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知识练习100题附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练习100题附答案

来源:爱玩科技网


传统文化知识练习100题附答案

1

(1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诗歌《咏柳》中的名句,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 A. 王维

B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 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 贺知章

C. 李白

D. 韩愈

答案

解析

2 (1分)成语“凿壁偷光”说的是谁的故事 A. 欧阳修 C 凿壁借光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 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 李清照 C. 匡衡 D. 刘禹锡 答案 解析 3 (1分)《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哪位著名僧人 A. 玄奘 A 玄奘,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县人,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他是中国著 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鉴真,俗姓淳于,江苏扬州江阳县人,后东渡日本,成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 皎然,唐朝诗僧,俗姓谢,湖州长城卞山人,据说是谢灵运的十世孙。 灵澈,本姓杨氏,越州会稽(今绍兴)人,修行于云门寺,刘长卿有诗歌《送灵澈上 人》。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 鉴真 C. 皎然 D. 灵澈 答案 解析

4

(1分)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 A.屈原 C “初唐四杰”是唐代初年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B.司马相如 C.王勃 D.纳兰性德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5 (1分)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是 A.罗贯中 D 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而且两人都是明代小说 家。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曹雪芹 C.吴承恩 D.蒲松龄 答案 解析 6 (1分)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端午节习俗的一项是 A.赛龙舟 D 登高望远属于重阳节的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相关的描写。 B.吃粽子 C.喝雄黄酒 D.登高望远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7 (1分)“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古代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A.秦始皇 B 由于唐太宗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的,厉行节约,休养生 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唐太宗在位期间只 使用一个年号,为“贞观”,故史称“贞观之治”。 B.唐太宗 C.武则天 D.乾隆帝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8 (1分)我国古代著名中医典籍《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神农 C 明代李时珍用了大约27年的时间修改编写完成《本草纲目》。在这个过程中,李时珍参 考了800多种书籍,多次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采集样本,耗费了非常大的心血。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华佗 C.李时珍 D.扁鹊 答案 解析 9 (1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已成为千古名篇。这是苏轼在 哪个节日有感而发写下的诗篇 A.春节 C 这首《水调歌头》有一首小序,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由。”由诗歌中“月”这个意象,也能看出创作时间应该是在中秋节。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清明节 答案 解析 10(1分)生肖,又称属相或十二年兽,是用来代表年份的十二种动物,统称为十二生肖。按照十 二生肖的顺序,“鼠”后面的生肖是 A.猴 D 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B.龙 C.兔 D.牛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11(1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出自我国哪本蒙学读物 A.《论语》 B.《百家姓》 C.《三字经》 D.《千字文》

答案 C 这是《三字经》开头的两句。意思是: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 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解析 12(1分)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谦让”这个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是 A.孔融让梨 A 孔融让梨的故事:一天,孔融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 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 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闻鸡起舞 C.守株待兔 D.望梅止渴 答案 解析 13(1分)“七步成诗”是哪位诗人的故事 A.陶渊明 B 魏文帝曹丕称帝以后,非常嫉妒弟弟曹植的才能。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曹丕打算借 机杀曹植,就要曹植于七步之内作出一首完整而且合乎韵律的诗。曹植明知曹丕故意为 难自己,但君命难违。想到自己的人是自己的亲兄长,曹植感到异常悲愤。他吟下 这首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 太急?”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很惭愧。现在“七步成诗”已成为一个成语,形容人才 思敏捷,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曹植 C.屈原 D.王维 答案 解析 14(1分)我国有许多或巍峨或秀丽的山峰,它们也得到了许多诗人的吟咏。“不识 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线上应该填入的名山是 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庐山 真面

答案 D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大意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 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解析 15(1分)文学史上被合称为“李杜”的诗人是 A.李商隐和杜牧 C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合称“李杜”,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成就。 B.李清照和杜荀鹤 C.李白和杜甫 D.李世民和杜审言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16(1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哪位诗人写下的名句 A.孟浩然 C 这句诗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B.王安石 C.陶渊明 D.白居易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17(1分)下列成语中不包含十二生肖的是 A.打草惊蛇 D 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B.亡羊补牢 C.马不停蹄 D.如鱼得水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18(1分)下面哪个故事不是出自《三国演义》

