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能源化工行业)化工原理客观题集(下册)

(能源化工行业)化工原理客观题集(下册)

来源:爱玩科技网


(能源化工行业)化工原理

客观题集(下册)

第九章传质系统 一、相内传质

[9-1-1-t]在恒定温度压力下,均相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服从____________定律,其表达式为____________,式中“-”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温度升高时,则气相中物质扩散系数_________,压力升高时,则气相中物质扩散系数_________,若液体粘度增加,则物质扩散系数__________。

[9-1-2-t]氨水中含NH326%(wt%),氨水密度910kg/m3则氨的摩尔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kmol/m3。

[9-1-3-t]稳定扩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9-1-4-t]通进停滞的B组份层,A组份的传质通量NA与扩散通量JA、摩尔分率XA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B组份的总体流动通量NXB与扩散通量JB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二、相际传质

[9-2-1-t]由可溶气体A与惰性气体B组成的混合气同A与溶剂S组成的液相进行接触时,则_________或_________时发生吸收。

[9-2-2-t]对流扩散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

[9-2-3-t]在气体吸收操作中,若1/ky<[9-2-6-t]在某吸收系统中,已知ky3.810kmol/ms42,

kx1.25102kmol/m2s,平衡关系为y2mx(m1),则KY=___________________,

此气体是__________气体,此吸收属于________控制,强化此过程应该___________阻力。 [9-2-7-t]解吸时,液相传质推动力为___________,气相传质推动力为_____________,相际

传质推动力为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9-2-7-x]对气体吸收系统,在平衡时若气体在溶液上方的分压_________________则属于_______溶气体,若平衡时气体在溶液上方的分压_________则是_______溶气体,只要组分在气相分压______于液相中的______分压,吸收就能继续进行,直到达到新的________为止。 A、大B、小 C、难D、易 E、平衡

[9-2-9-x]两组分的扩散通量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说法___________。 A、对B、不对 C、由具体条件而定

[9-2-10-x]当y~x平衡线为直线,且气体浓度都很低时,_________的说法是错误的。 A、ky沿塔高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B、Yy随浓度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C、kX随塔高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D、Ky随溶解度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9-2-11-x]吸收的推动力(p-p*)是指气相的分压与平衡时溶液上空吸收质的平衡分压之差,在吸收过程中,他们是_______________。 A、不变的B、变化的 C、不一定

[9-2-12-x]由于亚铜氨络离子才使吸收CO气体的有用组份,因此铜的比例越高越好,这种考虑是___________。

A、正确的B、不正确的C、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第十章气体吸收

一.相平衡

[10-1-1-t]气液两相达到传质平衡时,易溶气体的平衡分压__________,亨利系数E__________;难溶气体的平衡分压__________,亨利系数E__________。

[10-1-2-t]流体的流动对传质阻力的影响是:在kYaG0.7时,对易溶气体(m较小),传质阻力通常集中在__________,气体流量的大小及湍动情况对传质阻力的影响是__________;对难溶气体(m较大)传质阻力通常集中在__________,液体流量的大小及湍动情况可改变气侧阻力,而对总阻力的影响__________,液体流量的大小及湍动情况对传质总阻力的影响是__________。

[10-1-3-t]已知气膜吸收系数kg=9.87*10-7kmol/m2,h.N/m2,液膜吸收系数kL=0.25kmol/m2,h.N/m3,亨利常数H’=666.7N.m/kmol,则气相吸收总系数KG=__________kmol/m2.h.N/m2,该气体属__________气体。

[10-1-4-t]已知某服从亨利定律的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其气膜吸收分系数kg=0.1kmol/m2.h.atm,液膜吸收分系数kL=0.25kmol/m2..h.kmol/m3,溶解度系数H=0.2kmol/m3.mmHg,则气相吸收系数KG=__________kmol/m2.h.atm,该气体属__________气体。

[10-1-5-x]亨利定律各种表达式中的几个系数H、E、m均是__________。 A无因次常数B有因次常数C不一定D分别有不同因次

[10-1-6-x]解吸操作能够进行的条件是实际状态浓度__________平衡浓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

[10-1-7-x]在__________情况下,出现液相扩散控制。 Ay~x平衡线极平(斜率极小)B溶解度系数H极高

C平衡线为y=mx,常数m极小D系统服从亨利定律,亨利系数E极高

[10-1-8-x]用吸收操作线与平衡线的位置关系,可说明过程进行的方向,若操作线在平衡线下方,则说明该过程是__________

A溶解B平衡C解吸D要具体分析

[10-1-9-x]当气液平衡关系可写成y=mx而m为已知常数时,则__________ A浓度对Ky没有显著影响 B浓度对Ky有显著影响

C浓度对Ky的影响程度与ky/kx无关 D浓度对Ky的影响程度与浓度范围有关

[10-1-10-x]已知SO2水溶液在温度t1、t2、t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1=3.5×102Pa,E2=1.1×103Pa,E3=6.25×102Pa,则_________。

A.t1t2 C.t1>t2D.t3[10-2-1-t]在填料吸收塔中,其__________是分散相,而__________是连续相,为使塔内有较充分的气液传质表面,在塔顶常有__________装置。

[10-2-2-t]一逆流吸收操作塔,气体、液体分别以稳定的进塔浓度Y1、X2由塔底、塔顶进入,出塔浓度分别为Y2、X1,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符合Y=mX,则此装置发生吸收的条件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其传质推动力,塔底__________或__________,塔顶__________或__________;吸收的最大极限,塔底__________或__________,塔顶__________或__________。

[10-2-3-t]用清水逆流吸收A、B气体混合物中的A组分,若Y1下降,L、V、P、T等

不变,则回收率的变化将__________,若L增加,其余操作条件不变,出塔液体浓度变化为__________。

[10-2-4-t]一稳定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气液平衡关系和操作线如图所示,则塔顶、塔底的气、液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以液相浓度表示的塔顶总推动力为__________,以气相浓度表示的塔底总推动力为__________,最小液气比时的全塔吸收理论操作线__________塔底可以获得的理论最大液相浓度为__________。

[10-2-5-t]吸收过程的极限是__________推动力是__________。

[10-2-6-t]写出低浓度气体吸收时,全塔的平均推动力表达式__________,当平衡线为直线时,上式的具体形式是__________。

[10-2-7-t]在吸收操作中,当L/Vm时,气体的极限浓度决定于吸收剂初始__________,与吸收剂的用量__________。

[10-2-8-t]在同样条件下,完成相同分离任务,逆流操作所需要的(L/V)min大大地__________并流时所需要的(L/V)min,因此,从平衡观点,逆流会__________并流。

[10-2-9-t]在同样条件下,逆流操作可得到更好的分离效果,是因为逆流平均推动力

__________并流,因此,从速率观点,逆流__________并流。

[10-2-10-t]在操作温度和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当吸收气体流量,气体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操作线将__________平衡线,气液相间传质推动力将__________,设备费将__________。

[10-2-11-t]在吸收操作中,当总压P、T、Y1、Y2、X2、LS一定时,若混合气量增加,则△Ym__________。

[10-2-12-t]双膜理论的基本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13-t]双膜理论的适用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14-t]影响吸收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方面。

[10-2-15-t]气体吸收中,L/V值增大,则表示推动力__________,因而塔高就要__________。 [10-2-16-t]分离某气体混合物,用纯溶剂逆流吸收,相平衡关系符合Y=mX,则最小液气比与溶质回收率φ的关系为__________,现已知HoG,且实际液气比为φ=1时的

(L/V)min的1.2倍,则填料高的计算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说明: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体中的可溶组分时,最小液气比及一定液气比下所需塔高只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10-2-17-t]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中,溶解度很大的气体属于__________控制,溶解度很小的气体属于__________控制,吸收因子A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当A<1时,若填料层高度Z=∞,则气液两相将于塔的__________达到平衡。

[10-2-18-t]解吸操作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19-t]有人说:为节约吸收剂用量,将出塔底的吸收剂引入一部分回收塔顶与吸收

剂混合再进塔,这种说法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20-t]对同样大小的返混量,系统相平衡常数(m)越大,返混引起的不良后果越严重。相反,其影响可以忽略,对这种物系,工业上常采用再循环流程,以增大填料__________或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用量,以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浓度。

[10-2-21-t]在吸收塔安装中,往往将底部排液管做成U形,使之起到__________作用,以防塔内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22-t]吸收过程中,当操作线与平衡线相切或相交时,所用的吸收剂量__________, 此时吸收推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23-X]亨利系数E值很大,据双膜理论,可判断过程的吸收速率为_______控制。 A气膜B液膜C两膜

