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0年中国成年人吸烟与戒烟行为现状调查

2010年中国成年人吸烟与戒烟行为现状调查

来源:爱玩科技网
生堡亟瞳医堂盘查垫!!生!旦笠堑鲞复i搁£b也』堕!丛型,丛型垫12:!些堑:丛生三.论著.2010年中国成年人吸烟与戒烟行为现状调查张梅王丽敏李镒冲【摘要】李晓燕姜勇胡楠肖琳李强杨焱杨功焕目的调查2010年我国成年人吸烟与戒烟行为流行状况。方法2010年在我国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共调查了18岁以上居民98712名,用于吸烟与戒炳行为分析的有效样本量为98526名。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成年人吸烟和戒烟情况。结果调查对象现在吸烟率为26.4%(26047/98526)。经过复杂加权后,我国18岁以上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8.3%(95%C/:27.2%一29.4%),男性现在吸烟率(53.3%.95%c,:5I.4%一55.2%)远高于女性(2.5%,95%CI:1.9%一3.O%)(P<0.05);88.3%(95%CI:87.3%一89.3%)的男性现在吸烟者每日吸烟,其日均吸烟量(机制卷烟)为(17.8±9.3)支。男性吸烟者戒烟率为14.8%(95%C/:13.8%一15.8%),成功戒烟率为10.7%(95%C/:9.9%一11.5%)。男性现在吸烟者中仅有38.8%(95%C/:36.9%一40.8%)的人有戒烟打算。18~24岁年龄组男性打算戒娴率最高(50.5%,95%C/:46.1%一54.8%),但其戒烟率最低(7,l%,95%口:5.2%一8.9%)(P<0.05)。结论中国成年人吸烟率较高,且戒烟者比例较低,尤其成年男性吸烟水平较高,戒烟意识不强,戒烟率仍处较低水平。【关键词】吸烟;戒烟;危险因素;中国Cross.sectionalsHrveyonsmokingand¥mokingcessationbehaviorsamongChineseadulIsin2010ZHANGMei‘,WANGLi—min,LIYi·chong,1.1yA』、『GYan.YANGGong-huarr’NationafPrevention.ChineseCenterXiao—yah,以ANGy07曙,Ⅳ“Nan,XIAOLin,LIQ如,增,andNon.communicableDiseaseControlandCe恤r细虢ronicforDised,seControlandPrevention。Be彬ng100050,铂inaCorrespondingauthor:YANGGong—huan,Entail:yangghuan@确xTodescribetheprevalencesintLconIAbstract】0bjectiveaduhsin2010.MethodscollectinformationsamplingmelhodteenrdswereofsmokingandsmokingcessationinwasChinesetoAface.to—faeequestionnairesurveycarriedoutin162surveillancepointsnon.communicablediseasesrelatedriskusedtofactors.Multi.stagestratified18andclusterrandom526wasselect98712individualsagedtobewasinterviewedand98weightedtoincludedintheanalysisofsmokingandsmokingcessation.SamplerepresentthepopulationofChineseaduhs.Indicatorssuchcurrentsmokingandsmokingcessationamongofdifferentpopulationwerecalculated.ResultsCurrentsmokingrateratesamplewas26.4%(26047/98526)was.Withcomplexweighting,currentsmokinginChineseadultsaged18andabove28.3%(95%CI:27.2%一29.4%).which89.3%)smokedismuchhigheramongmen(53.3%,95%c,:51.4%一55.2%)thaninwomencurrent(2.5%.95%CI:1.9%一3.0%)(P<0.05).Mostmaleeverysmokers(88.3%,95%CI:87.3%一was(17.8smokersquittedsmokingandmale24.proportionofthosewhodayandaveragedailymanufacturecigarettesconsumptionofmaleadults±9.3)cigarettes.Only14.8%(95%C,:13.8%一15.8%)ofmale10.7%(95%CI:9.9%一11.5%)quittedcurrentsmokersintendedintendedtotowiltssmoking.Onlycurrent38.8%(95%c,:36.9%一40.8%)ofagedfrom18toquitsmoking.Forsmokersquitsmokinghighest(50.5%,95%CI:46.1%一54.8%),butproportionofthosewhoofsmokinginChineseaduhswasquittedsmoking(7.1%,95%CI:5.2%一8,9%)w%lowestcomparingwithotheragegroups(P<O.05).ConelusionPrevalencewashishandonlyfewsmokersquitsmoking.PrevalenceofsmokinginChinesemalesmokersintendtoadIlltsstillhigh.Faiflylowproportionofmalecurrentquitsmokingandlowerproportionofthemquitsmokingsuccessfully.cessation;Riskfactors;China【Keywords】Smoking;SmokingDOI:10.3760/ema.j.issn.0253-9624.2012.05.0062002年。