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存式自身输血标准操作规程
1.原理或目的:
术(产)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术中、产前或产时输用。这样既可以保留输血的优点,又可以避免输异体血引起的感染和溶血反应的危险,癌症患者可减少肿瘤复发、转移的机率。
2.适应症:
2.1患者或产妇身体一般情况好,体重45kg(产妇体重55kg)及以上;体温正常,血压:90-140/60-90mmHg,脉差大于30 mmHg;心、肺、肝、肾功能正常;血红蛋≥110g/L或红细胞压积≥0.33;血小板计数≥100×109/L,长期血小板低下且无任何出血倾向者可放宽至血小板>80×109/L且血小板功能正常;凝血功能正常。
2.2估计术中、产前、产时出血较多有可能输血者,如恶性肿瘤、巨大肿块、广泛粘连、前置胎盘、前次剖宫产、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肌瘤手术史、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有产后出血史等;
2.3稀有血型;
2.4.既往多次同种输血,或既往有严重同种输血反应者;
2.5.因宗教信仰或其它原因不愿接受同种输血者。
3.禁忌症:
3.1血红蛋白<100g/L;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
3.2发热、菌血症(ANH不受此)。
3.3高血压病 、脑血管病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主动脉瓣狭窄。
3.4黄疸病人。
3.5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3.6 子痫及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窘迫,胎膜早破≥24小时。
4.临床医生操作程序
4.1医生估计将来可能失血量,决定采血量、采血方式和采血时机。
4.2采血方式、量和时机:每次采血量应掌握在8mL/kg左右。
(1)单纯式采血 适用于预计出血量和需要备血量较小的患者。仅采400ml者,提前3~5天;采800ml~1200ml者需提前14~21天。
(2)蛙跳式采血 适用于预计出血量和需要备血量较大者。
(3)转换式采血 提前30天采血400mL,间隔7天后采800mL,同时回输上次采
血量,第3次采血1200mL,同时回输第2次全部采血量,以此类推。
4.3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者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4.4做好自身采血前相关检测,并与患者签署自身输血同意书,填写自身采血申请单。在电脑中打入电子医嘱(代码:CZTX)与自身输血营养用药方案。
4.4.1门诊病人 医生做好采血前相关准备,病人持采血申请单到输血科,输血科预约采血时间,病人在专用采血室采血;
4.4.2住院病人 确定采血时间后,输血科通知病区,由病区护士将病人送到输血科专用采血室,做好交工作,由输血科专业人员实施采血,抽血完毕后输血科再通知病区,由病区护士将病人接回病房。
4.4.3产科病人采血前,输血科通知产科医生,采血开始后由产科医生负责胎心监护,监护到抽血完毕或适当延长。
5、 输血科操作程序
5.1采血前准备
采血环境、设备应严格定期清洁、消毒,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Ⅲ类环境标准执行,每个采血工作位应有的采血、留样、记录、贴标签的操作设施和缜密流程。
5.1.1 配备处理献血不良反应的急救药品与器材,并定期检查,保证在有效期内。
5.1.1.1 基本急救药品包括:强心、升压、呼吸兴奋、抗过敏、镇静、扩容等药品。
5.1.1.2 基本急救器材包括:开口器、氧气瓶、输氧套管(面罩)、一次性无菌静脉输液器及输液针头、无菌注射器及针头。
5.1.2 检查一次性采血袋,确保外包装严密、无破损、无霉变,在有效期内使用。
5.1.3 开启、检查、校正采血仪(秤)。
5.1.4 开启、检查高频热合机,调整合适的热合强度。
5.1.5 做好采血物品准备。
5.1.5.1 有效消毒剂:2%的碘酒、75%的酒精或其它有效消毒剂。
5.1.5.2 基本采血物品包括:惟一性条形码标识、献血记录、采血椅(床)、一次性垫巾(纸)、止血带、消毒棉签(棉球)、敷料﹑止血钳(止血夹)﹑剪刀、标本管(架)、血液与标本运输箱、一次性利器盒、专用医疗废弃物品箱(袋、桶)。开展成分献血应准备血液成分采集设备(血细胞分离机)及相关物料。