[10-2-24-X]吸收操作线方程是由物料衡算出发而获得的。因而它与吸收相平衡,温度、两相接触状况等诸因素无关。此说法_______。 A对B不对C有一定道理

[10-2-25-X]当气体处理量一定时,吸收剂的最小用量由溶解度决定,溶解度越大,平衡常数越小,所需用量越小。此结论_________。 A对B不对C不一定

[10-2-26-X]由双膜理论中气液界面没有传质阻力的假定,则可得结论为_______。 Ay*=yBx*=xCx1*=x1Dy1=x1

[10-2-27-X]某一填料吸收塔,由于前面工序生产能力的提高,吸收塔的生产能力需相应提高,但气体进出口浓度仍需保持不变,则可采取增加吸收剂流量和降低进塔吸收剂的浓度等措施,此方法______。

A可行B不行C不一定

[10-2-28-X]逆流吸收中,当平衡线为上凸曲线,Y2、X2、Y1固定,而点(X2、Y2)与点(X1*、Y1)连线与平衡线有两个交点,则X1可能的最大值X1max与X1*相比,应是______。 AX1max>X1*BX1maxX1*或X1max[10-2-29-X]用水吸收空气——NH3混合物中的NH3属于______,气相中浓度梯度______液相中的浓度梯度(均换算成对应的液相组成表示),气相阻力______液相阻力。 A气膜控制B液膜控制C大于D小于

[10-2-30-X]提高吸收系数,以便强化吸收过程时,若对气膜控制过程,应采取______,若对液膜控制过程,应采取______。

A升高温度、增大总压、减慢气流速度; B降低温度、减少总压、增加气流速度; C降低温度、增加总压、增加气流速度;

D适当升高温度,增大吸收剂湍动程度,尽量用较稀或纯的吸收剂。

[10-2-31-X]一个正在操作的吸收塔,吸收剂的温度突然升高,则______说法不切实际。 AY1、X2均不变;BY2增大,X2不变; CY2增大,X1不变;DX1减小。

[10-2-32-X]对由气膜控制过程的吸收操作,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若保持气体流量不变,则无限增大吸收剂的用量对降低气体残余浓度是______。 A有利B不利C基本不起作用D不一定

[10-2-33-X]在逆流吸收操作中,若V、Y1、Y2、X2均不变,则L下降时,是△Y=Y-Y*______,操作线与平衡线间的距离将______,设备投资费用将______。

A减小B增大C基本不变D不一定

[10-2-34-X]在逆流吸收操作中,若L/mv=0.5且Y=mz,当塔高z→∞时,则塔顶的Y2______Y2*,塔底Y1______Y1*。若系统压力减小一倍,且气液摩尔流量与进塔组成均不变,则此时塔顶气体浓度Y2______Y2*。 A大于B小于C等于D难定准

[10-2-35-X]在一吸收塔中,若维持L、V、P、T等不变,若Y1下降,则回收率______。若L增加,而其它条件均不变,则出塔液体浓度X1______。若吸收剂进塔浓度X2降低,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回收率______,出塔气体浓度______。 A增加B减小C不变D不一定

[10-2-36-X]一逆流吸收塔,其组成和物流关系如图示。定性描绘在Y-X坐标上的操作线为______图示;b-b截面上的气、液相传质推动力应为______图示。

[10-2-37-X]在一定条件下操作的填料吸收塔,若填料层增高,则塔的NOG

HOG

A. 增大 B. 减小 C. 基本不变 D. 不一定

[10-2-38-X]修伍德准数是

kL或ShDkLB. Sh或ShDkLC. Sh或ShDkLD. Sh

DA. ShcyyGkL DkL DkL DLxx[10-2-39-X]若吸收过程系气相阻力控制,则增加液体流率对Kya或NOG的影响是

A. 使之增大 B. 使之减小 C. 基本不变 D. 不一定

[10-2-40-X]在填料塔内进行吸收操作时,气液两相的主要传质表面是 A. 填料比表面 B. 填料总表面 C. 被润湿的填料总表面

[10-2-41-X]采用化学吸收,是有利于减少

侧阻力。

A. 气膜 B. 液膜 C. 两膜

[10-2-42-X]对一吸收过程,在同量溶液循环条件下,溶液吸收率越高,循环引起返混造成的危害越大。即获得相同分离任务时,Z循环>Z无循环,此说法 A. 正确 B. 不正确 C. 不一定

第十一章蒸馏

一.概述

[11-1-1-t]蒸馏操作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在一定压力下各组份 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11-1-2-t]蒸馏操作按操作方式,可分为 [11-1-3-t]蒸馏操作按蒸馏方法,可分为 [11-1-4-t]蒸馏操作按操作压力,可分为 二.双组份溶液的汽液平衡

[11-2-1-t]对双组份汽液平衡物系的自由度数有 [11-2-2-t]已知双组份汽液平衡物系

p0A、p0B――组份A、B在溶液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N/m2; xA、yB――溶液中,组份A,B的组成,摩尔分率; P――蒸汽总压,N/m2。 则泡点方程xA=

露点方程yA=

和 、 、

. 及 及

的特性

[11-2-3-x]已知双组份汽、液混和物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则平衡关系为

A. x和y是固定的 B. 固定x时,y才能确定

C. 此时x与y的关系为一条y~x平衡线

D. 此时x与y的关系为两条平衡线,即t~x平衡线,t~y平衡线

(注:x、y分别为液相和汽相中易挥发组份的组成,以下各题未加A、B脚号时,x、y均对易挥发组份而言。)

[11-2-4-x]在双组份连续精馏的汽――液平衡关系中,若混和液为理想溶液,且已知总压力为P,汽相组成为y。p0A=f(t)、p0B=f(t),则 A. x为定值,不固定 B. x为不固定,t为固定 C. x、t为定值 D. x、t无法确定

[11-2-5-x]在双组份连续精馏计算中所用的y~x曲线,甲认为是一定压力下的汽液平衡曲线,乙认为是一定压力和温度下的汽液平衡曲线,你认为 A. 甲对乙不对 B. 乙对甲不对 C. 两个都不对 D. 两个都对

[11-2-6-x]液相不是理想溶液,汽相为理想气体,对于两组份汽液物系,以吓式子中错误的是

A.α=p0A/p0B B.α=uA/uB C.ayA1xA•

1yAxApA/xA

pB/xBD.式中α——相对挥发度

[11-2-7-x]液体混合物中两组份相对挥发度越接近于1,表示用精馏方法分离该溶液时,____分离。

A.越容易B.越难于C.越完全D.越不能

[11-2-8-t]在总压一定时,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随液体泡点的升高而____,但变化____。 [11-2-9-t]液体混合物的组成一定时,混合物的泡点随总压的升高而____。

[11-2-10-t]组成一定的液体混合物,总压越高,各组分的饱和蒸汽压越____,各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越____。

[11-2-11-t]在精馏塔操作中,若有不凝气体进入塔内,在操作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将使汽相中各组分的蒸汽分压____,平衡温度____,对汽液相平衡关系影响____。

[11-2-12-x]当分离沸点较高,且又是热敏性混合物时,操作压力应采用____。 A.常压B.加压C.减压D.先常压后加压

[11-2-13-x]当分离常压下为气态的混合物时,操作压力应采用____。 A.常压B.加压C.减压D.先常压后加压 三.简单蒸馏

[11-3-1-t]简单蒸馏主要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2-t]当馏出液的量相同时,简单蒸馏得到馏出液中易挥发组份的浓度比平衡蒸馏

得到馏出液中易挥发组份的浓度____。

[11-3-3-t]在平衡蒸馏操作中,当气化率相同时,操作压力越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效果越____。

[11-3-4-t]对于双组份理想溶液,若原料组成xF,原料量F,操作压力P和最终温度tW

均相同时,采用简单蒸馏操作得到的馏出液浓度xD简,馏出液量D简,釜残液浓度xW简,而采用平衡馏操作得到的馏出液浓度xD平,馏出液量D平,釜残液浓度xW平,比较两种操作结果:

(1)xD简____xD平;(2)D简____D平;(3)xW简____xW平; (注:用<.=.>符号表示) 四.双组份精馏塔理论板数的确定

[11-4-1-t]在精馏塔内,满足恒摩尔汽化,恒摩尔溢流的条件为(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2-t]在精馏塔内,满足理论板塔板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3-t]在精馏塔内,精馏段第n板上汽相露点温度为tvn,液相泡点温度为tLn,提馏段第m板上汽相露点温度为tvm,液相泡点温度为tLm,此四个温度的相对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4-t]蒸馏塔的塔顶温度低于塔底温度,其原因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5-x]在做全塔总物料衡算和易挥发组份物料衡算时,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可以用质量单位B.可以用摩尔单位

