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借班授课引发对教学活动适时调整的思考

从借班授课引发对教学活动适时调整的思考

来源:爱玩科技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借班授课引发对教学活动适时调整的思考

作者:何浩程

来源:《英语学习·教师版》2015年第02期

摘 要:英语的语音练习与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尤为重要,然而不同地区的学生,语音面貌与口语表达能力也各不相同,如何以学情为基础,制定或调整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是本文意在探讨之处。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情差异;以学定教

针对借班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准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案

借班上课对授课教师要求相对较高,教师对学情的了解只能通过学生所处年龄阶段所反映的共性特点以及简单的课前交流而获得,却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没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避免“一刀切”——用同一种教学方案教授不同程度的班级,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按既定的环节进行教学,不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地调整,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效率与灵活性。适时调整教学活动,不但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确保不同程度班级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获,做到“因材施教”。

“千课万人”第二届海峡两岸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旨在总结、交流“海峡两岸”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践行“以学定学”、“以学定导”的课堂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形成初步英语言语交流基础。作为现场授课教师中的一员,整个参会过程让笔者收获了很多,杭州的孩子们带给了笔者太多的惊喜!感触之余,更多的是对小学英语课堂差异教学的观察与反思。正如鲁子问老师所说,一个好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心里要有一个对于学生水平的估量,并适时对教学目标做出调整,从而达到不同程度的教学目的。回顾整个磨课过程,笔者曾先后多次借班试教,使用同一课题教学,面对的是不同地区、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笔者发现,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面对这些不同的学生,笔者应如何在教学中适时调整教学目标,改变既定的教学方法?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与满足?面对和灵活地解决这些问题,对笔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经过多次借班授课,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与教学活动去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笔者对课堂教学的调整与改变有了更多新的理解。对于一节课的设计,不再停留在一个唯一的、完整的教学过程。而是针对不同的学情有不同的预案,不同的活动设计。最终使用哪一种方案还要看课堂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做出适当的调整。

针对学生英语发音上的差异,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语音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的重要性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不难发现,一部分小学生其实是乐于表达的,但由于发音不准确,缺乏信心,从而对表达产生畏惧心理。语音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语音是语言的外壳,是语言最基本的形式,也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基本功。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和障碍都与语音薄弱密切相关。美国语言学家H. A. Gleason(引自汤廷池,1977)曾说过1,要学好英语,必须学会差不多百分之百的发音,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文法,和不到百分之一的词汇。由此可见,准确的语音是学生完成语言习得和实现语言交际的基本要素和重要体现。 我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音可以称得上是英语学习的“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思考如何让学生拥有学习上的“利器”并以此促进学习的全面发展。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规范语音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规则,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语音练习活动。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在两个不同程度的学校借班上课,要使得学生既学有所得,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既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又能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

2.“The Magic Paintbrush”对语音教学关注的初设计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神笔马良”的英文版故事,这是一个学生所熟悉的故事。本课所设定的最初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听读模仿故事的基础上,用英语来说这个故事。教学重点主要放在让孩子通过感知故事与理解故事内容,去挖掘故事所要表达的内涵。最后通过表演以及部分语法知识的内化,达到对故事的掌握以及表达。因此,为了保证故事学习的整体性,笔者并没有设计太多的针对个别单词语音的训练。本着这样的一个教学初目标,笔者开始了借班之旅。 3. 调整教学中语音模仿训练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班级A,通过和班级A学生们接触,笔者发现有很多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从未接触过自然拼读,语调略显生硬,对单词尾音的发音偏重等。如果按既定目标去实施的话,恐怕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学习起来吃力,教学结果可想而知,就更别指望学生能保持高涨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学习了。

基于学情,笔者将原教学目标做了调整,先解决学生发音困难,发音缺陷等问题,至少对单词拼读有初步的认知。因此,笔者做了如下调整: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引导学生对故事原声的听音模仿,加强了原汁原味语音的输入,并提醒学生可对部分句子进行连读练习,如 “Ma Liang was a good boy.”中的“was a”以及“He had a paintbrush”中的“had a”等。其次,增加了自然拼读法在词汇教学中的渗透,如:在教学单词 “took” 时,拿 “look”、“book”与其进行对比,找出发音规律。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增加了跟读故事的比重。最后的运用环节,针对学生的发音问题,笔者对教学活动做了相应的调整。在让学生大量模仿故事录音的基础上,笔者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时增设了分角色给故事配音的活动。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带情感叙述故事,模仿人物对话。

