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课稿
[教学目标]
1. 认识“荚、豌”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2个字,会写“豌豆、按照”等16个词语。
2. 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区分作者对五粒豌豆的不同态度。 3. 能够从不同方面提出问题,并且对所提的问题进行梳理。 4. 体会童话的魅力,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5.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童话导入,援题质疑
1.(课件出示《安徒生童话》)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童话,并总结童话的特点。 师:看来,你们对童话很熟悉了。是的,童话有着丰富的想象,也有着奇妙的情节。有的情节充满惊喜,有的情节出乎意料,令你无法预测。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去感受童话的奇妙!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单元导读,它要求我们做些什么。
2.师:是的,本单元就是提问策略单元。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你们看,它在标题下面为我们安排了学习任务,大家一起读。(生齐读,板书:问题)
3.师:看到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你们会有哪些问题?(五粒豆有什么不同之处?五粒豆分别做了什么事?)很好,带着你们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说教材
这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五颗一起长大的豌豆,各自奔向自己理想的未来,其中一颗在一座小楼的窗台裂缝里发芽、长叶、开花;给一位身体虚弱长期卧病在床的小姑娘带来生机,给她信心和勇气,战胜病魔的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正字,正确读写生词。
2.了解小姑娘好起来的原因,体会小豌豆美好的心灵。 3.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根据不同目的提出不同方面问题。
4.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 三、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小姑娘好起来的原因,体会小豌豆美好的心灵是重点。 2.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根据不同目的提出不同方面问题是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学会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出示豌豆荚的照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豌豆荚对我们来说是很普通的,也有同学只见过豌豆没见过豆荚,这也只能说明豌豆荚实在是太普通了,见没见过都没什么了不起。可是有一位童话大王,我相信我们都读过他的童话,他看到了豌豆荚后就发现了其中一个故事,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一起读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个童话大王是谁?安徒生。(课件展示安徒生资料)
(二)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对于较难的字做重点交流,如豌、恐、僵、、曾等。
2.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号,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说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课件展示,适量补充)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3)母亲为 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4)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文主要写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成熟后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各奔前程。其中一粒飞进一个裂缝中,如囚犯般生活,可是它却发芽开花,还给一个因为身体虚弱长期躺在床上的小女孩带来了愉悦和生机的故事。)
2.课文分段,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
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个部分:
(1至6自然段)豆荚里的五粒豆的生活; (7至12自然段)五粒豆各奔东西;
(13至21自然段)豌豆发芽、开花,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生机; (22至24自然段)豌豆们各自的结局。 (四)四、思考疑问,自主阅读
1.学习第一部分(1—6)豆荚里的五粒豆的生活。
(1)齐读第1自然段,询问学生能提出什么问题,互动交流解决。 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豌豆在豆荚里生长的概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与大家分享(指名回答,自由交流)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齐读第2—6自然段,请学生提出问题,再互动解决。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豌豆粒关于离开豆荚的讨论)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与大家分享(自由交流)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习第二部分(7—12)五粒豆各奔东西
(1)齐读这部分,并思考:五粒豆分别去了哪里?它们都有什么样的经历?它们有什么想法?(课件展示)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自由讨论解答)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 (二)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三部分(13—21)豌豆与小姑娘
(1)齐读第13自然段,询问学生能提出什么问题,互动交流。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小姑娘的家庭穷苦、自身虚弱)这一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有谁能够帮忙解释?(适量补充)
(2)齐读第14—16自然段,询问学生能提出什么问题,互动交流。这几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春天,豌豆发芽了,小女孩发现了它)
(3)齐读第17—19自然段,询问学生能提出什么问题,互动交流。这几段主要讲了什么?(小女孩看着豌豆芽生长,对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
(4)齐读第20—21自然段,询问学生能提出什么问题,互动交流。 这几段主要讲了什么?(豌豆开花了,孩子也好起来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小姑娘为什么会好起来?(对比小豌豆的生长阶段和小姑娘的状态: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觉得自己会好起来;小豌豆沿着绳子努力长→小姑娘愉快了很多,能自己爬起来坐在床上;小豌豆开出粉红色的小花→小姑娘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小豌豆以它充满生机的活力,唤起了小姑娘对生命的渴望,从而使小姑娘逐渐恢复了健康。
(6)“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是什么意思? 节日是快乐的,值得纪念的。这一天豌豆开花了,小姑娘也好了起来,愉快得轻吻豌豆的嫩叶,对于豌豆或者小姑娘来说都是愉快而值得纪念的。
2.学习第四部分(22—24)豌豆们各自的结局
(1)齐读22—23自然段,询问学生能提出什么问题,互动交流。 这几段主要讲了什么?(其余豌豆们的结局:想飞去广大世界的豌豆和在地上打滚的豌豆都被鸽子吃掉了,想飞进太阳里的豌豆在水沟里泡得胀胀的并自鸣得意)
(2)齐读24自然段,询问学生能提出什么问题,互动交流。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小女孩健康快乐地对着豌豆花微笑)小姑娘对豌豆花微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会感谢豌豆花让自己看到嫩绿的颜色,感谢它让自己看到粉红色的花朵,感谢它给自己带来生机和活力。)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1.默读全文,梳理问题 我们按照顺序了解学习了这个故事,大家再默读一遍这个故事,梳理一下 自己提出的问题,小组互相交流,列出问题清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当小豌豆开出粉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小豌豆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从小姑娘的感谢中获得了快乐。一粒豌豆与一个病孩子建立了亲切联系,这种联系是如此温暖,如此催人奋发,使我们相信生命的奇迹并不遥远。这体现的是安徒生对于心灵的细致关怀。安徒生由花及人,描写了心灵对于自然的唱和与呼应。 六、说板书设计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粒:飞向广大的世界 →被鸽子吃掉
第二粒:飞进太阳里去 →在脏水中泡胀
五粒豌豆 第三粒:会被射的最远 →被鸽子吃掉 第四粒:会被射的最远 →被鸽子吃掉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开花,给小女孩带来健康快乐
体会寓意,收获成长
1.课后习题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说说这个问题是针对什么进行提问的。
明确:小女孩从豌豆苗身上获得启发,渺小的豌豆苗都能如此坚强乐观地生长,她也想像它那样坚强乐观。这个问题是从故事的内涵方面进行提问的。
2.我们不仅可以从情节、人物、写法,还可以从寓意方面来提问。同时,其他方面我们都可以进行提问。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这则故事有什么寓意呢?(我们要做个乐观坚强的人,勇敢战胜挫折。)
3.小结回顾: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时,都做了与提问有关的哪些事呢?(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师:真是收获满满的一节课。其实,这节课还没有结束哦!刚才,大家提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在课后,试着找出你们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回答,将你的想法与同学分享,好吗?
[教学板书]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豌豆第一粒:飞向世界被吃掉了
第二粒:飞进太阳落到脏水沟里自高自大 第三、四粒:射得最远被吃掉了满足现状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株植物随遇而安
问题:提→写→列→解→发现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我重点围绕“提问”这一策略展开教学。作为本单元的首篇课文,提问策略又是初次出现,因此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是重中之重。
教学中,我以鼓励为手段,引导学生对提问策略进行学习。首先,尽情鼓励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其次,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梳理问题清单,将问题共享,让学生共同感受提问的乐趣;最后,我巧妙运用课后的最后一道习题考查学生这节课所学的收获,同时引出故事的寓意。在课堂的尾声,让学生谈一谈过程,聊一聊收获,旨在对前面的提问策略进行回顾,同时将这堂课进行延伸,为本单元后几篇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