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传播浅谈县级媒体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监督侍文(句容市广播电视台,江苏句容212400 )摘 要: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如果没有发挥新闻监督职能,那就不能被称为民生新闻节目,所以 撇开一些不利的客观因素,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做好新闻监督,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 解决的问题。其中,如何把好监督的“度”,借好各方的“力”,是我们报道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关键词:县级媒体;民生新闻;监督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 ( 2019 ) 12-0186-01近年来,民生新闻一直是各大电视台精心打造,收 这正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视率较高的节目类型,其关键在于民生新闻是关注百 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 姓生活的新闻,民生新闻的选题大多和老百姓的生活 导向,所以新闻监督同样需要讲政治。我们要牢 息息相关,群众的想法、感受包括建议和意见可以通过 记,新闻媒体,不管是广播电视、报纸还是新媒体,都要 新闻报道得到表达,并且是部门和群众的有效沟 传播党和的声音,展示维护党和的形象,对影 通渠道。笔者自参加工作以来,有幸一直参与民生新 响社会安定团结、不遵守法律法规的事坚决不能碰。⑵
我们要明确媒体在监督中的角色定位。新闻媒体 闻的采访、策划、编辑等相关工作,从2005年《百姓话
题》专栏的成立到2011年《听文说事》节目的创办, 在报道中只是扮演着一个牵线和传播的角色,是 也感觉到了句容市广播电视台对民生新闻品牌的打造 为大众服务的,而拥有决定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社会机 越来越重视,同样人们对办好民生新闻的要求也有所 构和机构中的权力实施者往往是反映问题的解决核实 提高。民生新闻从广义上说属于社会新闻范畴,但在 方,这就要求媒体要时刻铭记起自己的定位,不能越 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 位,不能偏颇,更不能当裁判者。⑶在报道中,时常存 间。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民生新闻更应该贴近百 在记者对报道事件发表主观评论,甚至将怀疑当结论, 姓,报道的形式和内容要接地气,要更好地发挥新闻舆 这就让受众很被动,因此,应该做到让“镜头”多说话,
让客观“声音”去辨别,让受众自己去评判。论监督的职能o亞从事命闻)作的人都知道,开展新闻监督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文稿写作中,对新闻事实的
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说是很多时候在“刀锋”上 主体部分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同时用语也要字斟句酌, 行走。笔者在县级媒体工作,深刻感受到一些县级媒 用词恰当,让人觉得你的意图和出发点是好的。新闻事 体进行报道时,大多趋向于“报喜不报忧”,对舆 件往往会牵扯多方,这就需要对各方都要进行采访和了 论通常要做风险过滤,这也是从业人员心知肚明的事 解,让各方都有表达解释的机会,拒绝回应的也应该做 情。另外,采访中会遇到被监督单位设置的种种障碍, 到如实反映,报道要做到客观、公正,这点不能忽视。当然,做好以上几点是有前提的,即新闻队伍要不 就会使得一些监督新闻还没生产出来就胎死腹
中,记者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长期如此,就会导致 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很多方针、中心工作都需要我 记者对监督新闻的报道望而却步,从而导致 们深入把握,同时社情也需要我们去体察、去研 监督新闻功能越来越弱。这种现象常出现于县级媒体 判,各项宣传纪律必须遵守,以确保导向正确。二、借好各方的“力”中,面对种种制约因素,监督陷入一种尴尬的境
开展监督并促成问题的实际解决,媒体的一 地,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开展监督并促成问题
的实际解决,有时候仅仅靠媒体的一己之力是不够的, 己之力往往是相当薄弱的,特别是县级台,影响力有
限,所以必须动员各种可以聚合的资源以增强监督效 媒体甚至是力不从心的。但是到底要不要开展新闻监督?答案当然是 力,简而言之,就是要借力而行。⑷首先,善于依法依规借助公权力。例如,创建全国 肯定的。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如果没有发挥新闻监
督职能,那就不能被称为民生新闻节目,所以撇开一些 文明城市活动期间,环境整治、文明创建是市 不利的客观因素,我们自身该怎么办?如何想方设法 的中心工作,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能不失时机,连续策划 最大限度地做好新闻监督?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 一系列专题报道,提出治标更要治本的问题,必然能引 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就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谈谈自 起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注;还有借、政协之力,在
每年的期间聚焦一系列民生热点,把那些我们曾 己的一些看法。经关注过但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报道上呈现,也有 一、把好监督的“度”生活中遇到维权和不平时,老百姓往往都会通过 利于问题的解决。其次,结合多方的媒体力。媒体在监督过程 向媒体反映,希望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一