WHO列出了可防可治的5种主要慢基金项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项目作者单位:100050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梅、王丽敏、李锚冲、李晓燕、姜勇、胡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肖琳,李强,杨焱、杨功焕)性病行为危险因素,吸烟行为位列其一[1|。2008年,WHO指出,20世纪已有1亿人死于烟草使用,而预计在2l世纪,将有10亿人死于烟草使用‘2|。我国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通信作者:杨功焕.Email:yangghuan@vip.sim万方数据虫堡题随蓬堂苤查垫!!生§旦笙堑鲞筮§塑g丛!』旦!!丛型。坚!!垫12。∑吐丝,d垡§烟草所致死亡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男性吸烟者比例在过去数十年中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烟草控制框架公约》∞o已于2006年1月9日在我国生效。对娴草使用情况进行监测有助于了解吸烟行为的流行情况,并为评价控炯-【作提供科学依据。为了解我围成年人吸炯及戒烟水平,笔者对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的相关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对象与方法1.对象:调查对象来自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DSPs)的162个监测点¨J,对均为当地成年人常住居民(在调查地居住6个月以上),共98712名。剔除性别、年龄缺失以及吸烟与戒炯行为分析所需变量缺失的186名样本后,共有98526名调查对象纳入最终分析。本研究通过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一tb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所有调查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抽样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在每个监测点抽取3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4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抽取1个村民(居民)小组(至少50户家庭),被抽中的村民(居民)小组中的所有家庭作为调查户,每户采用Kish表法随机选取1名18岁以上调查对象进行调查。采取集中调查方式,由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具体抽样与调查方法参见文献[8]。3.调查内容:除了与人口统计学有关的7个问题(性别、年龄、民族、教育水平、职业、婚姻状况及医保状况)以外,与炯草使用相关的问题共24个,包括吸烟、戒炯、二手烟、购烟花费以及媒体问题等。在本研究中,吸烟和戒烟相关问题的设置与文献[9]的问卷一致。4.质量控制:通过多轮专家论证及两次预调查,对调侄问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调查员均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所有问卷经过双录入和一致性检验。所有数据经过清理,剔除性别、年龄等关键分类变量缺失的记录,以及吸烟与戒炯等分析变量缺失或出现逻辑错误的记录。具体质控措施和结果可参见文献[8]。5.分析指标及定义:(1)指标:包括现在吸烟率、现在吸烟者中每日吸烟者比例、每日吸烟者日均吸烟量,每日吸炯者开始每日吸烟年龄、戒烟率、成功戒娴率、打算戒烟率。(2)定义:现在吸炯者:调查时存在吸烟行为的人;戒烟者:过去曾经吸烟,但万方数据调查时已不再吸烟的人;成功戒烟者:过去曾经吸烟,调查时已戒烟2年以上的人;打算戒烟者:现在吸烟者中有戒烟打算的人。6.统汁学分析:使用EpiInfo3.5.1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录入。采用SAS9.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和分析。为了使调查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总人群的水平,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复杂加权进行了调整,具体方法参见文献[8]。流行率标准误的估计采用泰勒级数法,并考虑了初级抽样单元的有限总体校正。不同人群间率的比较采用基于抽样设计校正的Rao.Scottx2检验。采用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吸烟人群每日吸烟量的差异。检验水准d=0.05。结果1.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在98526名调查对象中,男性人数少于女性;城市人数少于农村。平均年龄为46.5岁(表1)。2.吸炯情况:(1)吸烟率:调查样本现在吸烟率为26.4%(26047/98526)。经复杂加权计算后,18岁以上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8.3%(95%CI:27.2%一29.4%),城市(27.9%。95%CI:26.3%一29.5%)与农村(28.4%,95%c,:27.0%一2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o.2391,P=o.62);而男性远高于女性。成年男性现在吸烟率以50~54岁组最高,70岁以上组最低,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而成年女性现在吸炯率则以18—24岁组最低,70岁以上组最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权计算后,在男性现在吸烟者中,有88.3%(95%c,:87.3%一89.3%)的人每日吸烟。其中,81.9%(95%c,:78.6%~86.3%)。(3)每日吸烟者吸烟量:18岁以上每日吸烟者日均机制卷烟吸烟量为(17.6±9.2)支,其中,男性[(17.8±9.3)支]高于女性[(12.94-7.5)支](F=179.81,P<4-4-9.3)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2,P<0.05)。