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几点思考

来源:爱玩科技网
历史・教法探讨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几点思考 江苏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215131)陈《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历史教 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思考,能 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 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 做出自己的解释”,其实质是鼓励历史教师在初中课堂 上运用史料辅助授课以提高教学实效。史料,有文献、 惠 种史料交错而有序地向学生呈现,此时教师的讲解更加 风趣生动,北京人与现代人头骨的不同也更加形象地被 学生了解。生动、丰富而特色鲜明的远古人类史料给学 生以直观印象,浓厚的兴趣刺激着他们的求知欲,教师 实物及口述等多种形式,都是历史发展印迹的记录载 体,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教学都必须以此为媒介,才能 弥补历史的不可再现性,较为真实地理解历史史实。史 料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初中生以史料为基本要素 的收集信息、探究历史的能力,不仅可使学生更深刻地 认知历史,而且更能打破课本的局限性,在丰富的史料 讲解的知识点自然被他们高度关注着,在被动学习变主 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对历史知识的领悟也更深了。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时需把握的原则 运用史料辅助授课确实有助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 的实效,但是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进行史料教学时 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史料要有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形象生动的史 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一些复杂 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逻辑论证能力。因此,教师运 用史料辅助授课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实效的有益尝试。 一抽象、不易理解的历史概念,学生对历史规律与本质的 认识也更加深刻。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 教师更要注意史料运用的度,切记不可忽略教材。现有 的义务教育下,初中历史课本无疑是学生学习的主 体,其中的历史知识是教学的重点.其地位是任何史料、 参考书目都无法取代的。日常教学中,因课本内容的限 制,教师选取一些相关的文字、图片或视频史料来加深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在印证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是可取的。但是要注意不 、史料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生动地解释历史知识 唯物辩证法认为,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 个阶段,感性认识是从实践基础上获得的直接、具体的 认知,属于初级阶段;而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 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间接而抽象,属于认识的 高级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许多抽象的历史规律 与概念,这些理性知识是横亘在初中生学习路途上的难 关,此时教师引用形象生动的史料来增加课本知识的深 能使用过多的史料,否则容易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偏离课 本。初中生正处于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 期,此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最强,但他们对问题的宏观把 握能力却不强,此时若是实施偏离教材的大纲式教学, 对部分内容的史料关注过多,十分容易导致初中生思维 度与广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再在这些感 性认识的积累中升华成理性认识,无疑是事半功倍的。 譬如在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学习中,历史教师可用多 媒体展示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进行的一系列反侵 略战争及战后签订的一份份不平等条约,丰富具体的史 料呈现在初中生眼前,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屈辱历史一目了然,落后就挨打的历史教训为学生 的片面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今后的综合学习 能力。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以教材为施教主体,适度 地选择史料穿插其间,千万不可喧宾夺主。 2.要选择直观易懂的史料 深刻理解和牢记。在分析这些形象具体的史料的过程 中,抽象、枯燥的历史规律与概念被生动解释与印证,教 学实效自然很好。 2.有助于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虽有了提高,却依 旧偏向于接受直观易懂的事物,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 选择史料时应挑选那些相对简单明了且特色鲜明的史 料来辅助教学。虽然丰富、深刻的史料可以给人更加全 面的历史认知,原始史料更是给人真实感,但是大多数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 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出发,而是对客观事物抱以热 忱”。只有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他们才愿意花费时 间与精力,有了动力才能产生效果。所以,初中历史教 师应以学生的兴趣特点为出发点,有选择性地挑取那些 初中生感兴趣的史料,用形象生动的丰富史料激起其求 知欲,使其发散思维,激发其灵感。比如教师在讲授远 古人类时,可收集一些与“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相关的 史料,除教材上的图片外,还可用多媒体展示更多关于 远古人类的头盖骨及其复原情况,文字、图像、视频等各 106 中学教学参考初中生对历史与史料的把握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够,史料 愈是原始、深刻,愈容易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这样会影 响运用史料的教学效果。