A.桃园三结义 B 武松打虎的故事出自《水浒传》。 B.武松打虎 C.赤壁之战 D.草船借箭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19(1分)在《西游记》和民间神话“宝莲灯”中有一个人物,额头上有第三只眼睛,可辨别妖魔 鬼怪,手持三尖两刃刀,还带着一只名为“哮天犬”的神兽。这个人物是 A.玉皇大帝 D 二郎神,又称二郎真君、清源妙道真君等,是中国民间和道教的神祇人物。 B.太上老君 C.后羿 D.二郎神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20(1分)秦观《鹊桥仙》一词中写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 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问民间传说中,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的人物是 A.牛郎和织女 A 相传牛郎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拆散,并被王母金簪化作的银河隔开,只能每年的农历七月 七日相见。为了让牛郎和织女相会,各地的喜鹊就会飞过来用身体紧贴着搭成一座桥, 此桥就叫做鹊桥。牛郎和织女便在这鹊桥上相会。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梁山伯和祝英台 C.董永和七仙女 D.白娘子和许仙 答案 解析 21(1分)汉字六书指的是 ①象形②指事 ③拼音 ④会意 ⑤形声 ⑥假借 ⑦转注 ⑧通假 A.①②③④⑤⑥ B B.①②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⑥⑦⑧ D.①②④⑤⑦⑧ 答案

解析

汉字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22(1分)下列的字都是指事字(象形字加上指示的符号),短横为指示的符号,左侧的字是 “本”,右侧的字是“朱”,中间的字是 A.来 B B.末 C.木 D.车 答案 解析 题目中提示了左边的字是“本”(本义是树木的根部),右侧是“朱”(本义是一种红 心木头),可以推测出“木”的形状,题目又提示短横为指事的符号(特指木的顶端, 就是末梢),所以是末(本义“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23(1分)下列汉字中的形声字是 A.月 D “月”是象形字,像月亮的形状。“刃”是指事字,刀刃上加一点。“休”是会意字, 人靠在树旁休息。“鼻”是形声字,从自(形符),从畀(bì,声符),“自”是“鼻” 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来指代鼻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刃 C.休 D.鼻 答案 解析 24(1分)古代汉字是有很多关联的,比如下面这些字

(又,本义右手) (双,繁体作雙,本义一只手抓住两只鸟) 那么 “兵”(本义双手持兵器“斧斤”)的小篆,最可能是哪个字 A. B. C. D. 答案 A A兵:双手持兵器“斧斤”。B及: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C秉:表示 以手持禾。D共:拱手,打拱。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25(1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月亮 A 此处是月亮的意思,注意语境。 B.姻缘 C.美女 D.光明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26(1分)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天干顺序的第五位 A.戊 A 注意区分形近字,同时记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戍是戍守边疆的那个字。戌是十二 地支之一,排在第十一位。戎,róng,从十从戈。古代兵器的总称。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戍 C.戌 D.戎 答案 解析

27(1分)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A.欧阳修 B 注意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 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欧阳询 C.欧阳海 D.欧阳靖 答案 解析 28(1分)“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文章 B 唐朝张环權《书断》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字迹的墨汁透 入木板有三分深。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或议论深刻、确 切。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书法 C.雕刻 D.武艺 答案 解析 29(1分)“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 “靥”是指 A.酒窝 A 靥,《说文》中的解释是:姿也,从面厭声。本义:面颊上的酒窝。 B.眼睛 C.嘴角 D.腮帮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30(1分)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

A.花之君子者 B 见原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B.花之隐逸者 C.花之妖娆者 D.花之坚韧者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31(1分)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稷”字代表的是 A.土地之神 B 注意“稷”字有个“禾”字旁,稷本义指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后来引申为 五谷之神。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五谷之神 C.战争之神 D.房舍之神 答案 解析 32(1分)下面是“鼎”的甲骨文,思考一下它的最初用途是 A.祭祀用礼器 C B.地位象征物 C.烹煮器具 D.屋宅装饰 答案 解析 鼎,象形文字,本来是本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图中的“鼎”很像火上 的大锅。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33(1分)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

A.菊 A 在中国画中,松、竹、梅是常被表现的题材,在“文人画”中,松、竹、梅被称为“岁 寒三友”。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梅 C.竹 D.松 答案 解析 34(1分)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以下字形演变猜测这个字是 A.鸟 D B.象 C.猪 D.马 答案 解析 马(繁体“馬”)是象形文字,注意多数字体中都画了鬃毛和马头。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35(1分)乐府名诗《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是焦仲卿和哪位女性的爱情悲剧 A.罗敷 C 《孔雀东南飞》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 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柳如是 C.刘兰芝 D.文姜 答案 解析 36