些不作为、乱作为甚至违法违纪的事,希望能够将之公 中要扮演好反映、上情下达、下情上通的角色,但 布于众,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其中,需要我们记者仔 地方媒体在实际运作中受到的干扰会比省级和媒 细甄别事情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在采访报道 体多得多。⑸有些新闻线索或者素材能被上级媒体 中正确体现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如何切实做到为 采用,借他们的影响力,问题或许能引起重视或得到解 老百姓办实事,这需要我们把握好监督的“度”, 决,这时本地媒体再跟进报道就会顺利(下转第204页)186媒介产业研究索的用户能够得到一定的奖励。这种互动的方式打破 了以往传统媒体在人们心中的严肃形象,体现了自媒 介融合以来信息接收者也可以成为发布者的事实,让 广大群众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汇黔南”微信界面上为民众搭建了衣、食、住、行 一站式门户平台,用户可以在上面找到有关求职、房屋 岀租、物品交易,车辆交易等信息,商家也可以在上面 发布优惠信息。除了基本的便民服务,平台还与 合作,推出了 “政务110”和“投稿爆料”两大板块, 通过这样的平台反馈调动了市民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 的热情,为群众搭建了建议和表达平台,同时也为 部门创建了听取反馈的接收平台,为集中民智、合 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了创新交流的桥梁。媒介助政, 群众参与,展示生动的“为民属性”,为黔南广播电视 台品牌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品牌塑造中的思考(一) 深耕本地市场,确定当地所需,形成鲜明的 个性近年来,主流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影响力、广 告收入等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各地广播电视台在实践 中摸索,高举主流媒体旗帜,依据地方实际情况,打造 各地媒介品牌特色。少数民族地区的主流媒体品牌的 塑造,其受众大多都是当地市民,在制定媒介品牌形象 时应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特色,先认真分析市场的空间 和可扩展的领域,确定媒介品牌的定位方向。⑷做到 报道当地新闻、挖掘当地特色、服务当地群众,展示主 流媒体服务社会、服务受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 集团的整体品牌形象与局部的品牌个性形 象要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品牌塑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假如将整个黔南广播 电视台看成“主品牌”,那么归它管理的时政新闻部门、 社会民生新闻部门和娱乐新闻部门等可当作“子品 牌”。塑造品牌形象的过程要处理好“主品牌”和“子 品牌”之间的关系。黔南广播电视台是由多个部门组 成的,下属部门的远景规划、人才战略、重大运作资本 等都必须服从于整个广播电视台的规划,众多活动要 (上接第186页)得多。一家媒体“单打独斗”会显得 势单力薄,影响有限,地方媒体应携手形成合力,如果 电台、电视台、报纸媒体抱团形成一个合力,就某 个问题共同采访,集中推出,社会反响会更加强烈。最后,依托互联网的影响力。近年来,新媒体迅猛 发展,网络监督成为畅达、维护权益的便捷而 有效的手段,群众可以直接在网上爆料、发表意见。如 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放大监督效果,使 监督报道更具有影响力,成为不可忽视的课题。现在 很多电视台都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 号、APP客户端等,可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加强与受众 的互动交流。比如,专门采用留言、讨论、投票等形式 来征集群众的意见,通过征集线索,拓宽信息获取渠道 等等。通过互动,吸引广大网友关注,再通过对网友观 点的表达,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对网络的引导。 此外,监督不仅仅是对假恶丑的揭露,更需要我们 对真善美进行弘扬,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 围。借典型人物的影响力也很有必要,通过模范人物 的引导,可以有效杜绝一些不良现象,也可以呼吁社会 对弱势群体引起重视。204冠以集团的大品牌,以确保集团的品牌形象。在各式 各样的活动中,重点举起大品牌的旗帜,既能使大品牌 深入人心,又能反哺集团下的部门品牌,达到互利互惠 的目的。这样做并不会抑制子品牌发挥的空间,相反, 应该积极鼓励部门建立自身良好的个性品牌形象。⑸五、结语在厨品质化现象极为严重的今天,媒介的品牌
影响力愈发重要,确立媒介品牌核心价值尤为关键,有 利于赋予媒介及产品实质性的价值体系。⑹媒介融合 意味着改革创新,黔南广播电视台不畏困难,用积极的 态度面对新传播方式的挑战,自始至终将“服务群众” 作为办台宗旨,站在广大用户的角度从事新闻生产工 作,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和赞许。在快节奏的社会 中时间愈显珍贵,因此品牌让人们更容易对商品作出 评价,主流媒介是社会的指引者,在内容生产发布 中,有义务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作出贡献。注释: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18日上午10时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总、国家、 *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参考文献:[1]汤莉萍.媒介品牌经营[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4:108-135.[2 ]安进.塑造品牌[M ].经济出版社,1999:48-56.[3] 脱贫攻坚走基层[DB/OL].看黔南,http://www.sohu.
com/a/252841794_99953705 , 2018-09-09.[4] 高巍,曹丽,杨飞宇.城市电视台品牌战略分析[J].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 (08):78-79.[5 ]赵泓.媒介品牌传播学[M ].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
87-94.[6 ]陈俊,余明阳,王思宇.融媒体时代广播产业的品牌生
态探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 (02):29-33.作者简介:王子翼(1995—),女廣州都匀人,硕士研究生在 读,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产业。三、结语新启舆;仑监督不是“铁板钉钉”,把好“度”,借好
“力”,把多方的监督力量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 发挥媒体的新闻监督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百姓、 服务民生。参考文献:[1]李多.民生新闻的情感导向研究[J].采写编,2016
(1 ) :79-80.[2 ]王炳浩.讲政治是新闻工作者的第一任务搜狐号[DB/
OL].网评天下,2016-11-11.[3] 芜湖广播电视台.提升民生新闻的档把好监督的
度[DB/OL].芜狐网,2009-07-30.[4] 张涛甫.当前中国场的宏观观察[J].当代传播,
2011 (2):39-40.[5 ]许小妹.民生新闻监督要善于“借力” [J ].新闻
记者,2012 (02):87-.作者简介:侍文(1981—),男,江苏句容人,本科,助理编辑, 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