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初中物理化学合卷测试化学卷
考试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单选题(共8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A.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B.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2.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倒入澄清石灰水 C.闻气体的气味 D.插入燃着的木条 3.如图所示的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4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
5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的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水从烧杯进入容器 D.红磷一燃烧完,就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4.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B.过氧化氢溶液能分解出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分子
C.氮、氖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 D.五月初五,粽叶飘香,你能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所示元素是2017年5月新命名的元素,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72 B.②可用符号表示为Mg+2 C.原子变成离子后电子层数一定会改变 D.③④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6.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1 B.生成物是混合物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7.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15 5 3 3 反应前的质量/g A.m=0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 2 m 20 反应后的质量/g C.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 D.丙一定作催化剂
8.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A 需区分的物质 蒸馏水与5%过氧化氢溶液 实验方法 ①看颜色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1
B C D 木炭粉和铁粉 氧气与二氧化碳 白醋与白酒 ①用磁铁吸引②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 ①通入澄清石灰水②将燃着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①闻气味②看颜色 二、单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9.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实 验 装 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解集气瓶中的水:吸释 收放出的热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难溶于水)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氢气何时收集满 10.学习要善于归纳和总结。以下认识完全正确的是 A对除杂的认识 ①用高温煅烧的方法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①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C对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①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因此可用于炼铁 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于冰箱除臭 B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①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①生活污水排放对水质影响不大 D对化学史的认识 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①拉瓦锡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贡献巨大 11.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丙
高温乙;①乙+O2
点燃丙;①常温下丁能分解生
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
A.C、CO、CO2、CaCO3 B.C、CO、CO2、H2CO3 C.C、CO2、CO、CaCO3 D.C、CO2、CO、H2CO3 12.下列图示与相应的文字描述完全相符合的是
A.图①表示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图① 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图①表示电解水
D.图①表示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2
三、流程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1.5分,共7分)
13.下图为某科研小组设计的利用化学链燃烧产生的高浓度CO2制备甲醇的流程图,
据图回答:
(1)图1是利用镍(Ni)进行化学链燃烧的流程图。与传统的燃料燃烧方式相比,化学链燃烧排放的CO2浓度高,易于收集。
①燃料反应器中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如下: ①.H2+NiO
高温Ni+H2O;①.CO+NiO
高温Ni+CO2,反应①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
①与CO、H2直接在空气中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排放出的CO2浓度更高的原因是_____。
(2)图2是利用高浓度CO2制取甲醇的流程图:吸收池内,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高浓度CO2生成碳酸氢钠;分解池内,碳酸氢钠受热分出CO2;合成塔内,利用新型催化剂,CO2与H2反应生成甲醇(CH4O)与水。 ①吸收池内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①合成塔内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参加反应的H2与CO2的质量比是____。如果将来H2的制取技术取得突破,“CO2与H2反应高效变甲醇”这一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的意义是__(答出一条即可)。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7分)
14.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1) A装置相比其他固液常温装置,优点是_____;
(2)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验满的方法为:_____;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若用图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 (填a或b)通入;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D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B处的现象是_____,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五、科学探究题(每空1分,共9分)
15.同学们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 (1)(探究思路)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实
3
验现象有________。
(2)CO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 (3)“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 (提出猜想)
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猜想二:________。 (4)(实验设计)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下实验: 序号 ① ① ① ① 实验设计 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 ? 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实验设计①”中的稀醋酸还可用________(填物质名称)代替; (5)“实验设计①”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 (6)“实验设计①”的目的是________。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7)(反思交流)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有____(填字母序号) a.设计对比实验 b.控制实验条件 c.获取事实证据 d.逻辑推理判断 六、综合计算题(共7分)
16.如图是同学们构建的关于O2的知识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关于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填序号)。
A.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有可燃性 B.Ⅰ、Ⅱ均发生了氧化反应
C.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同 D.实验室用来制O2的三种药品都含有氧元素
(2)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5.0g放入大试管中进行加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g。
②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依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计算过程)
4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标尚学校初中物理化学合卷测试
答题卡
考试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K-39)
一、单选题(共8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题号 答案 二、单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2 3 4 5 6 7 8 题号 答案 9 10 11 12 三、流程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1.5分,共7分) 13.
(1)①___________。① 。 (2)
① 。
① , 。 。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8分) 14.
(1) ; (2) ;
。 (3) ; ;
, 。
五、科学探究题(每空1分,共7分) 15.
5
(1) , 。 (2)________; (3) 。 (4) ;(5) 。 (6) 。
。 (7) .
五、计算题(共7分) 16.
(1) 。 (2)_________g。
②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依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计算过程)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