(1分)“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的这句话是对哪本古籍的评价 A.《搜神记》 B 关于《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概括为:“记言则玄远 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世说新语》 C.《西京杂记》 D.《笑林》 答案 解析 37(1分)《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 A.《昭明文选》 B 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文常要记牢。 B.《玉台新咏》 C.《乐府诗集》 D.《古文苑》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38(1分)被称作“七绝圣手”的诗人是 A.刘长卿 B “七绝圣手”是王昌龄,他是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 的七言绝句。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王昌龄 C.李益 D.常建 答案 解析 39(1分)被称作“诗囚”的诗人是 A.王维 B B.孟郊 C.李贺 D.卢纶 答案

解析

孟郊的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以苦吟著 名,所以被元好问称为“诗囚”。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40(1分)以下不属于白居易作品的一项是 A.《长恨歌》 C.《大林寺桃花》 B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刘禹锡。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D.《卖炭翁》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41(1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作者是 A.李白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李商隐的《无题》。 B.杜甫 C.李商隐 D.杜牧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42(1分)姜夔的字是尧章,他的号是 A.少陵野老 B 少陵野老是杜甫的自号,空空道人是《红楼梦》(首见第一回)中的幻异人物,青莲居 士是李白。 B.白石道人 C.空空道人 D.青莲居士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43(1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作者是 A.王安石 D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出自朱熹《观书有感》。 B.陆九渊 C.程颐 D.朱熹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44(1分)下列不属于陆游作品的一项是 A.《示儿》 C.《冬夜读书示子聿》 D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的诗歌。 B.《钗头凤》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45(1分)《红楼梦》中对金陵十二钗的判词相当精辟,其中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是一起概括 的:“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中\"停机德\"指的是 A.薛宝钗 A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林黛玉 C.薛宝琴 D.史湘云 答案 解析

46(1分)中国小说史上,最早的一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 A.《西游记》 B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水浒传》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47(1分)小云在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时,看到一句话“彩云易散,霁月难逢,心比天 高,身为下贱”。请问该句话描述的是下列哪位女子 A.晴雯 A 此句是《红楼梦》中晴雯的判词,写尽了晴雯的一生。 B.袭人 C.小红 D.平儿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48(1分)下列诗人与其名号搭配不正确的是 A.诗魔——白居易 D 诗鬼是李贺。 B.诗佛——王维 C.诗奴——贾岛 D.诗鬼——刘禹锡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49(1分)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剧种是 A.昆曲 A B.京剧 C.评剧 D.越剧 答案

解析

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50(1分)下列哪项的诗歌风格与其他三项不同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C项中的诗歌中所绘之景清新自然,颇有体悟山水田园之趣。其他三项都属于边塞诗。 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51(1分)下列哪项不属于海外三大仙岛 A.瀛洲 C 海外三大仙岛是指中国神话传说中渤海的神山,为蓬莱、瀛洲和方丈,在《山海经》中 都有记载。“天方”是我国古代对阿拉伯地区的称呼。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方丈 C.天方 D.蓬莱 答案 解析 52(1分)下列哪项不属于“苏门四学士” A.黄庭坚 C “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 B.晁补之 C.欧阳修 D.张耒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53(1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是从哪位龙王府中所得 A.东海 A 原文:“四猴道:‘大王既有此神通,我们这铁板桥下,水通东海龙宫。大王若肯下 去,寻着老龙王,问他要件什么兵器,却不趁心?’悟空闻言甚喜道:‘等我去 来。’”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南海 C.北海 D.西海 答案 解析 54(1分)下列《水浒传》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绰号搭配不正确的是 A.青面兽——杨志 D 智多星——吴用,晁盖的绰号是“托塔天王”。 B.黑旋风——李逵 C.及时雨——宋江 D.智多星——晁盖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55(1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副对联所写的作家是 A.冯梦龙 B 写鬼写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聊斋志异》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 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此指《聊斋志异》题材的特点是描写鬼狐花妖 的。 高人一等:既指蒲松龄在小说中塑造的鬼狐形象比“人”更生动,又指蒲松龄的写作才 能不同常人。 B.蒲松龄 C.吴敬梓 D.曹雪芹 答案 解析

