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模拟卷三
一、选择题
1.有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体积之比是5:3,密度之比是3:2,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A.2:5
B.5:2
C.15:6
D.6:15
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 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 C.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 D.甲的密度为0.5×103kg/m3
3.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4.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B.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C.黑板面反光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造成的 D.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5.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mm以外 B.50mm以内 C.略大于50mm D.恰为50mm
6.如图所示,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它在湖水中的像是
A.实像,像逐渐变大 B.虚像,像逐渐变大 C.虚像,像大小不变 D.实像,像大小不变
7.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
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 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麦田灌水防冻,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B.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C.海鲜放在冰块上保鲜,利用了冰升华放热 D.冰箱冷藏室能够保持低温,利用制冷剂的汽化吸热 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10.有些声音人耳听不到,有些光人眼看不到,但它们却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紫外线的照射在任何情况下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B.医院常用热效应显著的红外线照射来灭菌消毒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预报地震 D.医生通过听诊器接收超声波来了解病人的病情 二、填空题
11.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之比是V甲∶V乙=2∶5,某同学将它们放到调节好的天平的左右两盘中,发现天平依然平衡,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密度之比是________。
12.在用电饭锅蒸包子时,透过玻璃罩可以看到包子较大,而实际上我们看到是包子的一个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玻璃罩起到了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作用。 13.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____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____(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在北方的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以下,窗户的玻璃上就会形成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在窗户玻璃的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14.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音调_____;响度_____;音色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15.张伟同学身高1.7米,他站在穿衣镜(平面镜)前2米处,已知穿衣镜高1米,则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m,镜中的像高是_____m。
16.如图甲用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所测木块长度为_____,如图乙,秒表小表盘指针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此时秒表的读数是_____。
三、计算题
17.质量为158g的空心球,浸没入装满水的烧杯中后,溢出水30g;如其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测得质量为168g,求:(ρ水=103kg/m3)。 (1)空心球的总体积为多少cm3, (2)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为多少cm,
(3)若把空心球压成实心球,其密度是多少g/cm3。 18.目前,地铁已成为市民首选的出行方式.
(1)若A站到B站的距离为1500米,行驶时间为2分钟,假设列车在两站之间做匀速直线行驶,求地铁在这段路程中行驶的速度v.
(2)若地铁车厢总长度为140米,整列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通过长度为1660米的平直隧道求通过隧道的时间t. 四、实验题
19.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将测得的四组数据填在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物体 铝块1 铝块2 松木1 松木2 质量(g) 54 108 108 10 体积(cm) 20 40 216 20 33
质量/体积(g.cm) 2.7 2.7 (①) 0.5 ﹣3(1)表格中①的数据是:_____。 (2)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同种物质,_____。 (3)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_____。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___________高度上。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_。
(3)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___________方移动(选填“上”或“下”)。
(4)如图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淸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
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淸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 (5)在整理器材时,香香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放大的像,它成的像是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1.小龙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是他最初组装好的实验器材,请你指出图中的一个错误是:___________。 (2)他改正错误后,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T=___________℃。 t/min T/℃ 0 50 1 57 2 3 71 4 78 5 85 6 91 7 94 8 96 9 97 10 98 11 98 12 98 13 98 (3)根据数据可以推断,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在t=13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小龙感觉水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太长,请你给他提出一个能有效缩短实验时间的方____________________。
22.太阳光在通过透镜时会被会聚或发散,那么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不会像光一样也被会聚或发散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音叉、三个相同的气球(内部充有不同气体)、示波器、麦克风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1)调整音叉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让音叉发出的声音只通过空气传播,用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此时的波形如图甲所示。
(2)分别将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空气和氢气的气球,依次放在音叉和麦克风之间,保持音叉和气球之间的距离不变,让音叉发出声音,记录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乙、丙、丁所示,分析以上实验过程和现象可知:
①实验过程中,敲击音叉,使其发声,且应控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②比较乙与甲,发现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变大,此时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声波具有某种作用,相当于_____透镜对光的作用,比较丁与甲,发现充有氢气的气球对声波具有_____作用,由此可见,声音与光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③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生物体组织在激光照射下,会因升温膨胀而产生频率高于20000H的_____声波,生物医学上通过特殊介质和装置使这种声波集中并成像,克服纯光学成像的不足,更加有效地进行病情诊断、跟踪和治疗。
23.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 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若有茶色和无色玻璃板,最好选用______玻璃板进行实验.
(2)如果实验时成像较暗,要想使像变亮些,可以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_____面的棋子(填“前”或“后”).
(3)移去玻璃板后面的棋子,在其位置上放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填“能”或“不能”)呈现棋子的像. (4)如果实验用的玻璃板M较厚,能看到A’与A”两个像.如图所示,如果s1为5cm,s2为4.5cm,则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______cm.
【参】***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D C C D D C C 二、填空题 11.1∶1 5∶2 12.虚,放大
13.汽化 液化 内侧 14.相同 相同 不同 15.1.7
16.1mm 1.90cm 15min 337.5s 三、计算题
17.(1)30cm3;(2)10cm3;(3)7.9g/cm3 18.(1)12.5m/s(2)0.03h 四、实验题
19.5 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变 (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 20.同一 放大 投影仪 上 远视 虚
2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杯底 98 不变 给烧杯上加一个纸盖。(或:减少水的质量;或:用温度高一些的水)
22.相同 凸 发散 超
23. (1)40 24 (2)偏小 (3)不正确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24.茶色 前 不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