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年高考历史备考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重史传统”

2019年高考历史备考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重史传统”

来源:爱玩科技网


一、“重史传统”的概念分析

05 真题研究:全国卷选择题命题语言分析——“重史传统”

王旭送在《春秋时期的重史传统》中指出,春秋时期形成了浓厚的重史传统,它主要表

现在在历史中追求不朽;讲史活动盛行一时;从先人格谚、典籍中寻找证据;史家“直书’

精神高度自觉及历史典籍的大量积累。它对于开创我国的重史传统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冯天瑜在《中华元典重史传统论略》中将《诗》、《书》、《礼》、《易》、《春秋》等原创性

典籍称之“中华元典气试图探讨中华元典所包组的基本精神之一—追远祖,重史范的传统。

在中华元典系统中,其本根性不亚于“尊天”观念,而与人文传统密切相连的,是“敬祖”

意识,以及由此推演出来的“重史”传统。尊天、法祖,尚人文、重史乘,构成中华元典精

神的主动脉,显示了中国式意识形态的荃本特征。

夏禹龙在《发扬重史传统,普及历史知识》一文中写道:悠久的历史化为现实的传统。

传统之所以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就在于它虽源于“死”的历史,却仍“活”在当代人的

心中。中国是世界上惟一有几千年不间断历史记录的国家,从甲骨文、金文、尚书》,到《春

秋左传》,到司马迁的《史记》等,如此连续未中断的历史记载,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为什么中国历史有连续未中断的记录,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中国人历史意识强烈,认识到

历史学的重要性,以研究、编写历史作为自己的责任;二是因为有制度上的保障,即开馆修

史,专门设立国史馆,专门设立历史研究、历史编纂的机构。

张桂萍《近 50 年来国内关于史学传统的研究》指出,中国史学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

(一)求真传统。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地揭示历史事实的,这是历史《 学研究的基本

原则。历史上优秀的历史著作,常被人称为“实录”。求真的思想体现在历史编纂上就是直

笔传统,体现了史家对历史记载真实性的责任感,实录精神则是人们对史家的崇高评价。

(二)经世传统。经世传统表现在历史编纂上就是“着眼当代,详今略古”的传统。 注

重当今,即注重近现代史的研究,注重历史研究为现实服务”。史学思想中的借鉴意识、述

往思来的意识和忧患意识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历史上,很多史家都明确阐述过自己以史经

世的主张。杜佑在《通典》自序中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撰史宗旨:“征诸人事,将施有政。”如

一般认为史学经世的思想出现在明清,而现在一些学者明确提出:“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

的优良传统,它远溯于春秋之末,成熟于明清时期,贯穿于史学发展的始终。当今史学的出

(三)把作史当做不朽之业,历尽艰辛,坚持著史的传统。我国的历史记载之所以能持

(四)史家才、学、识三长和史德的修养。这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中关于史家修养的几

个重要范畴,从刘知几到章学诚基本上建构了我国古代史家修养的理论。史家修养包括很多

路就是“继续坚持经世传统,把史学传统的研究与社会现实的要求相结合”。

续不断,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就是史家把史学看做“名山”事业的优良传统。

方面,上面谈到的博学的传统、善恶必书的传统、批评创新的传统等都构成史家修养的一个

方面。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史德》篇中明确提出“史德”,认为史德即“著书者之心术也”,

主要强调了史家不要以个人好恶影响对历史客观性的反映。

(五)注重文字表述的传统。对史著文字审美要求传统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对《左传》、

《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几部名著的评述上。特别是《史记》,把历史学和艺术性

的表述巧妙地结合起来,开创了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

二、高考命题分析

1.(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

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

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系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2.(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

“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为

D.宋太祖不愿史录其真实言行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3. 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 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

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 功地实现对全国 “

的统治,是因为汉) 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4.(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

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5.(2012·上海单科·3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

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 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

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

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 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答案解析】

1.【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对历史传承的重视

上的文字称

述的是个人

故排除C、

史记录是一

个重要的方面,重史传统在中国的文化与政治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本题利用历史材

料,追溯了重史传统形成的渊源,使考生不但深化了对青铜文明与中国文字形成历史的

认识,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对教材知识理解的高度。。

【答案】B

2.【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重史传统对君主的影响

【解析】“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宋代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帝王不可“容易

行事”,故 A项正确;受到皇权的影响,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可能并不真实可信,全部真

实可信太过于绝对化,故 B项错误;史官记录皇帝真实言行,客观上促进皇帝减少“误

【解析】题干给出的是与商代相比周代青铜器铭文的特点,周代刻在青铜器

为金文,是对商代甲骨文的继承与发展,故A可排除;这些青铜器的铭文记

功绩,追颂祖先功德,希望子孙保用,可见,仍是家族传承的重器与礼器,

D项,正确项为B。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中重视历史传承、重视历

失”,“尖锐矛盾”的说法过于夸大,故 C项错误;材料只是表述宋太祖担心自己有误

失会遭史官记录,而没有直接反映出宋太祖不愿史录其真实言行的意图,故 D项

错误。

【答案】A

3.【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

统治,可见

【解析】从题干来看,西汉通过掌握秦的国家档案文献成功实现了对全国的

是对秦的统治方式有所继承,从所学知识来看,西汉初年基本继承了秦的制度,故 B

为正确选项。A项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故排除,C项与题意相反,排除,D项只表达出

题干的部分内容,故排除。

【答案】B

4.【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魏晋官修史书;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

虚伪的史料,故

修无关,故

史的方向,

【解析】官修史书与私史书可谓是各有千秋,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或翔实或

A项错误;评价历史的公正性取决于史书编撰者的立场观点,与私家还是官

B项错误;作为官方统治者的宰相或皇帝参与编修史书,实际上主导修

政治意味增强,反映出官修史书的政治性,故 C项正确;解释历史的客观性是建立在

史学家对历史事实不断探究之上的,无论私家还是官修史书都能使解释历史具有客观性,

故 D项错误。

【答案】C

可以增加历史

个方面;

历史学不一定涵盖各种学科,C项错误。

【答案】D

5. 解析】傅斯年的观点是:各地各时的直接资料和其他学科作为研究工具,

研究的客观性,而不是个人的主观推断,D项最全面;A、B项只是其中的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