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 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口徐志远黄海波 摘 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已经初步建构了自己的范畴体系,而现 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 的逻辑结构、逻辑功能、逻辑特征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逻辑结构;逻辑功能;逻辑特征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oo6)12—0030—05 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形态都是由一系列范畴构成的, 逻辑始项是使整个范畴体系由以进展开去和得以丰富 它是人们对该学科领域问题研究进入理性阶段的重要标 完成的一个最初的规定,也就是通常所谓的“逻辑起点”。现 志,因而反映着该学科发展与成熟的程度。现代思想政治教 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理论,从其范畴体系上看, 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已经初步建 必须有一个逻辑起点。一般说来,作为逻辑起点的基本要求 构了自己的范畴体系,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是 是:第一,逻辑起点是一门科学或学科中最常见、最简单、最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思 抽象的范畴:第二,逻辑起点应与研究对象相互规定;第三, 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对于促 逻辑起点是一切矛盾的“胚芽”。是事物全部发展的雏形;第 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进程,加速现代思想政治 四,逻辑起点同时也是历史的起点。依据上述逻辑起点的基 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要求,笔者认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系统的逻 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及其理 辑起点,只能足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而不能是其他范 论依据 畴。这是因为:思想与行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常 1,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 见、最简单、最抽象的一对范畴;思想与行为同现代思想政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是一个由 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相互规定;思想与行为固有的内在矛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起 盾,蕴藏着往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 点范畴、中心范畴、中介范畴、成果范畴和终点范畴构成的 思想与行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的起点。 立体动态结构。在这个立体动态结构中,不是满足于各对范 从逻辑始项出发,推演出逻辑基项,就是范畴从抽象上 畴的列举和简单的排列,而足从基本范畴系统与其要素、层 升到具体的运动。在确定了思想与行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 次和部分以及要素、层次、部分之间、诸对基本范畴之间的 育学基本范畴系统的逻辑起点之后,接着就应明确回答谁 内在的逻辑联系上和一环扣一环的发展链条中,来探寻诸 在思想和行为,即思想和行为的主体是什么的问题。现代思 对基本范畴从简单到复杂的辩证发展过程。从起点范踌、中 想政治教育学摹本范畴系统中的思想与行为就自然地演化 心范畴,经过中介范畴,至成果范畴、终点范畴,这样通过从 为或具体化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我们不应当把现代思 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推演,生动地体现了现代 想政治教育学诸对基本范畴看成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僵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系统内各要素、层次之间的内在 死不动的东西,而应当揭示出各对基本范畴之间的联系、转 联系、有序运动进程和思维的辩证运动过程的特点。在这个 化和运动的过程,也就是说,应当体现基本范畴本身的有机 彼此关联、排列有序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 联系,先行的基本范畴是后来的基本范畴的起点和环节,后 辑结构中,揭示.r基本范畴运动由简单到复杂的辩证发展 来的基本范畴是先行的基本范畴的发展和结果。比如,在现 过程,这个过程具体而生动地体现r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 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中,思想与行为就 体的逻辑行程和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 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起点和环节,而教育主体与教育 II‘ 2晰 l2 学皎党建与嚣想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客体是思想与行为的发展和结果。我们考察现代思想政治 教育学基本范畴的相互关系,就是要弄清楚它们之问的互 相隶属的关系和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发展 过程。一般说来,每一个范畴体系都有一个中 b范畴,对其 他范畴起着规定和影响的作用。这个中 b范畴,就是这个范 畴体系中最基本的范畴,我们称它为逻辑基项。作为中心范 畴或逻辑基项的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就是现代思想政治 教育学基本范畴系统中最基本的范畴。把教育主体与教育 客体确定为逻辑基项,这是由它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 本范畴系统中具有奠基石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第一,作为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系统的中心范畴,教育主体 与教育客体是系统中的整体性范畴。所谓整体性,是指贯穿 于系统的始终的这种特征。第二,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基本范畴系统的逻辑基项,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是对思想 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中的重要因 素,从而体现了基本范畴系统的本质特征。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方针、原则,是在以教 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为最摹本因素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 成和确它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是确立思想政治教 育方针、原则的内在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原则是思 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表现。