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通关检测卷 全国卷(二)
【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表显示商品等级与城市等级的关系,下图是“城市服务范围图”。根据图表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城市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b>c>a B. a>b>c C. aa>b
2.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等级商品,最适合去的城市是( )
A. a B. b1 C. b6 D. c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空心化”现象凸显。其中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最为突出,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为了提高农业收益,各地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土地流转。据此完成3~4题。
3.农村“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突出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
①农业技术进步缓慢
②农村人口数量增多
③农村劳动力素质降低
④耕地播种面积减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关于土地流转带来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作物种植规模扩大 B.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
C.耕地利用率提高 D.农业生产专业化进一步发展
“沉海昏,立吴城”这勺谚语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证实了海昏县确实存在。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
A.庐山的地质构造为地垒 B.在该地能看到有很多气孔的岩石
C.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西移 D.图中反映的只有内力作用
6.“沉海昏,立吴城”这句谚语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600多年,说明了( )
A.沧海桑田的变化 B.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C.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D.鄱阳湖的面积在萎缩
绿肥作物是以其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或沤、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总称,多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茶园等地种植,除用以改良土壤以外,也可作为饲草,或作为覆盖作物栽培以改善环境,抑制杂草等。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有间种、套种、混种、插种等多种种植方式,群众对种植绿肥作物深有体会地说:“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据此完成7~9题。
7.我国南方的茶园中,常利用茶园行间种植绿肥作物,以提高茶叶品质,其原理是( )
A.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B.调整土壤温度,减轻冻害的威胁
C.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 D.增加空气湿度,改变茶园小气候
8.“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 )
A.高温 B.旱涝 C.大风 D.冻害
9.在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常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
A.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 B.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产增收
C.保持水土,增加地表粗糙度 D.降低风速,改善农田的小气候
土壤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黄壤多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下图为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黄壤的分布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1.燥红土分布在该岛西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沿海,地形平坦 B.蒸发旺盛,降水较少
C.终年高温,草原广布 D.流域较小,河流短小
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哈拉湖是一个构造断陷湖,历史上是一个淡水湖,曾为党河的上游。现在是一个咸水湖,四周被高大雪山环抱。目前哈拉湖面积600平方公里,比多年前测算的面积增加近8平方公里。长期以来,哈拉湖一带人迹罕至。近年来,随着青藏高原旅游探险活动的发展,哈拉湖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下图示意哈拉湖地理位置。
(1)推测哈拉湖由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的过程。(9分)
(2)指出哈拉湖面积增大的原因。(6分)
(3)驾车前往哈拉湖探险的驴友通常入冬以后才进入湖区,分析这样做的理由。(6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
智利被誉为世界“铜矿王国”,其铜矿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下图为“智利24°S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埃斯康迪达为智利最大的铜矿之一,该地铜矿形成于3千万年前沿断层侵入的三次岩浆活动,铜矿体一般产生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位于东西山脉之间的谷地南北绵延约650公里,地势较平坦,上覆大量冲积土,是智利重要的农业分布区。
(1)假如上述3千万前的岩浆活动同时发生于浅海,推测有可能形成的地貌,并说出理由。(9分)
(2)说明该地铜矿体形成的大致过程。(8分)
(3)分析谷地地表形态形成的地质作用。(8分)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金塞县(下图)位于大别山腹地,是我国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县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长期来得到光分开发。
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分析近年来金寨县发展红色旅游资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常栖息于2500~5000米的永久冰雪高山裸岩及寒漠带的雪豹,是一种大型猫科肉食动物,岩羊、鹿是其主要食物,数量稀少,昼伏夜出。昂赛乡(如图) 位于青海省杂多县,海拔大多不到5000米,植被茂盛,被称为“中国雪豹之乡”。近年来,有关部门在昂赛乡雪豹经常出没的地方布设红外相机,同时聘请当地牧民参与监测管理,代替专职人员蹲守进行全天候监测。
分析昂赛乡雪豹数量较多的原因,并指出牧民参与雪豹监测工作对当地环境保护的积极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一、选择题
答案:1.B;2.B
解析:1.结合图表可知,a城市数目最少,提供的商品种类多、等级高;b城市数目在a城市和c城市之间,提供的商品种类、等级在a城市和c城市之间;c城市的数目最多,提供的商品种类最少、等级最低。因此城市等级a>b>c,选B。
2.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等级商品,应该去能提供此等级商品且距离最近的城市,结合图表可知,最适合去的城市是b1;a和b6距离甲地比b1距离甲地远;c6城市等级低,不能提供4、5等级的商品。故选B。
答案:3.C; 4.B
解析:3.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人才流失,技术进步缓慢,①对。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支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播种面积减小,②错④对;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人才流失,农村劳动力素质降低,③对。C正确。故选C。