C.只能用比摩尔单位D.可以用质量单位,也可以用摩尔单位

[11-4-6-t]提馏段和提馏段的操作线方程式中各物理量只能用________。

[11-4-7-t]进料板上升蒸汽的浓度y,应属于_____段操作线讨论的范围;进料板下流液体的浓度x,应该属于_____段操作线讨论的范围。

[11-4-8-t]进料热状态参数q的定义式为__________,q值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q线方程式为__________,此方程为_____线与_____线交点的轨迹方程。

[11-4-9-t]两组份理想溶液精馏中,当q等于0.7时,表示进料状态为__________,进料中饱和蒸汽量占__________。

[11-4-10-t]若用连续精馏塔分离双组份溶液,全塔的总物料衡算式写为: FZF=DxD+WxW

式中ZF进料中易挥发组份的总摩尔分率。

若以xF表示进料中液相部分中易挥发组份的摩尔分率,yF表示进料中汽相部分易挥发组份的摩尔分率,q表示进料中液相所占分率。

则冷料进料和泡点进料时,ZF=__________。 饱和蒸汽和过饱和蒸汽进料时,ZF=__________。 汽液混合进料时,ZF=__________。

[11-4-11-t]在设计计算理论板时,进料理论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12-t]已知连续精馏塔的进料浓度xF,进料热状态参数q,馏出液的浓度xD,回流比R,则精馏段操作线与提馏段操作线的交点坐标为yd=____________________,xd=____________________。

[11-4-13-t]在连续精馏塔的计算中,已知q=0.6,R=2,F=100kmd/h(以下各量单位相同),D=20,则L=__________,L’=__________,V=__________,V’=__________,W=__________。

[11-4-14-x]对于吸收操作,若称气相为受处理相,液相为处理相,则在精馏操作中可类似地认为______。 A. B. C. D.

对全塔:液相为受处理相,汽相为处理相。 对全塔:汽相为受处理相,液相为处理相。 对精馏段:汽相为受处理相,液相为处理相。 对提馏段:汽相为受处理相,液相为处理相。

[11-4-15-x]精馏塔发生以下变化无助于分离效果的提高是______。 A.在V一定的情况下减少馏出液产量 B.在进料xF一定的情况下将料液冷却 C.增加提馏段上升的汽量V' D.增加提馏段回流的液量L'

[11-4-16-x]进料热状态参数q值减小,将使______。 A.精馏段操作线斜率增大 B.精馏段操作线斜率减小 C.提馏段操作线斜率增大 D.提馏段操作线斜率减小

[11-4-17-x]当F、xF、xD、xW一定情况下,进料热状态参数q值发生变化,将使______。 A.D变,W不变 B.D不变,W变 C.D和W同时发生变化 D.D和W都不发生变化

[11-4-18-x]当F、xF、D和W一定,并保持实际操作气速不变时,q值减小,设计计算

确定的塔径为______。

A.精馏段塔径不变,提馏段塔径减小 B.精馏段塔径增大,提馏段塔径不变 C.精馏段塔径减小,提馏段塔径增大 D.精馏段塔径减小,提馏段塔径减小 [11-4-19-x]提馏段操作线的斜率为_______。 A.大于1B.小于1 C.等于1D.等于0

[11-4-20-x]下面表示的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式中,错误的公式是______。 A.ym1B.ym1LWxmxw

LWLWLqFWxmxw

LqFWLqFWFFq1DDC.ym1xmxw FF(R1)(1q)(R1)(1q)DDFFRq1DDD.ym1xmxw FF(R1)(q1)(R1)(q1)DDR[11-4-21-t]理论塔板数的确定,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法或________法。两种方法均以物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依据。

[11-4-22-t]当塔顶蒸汽全部冷凝,冷凝液一部分作产品,另一部分作回流时,则塔顶蒸汽组成y1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11-4-23-t]当塔釜用间按蒸汽加热时,蒸馏釜将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11-4-24-t]用逐板计算法确定理论塔板数时,利用汽液平衡关系式可以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操作线方程可以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25-t]说明下图中各点或各线段的浓度关系。

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b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ab线段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bc线段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26-t]设计连续精馏塔时,当保持馏出液组成xD和易挥发组分的收率一定,改变下列参数之一(其它参数不变),则所需理论塔板数NT

(1)增加进料量F(塔能正常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大回流比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高操作压力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高进料温度t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27-t]设计连续精馏塔时,若保持xF、xD、

D、R,进料热状态和确定的操作气速F一定,则增大进料量将使塔径__________,所需的理论塔板数__________。

[11-4-28-t]当xF、xD、xW、R和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将沸点进料改为冷料进料,将使所需理论塔板数__________,其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

[11-4-29-t]设计连续精馏塔时,当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只降低回流液的温度,将使理论塔板数__________,使塔釜加热蒸汽消耗量__________。

[11-4-30-x]设计精馏塔时,若F,xF,xD,xW,V保持不变,将进料热状态参数q=1变为q=1.2,则所需理论塔板数______。

A.增加B.减少

C.不变D.依据不够,不能确定

[11-4-31-x]设计连续精馏塔时,当塔釜用间歇蒸汽加热,塔顶用全凝器满足泡点回流,为完成分离任务塔内所需理论塔板数为NT,若塔釜仍用间接蒸汽加热,而塔顶用分凝器冷凝的泡点液体作回流,未冷凝的蒸汽在全凝器中冷凝作为塔顶产品,xF,xD,xW,q和R均与前方案相同,此时塔内所需理论塔板数为N’T,则___________。 A.NTN’T

C.NT=N’TD.NT<[11-4-32-x]为提高原料中易挥发组分的回收率,在精馏塔的精馏段塔板数不变的情况下,提馏段的塔板需要_______。

A.增加B.减少 C.不变D.略减少

[11-4-33-x]在精馏塔设计计算中,当精馏段操作线与提馏段操作线的交点为d点表示,则用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时,应在跨越d点更换精馏段操作线为提馏段操作线,这是由于在此情况下,以下说法不确切的是______。

A.同一分离要求所需理论塔板数最少

B.精馏段操作线和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距离都较大 C.平衡线与操作线之间画的每个梯度的浓度变化较大 D.所确定的进料板的液体组成正好等于进料组成

[11-4-34-x]图解法计算精馏塔的理论塔板数,两人讨论进料理论板的位置确定时,一人说进料理论板的位置应是跨越两条操作线交点的梯级;另一人说进料理论板的梯级不一定跨越两操作线的交点,只要梯级的起点在精馏段操作线,终点在提馏段操作线上都可以。你认为_______。

A.前者对,后者不对B.前者不对,后者对 C.两者都对D.两者都不对

[11-4-35-t]一个操作中的精馏塔,当进料组成(对易挥发组分而言)xF下降,则在同一回流比及塔板数下,塔顶馏出液组成xD将__________,塔釜液组成xW将_________。

[11-4-36-t]在同一塔内用同样的回流比,分离组成和量相同的原料,当馏出率D/F增加,则塔顶馏出液浓度xD___________,而塔底残液浓度xW________,亦即塔底产品纯度_________。

[11-4-37-t]在一个操作中的精馏塔内,若进料组成下降,欲要维持原馏出液组成不变,一般可采用措施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38-t]对于塔板数一定的连续精馏塔,在进料组成和进料状态一定的情况下,加大回流比,将在操作达到稳定后,馏出液组成xD必有所___________,釜液组成xW必有所__________。

[11-4-39-x]在连续精馏塔操作中,当进料组成xF和进料量F一定情况下,甲认为只要塔底产量W和质量xW规定时,塔顶产量D和质量xD不能同时作到高产(即D大)优质(即xD大),即要优质就不能高产,要高产就不能优质,乙则认为可以加大回流比,保证优质(即xD大),又能高产(即D大),你认为_____.

A.甲对乙不对B.甲乙对甲不对 C.两个都对D.两个都对

[11-4-40-x]当进料组成和进料量一定时,为完成规定分离任务(即D,xD,W,xW被确定时),进料热状态参数越小,为保持塔顶冷却量不变,则塔底供热______,所需的理论塔板数_____。

[11-4-41-t]当进料组成和进料量一定时,为完成规定分离任务,若塔釜加热蒸汽不变,进料带入热量增大,则所需要的理论板数____,而塔顶冷却量_______。

[11-4-42-x]在精馏塔中,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________.