另一方面,在以教育主体与教 育客体为最基本因素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 这些方针和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它 们是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规律的指导下,为帮 助教育客体实现内化与外化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正确 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 则。这样,就从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这对基本范畴中,引伸 出了处于方针、原则地位的四对基本范畴,即疏通与引导、 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同时,在现 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运动中,这些中介范畴叉自 然地转化为以内化与外化、个人与社会诸范畴为标志的成 果范畴和终点范畴。由此可见,这些中介范畴在逻辑上就是 联结起点范畴、中心范畴和成果范畴、终点范畴的逻辑中 项,它们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运行中起着承 前启后的媒介作用,使之构成一环扣一环的逻辑整体。这些 中介范畴是一种主导与从属、相辅相成的关系。第…,这些 中介范畴自身有着严密的逻辑联系,疏通与引导作为思想 政治教育的基本方针,是最基本的指导原则。疏导方针高于 各种原则,又寓干各种原则之中,只有通过各种原则才能体 现出来。处于思想歧治教育原则重要地位的这三对基本范 畴,无论是言教与身教,还是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抑或是 教育与管理,都要贯穿疏导的方针。疏导方针只有融汇到各 种原则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显示其正确和威力。可见,疏通 与引导在中介范畴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 l ll |¨ 义;而其他三对基本范畴同疏通与引导相比,则处于从属的 地位,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第二,各对基本范畴不是孤立 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足普遍的, 各对基本范畴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各自的性只 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完全孤 立地以某-x ̄基本范畴为指导,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 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在既定条件下,各对基本范畴之问的相 关关系,综合运用诸范畴,充分发挥中介范畴系统的整体效 能,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展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最佳 效果。 如前所述,处于方针、原则重要地位的中介范畴是教育 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规律的指导下,开展思想政治 教育活动,帮助教育客体实现内化与外化的有机结合和辩 证统一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教育主体通过疏通与引导、 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就能够产 生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即教育客体实现了内化与外 化。内化与外化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系统巾 有特殊地位,从其性质来看,是这一系统的成果范畴。因为 这对范畴具体展现了教育主体、客体变互作用的思想政治 教育成果,即内化的成果是使人形成新的思想,外化足使人 产生新的行为。 教育客体在教育主体的帮助和引导下,实现r内化与 外化之后,一般说来,就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 社会 的辩证关系。这就进入到r个人与社会的基本范畴 如聚 说内化与外化这对基本范畴揭示了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 成发展过程的微观机制,那么,个人与社会这对皋本范畴则 是从宏观上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矛盾。个人与 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体现思想政治 教育领域矛盾特殊性的基本范畴。凶而,个人与社会这对 基本范畴集中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矛盾的特殊性,规 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总是个 体思想品德社会化和社会思想品德规范个体化的过程,所 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矛盾才是教育者所表达的一 定社会和阶级的思想品德规范要求同各个人原有的思想 品德基础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便成为思想政瀹教育的 任务。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列主 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 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一根本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 中一b,全部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开展}f,- 动,而每一次具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完成,都朝着根本 任务的实现迈进一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个人与 社会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系统的终点范畴。这 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逻辑终点或思维的具体并不是 2 。6 l2 学皎觉瞳与霉喂敦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最后的那对范畴,而是这一系列基本范畴的整体和系统。 只有这个系统,才能从多方面反映对象。 从起点始,经过一系列的过渡,到达了思维的终点,这 就是思维的具体。思维达到了具体,相对于现代思想政治教 育学基本范畴系统来说,达到了认识的终点,但对于更大范 围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来说,它又成为认识的 起点,思维又开始了新的行程。而这样的每一次循环,都给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和范畴体系提供新的内 容。因此,认为具体是辩证逻辑的终点的思想,仅具有相对 的意义,因为在一些阶段 达到的思维具体,当置于人类思 维的长河中,它只不过是思维的初步成果而已,人类的思维 需要通过无数个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循环过程才能实现。 任何范畴体系都是历史的产物,它是和一定历史时期的科 学和思维认识的发展水平相联系的,没有绝对完善、最终完 成的范畴体系。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运行过程,就是从逻 辑起点、逻辑中介到逻辑终点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 展开过程。这个逻辑的展开过程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 观进程是基本上相一致的。