5.1.6 向献血者提供咨询和护理;献血者需要清洗肘部献血部位时予以指导。
5.2 采血操作
5.2.1 采血人员应着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整洁、卫生;不得佩带饰物,如戒指、手镯(链);操作前用消毒剂消毒双手,每接待一位献血者后用消毒剂消毒双手或更换乳胶
手套,并更换止血带和一次性垫巾(纸)。
5 .2.2 采血前核对献血者有效身份证件、献血适宜性评估结论、唱读确认献血者姓名和献血量。
5.2.3 采血前检查确认采血袋无渗漏、无破损、无霉变、管路无折叠,保存液无混浊和异物,护针帽无脱落,并在有效期内。
5.2.4 查看双肘,无新鲜穿刺痕迹。选择肘部充盈饱满、弹性好的静脉作为穿刺静脉。
5.2.5 在穿刺部位上方4 - 10厘米处用止血带系紧(或血压计袖带加压),以能阻断静脉回流而不阻断动脉血流为宜。
5.2.6 选好静脉穿刺点,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消毒剂采取自内向外螺旋式的方式消毒皮肤,切忌往返涂拭。消毒面积不得小于6厘米×8厘米,待干,以保证消毒剂有效作用时间,消毒后的部位若再次接触(被污染),应重新消毒。
5.2.7 穿刺前再次检查采血袋确保无异常,并采取措施防止空气进入血袋(如用止血钳、止血夹等),取下护针帽,检查针头无弯曲、无倒钩。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静脉穿刺。
5.2.8 静脉穿刺成功后,立即维持静脉穿刺点与血袋的落差并启动采血仪(秤)保证采血全过程血液和保存液充分混匀。保持针头位置稳定,血流通畅,固定针头位置,用敷料保护好穿刺点。
5.2.9 嘱献血者间断做松手、握拳动作,以保持血流畅通。对血流不畅者,应及时调整针头位置,以防采血中断。当不易观察血流时,应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异常及血袋重量是否递增,并注意血液与保养液充分混匀。
5.2.10 做好献血者护理,与献血者进行交流,观察献血者面色、表情,及时发现并处置献血不良反应。
5.2.11 一次只能对一份献血记录、血袋和标本管贴签。经核对后,将惟一性标识牢固粘贴采血袋、血袋导管、标本管上。
5.2.12 当血量达到要求时,嘱献血者松拳,松开止血带,用止血钳(夹)夹住针柄后导管,用消毒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拨除针头,按压片刻至无出血,。
5.2.13 嘱献血者用手指压迫穿刺点10分钟并抬高手臂,或用弹力绷带包扎穿刺点1小时,避免出血或形成血肿。
5.2.14 如需第二次穿刺,须征得献血者同意并更换手臂,使用新的采血袋重新穿刺采血。
5.2.15 若采集200ml血液的时间大于5分钟或采集400ml的血液大于10分钟,确保血袋中血液与保养液充分混匀,防止血液凝块,该血液应特殊标识。
5.2.16 采血结束后,在患者采血记录上记录采血开始结束时间及血液采集量,及病人基本情况。
5.2.17 血袋标签、热合、留样、及血型复检
5.2.18血液采集后再次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血型、住院号及身份证号。血袋标签应标有患者姓名、年龄、血型、身份证号、采血人及采血日期和失效日期、及自体输血标识。两者核对后把标签贴于血袋上。
5.2.19将已采好血的血袋进行热合,同时将采血导管内的血液移入血型核对试管。
6.采血记录 输血科医生记录采血时病人情况,并记录在案。采血完后病人签字确认情况后移交。
7.注意事项、保障条件及措施: 自体输血仅适用于一小部分患者:
7.1医生应本着对病人负责的精神,掌握适应证及其它指标,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手术类型,病人能在短期内献几次血,采血次数一般每周不得超过1次,最好采至术前1周,一般允许采4~5 单位血。如果手术延期,可采取“蛙跳法”即回输患者保存最久的血然后再采血,还要考虑患者住家与医院间的距离。
7.2应让患者了解自体输血并非没有风险,尤其是标记和记录,输错血的可能性虽极小,但确有可能。
7.3医生应让患者知道除需自体血外,紧急意外时还有可能要输异体血及血制品,主治医生在采血期间应召之即来,并承担采血监护责任。
7.4采血平卧休息数小时,口服糖盐水500-1000ml,有明显不适表现者应静滴平衡盐液或生理盐水,输液量一般为采血量的2-3倍。 7.5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核对制度。
8.相关记录:
自体输血知情同意书
自身采血申请单
自身采血告知预约单
自体采血记录
自体输血出入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