刺贪刺虐:贪虐:指贪官污吏。联语指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的主题思想是讽刺封建 统治阶级的贪婪和暴虐。 入骨三分:化用成语“入木三分”,比喻见解、议论的深刻,指《聊斋志异》对罪恶社 会的揭露深入骨髓。这副对联是郭沫若1962年为蒲松龄故居题写的。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56(1分)下列对联都与诗歌作者有关,与其他三句不是指同一作者的一项是 A.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B.满眼河山,大地早非李唐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落花春。 C.花溪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D.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D A中“诗中圣哲”和C中“诗圣”都提到了杜甫的称号“诗圣”,B中“草堂”指杜甫在 成都生活时的居所。D中“青莲”指号“青莲居士”的李白。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答案 解析 57(1分)集句联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 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对联。例如,上联:风定花犹落(谢贞),下联:鸟鸣山更 幽(王籍)。请为“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选择一句上联 A.人间四月芳菲尽(白居易) C.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 C 只有C选项对仗工整,且文意连贯。“与尔同销万古愁”本身也是说的喝酒。D选项是 原诗中“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上一句,但不适合作为上联,因为不满足对联的要求。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 D.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 答案 解析

58(1分)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水面风回聚落花 A 按照“对仗”的规则[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结构对结构(主 谓、动宾、定中等)]可知:“墙头”对“水面”和“楼上”,(定中短语相对)“雨 细”对“风回”,(主谓短语相对)“墙头雨细”和“水面风回”相对,即可选A项 了。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答案 解析 59(1分)福州乌山的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下面最合适作为下联的一句 是 A.半入江风半入云 A 本题不难,易于判断。对联的特点是,句子形式工整,上下句内容相承。“一弹流水一 弹月”当中两个“一弹”只有A两个“半入”与之相对。填写对联要了解这一特点,要 注意下上句中某字语表述事物上的密切联系,比如本题中的“月”与“云”。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 D.三月细雨春妩媚 答案 解析 60(1分)有一谜语,说“天下第一家,出门先用它,人人说它小,三月开白花”,谜底是 A.刘杨赵钱 D 每句话是一个姓氏,合在一起是《百家姓》的首句:赵钱孙李。 B.王朱孙李 C.陈赵钱孙 D.赵钱孙李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61(1分)小明出生在2011年,那他的属相是 A.马 D 今年是2017年:鸡年,根据十二生肖顺序往上推可知2011年为兔年。 B.龙 C.虎 D.兔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62(1分)十二种生肖动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畜”;第二类是野生动物中 为人们所熟知的,与人的日常、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第三类是中国人传统的象征性的 吉祥物——龙。下列不属于“六畜”的是 A.狗 B “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 B.兔 C.马 D.羊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63(1分)“顺其自然”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观点 A.老子 A 顺其自然,也称顺应自然,即道家的“无为”思想。由中国的知名哲学家老子在《道德 经》中提出。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答案 解析 (1分)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儒家思想 B 道家的老子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 主张。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 解析 65(1分)“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段论述当出自 A.儒家 A 这句话的意思是: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 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儒家主张仁与义,故A项正确。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答案 解析 66(1分)被尊为“亚圣”的是 A.庄子 D 孟子是继孔子以后的第二位儒家圣人,所以称为亚圣。他不仅发挥了孔子提出的仁,还 从人性方面提出性本善,对后来的儒家影响很大,特别是宋代理学。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老子 C.荀子 D.孟子 答案 解析 67(1分)能体现老子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思想的成语是 A.塞翁失马 B.守株待兔 C.掩耳盗铃 D.拔苗助长

答案 A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是老子辩证法的 思想,因此选择A。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解析 68(1分)传说天帝怕妖魔鬼怪到人间作祟,派了两名神将——神荼和郁垒,把住从仙山到人间的 大门。于是人们每逢过年,便用桃木刻上这两位神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以示去灾压邪。到了 唐代,门神换成了两位开国功臣的名字,他们是 A.尉迟恭,长孙无忌 B 清代李调元《新搜神记·神考》:“今世惜相沿,正月元旦,或画文臣,或书神蒂郁垒, 或画武将,以为唐太宗寝疾,令尉迟恭秦琼守门,疾连愈。”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尉迟恭,秦叔宝 C.长孙无忌,秦叔宝 D.程咬金,房玄龄 答案 解析 69(1分)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立春这天,要亲自穿 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下列不属于立春的庆 祝活动是 A.立春蛋 D 贴春联是春节的习俗。 B.吃春菜 C.祭春日 D.贴春联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70(1分)图片中男子手持的工具是