这样,以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 范畴为逻辑起点,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为根据和内 容,一个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具有严密的内在联 系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系统,就可以逐步建立 起来。 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逻辑结构的理论依据 恩格斯的辩证逻辑思想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 畴逻辑结构的根本理论依据。恩格斯指出:“辩证逻辑和旧 的纯粹的形式逻辑相反,不像后者满足于把各种思维运动 形式,即各种不同的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列举出来和毫无关 联地排列起来。相反地,辩证逻辑由此及彼地推出这些形 式,不把它们互相平列起来,而使它们互相隶属,从低级形 式发展出高级形式。”【zJ( 因而,研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要遵循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必 须体现在基本范畴之问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上,做到先行的 基本范畴应是后来的基本范畴的起点和环节,后来的基本 范畴则是先行基本范畴的发展和结果,从而在基本范畴依 次展开的逻辑过程中,再现基本范畴运动从简单到复杂、从 抽象到具体的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特征与逻辑 功能 1.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特征 笔者认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具有以下五个 基本逻辑特征。 (1)客观和主观的统一。一方面,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 本范畴的内容来自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 _ 2。06 l2 学校党建s晷椽鼓耷 域,它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性,具有不以人的 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现代思想政治教 育学基本范畴的形式是主观的,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如 果没有理论思维的创造活动,就不可能形成现代思想政治 教育学范畴和基本范畴。因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 域仅仪提供丁形成范畴和基本范畴的原料,不对原料进行 加工制作,就不可能形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和基本 范畴。 f21实践和认识的统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 主客观统一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只有通过思想政 治教育实践,才能形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思想 政治教育实践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源泉,是 形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决定性条件。不仅如 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也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 践中产生的认识的结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是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产物,它是人们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叉 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逐步认识 r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 究领域中各种现象的 同本质,掌握了这些现象的普遍联 系的基础上得到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不仅是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凝结物”,而且也是思想政治教 育理性活动的“凝结物”。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是 实践的产物,也是认识的结晶,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 f31抽象和具体的统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形 成的过程,经历着从实践到认识,义从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 程。这一一过程也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 证过程。所谓从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定。就是对客观 事物的认识从感觉、知觉开始,在感觉、知觉基础上形成表 象。感性的具体屉关于事物整体的认识,然而它只是认识事 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在感性具体中,事物的现象和本 质、偶然和必然是混杂在一起的,还没有反映事物各方面的 多种质的规定和内在联系。抽象是客观事物某个方面属性的 反映,它相对于客观事物的具体性、整体性和全面性而言。是 孤立的 片面的..所以,当认识达到抽象的规定之后,还必须 从抽象If二升到具体。所谓“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就是“抽象的 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这个过程主要是运 用综合的方法,将事物各方面的本质的认识联结成一个统一 的整体,发现它们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认 识。上述表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形成的过程,是 从感性的具体到抽象的规定,又从抽象的规定上升到思维中 理性的具体的辩证过程。 (4)相对和绝对的统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 }:述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既有相对性方面,又有绝对性方 面,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发展是现代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相对性的客观基础,思想政治教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育在每一发展阶段和每一关系中的相对稳定性和质的规定 性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绝对性的客观基础。现 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绝对性,是指它在一定的具 体条件下具有相对小变性,保持其相对稳定性。而它的相对 性,是指它全面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变化的具体过 程的不确定性,从肯定转化到否定的灵活性。上述表明,现 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一方面具有绝对性,另一方面 又具有相对性。