不同年龄组比较,成年男性每日吸烟者日均吸炯量以45—49岁组吸烟量最高[(20.4±9.7)支],18~24岁组最低[(13.2±7.2)支],年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4.79,P<0.05);成年女性每日吸烟者日均吸烟量则以25~29岁组最高[(15.0±6.8)支],2)。(2)现在吸烟者中每日吸烟者比例:经复杂加45~59岁男性吸烟者中,每日吸烟者比例超过90.O%。女性现在吸烟者中,每日吸烟者比例则为0.05)。城市男性每日吸娴者日均吸烟量[(17.09.2)支]略低于农村男性[(18.2生堡堡堕匿堂銎壶垫12笙§旦箜堑鲞筮§期£b也』堕!丛趔。丛虹垫12。!些堑:理!:』袭1调查对象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城乡分布情况18~24岁组最低[(10.1±6.8)支],年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19,P<0.05)。(4)每日吸烟者开始每日吸烟年龄:每日吸烟者开始每日吸烟年龄中位数为20.0岁。经复杂加权计算后,25.0%(95%C,:23.1%~27.0%)的成年男性开始吸烟年龄小足18岁,而18—24岁成年男性在18岁以前开始每日吸烟的比例为51.4%(95%CI:46.5%一56.3%)。25—29岁年龄组为29.9%(95%C,:26.2%~33.6%):14.8%(95%C/:11.7%率则相反,以18—24岁组最高,≥70岁组最低(表3)。讨论2010年我国成年男性吸烟率为53.3%。吸烟者的戒烟意图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2010年进行的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中国部分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5岁以上男性吸烟率为52.9%,男性吸烟者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分别为16.5%和11.7%一1。本次调查结果与GATS基本一致。与2002。引、2004【4一18.O%)的成年女性开始每日吸烟年龄不足18岁,其中50.5%(95%c,:23.2%一77.9%)的18—24岁女性在18岁以前开始每口吸烟。3.戒煳情况:经复杂加权汁算后,18岁以上吸烟人群戒烟率为15.3%(95%C/:14.3%一16.4%)。男性(14.8%,95%C/:13.8%一15.8%)低于女性(25.6%,95%C/:21.0%一30.3%)(x2=o和2007【5。年在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内所作调查的结果相比,我国成年男性的吸烟水平变化不大,仍维持在高平台期;同时,吸烟者的戒烟意识未见明显提高,戒烟者和成功戒烟者仍占少数。《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已在我国生效5年。2008年2月,(200s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烟草流行报告》进一步提出了遏制烟草流行的6项有效的控烟,即MPOWER综合战略。这6项包括:32.92。P<0。05)。其中。城市成年男性吸烟人群戒烟率(16.0%,95%C/:14.8%一17.3%)与农村(14.2%,95%Cl:12.9%一15.6%)差异无统计学(1)监测烟草使用与预防(monitorandpreventiontobaccollSe意义(x2=3.53,P=0.06);城市成年男性成功戒烟率(12.4%,95%c,:11.3%一13.5%)高于农村(9.9%,95%C/:8,8%一10.9%)(x2=11.16,P<policies);(2)保护人们免受烟草烟雾snloke);(3)提供戒use);(4)警示烟草危害(protect烟帮助(offer危害(warnpeoplefromtobaccohelptoquittobacco0.05)。不同年龄组男性戒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18—24岁组最低,/>70岁组最高;打算成烟aboutthedangemoftobacco);(5)确保禁banson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enforcethetobacco万方数据虫坐塑堕匿堂盘查垫!!生§旦筮堑鲞筮§期£b鱼』堕!丛型。丛业2Q12:!!L堑,丝璺!表22010年中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成年人吸烟情况的城乡比较结果·407-注:现在吸烟率为经过复杂加权计算后的加权率,括号内数值为现在吸烟率的95%C/值。男件现在吸烟率农村与城市比较,X2=0.43,P=0.51;女性现在吸烟率农村与城市比较,x2:o.60.P=O.44。现在吸烟牢男女比较,x2=1665.53,P<O.05表32010年我国成年男性吸烟者戒炳情况注:吸烟人数包括现在吸烟者人数和曾经吸烟.现已戒炳者的人数;戒烟率、成功戒烟率和打算戒烟率为经过复杂加权计算后的加权率,括号内数值为率的95%口值万方数据408·advertising,promotionandsponsorship);(6)提高烟税志谢感谢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生产建设兵团以及162个监测点的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本次调查的支持;感谢所有调查对象的配合与支持(raisetaxesontobacco)HJ。MPOWER综合战略在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基础上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路线图,指导各国将这一全球共识转变为全球现实。近年来,我国的控烟T作得到了从到群参考文献[1]6uilbertJJ.Thewoddhealthhealtllvlife_FAuereporl众的重视与支持,结合MPOWER综合战略,许多大规模控烟活动也相继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引。但是.