A.L>FB.LC.塔顶的温度低于塔底的温度 D.塔顶的压力高于塔底的压力 五.回流比的影响和确定

[11-5-1-t]精馏过程的回流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回流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回流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5-2-t]连续精馏塔设计中,回流比越______,所需理论塔板数越少,操作能耗越_____,随着回流比增大,操作费和设备费之和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过程。

[11-5-3-t]设计连续精馏塔时,一般取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________________。 [11-5-4-t]对于一般的二组份理想溶液的精馏,最小回流比的精馏段操作线与进料热状态参数q线的交点正好位于_______线上,而对于乙醇水溶液的精馏,最小回流比的精馏段操作线与_______线相切,在交点或切点处的前各塔板之间汽液组成_________________。

[11-5-5-t]二组份理想溶液精馏时,在汽液混合进料状态下,若xF,xD,xW,F不变,原料中液相分率增加,则其最小回流比________。在相同回流比下,总理论塔板数_______,

精馏段理论塔板数________,塔顶冷凝器负荷_______,塔釜热负荷_______。

[11-5-6-t]对于汽液平衡关系一定的二组份理想溶液(亦即全塔平均相对挥发度α一定),当进料状态和xD保持不变,进料浓度xF越小,则所需最小回流比Rmin越_______。

[11-5-7-t]对于乙醇水溶液精馏,在较大范围内,最小回流比与原料组成___________。 [11-5-8-x]对被分离物系的最小回流比数值无影响的是_____________。 A.被分离物系的汽液平衡关系 B.被分离物系的进料组成和进料状态 C.被分离物系的塔顶产品组成 D.被分离物系的塔底产品组成

[11-5-9-t]对理想溶液的分离,当汽液平衡关系和xF,xD,xW一定,随进料热状态参数q值的增大,完成同样分离任务所需最小回流比Rmin将___________。

[11-5-10-x]全回流操作是指__________。

A. 不断进料,塔顶不出产品,而在塔底仍然不断出产品 B. C.

不断进料,塔顶不出产品,而在塔底排出不合格产品 塔顶和塔底都不出产品,但要进少量料,以维持塔内正常操作

D. 不进料,塔顶不出产品,塔底也不出产品

[11-5-11-x]全回流情况下,完成同样分离任务所需理论塔板数比部分回流时少,是 因为____________。

A. 操作线的位置不随进料组成改变而变化 B. C.

操作线的位置不随进料状态改变而变化 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和提馏段操作线的斜率相同

D. 精馏段每块理论板的传质推动力与提馏段每块理论板的传质推动力相应都大

[11-5-12-t]全回流时,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为_______________,提馏段操作线的斜率为______________。当xD和xW相同时,部分回流比全回流所需的理论塔板数_______________。

[11-5-13-x]连续精馏塔完成分离任务所需理论塔板数为最少的情况,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只有少量的馏出液 B. C.

操作线的斜率为1

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与提馏段的操作线斜率相等

D. 操作线与平衡线间的垂距离最大

[11-5-14-t]在双组分连续精馏塔操作中,当精馏段操作线与提馏段操作线的交点落在平衡线上时,为达到一定分离要求所需理论塔板数__________,当精馏段操作线与提馏段操作线和对角线相重合时,为达到一定分离要求所需理论塔板数比任何部分回流情况所需理论塔板数_______。

[11-5-15-t]精馏塔操作时,当回流比加大时,表示所需理论塔板数________,将使蒸馏釜中所需要的加热蒸汽消耗量__________,塔顶冷凝器中冷却剂消耗量________。

[11-5-16-x]当分离要求和进料组成与进料状态一定,回流比R增大,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精馏段操作线的截距增大 B. C.

提馏段操作线的斜率减小 提馏段的理论塔板数减少

D. 全塔所需塔板数减少

[11-5-17-x]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设备费用不断增大

B. C.

操作费用不断减少 设备费用不断减少

D. 设备费用先是减少,而后又逐渐增大

[11-5-18-x]在塔板数和进料组成与进料状态一定的情况下,在操作中增大回流比,则: A. 馏出液组成不变 B. C.

馏出液组成下降 馏出液组成增大

D. 馏出液组成要增大,但只能增大到某一限定值

[11-5-19-x]在设计一个双组分精馏塔时,要求xD,xW一定,如减小回流比,则以下结论不正确的为:

A. 减小每块理论板的分离能力 B. C.

减小冷凝器的负荷 增大废气的负荷

D. 增大提馏段操作线的斜率

[11-5-20-x]在塔板数一定的精馏塔内,进料组成和进料不变的情况下,加大回流比,待操作达到稳定后,其结果________。 A. 馏出液组成提高,釜液组成也提高 B. C.

馏出液组成提高,釜液组成降低 馏出液组成降低,釜液组成提高

D. 馏出液组成降低,釜液组成也降低

[11-5-21-x]在精馏塔内进行高纯度分离时,当回流比发生变化,则______ A. 各块塔板的温度都发生相同的变化

B. C.

靠近塔顶一段的各块塔板温度变化大,而其他各块塔板变化不大 靠近塔底一段的各块塔板温度变化大,而其他各块塔板温度变化不大

D. 靠近进料板一段各块塔板温度变化大,而其他各块塔板温度变化较小。

[11-5-22-t]要求在连续精馏塔内分离某二组份混合物,已知xF=0.4,xD=0.85,xW=0.1,α=2,R=1.6Rmin,当进料为饱和液体时,Rmin=________,R=______若保持饱和液体进料时的R不变,而改为饱和蒸汽进料,此时所需理论塔板数N=______。

六、其它类型精馏塔

[11-6-1-t]提馏塔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进料状态为泡点,无回流,间接蒸汽加热时,则沿提馏塔每块塔板下流的液量等于__________,沿每块塔板上升蒸汽量等于_____________。

[11-6-2-t]直接蒸汽加热的精馏塔适用于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6-3-t]直接蒸汽加热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与间接蒸汽加热的精馏塔的精馏段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蒸汽加热的精馏塔的精馏段操作线交点与提馏段操作线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

[11-6-4-t]侧线出料精馏塔和多股进料精馏塔的理论塔板数确定,需要建立________个操作线方程,建立的方法均根据对相应塔段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间歇精馏

[11-7-1-t]间歇精馏是将料液___________加入___________中,塔顶蒸汽经冷凝器冷凝后,冷凝液一部分作____________,另一部分作____________。

[11-7-2-t]间歇精馏的操作方式可分为:

(1) 保持回流比_____________,而塔顶产品组成不断_____________; (2) 保持塔顶组成_________,而回流比不断__________。

[11-7-3-t]间歇精馏在操作过程中,釜液组成及量_____________,塔内各操作参数随时间而_____________。

[11-7-4-t]间歇精馏塔只有_______段。

[11-7-5-t]对于间歇精馏塔的最小回流比的确定,yq=________,xq=_________。 八.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

[11-8-1-t]恒沸精馏或萃取精馏是在被分离溶液中加入第三组分(称为分离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8-2-x]常压下异辛烷的沸点为99.3℃,甲苯的沸点为110.3℃,要将异辛烷——甲苯溶液分离,应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 A.普通精馏B.恒沸精馏

C.水蒸汽直接加热蒸馏D.萃取精馏

[11-8-3-x]欲将工业酒精(含乙醇的质量分率为95.6%)进一步分离,以得到无水酒精,应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 A.水蒸汽直接加热蒸馏B.平衡蒸馏 C.恒沸精馏D.萃取精馏

[11-8-4-t]恒沸精馏操作中,选择的分离剂应与原液中某一组分形成的新恒沸物的沸点,与其它组分的沸点相差________________。

[11-8-5-t]萃取精馏所选用的萃取剂应要求: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板效率的表示及其影响

[11-9-1-t]总板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9-2-t]默弗里板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相组成表示的默弗里板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液相组成表示的默弗里板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11-9-3-t]以气相组成表示的点效率为EP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液相组成表示的点效率为EP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9-4-t]影响总板效率的因素一般可概括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二章吸收和蒸馏设备

一.概述

[12-1-1t]根据塔内气液接触部件的结构型式不同,吸收和蒸馏设备的种类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2t]选择塔型时,主要应考虑基本性能是: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3t]塔的处理能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4t]塔的操作弹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5t]气体在塔内依靠________推动下,穿过每块塔板或填料层,而液体依靠________作用流经每块塔板或填料层。

二.板式塔的塔板类型

[12-2-1-t]板式塔塔板可分为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

[12-2-2-t]有降液管式塔板上液层高度依靠_________来控制,而无降液管式塔板上液层高度依靠___________来控制。

[12-2-3-t]泡罩塔板上的主要元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等。 [12-2-4-t]泡罩塔板有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5-t]筛孔塔板的结构为塔板上设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6-t]筛孔塔板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

[12-2-7-t]浮阀塔与泡罩塔相比,在结构上主要是将________和_________,改为在板上开孔的上方安置_________,从而在低气量时避免了__________,在高气量时使气速__________,还增加了气液____________。