如果只承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 的绝对性, 西定它的相对性,就会导致思想的僵化;反之, 如果只承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相对性,而否 定它的绝对性,就会导敛诡辩论。 f5)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统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 畴上述四个方面的统一,是其系统中诸对基奉范畴所具有的 逻辑特征。如果我们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整个 系统来分析,那么,它又呈现出整体性和层次性的逻辑特征。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本身是个系统的整体,这--・整 体是由要素、层次等构成的; 链体与其要素、层次之间,各 要素、层次之间以及整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具有各种各样的关 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系统一词中的“系统”正是 指系统的整体.它要求从整个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 系统出发,研究其基本范畴的联系、运动及其规律。无论是提 出、阐述还是概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这些问题, 都应着眼于其系统的整体;对于该系统整体中的各要素、层 次等也应置于系统整体中考察与它们之问的关系、所处的地 位和所起的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既然是个系 统,其问必然具有层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系统 的层次是按照其逻辑结构的组织程度、推演次序和运行规律 而区分的。这些层次包括彼此关联、排列有序的起点范畴、中 心范畴、中介范畴、成果范畴和终点范畴。上述表明,现代思 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系统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的逻辑特 征,因而它是整体性和层次性的辩证统一。 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功能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既有一定的逻辑结构,也 有确定的逻辑功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具有三个 主要逻辑功能,即认识功能、方法功能和构建功能。 现代思 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认识功能,是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学基本范畴作为思维和认识的工具,在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 教育理论和实践、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系统以及思 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中的功能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 畴的方法功能,是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作为思维 方法在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和范畴自身升华中的作用。现 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构建功能,是指构建、补充和 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功能。 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辩证逻辑的“具体 概念” 我们知道,人类的认识总是经历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 抽象,又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这一辩证过程。在思维的 第一条道路上,人们从具体的事物(即一个多种.矛盾的统 一体)中揭示出事物的一个个矛盾侧面,形成一个 概念、 范畴。相对于具体事物的整体来说,这种概念表现为一个 个抽象的思维规定,是一个抽象概念。这种抽象概念撇,旰 了具体事物的偶然性,把握了事物的某一方面的本质,标 志着人们的认以已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但认识如停留在这 一步,很容易导致思想的僵化。因为这种抽象概念把事物 割裂开来把握,难免是片面的 为了完整地反映事物多方 向的本质,就必须把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各个抽象思 维规定有机地综合起来,在思维中再现具体的对象。客观 对象作为各方面规定的统一的整体在思维中的反映,就是 黑格尔所说的“具体的一般”,也即辩证逻辑意义上的“具 体概念”。马克思i兑:思维的“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 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 。”15K 例如,人们运用 综合的方法,把对于人与社会的各种“抽象的规定”的认识 进行概括和总结,从总体上揭示了人的本质小仅是一切社 会关系的总和,而且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即社会是个人的社会,个人是社会的个人。个人与社会不 仅是相互依存的,还是互为阂果的,即社会造就着个人,个 人义影响着衬:会的发展。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机 制,要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出发,把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研究。判断一个人的思想、行 为是否正确,应以其是否符合礼会发展进步的要求为标 准。个人与社会这对范畴反映着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 识,集中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矛盾的特殊性,规定着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个人与社会在利益关系上体现为个 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则体 现为社会化与个性化、个体思想社会化与社会思想个体化 的关系。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们应着重正确处 理卜述二个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 这样,就使个人与社会 这对基本范畴达到了思维中的理性的具体。这种具体是把 对事物的各个抽象规定综合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的统 一整体;这种具体是事物多样性的具体在思维中的再现; 这种具体是通过意识的主观创造作用,对客观事物多样性 具体能动的反映。至此,才真正达到丁对个人与社会这对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真理性的认识。 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系统的开放性 笔者认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系统是开放 的而不是封闭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系统的开 放性表现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与社会环境系 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一方面,不断地形成具有 2006.