我国成年男性高吸烟率、低戒烟率的现状表明,我[22002一rMueingrisks,promotingtobaccoepidemic.2008:TheWHO.WHOHealth(Abingdon),2003,16(2):230.reporttheglobal2010-08-07MPOWERpaekage一I.hltp://www.who.int/tobacco/国履约的最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次调查结果提示,年轻人应该作为控烟工作的重点人群。在营造无炯环境,避免青少年接触烟草的同时,应对吸烟成瘾时间不长,而戒烟意愿义相对较高的年轻人加强控烟宣教,并提供戒烟帮助,促进该人群尽早戒烟,从而从源头上缩减吸烟人群的规模。有调查表明,我国大部分人知晓吸烟有害健康,但对吸烟具体的危害的认识还很欠缺¨“。因此,如何使吸烟有害的知识得到更有效的传播并为群众所接受。以及如何采取有力措施促使吸炯者将对吸烟有害的认识转化为切实的戒烟行动,尤其值得所有控烟T作者重视与思考。目前,我国已将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纳入了《中华人民共mpower/mlxⅢer..repoa_full:zoos.【碰[3]杨功焕.马杰民,刘娜,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渊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77.83.[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忭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围慢性病及其危险囡素监测分析报告(2004).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5]中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07).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10.6YachD.WHOframework361(9357):611-612.conventiontobacc0eontroLLaacet,2003.[7]周脉耕,姜勇,黄正京,等.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的调整与代表性评价.疾病监测,2010,9(3):239-244.[8]赵文华.宁光,中【|4慢病监测(2010)项日国家项目丁作组.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的内容与方法.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T'/4"79[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一巾国报告.[∞lI一12-09].㈣wpro.who.inl/intemet/files/chn/gats—china—telmrt_crLDd£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控烟工作者应抓住机遇,将控烟履约工作放在深化医[10]杨功焕.胡鞍钢.控烟与中国未来一巾外专家巾国烟草使用与烟草控制联合评估撤告.北京:经济Fj报卅版}}.2011.[11]姜垣.李新建.赵同栋,等.六城市吸烟者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现状.中国健康教育,20138.24(9):665-668.(收稿日期:2012-01-08)药卫生改革的全局中统筹规划,推动基层控烟工作得到切实的执行。(本文编辑:吕相征).消息.第一届“君石杯"食品安全有奖征文活动通知食品安全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也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近年来频发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警示我们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为了推动公共卫生领域对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向主管部门提供建议,《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定于2012年5一lo月举办第一届《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君石杯”食品安全有奖征文活动,由惠氏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提供全程赞助,诚邀相关研究领域人员积极参加。现就征文活动相关事宜说明如下:一、征文时间2012年5—10月。二、征文范围食品安全标准、监测和评估体系的构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溯源与预警技术;化学污染物暴露评估技术;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检测技术;食品包装材料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食品安全标准应用的问题与建议等。(本刊编辑部)三、征文要求1.内容须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数据须准确无误;2尚未公开发表的论文;3.请寄论文全文和800字左右的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各一份。4.稿件请用Word格式,小四号字打印,书面打印稿要求用A4纸。四、提交方式电子版请发送至《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杨丈杰(邮箱:yangwenjie@cma.org.cn);纸质稿件请一式两份,邮寄至: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邮编100710,杨文杰收。无论纸质稿件,还是电子邮件投稿请务必在稿件上注明“君石杯”食品安全有奖征文及所有作者姓名、单位、职务、地址、邮编、电话,以便联系。稿件一律不退回,请自留底稿。万方数据2010年中国成年人吸烟与戒烟行为现状调查