譬如在学习女皇武则天这段 历史时,《资治通鉴》中的话常常被教师引用:“太后虽滥 以禄位收天下人一21,,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 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 贤亦竞为之用”。教师的本意,是要学生了解两点:武则 天因女人当政常用官职来笼络人心,但同时也重视选贤 2014年4月总第190期 历史・教法探讨 初中历史合作探究性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广西德保县德保初中(533799) 张立翔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历史课 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 层次性和梯度,问题设计得过深或过浅。我曾听过这样 一节历史公开课,课堂上师生互动很是热闹,给人的整 习的教学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在历史课 堂教学中广泛运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对改 变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了 体感觉很不错,调查发现学生对这节历史课也很满意, 可是随后的测试表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掌握这节课的 基础知识。这个结果让人感到意外:为什么热闹的课堂 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在看到课程改革给历史课 并没有带来好的学习效果?其实那节课的症结是:教师 堂教学带来变化的同时,也看到了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 所设计的多数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如用抢 的一些问题。找到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采取相应的 答的方式进行探究,问的是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 对策,是我们每个历史教师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否则, 物,学生边看书边抢答,无需进行深入思考,因而在学生 创新教育只能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 的大脑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益。本文就初中历史合作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 2.讨论过程中重形式轻主体 题及其应对措施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讨论是课堂生活常态,小组学习或者合作学习是新 一、初中历史合作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改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我们教师对讨论式教 l_探究性问题的设计缺乏探究性 学、小组合作学习并不陌生,但是经过仔细观察会发现, 在平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所设计的探究 许多看似热闹的形式下,掩盖的是空洞的教学内容。一 性问题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没有思维的 般的课堂讨论或合作学习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是教师 任能。这段史料本来是不错的,但对初中生而言却显得 认识也更深刻了。而到了初三复习阶段,教师则要为学 难度大,很少有学生有兴趣去细读这些话,更难有共鸣。 生提供各类记录宋代历史的文字,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 因此,史料并非是越原始越好,而应以直观易懂为优先 历史、总结规律。只有在不同教学阶段有重点地运用史 选择。 料,才能在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逐步提升其 3.不同教学阶段对史料的运用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学习能力。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文字史料与音像史料这两类史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运用史料辅助教学, 料在不同教学阶段有不同的作用。考虑到初中生的心 生动地解释历史知识,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适应了 理特点,直观的音像史料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 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符合教学规律,提高了初中历史的 音像史料本身具有的生动性与丰富内容也能使学生的 教学实效。然而,在运用史料时要注意有度的原则,以 注意力更加集中、持久,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初中 教材为主体,同时选择那些直观易懂的史料,且在不同 生更好地把握史事和理解历史概念与规律。因此,一般 教学阶段有所侧重。如此,不仅能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 情况下,初中历史课堂上应首选直观易懂且信息量丰富 的热情,使课堂更加丰富生动,而且也能提升学生的问 的音像史料。而且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还 题意识、阅读分析能力与逻辑论证能力,真正做到提高 应鼓励初中生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资源,以团队合作的 教学实效。 方式尝试收集、分析、归纳史料,加深他们对史料的认 知,同时也培养他们探究历史的问题意识与逻辑论证能 参考文献 力,提升他们学习的综合能力与思维能力。然而,教师也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M].北 要注意使史料的运用与实际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相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符,在多元化的史料运用中要有所侧重。初一、初二时 [2]王娅.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史料教学法培养历 运用音像史料的比重较大,而初三时随着学生阅读分析 史思维的实践[J].读与写,2012(12). 能力的提升与升学考试的实际情况,则要较多引人文字 E3]李现丽.史料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 史料了。比如初一讲授宋代历史时,可用多媒体展示名 用[J].才智,2012(29). 画《清明上河图》,引领学生进入宋代的社会环境了解宋 (责任编辑庞丹丹) 人的社会生活,极大地调动了初一学生的兴趣,他们的 107 E。mail:z xckyy@163.coi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