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GNSS测深仪在河道清淤测量中的应用

GNSS测深仪在河道清淤测量中的应用

来源:爱玩科技网
2014年第3 GNSS测深仪在河道清淤测量中的应用 刘风学 刘宝贵郭金星 吴潇张佳 (黄河水利委员会济南勘测局 山东济南 2 5O1 08) 【摘要】 本文根据实际工程的应用情况,阐述水下地形测量与淤泥测量的过程及淤泥量的计算方法,通 过此次淤泥测量的方法和计算,阐明工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针对相同的项目在测量方法的选择上提出自己 的建议。 【关键词】 淤泥测量生态清淤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2—2469.2014.03.017 【中图分类号】TV22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2469(2014)03—0048—03 1 引言 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 平原,是温州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长期 以来,温瑞塘河担负着防洪、排涝、供水、航运、 灌溉等综合功能,被喻为温瑞平原的“母亲河”。 近年来,由于塘河沿岸工业发展、人口增加,导 致排入塘河的污染物日趋增加,引起河水黑臭, 2水下地形测量与淤泥测量 2.1 水下地形测量 对于疏浚工程而言,水下地形测量就是测量 淤泥表面高程,淤泥上表面高程测量与普通水下 地形测量相同。以RTK定位模式为例,水下地形 测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1.1 水下地形测量仪器 用于水下地形测量的仪器应包括:一套1+2 河岸脏乱现象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大影响。 依据2005年《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 能区划分方案》,温瑞塘河瑞安段水域为一般工 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和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水 环境功能区划为Ⅳ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 (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由于塘河沿岸 近年各种污染物恣意排放入河,塘河水质已经受 配置的RTK型GNSS接收机、一套数字测深仪、 一台计算机和一套水上导航测量软件。常用辅助 仪器、测具包括:水温计、测深杆、钢卷尺、水 深一声速校正器等。 到严重污染,大部分河道不能满足水体功能区划 的水质要求。 2001年瑞安市开展了一次规模宏大的河道 清淤工作,短期内有效解决了河道底泥淤积的现 象。但是,由于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加之近5年 2.1.2 基准站的控制点 用于架设GNSS基准站的控制点,平面等级 一般为D级;地面不易沉降的地区,基点埋设较 稳固的,可放宽到E级。高程为三等水准点,测 定或校测时间不超过三年。校测点平面一般为E 级;高程为四等,应为当年测定或校测的水准点。 甲方在测区控制范围内提供了5个地方坐标系高 等级控制点。 来,瑞安市工业发展,人口膨胀带来的工业和生 活废水、固体废物的增加,使得排入塘河的污水和 固体废物量进一步增加,河道淤积现象有增无减。 针对塘河的实际情况,对塘河应进行环保 疏浚工作,这给水下地形与淤泥测量和计算工作 2.1.3 坐标值参数求解 用测区内已知控制点的WGS84坐标与测区的 测量坐标系解算出两个坐标系统转换关系。转换 关系的正确性将直接影响定位精度,因此,已知 点最好布设在测区四周和中心,甲方提供的控制 作者简介:刘凤学(1967年一),男,高级工程师。 提出了新的要求,认真研究和探讨水下淤泥测量 和计算有利于为环保疏浚工作提供更准确的第 一手资料。 ・48・ 研管理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年第3期 点能有效控制测区,如果已知点在测区一侧,应 计算与满足精度控制的范围。 2.1.4 测深原理 用竖直波束回声仪进行水深测量是目前水 深数据采集的主要手段,它安装在测量船底的发 射换能器垂直向水下发射一定频率的声波脉冲, 以声速c在水中传播到水底后产生回波,回波被 接收换能器所接收,发射声波与接收回波的时间 为t,则换能器表面至水底的距离(水深)为: H=1/2・ct 2.1.5 换能器安装要求 (1)测深仪换能器应尽量远离发动机和螺旋 桨,安装在距船头1/3~1/2船长处,静态吃水 深度以0.3"--0.5m为宜,以避免和减小测船航行 产生的气泡干扰; (2)换能器可固定在测船底部或船舷一侧, 尖头逆向流向; (3)尽可能保持换能器安装杆处于垂直、稳 定状态,防止出现松动、摇晃和倾斜、俯仰现象; (4)水面平静时,换能器可尽量减小吃水,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测深仪作用。但换能器吃水不 得过小,尤其在风浪较大时要适当加大吃水,以 免产生气泡影响测深的准确性; (5)GNSS天线中心应与换能器中心设置在 同一条铅垂线上。 2.1.6连接杆的安装 安装GNSS天线和测深仪换能器的连接杆,应 固定长度并标有距离刻度,以换能器底端为 0.OOm。 2.1.7 天线高的计算 天线高可以用钢卷尺由天线底部量至水面, 或根据连接杆顶端和水面的读数相减,然后按式 (1)计算: L=h+p (1) 式中: L一一天线高(m): h一一天线底部至水面的垂直距离(m); p一一天线底部至相位中心的距离常数(m)。 2.1.8 换能器静态吃水 应用钢卷尺由水面量至换能器底部,或直接 在安装杆上读取。 2.1.9 天线高和吃水的关系 任何情况下,天线高加吃水应等于天线相位 中心至换能器底部的距离。如天线高量测不准, 则会影响水面高程;吃水量测不准,则会影响水 深数值,但最终不会影响最后计算的河底高程。 天线高和吃水的关系,可用式(2)表示: R=L+d (2) 式中: R一天线相位中心至换能器底部的距离(m); d一换能器吃水,即水面至换能器底部的垂 i距离(m)。 2.1.1 O水位测量 当水面为静态时,勿需布设水位站,左、右 两岸水位可用GNSS RTK、全站仪或光学水准仪 测得水面高程即可;本次项目我们用以下两种方 法进行:第一种方法是用GNSS RTK放样图根 点,用全站仪进行测量,与水下断面线相衔接。 第二种方法是用GPS RTK直接采取水位,与水 下断面线相衔接。一般河道直线段50米左右取 一水位点,当岸边变化较大时适当加密,可以详 细绘制水边线。 2.1.11水下地形测量的具体实施 此次测量在确定水下地形测图规格后,应用 水深测量的专用软件,先确定了水下地形图的范 围与比例尺,在甲方提供的塘河河道总图上按 20m间隔设定横断面,摘录左、右岸端点坐标。 设定测量断面线后,将断面数据灌入测量手簿, 根据放样断面线把测量船导航至断面位置,再按 指定的时间(或者间距)进行测点的定位与测深, 并实时修正测量船的航向。 (1)GNSS流动站接收机作业的有效卫星数 应≥5颗,PDOP值应≤6,卫星截止高度角≥13。。 (2)设置好仪器及坐标系统转换参数之后, 应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校核,在校核无误后方可进 行测量。用于测深定位的流动站的测量模式、基 准参数、转换参数等应与基准站相一致,并应采 用固定解模式测量。 (3)测深仪测深过程中,测船航速宜控制 在lOkm/h以内,且应尽量保持稳定;测船进入 浅水水域和接近岸边时,航速宜控制在2km/h以 内。 (4)换能器露出水面时,禁止启动仪器, 否则可能对换能器造成损坏。 (5)水下地形测量,应根据天气、风浪、 潮汐等情况,合理安排时间,作业中,如遇大风 大浪、船只摇摆幅度过大,造成换能器安装杆倾 斜超过3。时,应暂停测深作业。 ・49・ 2.2水下淤泥测量 水下测量不仅局限在水下地形测量还包括 淤泥测量,而淤泥深度的测量正是水下测量的一 个难题。现在淤泥深度的测量方法很多,但各有 其优缺点,所以在不同的情况下必须选择不同的 测量方法。 