[12-2-8-t]浮阀的型式中,F1型重阀(33g)适宜的操作压力为_______和_______,轻阀(25g)适宜的操作压力为_______。V-4型浮阀与F1型相比,是将阀孔冲成___________,阀片腿部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9-t]与溢流式塔板相比,穿流式塔板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穿流式塔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10-t]穿流式塔板上清液层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11-t]非均匀开孔率穿流塔板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12-x]塔径和操作条件同时,以下四种结构的塔板中,压降最大是____。 A、泡罩塔板B、浮阀塔板 C、筛孔塔板D、舌形塔板

[12-2-13-x]以下四种不同结构的塔板,在塔径和操作条件相同情况下,生产能力最大是_。

A、泡罩塔板B、浮阀塔板 C、筛孔塔板D、垂直筛塔板

[12-2-14-x]以下四种塔中操作弹性最小的是___。 A、浮阀塔板B、筛孔塔板

C、均匀开孔穿流塔板D、非均匀开孔穿流塔板

[12-2-15-x]以下四种塔板,结构最简单,塔板鼓泡面积大的是____。 A、泡罩塔板B、浮阀塔板

C、筛孔塔板D、非均匀开孔穿流塔板 三.浮阀塔板的结构

[12-3-1-t]溢流式塔板的板面可分为:(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

[12-3-2-t]浮阀塔板上的浮阀阀片,在全开之前,阀孔气速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变化_________,在全开之后,阀孔气速随空塔气速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

[12-3-3-t]气体通过浮阀塔板产生的压降在浮阀阀片全开之前,随空塔气速的增大而变化____________,阀片全开之后,随空塔气速的增大而急剧_____________。

[12-3-4-t]溢流式塔板结构设计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可能引起的不正常现象有:(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

[12-3-5-t]当被处理气体量一定时,塔径大小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 [12-3-6-t]浮阀塔的实际操作气速为泛点气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7-t]泛点气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8-t]泛点气速的计算式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关系而导出的。 [12-3-9-x]下面的物系性质与泛点气速无关是_________。

A.气体的密度B.液体的密度 C.气体的粘度D.液体的表面张力。

[12-3-10-x]当被分离物系一定时,与浮阀塔的泛点气速无关的是__________。 A.气液流量B.塔板间距 C.溢流堰高度D.降液管大小

[12-3-11-t]泛点气速与气体密度成__________比,与液体密度__________比。 [12-3-12-t]对于处理容易起泡的物系,要求塔板间距__________。

[12-3-13-t]溢流式塔板的溢流装置包括:(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

[12-3-14-t]引起溢流式塔板发生降液管液泛的原因有(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

[12-3-15-t]弓形降液管流通截面__________,液体中夹带气泡分离__________,塔板面积的利用率__________,因而大塔板常被采用。

[12-3-16-t]影响液体在降液管中停留时间的参数有(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

[12-3-17-t]常见塔板上液流型有:(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 [12-3-18-t]溢流式塔板上造成液面落差的主要原因是:(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为减少液面落差,可采取措施有:(1)__________,(2)__________。

[12-3-19-t]有溢流装置的板式塔,溢流堰过长,则会引起__________,溢流堰过短,则会引起__________,且使降液管截面__________。对于单溢流型塔板,堰长Lw=(_________)D(D为直径)。

[12-3-20-t]液流强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保持

液体在板面上均匀流动和正常操作,应要求液流强度不大于_________m3/m·h。

[12-3-21-t]雾沫夹带量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为了使塔板正常操作,并有较高塔板效率,应控制雾魔夹带量小于__________kg液沫/kg气体。

[12-3-22-t]严重雾沫夹带将使塔板效率_________,塔板上液层__________,塔板压降___,最终会导致_______________。

[12-3-23-x]下列情况中,_________不是诱发降液管液泛的原因 A、液、气负荷过大B、过量漏夜 C、过量雾沫夹带C、板间距过小

[12-3-24-x]容易发生过量雾沫夹带的情况是__________。 A、塔径较大B、板间距过大 C、气体密度太大D、气体量过小

[12-3-25-x]溢流式塔板,当塔板间距足够高时,甲认为可以消除雾沫夹带,避免降液管液泛,乙认为只能减少雾沫夹带,不一定能避免降液管液泛。你认为__________。

A、甲对乙不对B、乙对甲不对 C、两个都不对D、两个都对

[12-3-26-x]___________不是单溢流式的优点。

A、单溢流式可采用弓形降液管、能较好地利用塔板面积 B、液体在塔板上流过的路径长

C、液体在塔板上流过是要形成一定的液面落差 D、液体在塔板上沿溢流堰分布较均匀

[12-3-27-x]在确定塔板上液层高度时,甲认为应增大塔板上的液层高度,以利于气体与液体更好接触,使塔板效率增大。乙认为应降低塔板上液层高度,因液层高度高时,液层

阻力增大,在板间距一定的情况下,气体夹带着液沫分离高度降低,使雾沫夹带量增大,则漏夜倾向增加。你认为______。

A、甲对乙不对 B、乙对甲不对

C、两者都对,但都不全面 D、两者都不对,但各有一点道理

[12-3-28-x]以下情况中,______可不需设进口堰或受液盘

A、塔径较小,且液流量大 B、塔径较大,且液流量较小 C、液体有侧线抽出 D、降液管中清液层较高

[12-3-29-x]当塔板结构一定时,液体量越大,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溢流堰上液层越高 B、塔板上液层越高 C、液面落差越大

D、塔板上各处气体的压力降越不均匀

[12-3-30-t]浮阀塔板上的浮阀采用等腰三角形叉排,其优点是(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

[12-3-31-t]阀孔动能因子Fo=_____,一般Fo=______。

[12-3-32-t]对于常压或减压操作的浮阀塔板的开孔率Φ=__________。

四、塔板的动力学计算

[12-4-1-t]气体通过塔板的压力降主要包括(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12-4-2-t]气体通过浮阀塔板的干版压降,在浮阀全开前,干版压降与阀孔气速的___次方成正比。这是由于浮阀全开前,浮阀开度随__________增大而加大。 [12-4-3-x]气体通过塔板上液层压力降与下面参数无影响是_____。

A、气体速度B、液体流量 C、溢流堰高度D、液体粘度

[12-4-4-t]降液管中清液层高度计算式是根据塔板上液流的______衡算而导出的。 [12-4-5-t]浮阀塔板的降液管中清液层高度等于以下三部分之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6-t]降液管下沿与踏板之间的缝隙的截面积越小,则液体经过降液管底隙的阻力______。

[12-4-7-t]泛点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8-t]泛点率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______与______对液沫夹带的影响。

[12-4-9-t]浮阀塔板的负荷性能图,一般是由以下五条线构成:(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

[12-4-10-x]已知溢流堰高度为hw,塔板间距为H相对泡沫密度(或称泡沫系数)为Φ,则降液管内清夜层高度Hd应满足______

A、Hd>Φ(Ht+hw) B、Hd<Φ(Ht+hw) C、Hd>ΦHt+hw D、Hd<ΦHt+hw

[12-4-11-x]当塔板间距一定时,降液管的截面积Af减小,浮阀塔板负荷性能图中的液相负荷下限线发生______

A向左移 B向右移 C向上移 D不发生变化

[12-4-12-x]对于单溢流式弓形降液管,其截面积Af增大浮阀塔板负荷性能图中的液相负荷下限线发生______

A向左移 B向右移 C向下移 D向上移

[12-4-13-x]当塔径和溢流堰lw与直径D的比值一定时塔板间距HT增大,则浮阀塔板负荷性能图中的液泛线发生______

A向下移 B向左下方移 C向右下方移 D向右上方移

[12-4-15-x]当塔板结构参数确定时,气液比逐渐增大,则塔的操作控制上限变化趋势为______

A由雾沫夹带线变为液泛线 B由液泛线变为液相负荷上限线

C由液泛线变为雾沫夹带

D由雾沫夹带变为液相负荷上限线

[12-4-16-t]当液气比较小时,控制浮阀塔生产能力的因素是______,当液气比较大时,控制浮阀塔生产能力的因素是______。

[12-4-17-t]浮阀塔板的设计点是指______。

[12-4-18-t]在负荷性能图上确定浮阀塔的操作弹性是______。

五、填料塔

[12-5-1-t]填料塔在操作上的特点是(1)______,(2)______

[12-5-2-t]选用填料塔内的填料时,主要要求是(1)______,(2)_______,(3)_______,(4)______,(5)________。

[12-5-3-t]填料一般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12-5-4-t]阶梯环填料与鲍尔环填料相比,,其改进主要之处在于_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5-5-t]在填料塔内用稀硫酸吸收三氧化硫,填料材质应选______,若用稀碱液吸收二氧化碳,填料材质又应选______。

[12-5-6-t]填料堆放塔内的方法____和_____,主要根据填料_______。 [12-5-7-t]若填料塔内填料是乱堆,一般常采用____装填。 [12-5-8-t]填料塔内__________为分散相,_____为连续相。

[12-5-9-t]在塔内乱堆填料,将有助于液体在填料表面上发生______,使液体内部的物质传递______。

[12-5-10-t]填料塔内填料尺寸与塔径的比值越小,出壁流现象越_________。

[12-5-11-t]填料塔内填料层的空隙率大,则气体通过填料塔的阻力_____,填料塔的生产能

力______。

[12-5-12-t]填料塔内为使气体量相接触良好,它的顶部应有较好的_______装置,地部应有较好的______装置。填料塔较高时,一般还应安装)______.