通过调整教学活动,笔者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类比单词发音,还是合成词解析,都应让学生反复地听并跟读录音。这样能使学生的发音缺陷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语调也变得相对自然,尾音重读、拖音等现象少了,学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也开始关注到句子中的连读。因此,针对发音较为困难且存在缺陷音等问题的学生,因为降低了学习目标,增设了一些简单有效地发音环节,学生学习兴致高涨,学习多年的英语在他们眼中仿佛是一门新的学科。在帮助学生树立拼读意识寻找发音规则之后,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开始进行 “实验”,特别是在自读课文环节中,学生们都将自己原先读不出来的单词,开始进行“解码”,并且互相帮助,在疑问与猜测中学习英语,在加深了学习记忆的同时,也体验到“自学”的乐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通过这次借班授课,笔者发现,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语音训练,示范正确的语音教学,设计让学生多听音的活动,在大量课文录音输入的基础上,对课文录音进行跟读模仿。其中,让学生学会归纳英语中的发音规则,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引导他们多说多练,将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二:班级B,经过短暂接触,笔者发现这个班级的学生无论是在跟读模仿故事录音还是回答问题中,都展示出他们扎实的语音功底,学生发音准确,语音语调也很自然。学生已然超越了单纯的模仿,更多的是带着对故事理解的情感进行表达。如在授课过程中,笔者让学生用故事对话进行表演交流,其中一位学生的一句“I’m hungry”将饥饿老奶奶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最后谈论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环节中,学生们精彩的发言也是建立在他们准确自然的语音语调上。相信这不单是平时注重语音练习的结果,更是高效语音教学方法与大量语音训练的体现。笔者不禁感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语音教学的重视与课堂渗透,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多么重要啊!这也让笔者开始反思平时课堂中,语音教学方面所体现的不足。回想笔者在教学中对语音教学的渗透,仅仅是自然拼读法的教学及听音模仿,而缺乏在对课文理解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感情分角色朗读或对故事角色表演。因此,学生发音虽然到位,却少了语音本身用于交流的情感因素,学生对故事的叙述也略显生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觉得可以参考一些老师在课堂中的做法,如在日常教学中坚持语音教学的渗透,使学生了解、掌握一般发音规律,提高认读、拼读能力的基础上增加语调、连续、重音、意群停顿和节奏的教学等,同时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与语音模仿的练习。如课前五分钟开展模仿大赛或拼词读句等活动,或者也可在课堂中增加一些让学生参与故事表演的部分,让学生在一定语境下运用语言,使语音由形式的跟读模仿向意义理解转化。在每节课最后三到五分钟,可以给学生听一个英文小故事,增加学生对标准语音的输入,并可作为课后练习的材料,用于下一节课前的模仿比赛中。如此循环,相信学生通过此类训练,语音语调将更加标准,脱离传统的机械跟读,对课文和句子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将使得表达更加自然,更生活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音教学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工程。韵文对于整合语音知识,强化语音语调的美感、改善朗读技巧和方法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基于学情适时调整教学活动,科学、合理、适时地利用韵文辅助并优化语音教学,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值得笔者们深入研究。 针对学生表达能力上的差异,调整不同层次的教学环节

课堂表达是英语学习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反馈,也是对课堂效果的检测。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不敢也不善于用英语表达;敢于表达的学生也存在层次不清以及中国式英语等问题。小学阶段,学生处于英语句子结构的形成期,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笔者们应采取些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语境,鼓励他们大胆开口。 1.“The Magic Paintbrush”对表达能力培养的初设计

对于本课在表达能力的培养上,笔者的最初设计是课堂学习过程让学生围绕三个主要问题“What did Ma Liang paint?”、 “Why did he paint it?”、 “Did it become real?”并联系课文,猜测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运用环节中,让学生在对故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表演故事,或根据板书提示简单地复述故事内容,并对两个主要人物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对故事接下来的发展进行一个简单的预测。因此,在板书的设计上尽量体现故事的整个轮廓,让学生在简单复述故事的同时,将两个主要人物的行为特点进行对比,从而升华出本课“助人”的情感目标。在绘本的最后一页也留白,目的让学生将续编的故事用画或写的方式表达于此,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充足,也可以作业的形式作为对课堂学习进行课后的延续。因为对学生情况不熟悉,所以准备了可适时调整的方案。