4.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以出租、转让等方式流转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耕地流转将会带来某种农作物种植规模的扩大,专业生产程度会提高,AD对;耕地利用率提高,C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B错。故选B。
答案:5.A;6.A
解析:5.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中,庐山的地质构造为地垒,岩层相对于两侧上升,A正确;有很多气孔的岩石是喷出岩,图中未体现,B错误;根据指向标,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向东南移动,C错误;图中信息体现出有岩层缺失、岩层错动,反映的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D错误。
6.“沉海昏,立吴城”这句谚语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600多年,说明了海陆变迁,沧海桑田的变化,A正确;与人类活动无关,B错误;不能体现保护湿地的重要性,C错误;图中信息只能判断出鄱阳湖的位置移动,不能判断出面积在萎缩,D错误。
答案:7.C;8.B; 9.A
解析:7.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绿肥作物种植于茶园茶树行间,可以改良土壤,补充有机质,同时由于绿肥作物充斥行间,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减少使用农药,从而提高茶叶品质;绿肥植物种植于行间,对茶园气候作用不大;故C正确,ABD错误。
8.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中,开沟是给排水问题,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与旱涝、水相关的因素,故B正确,ACD错误。
9.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华北地区严重缺水,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可以增大地表植被覆盖率,从而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10.D; 11.B
解析:10.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理论上黄壤应该分布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但该处位于热带,所以不符合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A,B项错误;海南岛地处热带,出现应该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的黄壤,说明没有按照正常规律分布,应该是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即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且图文材料中并未提及与海拔相关的信息,故C项错误,D项正确。
1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燥红壤属于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环境下的土壤,分布在该岛西南部说明西南部土壤较为干燥,蒸发旺盛,降水较少,故B项正确;与地形
平坦无关,故A项错误;该处主要是森林,草原分布少,故C项错误;与流域大小和河流长短无关,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答案:(1)地质时期,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使得哈拉湖区域断裂下陷,周围山系隆起(3分);哈拉湖与党河的联系被高山切断,造成哈拉湖水系封闭(3分);哈拉湖地处内陆,蒸发强烈,盐分随冰雪融水不断汇入,导致盐度升高(3分)。
(2)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和降水量增多,入湖水量增加(2分);阴雨天气增多,导致湖泊蒸发量减少(2分);湖泊补给量大于蒸发量,面积逐渐增大(2分)。
(3)哈拉湖地区冻土广布(2分);冬季冻土冻结,此时驾车进入湖区较为安全(2分);其他季节表层冻土融化,稍有不慎车辆就会陷入其中(2分)。
解析:(1)哈拉湖由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的过程应从地质作用导致湖泊水系封闭的角度分析。地质时期,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使得哈拉湖区域断裂下陷,周围山系隆起;哈拉湖与党河的联系被高山切断,造成哈拉湖水系封闭;哈拉湖地处内陆,蒸发强烈,盐分随冰雪融水不断汇入,导致盐度升高。
(2)哈拉湖面积增大的原因应从全球变暖的角度分析。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和降水量增多,入湖水量增加;阴雨天气增多,导致湖泊蒸发量减少;湖泊补给量大于蒸发量,面积逐渐增大。
(3)驾车前往哈拉湖探险的驴友通常入冬以后才进入湖区的理由应从湖区冻土广布的
角度分析。哈拉湖地区冻土广布;冬季冻土冻结,此时驾车进入湖区较为安全;其他季节表层冻土融化,稍有不慎车辆就会陷入其中。
13.答案:(1)海底火山、火山岛,大洋地壳比地壳薄得多(3分);如在浅海中发生同样的岩浆活动,岩浆就会喷出大洋地壳形成海底火山(3分);若海底火山在三次岩浆喷发中不断生长,可能露出海面而形成火山岛(3分)。
(2)智利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断层发育(4分);来自于地幔软流层的含铜岩浆沿断层侵入地壳,在冷却凝固过程中,铜元素富集而形成铜矿体(4分)。
(3)内力作用形成谷地两侧断层,谷地沿断层相对下陷,形成低地(3分);河流等外力作用(2分);把风化、侵蚀物质搬运至此堆积(3分)。
解析:(1)考查海底岩浆活动对海底地貌的影响,岩浆活动一般形成火山或者一些熔岩高原,由于大洋地壳比地壳薄,在浅海中发生同样的岩浆活动,同样会形成海底火山,如果岩浆不断喷发,使得海底火山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
(2)结合材料该地铜矿形成于3千万年前沿断层侵入的三次岩浆活动,铜矿体一般产生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进行分析,说明该地(智利)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板块间相互碰撞,地壳活动频发,多断层发育;来自上地幔软流层中的岩浆(含有铜)不断侵入地壳。沿着断层上升,然后冷却凝固,铜元素富集而形成铜矿体。
(3)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据图可知,谷地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相对低洼的地堑;后期在外力作用下(河流的搬运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将泥沙带到谷地堆积,最终形成土壤肥沃的谷地。
14.答案:有利条件:县内旅游资源丰富(2分);国家优惠支持(2分)。
不利条件:位于大别山腹地,交通不便(2分);位置偏远,远离主要客源地(2分);贫困县,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地区接待能力差(2分)。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金寨县发展红色旅游资的有利条件是:据图文分析,县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有山地景观等;“当地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说明有国家优惠支持。不利条件:据图文分析,金塞县位于大别山腹地,交通不便;位于大别山腹地,位置偏远,距离发达地区远,远离主要客源地;是我国国家级贫困县,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地区接待能力差,旅游服务设施较差。
15.答案:原因:昂赛乡海拔在适宜雪豹生产的范围内,植被茂盛,生态良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雪豹食物来源较稳定(2分);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雪豹的影响小(2分)。
积极影响:降低环保监测成本(2分);增加牧民收入,提高牧民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2分);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捕杀等(2分)。
解析:昂赛乡雪豹数量较多,说明昂赛乡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合雪豹的生长,当地植被茂盛,岩羊、鹿等动物较多,雪豹的食物较多,昂赛乡海拔较高,多冰雪高山裸岩,当地气候高寒,人类活动较小。牧民参与监测工作有利于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可以增加牧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可以减少人们捕杀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