A.耜 C B.耒 C.架锯 D.犁 答案 解析 图片中的男子在用架锯锯东西。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71(1分)盘古、女娲、夸父、后羿都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其中创造人类的是 A.盘古 B 女娲:创世女神,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 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B.女娲 C.夸父 D.后羿 答案 解析 72(1分)被后人称为“水师”,即水利之神的是 A.女娲 C 共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 B.盘古 C.共工 D.伏羲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73(1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钻木取火,给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的是 A.黄帝 D 燧人氏,三皇之首,风姓,简称燧人,尊称燧皇。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几十万年 以前的旧石器时代,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 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奉为“火祖”。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仓颉 C.神农氏 D.燧人氏 答案 解析 74(1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是 A.黄帝 C 神农氏(炎帝):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 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部落人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 用的陶器和炊具。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仓颉 C.神农氏 D.燧人氏 答案 解析 75(1分)舜帝在南巡途中去世,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哭了九天九夜,最后两人的血泪洒在了 一种植物上,形成了眼泪一样的斑点,这种植物是 A.枫树 C 传说帝舜南巡,暴病死于苍梧,舜的二位妃子娥皇、女英泪下沾竹,竟再也无法褪去, 就形成了眼泪一样的斑点,所以后人又称湘妃竹。湘妃竹为著名观赏竹。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君子兰 C.湘妃竹 D.杜鹃花 答案 解析 76(1分)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 A.灵芝 B.人参 C.天山雪莲 D.蟠桃

答案 A 山寺僧法海嫉恨许仙与白素贞美满姻缘,警告许仙白为蛇妖所变。端阳节日,许听从法 海之言,劝白饮雄黄酒,白现原形,许仙惊吓而死。白潜入昆仑山,盗取灵芝仙草,遭 鹤鹿二仙毫阻止,白素贞被打败,恰在此时,南极仙翁出于同情而赠以灵芝,救活许 仙。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解析 77(1分)在我国汉代时期,有“天马”之称的汗血宝马主要产自下列哪个国家 A.龟兹 B 汗血宝马主要产自大宛。 B.大宛 C.匈奴 D.安息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78(1分)“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 A.朋友 B “桃李”本义是桃花和李花,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B.学生 C.水果 D.知识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79(1分)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本义是 A.法律条文 C 规矩本义指画圆(规)画方(矩)的工具,后来引申为法律或者道德准则。 B.美德善行 C.圆规曲尺 D.社会秩序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80(1分)在中国传统丧礼中,晚辈戴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孝意和哀悼,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 A.道家 B 重孝是儒家的主张。 B.儒家 C.佛家 D.墨家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81(1分)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 A.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 C.军事上的一种策略 A 经过火烤处理的竹简刻字方便且防虫蛀所以火烤是竹简制作的重要工序。当时人们把这 个工序叫做“杀青”,也叫“汗青”“汗简”。“杀青”一词就是这样来的。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D.过年大扫除的习俗 答案 解析 82(1分)“杂家”是诸子百家中比较特别的一派。杂家之所以为杂家,是因为杂家不具有原创思 想,而以取各家所长,避各家所短见长。以下属于杂家代表人物的是 A.韩非子 B 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苏秦是纵横家代表人物,惠施是名家代表人物。吕不韦是杂家 代表人物。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吕不韦 C.苏秦 D.惠施 答案 解析 83(1分)“九流十家”一称出自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 已。”被班固认为“不入流”的那一家是 A.阴阳家 B.小说家 C.纵横家 D.农家

答案 B 东周时期诸子百家的具代表性的十家,即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 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当中小说家不入流。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解析 84(1分)诗风呈现冷、艳、奇、诡的诗人是 A.韩愈 C 中唐著名诗人李贺冷、艳、奇、诡诗风为历代评论家所称道,他的诗被称为长吉体。 B.孟郊 C.李贺 D.李商隐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85(1分)在唐代,下列哪位诗人一生被卷入“牛李党争”中,致使其郁郁不得其志 A.李白 C 李商隐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B.李贺 C.李商隐 D.韩愈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86(1分)北宋诗新运动的领袖是 A.欧阳修 A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新运动,继 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 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 面,也有较高成就。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苏轼 C.曾巩 D.梅尧臣 答案 解析