2. 调整课堂上表达能力活动的案例分析

案例三:班级A,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基本上有发音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即便学生对老师所提问题有新的看法,如果口头表达上无法得到支持,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如让孩子猜一猜 “What did Ma Liang paint for an old woman?” 时,孩子们的表现十分积极,但对 “painted” 这个单词的发音却显得较为困难,从而制约了回答的完整性。回答也都以单词为主,如 “hamburger”、“noodles”、“house” 等。在课中,笔者鼓励学生用完整句子回答问题,如 “Ma Liang painted noodles.”,“Ma Liang painted a house.” 等。并将单词 “painted” 与“ paintbrush” 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单词发音。在教学环节中,也增设了仿说环节,利用马良帮助他人的两幅图,让学生多利用所学句型仿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练习,学生渐渐开始有了用完整句式进行表达的意识。

同样,在问到 “Ma Liang painted food, then the food became real. The bad man painted gold, but it became a snake. Why?” 时,学生都安静了,笔者相信他们一定知道原因,一定有了自己的看法,但由于英文表达能力的制约,无法将想法转化成英文句子表达出来,从而导致许多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害怕说错。看到此景,笔者适时降低了难度,鼓励孩子们用中文说一说,或者试着从课文中找出关键字眼来表达。回答问题的学生渐渐多了,个个表达得都很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彩。这正如鲁子问老师说的,我们要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不应该仅局限于英文的思维能力培养,而是更应该是整体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只要孩子能享受思考所带来的满足,笔者相信这个教学过程就是成功的。更让人惊喜的是,部分学生在笔者的鼓励下,开始用故事中的关键句子来回答问题了,如 “Ma Liang was good. The bad man was bad.” 甚至还有 “Ma Liang helped people. The bad man didn’t help people.” 等,真是让笔者惊喜连连,感觉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思维与表达上都得到了锻炼。在最后输出部分,笔者也相应做了调整,由原来的根据简单提示复述故事与续编故事,改为在跟读模仿故事的基础上分角色给故事配音,这些调整降低了难度表达,此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提高了参与度。

因此,教师要避免用既定的教学思路去引领课堂教学,更不能以自己的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带入预先设计好的“陷阱”中。这样做,对学生的学情考虑得较少,无法有效地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更不用说实现“学本课堂”。教师只有做到“以学定教”,才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学有所获,这收获不仅是知识上的,更是思维与兴趣上的。

案例四:班级B,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普遍比较强,准确性高,而且学生乐说,敢说。即便是个别单词发音不够准确,他们也能尽量用完整的句式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堂表现,又引发了笔者对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表达能力培养方面的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们将思考与表述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笔者观察发现,在课堂中设计更多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在学生无法表达的情况下,教师适当做一些正确的示范,这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在读图过程中,笔者增加了思考与表达的比重。如在课前让学生简单地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马良:“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Ma Liang? ” 学生的回答也各不相同,“He was helpful.” ,“He helped people with a paintbrush.”,“Maybe he was funny.”等。学生不但回答生动,而且积极主动。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感受他们思考所带来的喜悦的同时,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在学习故事“图三”时,笔者先让学生说一说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old woman?” 对于此类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兴趣与表达欲望被完全激发,学生的表达反馈也令笔者惊喜不断:“I think this old woman needs help.”,“I think she is poor and hungry.”,“She’s sad. Maybe she gets lost.”等。在输出环节,根据学生反应,笔者也增加了复述的比重。由原来的全班看板书复述故事,提升至个人复述,让每个想表达的学生都得到机会。通过学生的精彩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对课文所呈现的知识内容已完全掌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接下来的环节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这个环节主要是对学生语言学习后的反馈和运用。由于教学过程中缺少表演的渗透与练习,学生所呈现的表演相对不够理想,而且很难实现全员参与。那么,如何设计有意义的,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活动,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鲁子问老师给出了他的解答:“本故事为大家所熟知,因此,这个故事的教学可以不关注故事内容理解,而只关注语言理解、讲述故事。所以,设计为讲故事比赛会更有语言学习意义。”是的,如果设计讲故事比赛,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具体,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可以让故事教学变得更加开放,由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入手,将使得输出更加精彩,学习本故事也变得更加有意义。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必须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动机出发,适当调整教学目标,找到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途径,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既能挑战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又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使他们的语言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以上是这段时间授课的一些感悟与反思。笔者想,要教好英语这门学科,光有感悟是不够的,它需要我们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在课前准备时,针对某一个教学目标,设计多个不同层次活动的备选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案。这样才能根据教学实际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使“以学定学”、“以学定导”的课堂观在课堂中得以实现。这些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反复实践与不断思考。 参考文献

陈琳.英语(新标准)(一年级起点)第七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汤廷池.谈音标教学[C].英语教学论集.台北:学生书局,197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