[12-5-13-t]当填料塔操作气数达到泛点气数时,____充满全塔空隙,并在塔顶形成______,_______急剧增高。

[12-5-14-t]在相同填料层高度和操作条件下,分别采用相同大小的拉西环,鲍耳环,阶梯环,矩鞍形填料进行流体力学性能试验,则压力将最小的填料是:

A、拉西环B、鲍耳环 C、阶梯环D、矩鞍形 [12-5-15-t]

A、 拉系环B、鲍尔环C、阶梯环D、镀锌铁丝环

[12-5-16-x]在载点以后,泛点以前,压降-气速曲线的斜率大于载点以前该曲线的斜率,这是因为________。

A、 持液量随气速的增大而增加 B、 气体穿过越来越多的液层 C、 液相转变成连续相 D、 液体沿壁流下的量增多

[12-5-17-x]对于相同物系和相同的操作条件,采用以下相同大小的填料进行设计时,所需塔径较小的填料是________。

A、 阶梯环 B、 鲍尔环 C、 拉西环

D、 矩鞍环

[12-5-18-t]填料塔的持液量是指________,持液量分为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持液量小,则阻力________。

[12-5-19-t]填料塔的液体喷淋密度为____________。 [12-5-20-t]填料塔的填料润湿率为____________。

[12-5-21-t]填料塔泛点和压降的通用关联图应用:(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六、板式塔与填料塔的选用

[12-6-1-t]对于容易起泡的物系,宜采用填料塔,因填料对泡沫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作用。

[12-6-2-t]对于有腐蚀性的物系分离,采用填料塔更适用,因填料可采用____________制成。 [12-6-3-t]填料塔内的滞液量比板式塔____________,液体在填料塔内停留的时间比板式塔____________。

[12-6-4-t]填料塔的压降板式塔____________,更适用于____________操作。 [12-6-5-t]当精馏操作中,物料有少量聚合物生成时,最好采用____________塔。

[12-6-6-t]当气体吸收过程中,有较多溶解热或反应热需用冷却器移走热量时,适宜采用____________塔。

[12-6-7-t]填料塔的操作范围小,这是由于液体负荷较小时,使填料______—,当液体负荷较大时,容易发生____________。

[12-6-8-x]以下几种物系分离操作,不宜选用填料塔。

A、 腐蚀性物料 B、 热敏性物料

C、 精馏操作中有侧线出料 D、 需要在真空下进行分离

[12-6-9-t]对于处理量小,或所需的塔不大时,应选用____________塔。

第十三章固体干燥

一、湿气体的性质与空气-水系统的湿度图

[13-1-1-x](1)气体的湿度是指湿气体中(),(2)湿度的单位()。 (1)A.单位千摩尔气体所带有的湿份蒸汽的千摩尔数。

B.单位重量绝干气体所带有的湿份蒸汽的重量。 C.单位质量绝干气体所带有的湿份蒸汽的质量。 D.单位体积绝干气体所带有的湿份蒸汽的体积。 (2)A.kmol(湿份蒸汽)/kmol(绝干气体) B.m³(湿份蒸汽)/m³(绝干气体) C.㎏(湿份蒸汽)/㎏(绝干气体)

D.㎏(湿份蒸汽)/[㎏(绝干气体)﹢㎏(湿份蒸汽)]

[13-1-2-x]气体的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的总压下湿气体中湿份蒸汽分压与()之比。

A.气体的总压

B.湿分在气体湿球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C.湿分在气体露点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D.湿分在气体干球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13-1-3-x](1)气体的湿比热被定义为(),单位是()。

(1)A.定压下1㎏绝干气体和其所带有的H㎏的湿份蒸汽的温度升高1℃所需的总热量。

B.定压下1kmol绝干气体和其所带有的Hkmol的湿份蒸汽的温度升高1℃所需的

总热量。

C.定压下1㎏的湿气体的温度升高1℃所需的总热量。 D.定压下1kmol湿气体的温度升高1℃所需的总热量。 (2)A.kJ/[㎏湿气体·℃]

B.kJ/[㎏绝干气体·℃]

C.kJ/[1㎏绝干气体﹢H㎏湿份蒸汽·℃] D.kJ/[kmol绝干气体·℃]

[13-1-4-x](1)气体的湿焓是(),(2)单位是()。

(1)A.1㎏湿气体中绝干气体的焓和湿份蒸汽的焓之和。

B.1kmol绝干气体的焓和所带有的Hkmol湿份蒸汽的焓之和 C.1㎏绝干气体的焓和所带有的H㎏湿份蒸汽的焓之和 D.1㎏湿气体中绝干气体所具有的焓 (2)A.kJ/㎏湿气体

B.kJ/㎏绝干气体 C.kJ/kmol绝干气体

D.kJ/[1㎏绝干气体﹢H㎏湿份蒸汽]

[13-1-5-x](1)气体的湿比容为(),(2)其单位是()。 (1)A、1kg湿气体中绝干气体占所有的体积

B、1kg湿气体占所有的体积

C、1kg绝干气体和所带有的Hkg的湿份蒸汽共同占有的体积 D、1kg湿气体中湿分蒸汽所占有的体积

(2)A、m3(湿气体)/kg(绝干气体)B、m3(湿份蒸汽)/kg(绝干气体)

C、m3(湿气体)/kg(湿气体)D、m3(绝干气体)/kg(湿气体)

[13-1-6-t]总压一定时,气体的相对湿度与()和()有关。

[13-1-7-t]一定湿度的气体在加热器中进行加热时,其相对湿度(),欲将某饱和气体用作干燥介质,可以采用()的方法来提高载湿能力。

[13-1-8-t]对于湿份分压一定的气体,固定气体温度而增大总压,其露点温度td(), 若固定总压而升高温度,则td()。

[13-1-9-x]在梅雨季节里,空气为水汽所饱和,而处于饱和状态的气体不能用作干燥介质。因此,甲认为,梅雨季节干燥作业本必须停产,而乙认为不必停产。你认为()。 A、甲对乙不对B、甲不对乙对 C、甲乙都对D、甲乙都不对

[13-1-10-x]甲认为,如果把纯水蒸汽加热到水的临界温度Tc=373.94℃以上,可以用作干燥介质,乙认为无论把纯水蒸汽加热到多高的温度都不能用作干燥介质。你认为()。

A、甲对乙不对B、甲不对乙对 C、甲乙都对D、甲乙都不对

[13-1-11-x]相对湿度为Φ1的空气经一间接蒸汽加热的预热器后,其相对湿度变为Φ2,则

Φ1()Φ2。

A、大于B、等于C、小于D、不大于

[13-1-12-t]湿度H一定时,不饱和空气的温度越低,其相对湿度Φ越(),总压一 定,不饱和空气的水汽分压越高,其湿度H越()。

[13-1-13-t]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压是通过测量()的方法来确定的。 [13-1-14-t]绝干气体是指()的空气,其相对湿度Φ为()。

[13-1-15-t]饱和空气是指()的空气,其相对湿度Φ为()。 [13-1-16-x]气体的湿球温度tw是()。

A、气体对液体的对流传热速率等于液体气化的吸热速率时的气体温度 B、气体和液体在传热传质达到平衡时气液两相的共同温度

C、气体对液体的辐射和传导传热速率等于液体气化的吸热速率时的液体温度 D、气体对液体在对流传热速率等于液体汽化的吸热速率时的液体温度

[13-1-17-t]一定湿度的气体,通过加热器进行加热,其湿球温度,甲将湿球温度计置于室内,待读数稳定后读取其值作为该室内的湿球温度,乙对甲的测法不以为然,他搬来电扇对着湿球温度计吹风,将温度计上稳定的温度值作为湿球温度。你认为()。

