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孔子的兴观群怨

孔子的兴观群怨

来源:爱玩科技网


1. 孔子的兴观群怨,王夫之的兴观群怨,以及王夫之的创新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孔子从四个方面强调了《诗经》也就是文学作品的情感、心理和社会作用。所谓“兴”有两种解释,“引譬连类”和“感发意志”。前者指通过个别具体的感性事物引发与之相关的丰富联想;后者指诗的感性形象可以感染读者的情绪,激发人的精神意志。二者的实质是相同的,强调诗对读者的思想感情有启发和陶冶作用。

“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诗是诗人表达内心情志的产物,蕴含了诗人对世界、社会的反映和看法,可以从中了解风俗习惯的盛衰,考察政治得失。孔子强调了文艺与现实的联系,显示出儒家文学批评思想的现实关怀和仁爱品质。

“群”即“群居相切磋”,是指学诗可以加强与他人的交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思想的沟通,从而共同提高。

“怨”即“怨刺上政”,臣民可以通过诗委婉的讽谏为政者在社会政治上的失误。后来诗“可以怨”的命题怨刺上政扩展到抒发人生悲怨,从而开启了文艺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孔子的“兴观群怨”深刻而全面地总结了文艺在情感、认识、审美教育等多方面的社会作用,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长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夫之对传统的“兴观群怨”说进行了改造和提升,将它由传统的文学功能论提升到

“动人四情”的文学本体论高度。“兴观群怨”原是指诗歌的社会功能,但在王夫之看来,他们都是以“情”为本而打动读者的。且“兴观群怨”之“四情”并非各自,而是紧密联系、相互补充的。兴中可观,观中有兴,群而愈怨,怨而益群,四者配合而使诗歌更有艺术感染力。对于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来说,由于读者的情况不同,个人从中体会到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

诗之泳游以体情,可以兴矣;褒刺以立义,可以观矣;出其情以相示,可以群矣;含其情而不尽于言,可以怨矣。

于所兴而可观,其兴也深;于所观而可兴,其观也审。以其群者而怨,怨愈不忘;以其怨者而群,群乃益挚。出于四情之外,以生起四情,游于四情之中,情无所窒。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