87(1分)“山谷体”是指哪位诗人的诗歌创作风格 A.黄庭坚 A 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体”。 B.陈与义 C.陈师道 D.吕本中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88(1分)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 A.《梧桐雨》 D 关汉卿一共四部历史剧:《单刀会》《哭存孝》《西蜀梦》《陈母教子》。这里只出现 了《单刀会》。《梧桐雨》的作者是白朴,《汉宫秋》的作者是马致远。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汉宫秋》 C.《赵氏孤儿》 D.《单刀会》 答案 解析 (1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 是我国哪部古典名著的开篇词 A.《红楼梦》 B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出自 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传》 答案 解析 90(1分)下列有关各节日的对联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教师节对联:旭日灿星照学府,春风化雨育新苗。 B.中秋节对联: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 C.国庆节对联:惠政兴邦千家乐,赤诚报国万众心。 D.重阳节对联:何处题糕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答案 B “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为元宵节对联。“元夜”即上元之夜,“灯火交 辉”是指元宵节赏灯的习俗。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解析 91(1分)对联“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所写的诗人是 A.苏轼 B “四弦”指琵琶,琵琶正好四根弦,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琵琶行》。“浔阳” 和“枫叶”指的都是这首诗的前两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白居易 C.柳宗元 D.李商隐 答案 解析 92(1分)“河北醉归,怒斩曹瞒六将;江南赴宴,笑倾鲁肃三杯。”这副对联包含了《三国演 义》中哪两个故事 A.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 C.水淹七军,单刀赴会 A “怒斩曹瞒六将”即关羽千里走单骑时的“过五关斩六将”,“江南赴宴,笑倾鲁肃三 杯”即鲁肃邀请关羽来商讨还荆州的事宜,关羽单刀赴会。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千里走单骑,白衣渡江 D.水淹七军,白衣渡江 答案 解析 93(1分)下列对联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A.zhāocháozhǎngcháng C.cháocháochángzhǎng D B.cháocháochángzhǎng D.cháozhāozhǎngcháng 答案

解析

上联中第一、三、四、六、八字之“朝”,读音为“朝夕”之“朝”,其余读为“朝 拜”的“朝”,下联中第一、三、四、六、八字之“长”,读音为“长短”之“长”, 其余读为“生长”的“长”。 断句为: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意思:浮云早晨来会聚,每天早晨来会聚,早晨会聚后早晨飞散了;潮水常涨,时常上 涨,时常上涨后时常消退。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94(1分)下列哪项不是南京城的别称 A.金陵 C 兖州位置在今天的山东地区。 B.建业 C.兖州 D.江宁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95(1分)《三国演义》中有不少经典的人物描写,下列描写与人物搭配不正确的是 A.紫髯碧眼——孙策 C.浓眉掀眼,黑面短髯——庞统 A “紫髯碧眼”指的是孙权的外貌。 B.声若巨雷,势若奔马——张飞 D.面如重枣,唇若涂脂——关羽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96(1分)不属于杜甫律诗的一项是 A.《登高》 D 《兵车行》是乐府诗,不是律诗。 B.《春夜喜雨》 C.《旅夜书怀》 D.《兵车行》 答案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97(1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造出了酒,被后人称为酒神的是 A.仪狄 A 仪狄是夏禹时代司掌造酒的,相传是我国最早的酿酒人,虞舜的后人。在吕不韦的 《吕氏春秋》、刘向的《战国策》等先秦典籍中均有仪狄造酒的记载。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麻姑 C.仓颉 D.炎帝 答案 解析 98(1分)宋明理学除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还有张王气学,请问“张王”是哪两位人物的并称 A.张籍和王建 D 张载王夫之开创了宋明理学中的“气学”派别。A是两位唐代的诗人,B是两位三国时 期的武将,C项张先是宋代词人,王守仁就是王阳明。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张飞和王双 C.张先和王守仁 D.张载和王夫之 答案 解析 99(1分)《元日》一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A.苏州 C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 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B.房屋 C.酒 D.庄稼 答案 解析 100(1分)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A.郎朗在27岁时就成为了世界钢琴界的领军人物之一,那年他刚过而立之年。 B.“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在清明时节人们有上坟和踏青等习俗。 C.“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D.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

答案 A A、有误,三十岁才是而立之年,所以“而立之年”使用不当。 解析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