A、甲对乙不对C、甲不对乙对 B、甲乙都对D、甲乙都不对

[13-1-19-x]上题中,你认为()。

A、甲测得的温度较高B、乙测得的温度较高

C、甲乙测得的温度相等D、甲乙两人测得的结果都低于td

[13-1-20-x]在装有对流装置的红外干燥箱中,对湿物料进行恒速阶段的干燥,甲认为,此时物料的表面温度即是湿球温度乙认为,此时物料的表面温度高于湿球温度,你认为()。

A、甲对乙不对B、甲乙都不对 C、甲乙都对D、乙对甲不对

[13-1-21-x]将被水分充分润湿的物料送入对流干燥器中用热空气进行干燥,在恒速干燥阶段物料的表面温度等于空气的()温度。 A、干球B、露点 C、湿球D、平均

[13-1-22-t]饱和空气在总压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冷却,其相对湿度(),湿度(),湿球温度(),露点温度()。

[13-1-23-t]为水蒸汽所饱和的空气,在恒压下冷却,其温度从t1降至t2,冷却后空气的相对湿度Φ=(),湿球温度tw=(),露点温度td=()。 [13-1-24-t]在干燥作业中,常用()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13-1-25-x]下列参数中哪一个与气体的温度无关?()

A、相对湿度B、湿球温度 C、露点温度D、湿份饱和蒸汽压

[13-1-26-x]湿空气在间壁式换热器中进行加热或冷却,若空气的温度升高,则其湿度不变,据此,甲推断:若空气的温度降低,其湿度也一定不变。乙则认为:当空气温度降低时,其湿度有可能降低。你认为()。

A、甲对乙不对B、乙对甲不对 C、甲乙都对D、甲乙都不对

[13-1-27-t]绝热饱和过程中,气体放出的总的显热()液体汽化所吸收的总的潜热,此过程达到平衡时,气体温度()液体温度。

[13-1-28-x]气体的绝热饱和温度tas和湿球温度tw的区别在于:(1)tas是绝热饱和过程中______,(2)tw是气液进行稳定传热传质时______;(3)气液达到tas时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传热和传质______,(4)而当液体达到tw时气液之间的传热传质_____;(5)气液达到tas时______等于______;(6)当液体达到tw时则______等于______。 (1)A气液平衡温度B气体的干球温度

C液体的冷凝温度D气体的露点温度

(2)A气液平衡温度B气液的平均温度

C气体温度D液体温度

(3)A正在进行B已经终止

C已经完成D达到稳定

(4)A正在进行B已经终止

C已经完成D达到稳定

(5)A气体放出的总显热液体气化的吸热速率

B气体放热速率液体吸热速率 C气体的吸热量液体的放热量

D气体放出的总显热液体气化吸收的总显热

(6)A气体对液体的对流传热速率液体气化的吸热速率

B气体对液体的传热量液体气化的吸热速率 C气体对液体的对流传热速率液体气化的总吸热量 D气体放出的总显热液体气化吸收的总潜热

[13-1-29-t]对于被水蒸气所饱和的空气,则其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w绝热饱和温度tas,露点温度td之间的关系是t______td______tas______tw。

[13-1-30-x]湿空气通过预热器进行加热以升高温度,它的______是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A相对湿度B绝热饱和温度 C湿球温度D露点温度

[13-1-31-x]对于相对湿度Φ=80%的湿空气,其干球温度t,使球温度tw和露点温度td的关系为

At=tw=tdBtCt>tw>tdDt>tw=td

[13-1-32-x]欲使空气减湿,则应在总压不变的情况下,使此空气的温度降低到它的______以下。

A干球温度B绝热饱和温度 C湿球温度D露点温度

[13-1-33-x]对于不饱和气体,其露点温度低于绝热饱和温度,甲的解释是:露点温度是通过减湿降温至饱和而得到的,绝热饱和温度则是通过增湿恒温而得到的“增湿恒温”比“减湿降温”更易饱和,故tdA甲对乙不对B甲、乙都对 C乙对甲不对D甲、乙都不对

[13-1-34-t]计算气体在对流干燥器中放出的热量时,如果比热用气体的干基湿比热,则气体的质量流率应当用______________;如果比热用湿气体的平均比热,则气体的质量流率应当用______________。

[13-1-35-t]已知湿度为H的气体的干基湿比容为VH,则此气体的密度的计算式为PH=___________。

[13-1-36-t]在干基湿焓的计算中,绝干气体的焓的基准温度取为______℃,湿分的焓的基准态取为_____℃的____态湿分。

[13-1-37-t]当湿气体的温度和湿度一定时,提高系统的总压,相对湿度_______,对干燥____利。

[13-1-38-t]当湿气体的温度和湿度一定时,提高系统的总压,湿度_______。

[13-1-39-x]当t、H一定时,已知总压P1时的相对湿度为ф1,P2时的相对湿度为ф2,

则______

A、P1ф1=P2ф2B、ф1P2=ф2P1 C、

P1-P2=ф1-ф2D、P1-P2=ф1/ф2

P1[13-1-40-t]固定气体的湿度不变,提高系统总压,则气体的露点温度td______。 [13-1-41-t]干燥器出口处气体的温度t2不能低于_______温度,否则会发生_________现象。

[13-1-42-t]充分湿润的物料置于静止的高温气体中进行干燥,物料表面达到的稳定温度______湿球温度。

[13-1-43-x]在空气-水系统湿度图中,露点温度相等的线是_______。 A、等相对湿度线B、等焓线 C、等湿度线D、绝热冷却线

[13-1-44-t]空气-水系统湿度图中,位于同一绝热冷却线上各点的绝热饱和温度________。

[13-1-45-t]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80%的空气在1atm下预热到100℃,下列参数如何变化(只定性,不定量):绝对湿度_______,相对湿度______,湿球温度______,露点温度______,焓______。

二、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13-2-1-t]已知湿物料的总质量为G1,其中所含的绝干物料质量为GC,则湿基湿含量为w=________,干基湿含量X=________。

[13-2-2-t]在气体湿度H和物料干基湿含量X的定义中,共同之处湿二者都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计算基准来定义的。

[13-2-3-x]实现理想干燥过程的必充条件是______。

A、 B、 C、 D、

干燥器的热损失为零 干燥处于恒速干燥阶段 湿物料的表面温度为湿球温度 气放出的热量全部用于使水分汽化

[13-2-4-t]理想干燥过程中,气体的焓值_______,气体状态大体上沿_______线变化。 [13-2-5-t]干燥器内部无补充加热的情况下,进干燥器的气体状态一定,干燥任务一定,则离开干燥器的废气温度t2越高,干燥器的热效率越____,离开干燥器的废气的湿度H2越高,干燥器的热效率越_____。

[13-2-6-t]在没有干燥器补充热量的情况下,干燥器的热效率是指__________

______与______________之比,干燥器的干燥效率是指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之比。 [13-2-7-t]理想干燥过程的干燥效率等于_________。

[13-2-8-t]在没有干燥器补充加热时,进入干燥器的气体的温度t1越高,则干燥的热效率越______。

三、干燥过程的基本规律

[13-3-1-t]物料在与空气接触的过程中,到底是增湿还是干燥,是由湿分在空气和物料间的___________所决定的。当湿含量X小于吸湿湿含量Xh的物料和饱和空气接触时,物料将_______。当湿含量X大于吸湿湿含量Xh的物料和饱和空气接触时,物料将_______。若充分湿润的物料与饱和空气接触时,物料的湿含量________。

[13-3-2-t]物料中超过_____________的那部分水被称为非结合水,该水分具有同_________一样的宝和蒸汽压,这部分说水分通常是在__________干燥阶段被除去的。

[13-3-3-t]自由水分是指在干燥过程中可以_______的水分,_______水分属于自由水分的一部分。

[13-3-4-t]物料种类一定时,平衡湿含量X**的数值主要与空气的_______和________有关,若空气的湿度H下降,X**将________。 [13-3-5-x]物料中的平衡水分一定是______。 A、非结合水B、结合水分 C、自由水分D、临界水分

[13-3-6-t]恒定干燥条件是指干燥介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都不发生变化的情况。

[13-3-7-x]恒速干燥阶段出去的是______水分,降速阶段出去的是高于平衡水分的那一部分_______水分。

A、结合水分非结合水分 B、平衡水分自由水分 C、结合水分自由水分 D、非结合水分结合水分

[13-3-8-x]甲认为,物料的结合水分含量等于它的的临界含量XC;乙则认为,物料的结合水分含量等于它的吸湿湿含量。你认为_____。 A、甲对乙不对B、乙对甲不对 C、甲和乙都对D、甲和乙都不对