作者:

张梅, 王丽敏, 李镒冲, 李晓燕, 姜勇, 胡楠, 肖琳, 李强, 杨焱, 杨功焕,ZHANG Mei, WANG Li-min, LI Yi-chong, LI Xiao-yan, JIANG Yong, HU Nan,XIAO Lin, LI Qiang, YANG Yan, YANG Gong-huan

张梅,王丽敏,李镒冲,李晓燕,姜勇,胡楠,ZHANG Mei,WANG Li-min,LI Yi-chong,LI Xiao-yan,JIANG Yong,HU Nan(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050), 肖琳,李强,杨焱,杨功焕,XIAO Lin,LI Qiang,YANG Yan,YANG Gong-huan(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12,46(5)9次

作者单位:

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1.Guilbert JJ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reducing risks,promoting healthy life[外文期刊] 2003(02)2.wHO WHO report on the global tobacco epidemic,2008:The MPOWER package 2010

3.杨功焕;马杰民;刘娜 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期刊论文]-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02)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分析报告(2004) 2009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07) 20106.Yach D WHO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 2003(9357)

7.周脉耕;姜勇;黄正京 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的调整与代表性评价[期刊论文]-疾病监测 2010(03)

8.赵文华;宁光;中国慢病监测(2010)项目国家项目工作组 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的内容与方法[期刊论文]-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05)

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报告 2011

10.杨功焕;胡鞍钢 控烟与中国未来--中外专家中国烟草使用与烟草控制联合评估报告 201111.姜垣;李新建;赵国栋 六城市吸烟者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现状[期刊论文]-中国健康教育 2008(09)

1.许信红.陈建伟.孙爱.何子健 广州市高校大学生烟草相关知识、态度及相关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3(12)

2.叶君.陈保川.陈莲 成人不同年龄社区获得性肺炎95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临床肺科杂志 2013(11)3.王波.苗茂华.王辉清.李铮.孙颖浩.袁伟 社区中老年男性体力活动及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卫生2013(9)

4.韩卫丽.王洁.曹伟红.谢小红.麦萍.丁晶荣.鲍蓓 综合性戒烟干预对围手术期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16)

5.王欢.曹平.王宗耀.何文渊.任宁成 西安市社区居民吸烟状况调查[期刊论文]-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3(7)6.齐士格.李晓燕.王临虹.王丽敏 我国女医师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1)

7.徐继英.李新建.姚海宏.严青华.卢伟.仲伟鉴 上海市成年人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行为特征研究[期刊论文]-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3(9)

8.陈忠伟.徐珊.赵丹.张春惠.刘盛元.王长义.彭晓琳 深圳市南山区居民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调查[期刊论文]-热带医学杂志 2013(12)

9.陈育德.李辉.王临虹 我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发展及挑战[期刊论文]-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5)10.宋娟娟.张海英.周宏博.李天晓.邓颖 ATP2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基因-吸烟交互作用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研究[期刊论文]-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5)

引用本文格式:张梅.王丽敏.李镒冲.李晓燕.姜勇.胡楠.肖琳.李强.杨焱.杨功焕.ZHANG Mei.WANG Li-min.LI Yi-chong.LI Xiao-yan.JIANG Yong.HU Nan.XIAO Lin.LI Qiang.YANG Yan.YANG Gong-huan 2010年中国成年人吸烟与戒烟行为现状调查[期刊论文]-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