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和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是为了支持有效的教学而预先对教学所进行的规划与组织,是对学生学习业绩的解决方案或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它是一种改进教学的艺术,也可称为“教学策划”。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关乎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术。
标签: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是为了支持有效的教学而预先对教学所进行的规划与组织,是对学生学习业绩的解决方案或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它是一种改进教学的艺术,也可称为“教学策划”。 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关乎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术。通过几年的高中历史教学,本文仅从个人方面谈谈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艺术的认识和反思。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目标陈述。它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行为来陈述目标,且尽量清晰、可测量、可操作;考虑学生从事学习时的能力,在教授新内容之前,就将目标明确告知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能予以掌握。如“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这个专题的教学目标可让学生明确:①学生能陈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出现的历史条件及具体表现;②学生能够辩证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新航路开辟及其殖民活动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相互关系;③能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本质特征和生产力发展在推动世界发展中的作用。
2、学生起点能力明晰化。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的基础上。所谓起点能力,亦即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所称的起点行为,是指学生已有的与新学习有关的能力或倾向的准备水平。传统的备课强调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但事实上原有的备课大多注重的是教材,对学生的起点学习能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对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十分清楚并认真分析,将教学目标、要求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作反复比照,从而依学生具备的起点能力出发,巩固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从而构建新的知识网络。如“罗斯福新政”一课,我对“学生起点能力”作了下列分析:①知识准备:学生已掌握1929到1933经济危机的原因(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是危机的根源)、胡佛的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自由主义已经不合时宜)、苏联计划显示了其生命力等。②技能准备:学生已懂得或会运用下列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因此所有的改革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通过上述学生起点能力的分析,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就比较清晰了,这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迁移、巩固新知识。
3、学习步骤合理化 。传统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师来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步骤,教学效果都是针对考试为主,这也难以事前预见;教学过程的修改也无计划不科学,只是根据教师的猜测、教学内容的深浅和学生学习程度断断续续地发生。而科学的教学设计则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选择适合学习任务,依据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和媒体,因此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如美国教育家加涅就认为“教学是一系列精心为学习者设计和
安排的外部条件,这些用于支持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并为此定义了教学序列的九个一般性步骤:引起注意——告诉目标——刺激对必备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明确行为——提供反馈——对行为评估——强化保持与转化。因此我认为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设计步骤至少必须有以下四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的环节:第一,复习旧知识——找到新知识的立足点;第二,出示新内容——告知学习目标;第三,呈现新知识——嫁接同化形成新网络;第四,巩固检测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迁移、转化与巩固。
二、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1、学习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它同样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在实践中我体会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需要教学设计;而要搞好教学设计,教师要占领“制高点”,居高才能临下,纲举才能目张。这个“制高点”就是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就是科学的教育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摆在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永恒而常新的课题。
2、树立学生为本,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教学或以教材为本,或以教师为重,因而都偏离了教育的本来目标。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要求我们应该真正具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至上”的意识,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与起点能力。学生起点能力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就是矛盾,就是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突破点与切入口。了解学生的需要与实际水平,不仅包括知识准备、技能准备,而且还包括情感准备,从而诱发学生的高度热情,缩短师生距离,带领学生去突破一个个路障,完成学习任务。
3、规范教学,强化目标管理 。规范教学,包括规范设计、规范评价等环节。要规范教学的上述环节,就必须坚持强化目标管理,让教学目标有可操作、可测量性;要研究学生的起点能力与学习情况;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以目标导教、导学、导测,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把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目标测量的重要环节,要评目标定位是位是否适当可行,评学生参与是否到位,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等等。
4、课堂教学中精细化管理。任何好的设计都需要到实践中去落实然而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的突发事件和学生的散乱表现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精细化管理艺术性地去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