[13-3-9-t]干燥速率的单位是_________,干燥速率(即干燥通量)的单位是_______。 [13-3-10-t]对流干燥是________同时进行的过程,热气体________湿物料,湿物料吸热而使水分________并以气态形式______气膜______气流主体中去,并同时伴随着__________从物料表面象内部的传递和________从物料内部向表面的扩散。

[13-3-11-x]恒定干燥条件下出现恒速干燥阶段的根本原因是物料表面的_____保持不变。

A、湿含量B、自由水分 C、湿分蒸汽压D、气体流速

[13-3-12-t]恒定干燥条件下,只要物料表面上湿分的________不变,则干燥速率不变。 [13-3-13-t]恒定干燥条件下的降速干燥段,物料的温度不断_____,物料表面上湿分的蒸汽压主要由物料的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决定其值在不断________。

[13-3-14-t]如果要求产品湿含量高于一定干燥条件下的临界湿含量,则干燥只出现_______阶段,若物料的初始湿含量低于它的临界湿含量,则干燥只出现______阶段。

[13-3-15-t]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与物料的内部结构___关,降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与物料的内部结构___关。

[13-3-16-t]物料的尺寸越小,提供的干燥面积越大,因而干燥速率______,干燥速度_______。 [13-3-17-x]下列哪种气固接触方式对干燥最有利?____。 A、 B、 C、 D、

气流平行流过粉粒状物料层的表面 气流自上而下穿过粉粒层

气流自下而上穿过粉粒层形成的固定床 粉粒状物料分散并悬浮于气流之中

[13-3-18-x]干燥介质的温度越高,湿度越低,对流速度越大,其干燥速率越大。你认为上述观点_____。 A、正确B、错误

C、部分正确D、基本正确

[13-3-19-x]下列哪种参数对于干燥产品的质量好坏影响最大?_____。 A、干燥介质的湿度B、干燥介质的相对湿度 C、干燥介质的对流速度D、物料本身的

[13-3-20-t]湿分在____________传递的快慢是降速段干燥的控制步骤。

[13-3-21-x]欲提高间速段的干燥速度,可以通过减小物料尺寸来实现,这是因为_____。 A、 B、 C、 D、

尺寸减小,干燥面积增大 尺寸减小,气固接触会更好 尺寸减小,使湿分的外扩散阻力降低

尺寸减小,湿分内扩散长度缩短,因而传质阻力减小。

[13-3-22-t]对于同种物料,厚的物料比薄的物料的临界湿含量_______。

[13-3-23-x]提高恒速段的干燥速率,则临界湿含量增大,意味着降速段干燥时间的拖长,对干燥不理。因此,甲认为应当尽量减小恒速段的干燥速率,乙认为存在一个适宜的恒速段干燥速率,使恒速段和降速段干燥时间之和位最小,你认为_______。 A、甲对乙不对B、乙对甲不对 C、甲、乙都对D、甲、乙都不对

[13-3-24-t]对流干燥过程中,当传导和辐射传热的作用不可忽略使,物料表面的温度_______湿球温度。

[13-3-25-t]影响恒速段干燥速率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降速段干燥速率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3-26-x]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含水25%的湿物料,初始时干燥速率恒定不变,当干燥至含水量位5%时,干燥速率开始下降,再继续归纳咱至物料恒重,并测得此时的含水量位0.08%,则物料的临界含水量为________。

A、5%B、0.08% C、25%D、15%

[13-3-27-t]温度30℃,水汽分压为2kpa的湿空气水水温40℃的水接触,则传热方向:水_____空气,传质方向:水_____空气(用箭头表示) 注:水饱和蒸汽压计算式 PS=

23991.11exp[18.5916](kpa) 15ts式中TS为水温。

[13-3-28-t]对流干燥是指热能以________方式传给_______以达到_______之目的的过程。 [13-3-29-x]实现物料干燥的必要条件是_____。 A、 B、

空气温度高于物料温度 空气湿度小于物料湿含量 C.空气必须对流

D.物料表面上湿分的蒸汽压大于空气中湿分分压

[13-3-30-t]对于易龟裂的物料,常常采用___方法控制干燥介质的相对湿度。 [13-3-31-t]有一吸湿性物料,它们具有相同的干燥面积和相同的干燥条件,吸湿

性物料的干燥速度为UA,非吸湿性物料的干燥速度为UB,则在恒速干燥阶段,UA__UB。

[13-3-32-x]同一物料,若降速段干燥速度增大则临界湿含量__。 A.不变B.减小 C.增大D.不一定

[13-3-33-x]同一物料,在同一干燥条件下,物料尺寸越大,则临界湿含量__。 A.越高B.越低 C.不变D.不一定

[13-3-34-x]有关降速干燥段水分内扩散的毛细管理论认为:当水分蒸发时,水和

固体间由于___而产生了毛细管力,正式这种毛细管力才形成了水分从物料内部移至其表

面的推动力。

A.浓度差B.表面张力 C.摩擦力D.重力

[13-3-35-x]在恒定干燥条件下,恒速段的干燥速率__。 A. 随物料种类不同而有极大差异 B. 随物料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C. 与物料种类无关 D.

不一定

[13-3-36-t]材质相同的模板和锯木霄,在相同的干燥条件下,它们的临界湿含量

___,它们的平衡湿含量___。

[13-3-37-t]当干燥处在临界点上时,吸湿湿含量Xh是物料表面上的___湿含

量,临界湿含量是各个物料的___湿含量,因此Xc_____Xh。

四.干燥时间的计算

[13-4-1-t]设降速段干燥速率曲线为一条向下凹的曲线,可表示为U=,则将物料

从Xc干燥至X2所需要的干燥时间为T2=__。

[13-4-2-t]设降速段干燥曲线为一条向上凹的曲线,可表示为U=(X-X﹡)2,则将

物料从Xc干燥至X2所需要的干燥时间为T2=__。

[13-4-3-t]当降速段曲线为直线时,特性干燥曲线也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位置

与___和___无关。

[13-4-4-t]当降速段干燥速率曲线为曲线时,特性干燥曲线也为一条曲线,这条曲

线的形状和位置随___的不同而不同,但对于同种物料则不论干燥条件如何变化,则曲线的形状和位置是___。

[13-4-5-t]特性干燥速率曲线的作用是,一直一定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可预测

___在其他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

五.常用干燥设备

[13-5-1-t]写出评价干燥器性能优劣的四项主要指标:①______,②____

__,③______,④______.

[13-5-2-t]对于湿物料能承受强烈干燥,而干物料又不能耐高温的情况下,干燥宜

采用气固两相__操作。

[13-5-3-t]对于湿物料不允许强烈干燥,而干物料又能耐高温的情况下,干燥宜采

用气固两相__操作。

[13-5-4-t]流化床干燥器适宜于处理___物料,流化床干燥器的操作气速应控制

在___与___之间。

[13-5-5-t]流化干燥中,为了防止物料的严重返混,可以采用___流化床干燥器

或___流化床干燥器。

[13-5-6-x]气流干燥器中,干燥作用最为有效的部分是__ A. 粒子等速运动段 B. 粒子加速运动段 C. 空气预热器 D.

整个干燥管段

[13-5-7-t]对于既有恒速段又有降速段的粉粒状物料,可以采用___与___串

联起来进行干燥较为有利。

[13-5-8-x]真空干燥的好处是__。 A. 省钱

B. 干燥速率平缓

C. 能防止物料发生不利反应 D.

能避免表面硬化

[13-5-9-x]甲认为物料在转筒干燥器中进行干燥时,整个停留时间都是有效的干燥

时间,乙认为只有当物料被抄板抛洒而散布在气流中的时间才识有效的干燥时间。你认为__。

A. 甲对乙不对 B. 乙对甲不对 C. 甲乙都对 D.

都不对

[13-5-10-t]喷雾干燥器是一种处理__物料并且直接获得粉粒状干产品的干燥装

置。

[13-5-11-x]气流干燥一般是在瞬间完成的,故此,气流干燥器最宜于干燥物料的

__

A. 自由水分 B. 平衡水分 C. 结合水分 D.

非结合水分

[13-5-12-x]单层单室流化床干燥器的最大缺点是产品的湿度不均匀,这主要是因

为__。

A. 干燥条件不稳定 B. 干燥介质湿度过高

C. 物料的初始湿含量不均匀所致 D.

粒状物料在此干燥器内存在较宽的停留时间分布

[13-5-13-t]洞道式干燥器适宜干燥___物料。 [13-5-14-t]干燥器容积汽化强度的单位是__

[13-5-15-t]用流化床干燥器和气流干燥器组合起来干燥物料时,两干燥器应该按

__联方法安排,且流化床干燥器位于气流干燥器之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