这次工作我们采用静力触探法,使用专用测 杆进行,其原理是通过单点测定淤泥层对测杆的 比贯入阻力来计算淤泥的承载力,从而确定淤泥 厚度;简单的做法是采用测杆两次读数来确定淤 泥的厚度,及当测杆触及淤泥表面的时候读取一 个深度,用力将测杆往下,当达到一定阻力,测 量人员判断测杆已经触及淤泥的下表面时再读 取一个深度,两个深度之差即为我们所需要的淤 泥厚度值。使用此种方法测量时,测杆的形状、 大小,测杆所承受的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测量 的精度,同时静力触探/测杆法无法测定淤泥的 绝对密度,也无法查明浮泥和流泥的分布。 3水下淤泥土方计算 水下淤泥厚度的测量最终目的是为了计算 水下所淤积的土方量,为工程设计规划或工程施 工提供依据,所以必然要涉及到淤泥量的计算。 外业所采集的数据必须经过后处理形成规 范的数据文件才能用于土方计算,一旦规范的数 据文件形成后,淤泥量的计算与普通的土方计算 并无多大区别。数据文件所应该包含的信息就是 x、Y、Z,而X、Y两个数据不难理解就是采样点 的平面坐标,z数据可以是淤泥的厚度也可以是 淤泥上表面或下表面的高程,通常在淤泥方量计 算中我们取z为淤泥厚度,通过软件就可以计算 出淤泥量来。 对于手工测量来说制作数据的工作量相对 大些,如果由仪器测量,现在都有相配套的数据 后处理软件,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生成包含不同 要素的数据文件供不同用途的人使用,这样不仅 工作量相对小,而且效率要高很多倍。对于淤泥 量计算来说只要设置好参数就可以一步到位的 计算出来。所以淤泥测量主要是方法的选择,也 就是外业测量的方式决定了整个测量的效率和 可靠性,而数据处理和土方计算相对简单。 为改善温瑞塘河水质状况,做好主塘河生态 清淤工程设计工作,对该水域进行l:1000水下 地形测量、河底淤泥深度测量。考虑各方面因素, ・50・ 2014年第3 先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再选择静力触探法,按 lOOm间距采集淤泥的深度,并同时记录探测点平 面位置和河底高程,确保所测淤泥点具有平面、 水深、淤泥三维一体性。用静力触探法采集的数 据作为初步设计应用,清淤后,二次进行了水下地 形测量,两次测量计算差值即为淤泥的清淤量。 4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测量方法的讨论及几年来从事水 下地形及淤泥深度测量的经验得出如下结论与 建议: (1)根据目前测量领域现状,笔者认为对 于水下地形测量,测深仪+GNSS(RTK、RTD、COR 等模式)是最佳选择,不仅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而且节省资金。 (2)淤泥深度测量,可视情况选择测量方 法,对于小区域或对精度要求不高的项目可使用 手工测量方法;对于大面积或对淤泥量精度要求 比较高的项目最佳的选择是双频超声波测量法。 (3)因为水下测量不确定因素很多,建议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采用下列方法实施: ①对于规划设计阶段可选择适当的方法对 淤泥量进行估算,估算结果仅作为规划设计阶段 的依据。 ②项目具体实施前可用测深仪器+GPS定位 精确测量出水下淤泥表面的高程,测量结果经相 关各方签字确认,等施工结束后再使用同样的方 法测量施工后的水下地形。两次测量分别生成两 个不同的曲面,两曲面间所围成的空间即为所清 除淤泥的精确工程量。因为现在电脑运用广泛, 各种专业土方计算软件很多,而且简单易学,很 容易推广。 ③建议有条件的项目,在测区内将水排干的 情况下使用免棱镜的全站仪器对淤泥表面的高 程进行测量,等施工结束后再使用同样的方法对 淤泥底部的高程进行测量,这样才能准确的计算 出水下的淤泥量。 参考文献 1. 王毅.水下地形与淤泥厚度测量[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6,29(3):10—13. 2. 蒋志文,丁若冰,孙雪琦.GPS在水库淤积测量中的应用[J]. 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6):47—49. 3, 张留柱,张民琪.GPS在水库河道测绘系统中的应用[J].人 民黄河,1997, (7):52—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