}2 学皎觉逮s愚,g ̄lir●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新内容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以丰富其系统的 毫无宗派气息或定于一尊的武断。一个基本范畴系统,如果 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不断地改变自身整体的或层次的结 能不断听取来自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呼声,不断吸取其它相 构和功能,以形成新的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现代思想政治 关学科范畴体系的有价值的成果,从而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教育学的基本范畴系统,也是历史的产物,它只能帮助我们 和自我更新,那么这个基本范畴系统就是开放的,而不足封 获得、形成相对新的认识,而不可能奢望在这个系统中取得 闭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系统的开放性,在于吸 绝对的、尽善尽美的认识。企图建立包罗万象的、最终完成 取人类认识中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的、绝对完善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系统,是一种 导,从哲学的高度对这些优秀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整合到 不可能实现的奢望。因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自己的基本范畴系统中。 系统,也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 参考文献: 的提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不断发 【1】参见徐志远,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拳范畴的逻辑结构试探Ⅱ】. 展和完善。 探索,2006,(3),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系统,既不是包罗万 【2l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 民出版社,1971. 象的、最终完成的、固定的理论框架,也不是亘古不得更改 【3】【5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 的“绝对真理”,而是需要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系统。 『41参见徐志远,陈建.试析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 对于这个系统不能静止地去把握,不能教条式地去把握,而 辑功能【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2), 只能从动态上去把握,辩证地去把握。因为运动着的物质世 界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永恒发展将不断出现新情况、新 (徐志远: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博士;黄海渡: 问题,需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副主任,副教授湖北武汉430070) 以充实自己的基本范畴系统。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 范畴系统在完善自身时,总要抛弃原有的某些过时的结论, 责任编辑张永平 并不断吸取相关学科某些合理的成分以丰富自己,因此,它 (上接第1O页)性实际上指的就是:(1)以自我为中心的占 参考文献: 有性个体主义;(2)以统治自然为目标的人类中心说;(3)不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J.高等教育出版 包含交互主体性的单独主体性。而这种主体性精神恰恰是 社,20o1. 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问性思想背道而驰的,我们应该加以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批判。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fMJ.人民出版社,1972. 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而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与你)的对话 【4】任平,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JJ.中国社会科学,1999, 和敞亮……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问灵肉交流活 f1):53—69. 动。”19]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理解、双向交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流,达到主体间的互识共识,从而成为教育的有效主体和能 【6】张彦.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N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动主体。所以,我们在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时,绝不 2003,(1). 能顾此失彼,忽略了教育者的主体性。无论在什么时候,教 [7]叶雷.略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J】.四川 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都是不能代替的,关键 党校学报,2004,f2):71~73. 是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和如何发挥作用。二者之间需要的是 【8】陈金明.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建构『J1.山西高等 真诚的交流、深刻的反省和积极的对话,以达到认识上和情 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f5):87—90. 感上、需求和价值取向上的共识和融合。如前所说,思想政 [9】转引自袁文艺.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教育对 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是一种以共同客体为中介的主体 象的交往关系[J].求实,2006,(4):74—75. 际关系,即“主体一客体一主体”的关系。那么,在思想政治 (张耀灿:华中师范大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 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的主体性就不再是占有性个人 伟:华中师范大学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 主体性,而是体现为交互主体性。 育专业博士生,东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湖北武汉 综上所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问性的含义.对于思 43oo79) 想政治教育走向t体间性。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和预期目 标具有基础性作用和开拓性意义。 责任编辑夏新 1一‘ 2006.12 学皎觉建与慝幔救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