— a .B .即 JJ—丁≤ D ao。 1 . 1  ̄/2(0 +b ) T_ +T一面≤—— 广’ (6)证明用到(1)和(2)的结论,请读者 自己给出,限于篇幅,这里从略. 性质2设OA、OB为双曲线_了X-一 : a b。 1(6>a>0)的两条半径,且OA J-0B,则 (1 + 为定值 ; (2)I OA OB I≥ ; (3)J AB J≥ ; /I z z (4) ・OB・≥ ; ㈥ OA—— 一 l I’l+ 0B I ≤ (b 一a2) 20 6 设I OA I=l0l, \ l OB l=102(101, P2>0), xOA= 0,则 xOB:0+ 号,则A(p c。s0, ) \图2 ・ 13 ・ 2013年第4期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0问题讨论 4 b P1 sinO),B(一P2sinO,P2cosO).分别将点A, B的坐标代入双曲线的方程得 b2lD2l c0s2 0一a2ID21 sl ̄n2 一a b =0, (a +b )sin2 cos2 一a b (si 口+cos'0) 4 64 (a +b )si Ocod0一a b (1—2sin 0cod0) bE10 sin 0一a2lD22c0s 一a。b =0, 一 : : (a +b ) sin2Ocos 0一n b —一 一 分别解出P ,P 得 ID = Dt ,③ , 一 (2+6 )。si当且仅当 in20 n228—40。6。‘ “ a.ID;= z (1)由③、④式得 1 1 , ④ =±1,即点 在直线Y= 或Y=一 上时, I OA l ・I o曰l 取得最小值 1 1 ,从 丽—— 一+丽+— — + 一 而I OA OB l≥ . b c0s 0—02 sin 0 b。sin2 一0 coS2 (3)~(6)的证明从略. 参考文献 a b 骧 : (定值). a b 、 ~ ‘ 王绍锋.对圆锥曲线一个性质的探究[J].中学数 学教学,201 1(5) (2)③×④得 王国涛.一道高考试题的探究与推广[J].中学数 学研究(广州),2010(5) 3 王户世.从一道高考题看椭圆的一个性质[J].中 n b I OA I ・I OB I =P ・Pi= 口 6 b2cos2 一n2sin 0 b sin2 一0。c0S2 一 学数学,2010(4) (上接第5页) 正解:因为把l0个指标分成5个部分, 1001不同分法(或c44或c::). 点评:当分组数超过3个时,若没有给出 “每组至少有1个”这个条件时,是不能用挡 只须4块挡板,称为第一类元素,10个指标为 第二类元素,共14个元素.当这些元素都有 区别时共有Al4种排法. 但10个指标,4块挡板各组之间不管怎 d 14 板法解决的,而要用双排列方法解决.而双排 问题就是把元素分成相同的两类,然后加以 解决. 么变化,其实就是一种情况的共有—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